大纲版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精品资料第三单元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精美WORD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3899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纲版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精品资料第三单元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精美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大纲版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精品资料第三单元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精美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大纲版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精品资料第三单元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精美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大纲版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精品资料第三单元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精美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大纲版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精品资料第三单元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精美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纲版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精品资料第三单元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精美WORD版.docx

《大纲版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精品资料第三单元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精美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纲版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精品资料第三单元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精美WORD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纲版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精品资料第三单元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精美WORD版.docx

大纲版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精品资料第三单元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精美WORD版

第三单元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第8讲短暂的隋朝和唐朝的开国与盛世

 

【迁移1】(2007·上海)隋王朝国祚短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多有建树,既有继承发展,又有开拓创新。

其中,由隋开创并为唐所继承的制度有()

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B.府兵制、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D.科举制、均田制

答案C

【迁移2】历史上曾出现了“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元盛世”等一系列盛世局面。

这些局面的出现说明了()

①阶级斗争对历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②封建统治者有时会调整政策,减轻对人民的剥削

③阶级矛盾有时是可以调和的④地主阶级具有进步性的一面

⑤在这些时期统治者放弃了法家思想转而采用儒家思想

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答案B

面史料文本

材料一武则天进号“天后”,上书建言:

“劝农桑,薄赋徭……禁浮巧;省功费、力役……”

——据《新唐书》

材料二魏晋以来,士族靠门第世代把持高位。

武则天修《姓氏录》,以帝、后族及三公等高官为第一姓,“各以品位高下叙之,凡九等……当时军功入五品者,皆升谱限(列入上等士流),绅(指世家大族)耻焉。

——据《新唐书》

材料三则天以女主临朝,大臣未附,委政狱吏,剪除宗枝……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

——《旧唐书》

材料四武则天大开科举,唐人称她“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才能者骤升。

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据《陆宣公翰苑集》

信息解读

上述材料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武则天的重大历史活动。

材料一反映武则天“劝农桑、薄赋徭”的政治主张;材料二反映了武则天抑制士族的活动;材料三反映了武则天以严酷刑罚打击反对势力的情况;材料四反映了武则天推行科举制度的情况。

史料应用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武则天得以掌握政权近半个世纪的原因。

答案武则天推行了有积极作用的政策:

轻徭薄赋,反对奢侈浪费、滥用民力;奖励农桑,发展生产;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反对派;大开科举,破格选拔人才;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打击士族腐朽势力,反映新兴庶族地主利益。

 

大题预测

(2008·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孔子像图二孟子像图三唐太宗图四康熙帝

材料二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为政》

材料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材料四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

材料五与民休息,道在不扰。

虚耗元气,则民生蹙矣。

——《清史稿·圣祖本纪》

请回答: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材料三体现了什么思想?

(提示: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综合概括孔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提示:

联系孟子的思想主张进行归纳。

(3)历史上开明君主都比较注意“以民为本”。

根据图三、图四及材料四、材料五的内容举例说明。

(提示:

举例应是唐太宗与康熙的政绩,应体现“以民为本”。

(4)你认为,历史上的这些思想及做法对我们国家今天的稳定和发展有何启示?

(提示:

从“以人为体、执政为民”的理念去思考。

答案

(1)仁。

民贵君轻。

(2)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唐朝初年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轻徭薄赋;清朝初年实行更名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4)启示:

国家制定政策要以民为本,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及时调整不合理的生产关系。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右图中著名皇帝政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派军灭陈,统一南北②令宇文恺营建大兴城(长安)

③令宇文恺营建东都洛阳城④开通大运河,修筑驰道

⑤确立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A.①②⑤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答案B

2.下图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其中连接山阳与江都的是()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答案C

3.隋朝统一的原因有()

①北方各民族大融合②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③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做好渡江准备④陈朝君臣腐化,政治腐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4.导致隋朝灭亡的原因主要不是()

①炀帝的暴政②开通大运河③农民大起义④部将的反叛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D

5.(2009·孝感模拟)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

B.唐的统一与安定为“治”的局面出现创造了条件

C.唐太宗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奠定了繁荣的基础

答案C

6.(2009·湖北八校联考)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历史题材剧《贞观长歌》,其剧情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唐太宗的历史功绩,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下列剧情符合历史的是()

A.创新人才选拔制度,重用狄仁杰B.民族政策开明,册封怀仁可汗

C.革新政治制度,明确三省职权D.增强军事力量,实行募兵制

答案C

7.下列哪一项内容仅与唐玄宗有关()

A.虚怀纳谏,知人善任,量才受职B.破格用人,创立自荐求官的制度

C.戒奢从俭,禁止地方官进贡珍宝D.限制佛教,裁汰僧尼和禁建新寺

答案D

8.(2007·全国Ⅰ)史学家陈寅恪在评述“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

革命。

”此处“社会之革命”是指()

A.重用酷吏,实行法治B.女皇当政,任用女官

C.扶植庶族,抑制士族D.移风易俗,推崇佛教

答案C

9.与贞观之治相比较,唐玄宗统治前期最显著的发展是()

A.阶级矛盾进一步得到缓和B.政治清明又有显著的进步

C.经济与文化的繁荣程度更高D.土地兼并的情况已得到解决

答案C

10.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其根本目的是()

A.当一代贤明君主B.减少决策失误C.笼络人才D.维护封建统治

答案D

11.杜甫描写唐玄宗开元年间的诗: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其中对“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诗人夸大了当时社会发展的盛况B.较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粮食产量高的现象

C.当时人口增殖,大量良田开垦D.政府的官仓和地主的私囤较为丰实

答案D

12.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请问图中①②两处应为()

 

A.唐高宗统治与唐玄宗统治B.武则天统治与“开元盛世”

C.“开元盛世”与唐高宗统治D.“玄武门之变”与“开元盛世”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皇(隋文帝年号)三年……长孙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

因上书曰:

“……去年亢阳(大旱),关右饥馁。

陛下运山东之粟,置长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隋书》

材料二据《通典》记载,隋朝“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天下义仓皆充满”。

(如下图)

 

材料三(唐)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硅曰:

“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

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

隋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

炀帝失国,亦此之由。

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

古人云: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

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贞观政要·辩兴亡第三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隋朝设立义仓的目的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2)据材料指出隋朝仓储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唐太宗怎样评价隋代的仓储?

你如何看待唐太宗的观点?

答案

(1)①目的:

应对饥荒。

②作用:

解救饥荒,安定社会。

(2)①状况:

全国各地广设义仓;仓储充足,可供几十年使用。

②原因:

东晋南朝以来江南经济发展;隋初统治者调整政策,实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促进了农业发展。

(3)①唐太宗观点:

隋代的仓储,最终没有起到解救饥荒的作用,却导致隋炀帝奢华无道以致亡国的结局;认为政权的兴亡不在于仓储的多寡,而取决于统治者的统治政策。

②看法:

唐太宗的观点是正确的;他能从政权兴亡的高度来分析仓储的正反面的作用;隋朝的经济繁荣并没有使隋朝实现长治久安;唐朝前期的统治者,注意轻徭薄赋,发展社会经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了唐朝的稳定。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说: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灭亡,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愿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贞观政要》

材料二唐太宗说: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

材料三贞观二十三年,蜀人苦造船之役。

……州县督促严急,民至卖田宅,鬻子女不能供,谷价蛹贵,剑外骚然。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否有关系?

理由何在?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什么实质问题?

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贞观之治”能够得出什么认识?

答案

(1)有。

正是鉴于隋朝灭亡的原因,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2)实质:

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意图:

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

(3)农民群众的劳役负担仍然很重。

(4)唐太宗吸取了隋灭亡的教训,注意调整统治政策,爱惜民力,终于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但即使是在治世,农民所受剥削依然很重,这是地主阶级的本性所决定的。

 

第9讲隋唐制度的革新和社会经济的繁荣

 

【迁移1】(2008·山东文综)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答案B

【迁移2】制度革新,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维护国家统一,实现长治久安。

下列隋唐时期采取的措施,能实现这一作用的是()

①完备三省六部制②创立和完善科举制③实行租庸调制④设置军镇和节度使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D

【迁移3】下列关于唐朝长安城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宫殿宏伟,街道整齐②注重城市绿化,建有排水设施

③突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没有区域限制④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D

【迁移4】《新唐书·百官志》载:

“两京诸市署:

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数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

”这主要说明()

A.唐通过有效管理促进城市的商业发展B.唐商品经济繁荣

C.唐大城市商业发展D.唐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答案A

 

面史料文本

 

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

面信息解读

此史料是一种比较特殊史料,它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还是非常丰富的。

一是提供了我国隋唐时期商业大都会的分布位置;二是提供了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较为详细的地域分布情况;三是从图中可以看出大运河的路线;四是反映出一些唐代的历史地名,如流求、益州、洪州、定州、邢州、汴州等。

解读此类史料最重要的是要看图例。

面史料应用

阅读《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图回答:

(1)地图中反映了隋唐时期的哪些经济发展特征?

(2)从地图中反映的历史特征出发,谈一谈你对社会经济区域中心的认识。

答案

(1)①隋唐时期,手工业进步很大,出现了许多手工业品专门产地。

②图示反映了隋唐时期的制瓷业发达,其地理分布是北方产白瓷、南方产青瓷。

③隋唐时期,扬州是重要的造船中心,从侧面反映出扬州也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此对,对外贸易港口还有广州。

④隋唐时期,经济中心仍然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⑤隋唐时期的大都会有洛阳、成都、长安、汴州、扬州、广州等。

(2)隋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也有所发展,但经济中心的重点仍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流域的自然环境优越,加之安史之乱后,中原动荡,人口不断南迁,这促成了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由隋朝至唐朝,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逐渐明显,并为此后经济重心的完全南移奠定了基础。

 

架大题预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皇帝对官僚贵族无限制赐田

人名

受赐田数

裴寂

1000顷

李勣

50顷

张长贵

20顷

材料二唐朝均田令的有关规定

类别

受永业田

备注

有爵位的贵族:

亲王、公侯伯子男

100顷~5顷

土地买卖规定:

贵族官僚的永

业田和赐田可

以自由买卖

职事官:

一品到九品

60顷~2顷

散官:

五品以上

60顷~2顷

勋官:

从上柱国到云骑

尉、武骑尉

30顷~60亩

各级官府和官僚

分别领有多少不等的职分田和公廨田

材料三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是:

一、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徭、杂税,但保留丁额……三、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

根据资产定出户等,按户等征收户税,定税计钱,折钱纳物,即以钱计算税额,折合成实物交纳;根据田亩数量征收地税,地税以大历十四年(779年)的垦田数字为准,交纳谷物。

……五、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要在六月交完,秋税要在十一月交完。

——《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出唐朝土地“兼并之弊”形成的原因。

(提示:

注意材料一中的“无限制赐田”和材料二中的“土地买卖”等信息。

(2)请指出材料一、二和材料三反映的内容之间有何关系。

(提示:

首先要弄清材料二和材料三各反映了什么现象。

(3)分析唐朝两税法的特点。

(提示:

要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两税法的特点。

答案

(1)唐代均田令对官僚贵族授永业田的规定不仅范围广,而且数额多,且没有严格限制;对土地买卖的限制比较松弛;皇帝对官僚贵族无限制赐田,根源在于封建制度,在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和统治地位。

(2)土地兼并使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无法实施,改行两税法;两税法实际上承认了唐朝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状况,更助长了土地兼并之风。

(3)唐朝两税法的特点是按照资产和田亩征税,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一、选择题

1.(2009·天津一模)下图分别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B.唐代通过分权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答案B

2.(2008·江苏)唐太宗说: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答案A

3.唐朝的募兵制取代府兵制的根本原因是()

A.均田制的破坏B.战争频繁,兵士逃亡较多

C.府兵社会地位不断下降D.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

答案A

4.唐朝科举制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①选拔人才②安定局势③促进教育④打击士族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D

5.以下是唐朝时连续两年的纳税户数和赋税收入表,对此表解释最为正确的是()

年份

纳税户数

中央赋税收入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

120万户

1200万贯(包括盐利)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

310余万户

1350余万贯(不包括盐利)

A.由于人口大幅度增长,国家赋税收入增加

B.地方官吏任意增加税额,盘剥劳动人民

C.封建政府腐败,虽人口大幅度增加,但赋税收入增长有限

D.由于扩大税源,中央赋税收入明显增长

答案C

6.唐人记载:

“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

”对这段材料中现象的阐释和评论,正确的是()

①唐朝前期开辟出大量荒田②唐朝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利用

③唐朝生产工具原始落后④对自然生态平衡有所影响

A.①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7.右图是哪一个时期开始使用的货币()

A.隋文帝开皇年间B.唐高祖武德年间

C.唐太宗贞观年间D.唐玄宗开元年间

答案B

8.(2008·北京市宣武区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对下图生产工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首先出现在江东地区B.使犁入土的深浅随心所欲

C.是古代农具改革的重大突破D.是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

答案D

9.(2007·无锡模拟)唐后期,扬州超过长安、洛阳,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安史之乱使长安、洛阳满目荒凉B.扬州成为南北交通要道

C.扬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D.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D

10.下列有关隋唐时期商业繁荣的景象()

①交通要道上出现招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驿驴”

②太宗时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

③隋唐的大城市里都有市、柜坊、草市等机构

④唐后期,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是扬州,其次是成都

A.①②③正确,④错误B.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C.①③④正确,②错误D.①正确,②③④错误

答案B

11.(2007·重庆)下图为隋唐时期的局面图。

A、B、C、D四城市中,同时以陶瓷和纺织品著称的是()

 

答案D

12.下列诗句能反映隋唐商业特点的是()

A.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鹤是交游

C.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D.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代最高监察机构称御史台,职责为“掌持邦国刑宪典章,以肃正朝廷”。

具体承担职责的为三院御史:

台院,职责主要是弹劾不法官吏,参与司法审讯;殿院,职责为“掌殿廷供奉之仪式”,也有鞫狱之责,巡按两京城内不法之事;察院,“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另有巡察馆驿、屯田、铸钱、监军、监府库出纳等职。

材料二唐代的监察官员都是君主亲自选用,不再如隋代由吏部注拟。

监察官举奏官吏,完全可自己做主,不受宰相和御史台长官的控制,甚至可弹劾大夫、中丞。

材料三除监察官外,唐代还设置了专职谏官,即分隶于门下、中书二省的左右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左右拾遗等。

谏官的主要职责为参与国家决策,若认为军国大政的处理、政策法令的制订有不妥之处,则通过规谏,以避免决策失误。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

(2)简析唐代监察制度对唐代社会的积极作用与局限。

答案

(1)特点:

监察机构完备,分工明确;监察对象广泛;监察官员职权大;监察权相对独立。

(2)作用与局限:

促进唐代前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但这一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组成部分,其作用与封建君主个人的素质关系密切。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至(开元)十三年……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

……南至荆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州(今成都)、凉州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杜佑《通典》

材料二唐高宗时,富商邹凤炽“邸店园宅,遍满海内,四方物尽为所收”。

唐玄宗曾问巨豪王元宝有家私多少,王回答说:

“臣请以绢一匹,系陛下南山树,南山树尽,臣绢未穷。

”——《太平广记》

材料三史料记载,邹凤炽“常与朝贵游”,王元宝、郭万金等商贾“各以延纳四方文士,竞于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

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

——《开元天宝遗事》

材料四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诏令:

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唐会要》

材料五两京诸市署:

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

——《新唐书·百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唐代商业繁荣的表现。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

(3)据上述材料说明,唐朝这种商业活动能否迅速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为什么?

答案

(1)商人足迹遍及全国,交通要道上有众多接待客商的店肆;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出现了最早的银行雏形——柜坊;国内市场发达;出现了全国性著名的商业都市。

(2)拥有巨资的富商与贵族官僚相互勾结,互相利用。

说明商人低贱的地位在唐代正起着微妙的变化。

(3)不能。

当时商业虽比较发达,但尚未形成更进一步的社会分工和统一的国内外市场,商品经济本身还没有发展到能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程度。

政治上仍然执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发展进行各种限制,短期内商品经济水平不会有大幅度提高。

拥有巨资的大商人同时又是拥有庄园的封建地主,其经商的目的仍是维护自然经济。

第10讲隋唐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迁移1】我国碑文化源远流长,是历史的见证。

下列古碑中,体现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D

【迁移2】唐朝与西汉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