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令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3782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贤令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贤令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贤令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贤令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贤令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贤令阅读答案.docx

《贤令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贤令阅读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贤令阅读答案.docx

贤令阅读答案

贤令阅读答案

【篇一:

高三语文试题3】

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人为什么会迷路?

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确定方向寻找路径并不是什么难事,以金黄地鼠为例,即使把它的双眼蒙上,并七拐八转地带到一个远离巢穴的地方,它还是能够找到回家的路,并且以直线路径“飞奔”回家。

鹅、蟾蜍以及蜘蛛也都表现出类似的本领。

然而,人类的寻路本领远不及这些动物。

在一项测试中,研究人员让被试者蒙上眼睛,从起点走到终点,再返回起点。

但是,没有一个被试者的表现令人满意,他们不是走过了,就是没走到。

看来,现代人的导向能力天生就很差。

研究人员发现,当人在回想回家的路时,人脑海马区的某种神经元放电剧烈。

这说明,人脑具有专管导向能力的神经元,而且,这些神经元的位置与在大鼠、猴子和金鱼大脑海马区中发现的类似。

既然如此,为何人们还会迷路呢?

研究人员测试被试者在虚拟迷宫中的导向能力。

迷宫中布满了“捷径”,似乎通过这些“捷径”可以很快到达目的地,稍微掌握点几何知识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些“捷径”其实是“陷阱”,根本无法到达目的地,但是,被试者却义无反顾地掉进“陷阱”。

这项测试表明,人在判断方向时,几乎不考虑几何学知识,而是通过路牌指引回家的路。

即使依靠建筑,我们也只是参照建筑告诉我们该左转还是右转,全然不理会这些建筑的空间分布。

早期人应该也是通过几何学知识定义周围世界、判断方向所及,但是,随着人脑的逐步开发,脑袋里储存的经验越来越多,推理能力越来越强。

慢慢地,人类逐步丧失了这种精确的导向能力,而是通过推理和经验,通过建筑和路牌,寻找回家的路。

早期人大都以游牧生活为主,居无定所。

居住地相对空旷,周围世界几乎一成不变,要不就是沙漠,要不就是雪原,根本没有路,又何来的建筑?

后来,世界被划分国家、城市、地区、街道,有了公路,有了建筑也有了路牌。

为了找到回家的路,人们绘制出地图;为了找到自己的位置,人们发明了全球定位系统(gps)。

现在,人们以各种工具为自己指引方向。

但是,麻烦在于,与动物精确计算方向和距离的导向能力不同的是,通过周围环境的标记或各种工具来指引方向容易出错,从而完全迷失方向。

人类的导向能力与动物的相差甚远。

不过,尽管我们经常迷路,但我们某些方面的寻路本领并不差。

我们也许走出商店后忘记回家的路,却能遨游互联网;我们或许会在丛林里迷失方向,却能登上月球。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惋惜丧失的精确导向能力,而应该珍惜我们获得的丰富的生活空间。

为了生存,人类与其他动物一样,都在时刻锻炼自己的能力,无论是失去还是获得,我们都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繁衍生息。

(选自《科学画报》2010年第1期,有删节)

1.下列表述,不属于人类迷路原因的一项是()...

a.人类的寻路本领远不及金黄地鼠、鹅、蟾蜍以及蜘蛛等动物。

b.人在回想回家的路时,人脑海马区的某种神经元会剧烈放电。

c.随着人脑的逐步开发,人类逐步丧失了精确的导向能力。

d.人类是通过周围环境的标记或各种工具来指引方向的。

2.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确定方向寻找路径方面,现代人的能力天生就很差。

b.人类只是通过路牌或建筑物来判断方向,而从不考虑几何学知识。

c.人类精确的导向能力是随着人类经验的增加和推理能力的增强而逐步丧失的。

d.“尽管我们经常迷路,但我们某些方面的寻路本领并不差”一句中两个“路”的含

义并不相同。

3.根据文中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金黄地鼠、鹅、蟾蜍等动物的实验可以证明,动物的能力比人强,它们不会迷路。

b.早期人通过几何学知识判断方向,说明早期人的感觉比现代人更敏锐。

c.地图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出现,导致人类判断方向的能力退化。

d.作者认为,人类精确导向能力的丧失,是自然选择作用之下的一种结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中书舍人。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捕.

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

及忠贤逐南.十一月.

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

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

至则下诏狱酷..

讯。

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

少缓死为后图。

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

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诸生争应之。

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死。

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及忠贤定《三朝要典》,.“移宫”一案以涟、光斗为罪魁,议开棺僇尸。

有解之者,乃免。

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

已,再赠太子少保。

福王时,追谥忠毅。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中书舍人.b.拟十一月二日上之.c.复构文言狱.d.疏趣之.除:

拜官授职。

拟:

打算。

狱:

监狱。

趣:

催促。

5.以下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左光斗“嫉恶如仇”和“受人爱戴”的一组是()(3分)

a.①捕治吏部豪恶吏②辇下震悚

b.①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②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

c.①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②福王时,追谥忠毅

d.①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②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光斗在京城担任御史时,采取了治恶打假行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个京城都

为之震动惊悚。

b.左光斗和杨涟谋划弹劾魏忠贤,结果被魏忠贤预先侦知后抢先下手,魏忠贤提前两

天将两人免职。

c.孙奇缝和鹿正认为左光斗有德于京城辖区人民,倡议凑集钱财帮助左光斗,但最终

还是未能救出。

d.左光斗死后,魏忠贤还对他的同族兄弟子侄进行了迫害;直到魏忠贤被杀后,朝廷

才对左光斗平反昭雪。

7.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

(3分)

译文:

(2)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

(4分)

译文:

(3)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3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中牟道中

(宋)陈与义

杨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马忽相猜。

如何得与凉风约,不共尘沙一并来。

8.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分)

9.有人曾用“奇趣”评论这首诗,你是否同意?

为什么?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在当今深化改革的时代,许多站在改革前沿的开拓者,矢志探索创业新路时,多引

用屈原《离骚》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之涣《登鹳雀楼》中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琵琶行》全诗的主

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乙选考题

考生请从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淡竹

苏沧桑

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

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

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

松树很满足,即使干瘪的果子永远得不到更饱满的收获。

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

兰花三七,像极熏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

据说气味能抵挡蛇对游人的侵袭。

浮萍无根,却有心有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

被践踏的草,总是第一时间奋力挺直腰杆,挂着最底层最灿烂的笑。

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噬血,一边甜言蜜语……

几乎所有的植物,都躜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

我要开花!

我要结果!

甚至动物。

三只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狗奶妈的乳头。

甚至那口奇异的朱家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

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

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

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

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生立命,才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

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真是空的吗?

不。

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

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

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

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他可以很入世。

生可以防风,成荫,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

他也可以很出世。

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

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

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他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

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

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

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的丰衣足食。

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选自2009年第12期《散文》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吟咏对象是江南湖洲“百草原”中与众不同的竹子,作

者既描绘这种竹子的婆娑风姿,又揭示其精神品质,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b.文中说“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

?

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这其实是作者感

慨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写照。

c.作者笔下的竹子既是正直、虚心、淡泊者的化身,也是岳飞、辛弃疾等驰骋沙场、

建功立业者的象征;既是兼有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圣人,也是心灵自由快乐的凡夫俗子。

d.在作者看来,人生要随缘,不要刻意追求什么,因为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

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

e.本文采取对比、象征的手法,着力刻画了淡竹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娴

熟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方法,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摇曳多姿。

(2)文中两次说到淡竹是“植物中的另类”,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6分)

(3)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任用?

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6分)

(4)请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丰子恺究竟为今天画了什么

【篇二:

(语文)江苏省靖江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11月第二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p>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

定位置上。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国学著作________,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

成分,正是这种________的状况,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

国学经典不

同于网络上速生速朽的文化产品,它是一种智慧的发酵与岁月的沉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与

深刻的哲理,唯有________,才能慢慢领悟。

一遍不行,便再来一遍,久而久之,才能逐

渐进入“温故而知新”的境界,每次重读,都有新得,如此读书,才会受益无穷。

a.汗牛充栋良莠不齐融会贯通

b.凤毛麟角参差不齐融会贯通

c.汗牛充栋参差不齐细嚼慢咽

d.凤毛麟角良莠不齐细嚼慢咽

2.根据语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有下象棋者,久而无声音,排闼视之,阒不见人,原来他们是在门后角里

扭做一团,一个人骑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在他的口里挖车呢。

①下棋不能无争②但最不幸的是争的范围超出了棋盘而拳足交加

③有不拘小节而眼观全局者④而争的范围有大有小

⑤有斤斤计较而因小失大者⑥有短兵相接作生死斗者

a.①④⑤③⑥②b.①④③⑥⑤②

c.①②④③⑥⑤d.①②④⑤③⑥

3.下列对偶佳句的内容与所属类别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②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③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④挥毫列锦绣,落纸如云烟

a.①风流人物②风月情浓③君子之交④腹有诗书

b.①风月情浓②君子之交③腹有诗书④风流人物

c.①风流人物②君子之交③风月情浓④腹有诗书

d.①君子之交②腹有诗书③风月情浓④风流人物

4.对下面两首小诗所描写的事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甲]

最后只有垃圾留下

当音乐与灯光相继离开

衣帽间内一片荒凉

杯盘还残余着字句和笑脸的渣滓

[乙]

住在里面的

男人努力

检阅风霜与阳光

住在里面的女人

用泪水灌溉

青春的枯井

老人面对一池

皱了的春水

a.[甲]夜色[乙]监狱b.[甲]舞会[乙]影子

c.[甲]宴会[乙]镜子d.[甲]荒野[乙]窗户

5.下列语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组是(3分)

a.阅读不只是个人的爱好,还是国家创新力量和道德力量的源泉,是关乎人类文明传承

的大事。

b.她们扒着船帮露出头来,看见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像

长在水里一样。

c.今年是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他创作的传世巨著“临川四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的一座丰碑。

d.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则是那根柔弱而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穿起来成

为社会。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余年五十有八,历郡守十有五人。

择其间贤者,记其大概于此。

长洲为苏首县,令长不由以擢,则由以败。

而败者恒多,岂风土使之然耶!

数其善如宋.

王公元之,余得见者余公一人而已。

公名金,字贡之,成都人。

为进士,居京师,谨厚温雅,

人称为余君子。

成化五年抵任,群吏以其儒者,颇易之,作奸如故。

公以理教戒,率者居半,.

因稍加惩艾,即皆改行焉。

县民素多讦,公不设钩距,一以公议裁决,略无于其间。

讦者谓

公不可欺,亦不可犯,稍稍引去。

或有强愎自愆于理者,则往往诣府司已上官,上官辄谕之.

曰:

“汝自有贤令,不须至我也。

”其人竟自解散。

数月间,吏民帖伏。

前令玩灾横敛,民多逋亡。

闻公之政,渐次归。

复如徭役、丁夫之类,累年为下人所卖,.

率皆颠倒,因置手籍点视,始得其平。

县多富人饵县官,公略不假辞色,至罚之不少贷,因以敛迹。

郡中权豪棋布,请托无虚日,公一切谢绝,曰:

“吾宁不作官,决不能受其使令也。

县当要冲,而繁华甲天下,达官贵使过者,旁午纷杂,旧例必设宴迎劳,公皆罢去,鱼肉一

饭,欢然而别。

其子弟随侍者,训饬防范甚严,不得辄至中门。

一日,见几上有纸画数幅,

盖其子购之于吴县者,悉取焚之,终不留也。

夫人洪氏在县凡五年,惟织纴供公之裳服,机

杼之声时闻于外,虽同寮吏卒皆不得其面。

其化于家者如此。

十年,公与吴令雍泰同征,皆为御史,雍留北台,公补南台。

或言其为所挤,公袒如也。

公今为陕西按察副使,吴民思之不已。

尸而祝之,尚在他日也。

(选自王锜《寓圃杂记》,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其善如宋王公元之数:

列举..

b.率者居半率:

带领.

c.稍稍引去引:

退却.

d.民多逋亡逋:

逃亡.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洲群吏冥顽不化,稍受惩治就转投其他行当,这给余公治理带来了挑战。

b.上级官员晓谕讦者,让其听从余公裁决,表现出对余公的充分信赖。

c.前任县令轻灾贪财,下级官员胡作非为,面对混乱的情形,余公加以整治,效果良好。

d.余公转任他地,吴民思念不已,出于对余公的拥戴和尊崇,将来会“尸而祝之”。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

成化五年抵任,群吏以其儒者,颇易之,作奸如故。

(4分)

?

县多富人饵县官,公略不假辞色,至罚之不少贷,因以敛迹。

(4分)

9.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余公之“贤”在“治吏”“治民”“律己”方面的表现。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渡扬子江

丁仙芝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岸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

诗以“渡”字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4分)

?

颔联“开”“出”二字颇为传神,请简要赏析。

(3分)?

末句“淅沥度秋声”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2)适莽苍者,,腹犹果然。

(庄子《逍遥游》)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荀子《劝学》)

(4)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5),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6),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7)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三只虫草

阿来

①海拔三千三百米。

寄宿小学校的钟声响了。

桑吉从浅丘的顶部回望钟声响起的地方,

那两层的曲尺形楼房是他刚刚离开的学校。

②这是五月初始的日子,空气湿润起来。

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冬天,鼻子里只有冰冻的味

道、风中尘土的味道,现在充满了他鼻腔的则是冰雪消融的味道,冻土苏醒的味道,青草发

芽的味道。

这是高海拔地区迟来的春天的味道。

③第三遍钟声响起来了,这是正式上课的铃声。

现在,点名该点到他了。

今天是星期三,

第一节是数学课,那么点名的就该是娜姆老师。

娜姆老师用她甜美的、听上去总是有些羞怯

的声音念出了他的名字:

“桑吉。

”没有回答。

娜姆老师提高了声音:

“桑吉!

”桑吉似乎听到

同学们笑起来。

娜姆老师又念了一遍:

“桑吉!

④桑吉此时正站在望得见小学校、望得见小学校操场和红旗的山丘上,对着水汽芬芳的

空气,学着老师的口吻:

“桑吉!

”然后,他笑起来:

“对不起,老师,桑吉逃学了!

⑤此时,桑吉开始顺着山坡向下奔跑。

他奔跑,像草原上的很多孩子一样,并不是有什

么急事需要奔跑,而是为了让柔软的风扑面而来,为了让自己像一只活力四射的小野兽一样

跑得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

春天里,淡青色的草坡在脚底下已经变得松软了,有弹性了。

很像是地震后,他们转移到省城去借读时,那所学校里的塑胶跑道。

⑥脚下出现了一道半米多高的土坎,桑吉轻松地跳下去了。

他跳过一丛丛只有光秃秃的

坚硬枝干的雪层杜鹃,再过几天,它们就会绽放新芽,再有一个月,它们就会开出细密的紫

色花朵。

挨着杜鹃花丛是一小片残雪,他听见那片残雪的硬壳在脚下破碎了。

然后,天空在

眼前旋转,那是他在雪上滑倒了。

他仰身倒下,听到身体内部的东西震荡的声音。

他笑了起

来,学着同学们的声音,说:

“老师,桑吉逃学了。

⑦老师不相信。

桑吉是最爱学习的学生,桑吉还是成绩最好的学生。

老师说:

“他是不

是病了?

⑧“老师,桑吉听说学校今年不放虫草假,就偷跑回家了。

⑨本来,草原上的学校,每年五月都是要放虫草假的。

挖虫草的季节,是草原上的人们

每年收获最丰厚的季节。

按惯例,学校都要放两周的虫草假,让学生们回家去帮忙。

如今,

退牧还草了,保护生态了,搬到定居点的牧民们没那么多地方放牧了。

一家人的柴米油盐钱、

向寺院作供养的钱、添置新衣裳和新家具的钱、供长大的孩子到远方上学的钱、看病的钱,

都指望着这短暂的虫草季了。

桑吉的姐姐在省城上中学。

父亲和母亲都怨姐姐把太多的钱花

在打扮上了。

而桑吉在城里的学校借读过,他知道,姐姐那些花费都是必需的。

她要穿裙子,

还要穿裤子。

穿裙子和穿裤子还要搭配不同的鞋,皮的鞋、布的鞋、塑料的鞋。

⑩桑吉说:

“今年虫草假的时候,我要挣两千元。

一千元寄给姐姐,一千元给奶奶看医

生!

?

所以,他就打定主意逃学了。

所以,他就在这个早上,在上学的钟声响起之前,跑出

了学校。

?

奔跑中,他重重地摔倒在一摊残雪上,仰身倒地时,胸腔中的器官都振荡了,脑子就

像篮球架上的钢圈被敲击过后一样,嗡嗡作响。

桑吉庆幸的是,他没有咬着自己的舌头。

后,他侧过身,让脸贴着冰凉的雪,这样能让痛楚和脑子里嗡嗡的蜂鸣声平复下来。

?

这时,他看见了这一年的第一只虫草!

(选自《人民文学》2015年第2期,有删改)

12.文章画线语句描写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