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3759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财政学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财政学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财政学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财政学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名词解释.docx

《财政学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名词解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名词解释.docx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混合经济循环图

实证分析:

描述各种经济因素的存在与经济运行的过程,并试图在各种经济或政策手段之间建立起联系,涉及事实的判断,重在回答“是什么”、“会怎样”的问题,分为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

理论分析:

从某些假设前提出发,借助一系列的假说和推论,对经济变量关系进行简化描述或推导的定性分析。

经验分析:

指通过调查或实验取得实际资料而进行的定量分析;主要有三种方式:

访谈、实验、经济计量分析。

计量经济分析是当今最流行的经验分析方法。

规范分析:

对经济行为或政策手段的后果加以优劣好坏评判的研究方法。

它基于基本的价值判断,并非客观的方法;较多受到人们的立场、感情、信念等因素的影响。

第二章

帕累托效率:

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帕累托效率意味着所有的帕累托改善都不可能。

帕累托效率是生产效率、产品组合效率和交换效率的统一。

生产效率:

在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的约束下,使产出最大的不同资源组合。

产品组合效率:

在产出给定的条件下,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的要求和愿望的产品组合。

几何含义:

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点。

交换效率:

在产出给定的条件下,不同的产品被最合理地为各个人所利用。

几何含义:

埃奇沃斯框图中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

生产契约曲线:

生产满足帕累托效率的标准的资源配置有无数种,如果将埃奇沃斯框图中的等产量曲线的切点用光滑曲线连结起来,就形成一条生产契约曲线,该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帕累托效率点。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转化曲线:

把生产契约曲线上的所有点表示的产量在图中标出形成的曲线救市生产可能性曲线。

描述在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生产能力;由生产契约曲线演变而来,因此,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具有生产效率。

交换契约曲线:

将无差异曲线的切点连结而成的曲线。

社会福利主义:

主张社会福利的高低由社会成员的个人效用决定

▪简单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边沁主义社会福利函数)

社会福利是社会成员个人效用的简单加总

•表达式:

政策主张:

应采取收入再分配行动以增进社会福利

思想实验:

个人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

一元钱对穷人的重要性高于富人→取走富人的一元钱所减少的效用低于穷人增加一元钱所增加的效用→收入再分配行动可提高社会福利。

▪罗尔斯主义的社会福利函数

•社会福利的高低取决于社会上境况最差的那个人的效用;

表达式:

•政策主张:

最小最大化原则,

采取收入再分配行动,使境况最差成员的效用最大化

•思想实验:

无知之幕(theveilofignorance)

第三章

公共产品:

指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即

外部性:

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的福利的情形。

市场失灵:

市场是一种有效的经济运行机制,市场失灵是与市场效率相对应的,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指市场经济存在着的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

市场失灵的原因:

1、市场势力:

主要指垄断、自然垄断等。

2、市场残缺:

因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导致的市场不存在问题。

3、市场功能不足:

主要指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优值品或劣值品等。

垄断造成的效率损失:

 

第四章

公共选择:

投票人(纳税人)依据一定的规则,共同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

投票悖论:

简单多数票规则无法得出明确的结果,即投票均衡不存在这一现象。

出现的必要条件是多峰偏好。

当个人偏好以多峰偏好存在,致使投票均衡不存在,便发生了投票悖论。

单峰偏好:

假如投票人从自己最偏好的结果向任何方向偏离之后,其效用总会下降,则称其具有单峰偏好。

中间投票人:

在所有选民中偏好居中的那位投票人,即一半投票人对某公共产品的偏好比他强,另一半则比他弱。

阿罗不可能定理:

在相当弱的条件下,达成投票均衡的公共决策机制是不存在的。

财政决策机制的特点:

需要把握公共决策的两大问题:

1、偏好显示问题:

集体成员对公共产品有何评价?

2、偏好加总问题:

不同的观点如何权衡,形成最后的决定?

1、偏好显示问题:

经济市场的私人偏好由私人愿意购买的产品价格来表示。

公共决策只能用投票方式表达公共偏好。

有直接民主的情形(直接民主决策机制是指公民直接投票,参与公共决策,并以投票结果作为最终选择的一种决策制度。

)、间接民主的情形(间接民主决策机制是指不由公民直接投票进行公共决策,而是由他们投票选举出少数人作为代表,并授权这些代表按确定的政治程序做出公共决策的一种决策制度。

以投票为基础的偏好显示机制存在的问题:

(1)间接民主决策机制下,投票只能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政治家,大部分的公共决策由政治家做出。

(2)直接民主决策机制下,每个人对公共决策的偏好强度无法表现出来。

这就带来某些情况下通过的决策不是社会福利最大化。

(3)人们未必真实反映其偏好:

不愿参与选举活动;隐瞒或者从低申报自己的偏好;利益集团的游说.

2、偏好加总问题:

加总方法:

习俗、独裁、投票:

现代民主社会中的主要方法,投票规则:

一致同意规则、简单多数规则

第五章

竞争性:

一种产品让更多人消费会发生额外成本,某个人已经享用的给定数量的产品无法被其他人享用。

排他性:

作为消费者,每个人只有在支付产品价格之后,才能获得消费这种产品的权利,从而将那些没有支付价格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的现实手段。

公共地的悲剧:

公共资源经常被过度开发和利用,这一现象称为公共地的悲剧。

根据竞争性和排他性区分不同类型:

1、竞争性、排他性:

私人产品(巧克力、衣服、拥挤的收费道路)

2、竞争性、非排他性:

公共资源(鱼类、野生动物、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3、非竞争性、排他性:

自然垄断(学校、有线电话、不拥挤的收费道路)

4、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纯公共产品(路灯、国防、不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的条件:

MB甲+MB乙+MB丙=MSB=MSC

所有消费者的边际私人收益之和

=边际社会收益和边际社会成本。

 

公共产品市场提供的非效率:

▪非排他性→免费搭便车→虚假的个人需求曲线→虚假的公共产品需求曲线→无法确定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量;

非竞争性:

→效率原则要求零价格→零价格意味着公共产品提供者无法获得成本补偿→公共产品无法有效提供。

 

第六章

科斯定理:

假设外部性来源清楚(,资源所有者能分清对其财产损害的来源,并能合法地防止损害)、(同时私人各方对于资源配置的协调)谈判成本为零。

无论谁获得产权,有关各方总能总能达成一种协议,通过这一协议使每个人的状况都能变好,而且其结果是有效率的,这一定律被称为科斯定理。

 

负外部性导致的效率损失:

供给过剩正外部性导致的效率损失:

供给不足

负外部性:

经济行为产生的边际总成本超出私人承担的边际私人成本,即边际外部成本

(marginalexternalcost,MEC,新增单位产品生产所导致的由第三方承担的额外成本。

社会成本:

MSC=MPC+MEC

资源配置效率要求:

MSC=MPC+MEC=MB

正外部性与供给不足

边际外部收益(marginalexternalbenefit,MEB)

社会收益:

MSB=MPB+MEB

资源配置效率要求:

MSB=MPB+MEB=MC

补充章1

公共财政:

所谓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政府)以公共权力行使者身份,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收支活动或分配活动,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或类型。

特征:

1、公共财政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

2、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活动提供一视同仁服务的财政3、公共财政是非盈利性的财政。

4、公共财政是法治化的财政。

国有资本财政:

是指国家以国有资本所有者身份,对国有资本进行价值管理和收益分配而形成的政府收支活动或分配行为。

特征:

(1)活动主体是作为国有资本的代表者和支配者的政府。

(2)活动依据是政府所具有的国有资本所有权,这使其并不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而只为自身的保值增值服务。

(3)具有宏观经营性。

(4)具有强制性和回报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双重结构财政体制(理论依据):

公共财政和国有资本财政并存的双重结构财政模式是由我国特定的生产关系和市场经济所根本决定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向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它要求着财政模式向双元结构的转化:

第一,企业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得政府不再是企业微观生产经营的直接组织者。

第二,不同所有制身份的企业在市场中平等竞争的要求,决定了作为政治权力行使者的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必须以全社会和所有的企业为对象,而不能是仅为国有企业提供服务。

第三,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政府,它必然与占主导地位的盈利性的国有企业发生集中部分收益和再投资的关系,这是与公共性质的财政完全不同的国有资产性质的财政。

第七章

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对财政支出和政府部门扩张趋势的预言和其成因分析被后来的经济学者称为瓦格纳法则。

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

1、政府活动扩张论:

瓦格纳断言,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政府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张,瓦格纳法则。

2、偶然事件论:

也称时间型态理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该理论认为财政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同一速度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的过程中不时出现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

3、非均衡增长论:

从公共部门生产函数中投入品价格的角度分析政府支出增长现象。

4、经济发展阶段论:

用经济发展的阶段论来解释公共支出的增长原因。

5、公共选择增长论:

这是公共选择理论对财政支出规模扩张的解释,它试图从财政支出决策方式的角度来解释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张,即财政支出的政治性扩张。

接补充章1

国有与公共财政的比较和区别:

                                

公共财政

国有资本财政

  本  质

都是国家分配活动,都反映着一定的财政分配关系

分配主体

国家

国家

分配主体基本身份

作为政治权力行使者

全民资产所有者的代表

分配依据

政治权力

财产所有权

分配目的

弥补市场失效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及宏观经营

分配内容

收入方面

以税收形式筹措收入

主要来自国企利润上交、国有资源收益及公债收入

分配对象

包括社会产品价值中的v和m

主要是社会产品价值中的m

支出方面

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所需经费

支出是投资性的,用于国企投资、投资性贷款、贴息等

分配性质

供给型财政

经营型财政

基本职能

保证由于市场失效而难以满足的公共需要

对国有资产收益的分配

调节职能

如对外部性的纠正,对宏观经济总量的间接调控

对国民经济结构的调节

监管职能

建立健全制度法规,依法监管社会经济活动

对国有资产和资源的价值实施监管

  活动范围

市场失效的领域

市场有效的领域

  自身性质

非生产性和非盈利性

市场性和盈利性

 

补充章2

购买性支出:

又为消耗性支出,转移支出的对称,这类公共支出形成的货币流,直接对市场提出购买要求,形成相应的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

指政府用于在市场上购买所购买性支出需商品与劳务的支出。

包括社会消费性支出、投资性支出、财政投融资。

转移性支出:

转移支出主要包括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从数额上看,补助支出占此类支出份额最大,从经济影响上看,也是补助支出最为重要。

二者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区别:

政府的购买支出主要影响的是资源配置。

一方面,政府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种类不同,生产的公共商品也就不同,从而对资源配置的结构产生的影响不同;另一方面,由于政府购买支出直接成为一种有效需求,其支出大小必然影响经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况。

政府的转移支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收入分配上。

由于它是政府的一种无偿性支出,因此,转移支出的规模和对象不同,所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也就不同。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特点:

(1)购买性支出具有有偿性,转移性支出具有无偿性;

(2)购买性支出具有等价性,转移性支出具有非等价性。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功能差别:

(1)两种支出对生产与就业影响的方式不同;

购买性支出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转移性支出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对国民收入分配产生直接影响

(2)两种支出对政府支出效益约束的强度不同;

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分配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分配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较弱的。

(3)两种支出体现了财政的不同职能。

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

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行国民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第九章

社会保险:

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运用保险方式,对劳动者遭遇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等特点社会风险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资收入的,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使他们仍能保证基本生活的一种制度。

现收现付制:

以以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用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

完全积累制:

以远期纵向收付平衡为指导的筹资方式,其特征是建立个人账户,使退休金直接来源于社会成员本身的储蓄积累。

部分积累制:

以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原则相结合的筹资方式。

比较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

一、现收现付制的特点和不足

概括地讲,现收现付制度是在职的一代赡养已退休的上一代、在职的交费直接用于支付当期退休者的退休金。

这种制度有利于低收入者,同时由于基金实行现收现付,不会出现基金积累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而使退休金遭遇损失,但是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它给政府带来的财政压力将越来越大。

(一)现收现付制的主要特点

一是代际转移。

二是以支定收。

三是收入均等化。

四是管理简单。

(二)现收现付制的不足

1.现收现付制下的风险。

一是现收现付制要求人口结构稳定,而人们的退休年龄提前、出生率不断下降、人口老龄化等不确定性,均会给现收现付制带来风险。

二是现收现付制要求经济和政治稳定。

2.现收现付制下出现意外收益的效应较小。

3.现收现付制会对税收造成扭曲。

二、完全型基金积累制的特点和不足

基金积累制是国家强制实施的个人养老储蓄制度,通过建立个人账户,企业和个人缴费全部进入个人账户,退休待遇水平完全取决于账户基金的积累额,账户基金可以进行投资。

这种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为经济建设提供大量资金。

同时,从现收现付制到基金积累制,养老基金将产生巨额积累,面临着保值增值压力。

(一)完全型基金积累制的特点

完全积累制是为克服现收现付制的弊病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筹资模式,其特点:

一是以收定支;二是激励缴费;三是强制储蓄;四是坚持效率优先原则。

(二)完全型基金积累制的不足

一是要求币值稳定、物价稳定、经济稳定,否则基金保值增值的风险较大;二是要求市场发育良好、基金管理水平较高,否则基金收益很不确定;三是不能实现转移支付和收入再分配。

看待我国养老保险的现状及改革:

现行的城镇养老保险体系:

第一层次:

基本养老保险,它是国家强制实施,实行部分积累制。

第二层次:

企业年金,由国家政策扶持,用人单位自行实施。

第三层次:

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国家给予税收优惠,它具有自愿性。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亟需解决的问题:

1、解决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它是关键问题,有“空账”和资金来源的问题。

政府偿还隐形债务的方式有:

a、实施国有股减持或土地批租收入;b、从财政收入中划出一定比例;c、开征社会保障税或提高税率;d、发行债券;e、国有资本收益弥补资金缺口。

2、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可以通过建立企业年金计划。

3、建立可行的养老基金管理模式。

第十一章

国有财产收入:

政府凭借其所拥有的财产而取得的租金,利息或变卖卖价款等收入,历史上把它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据是财产所有权

公共企业收入:

指政府从以法人资格经营的企业所取得的收入。

税收:

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实现规定的标准,对私人部门强制课征所得的收入。

边际税率:

应缴纳税额的增量与税基增量的比,也即最后一个单位税基所适用的税率。

累进税率:

将税基分为若干等级,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并将税率随着税基的增加而提高,即边际税率递增。

政府财政收入形式:

税收、行政收入、公债、公共企业收入、国有财产收入、使用费等。

税收的形式特征:

从形式特征来看,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的特征。

(1)税收的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后,纳税人所纳税款的所有权随之发生转移,国家对具体纳税人既不需要直接偿还,也不付出任何形式的直接报酬。

(2)税收的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是政府以法令的形式强制课征的,因而构成纳税人的应尽义务。

(3)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政府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税基、税率等税制要素,征纳双方必须按税法的规定征税和缴税。

第十二章

总额税:

指纳税义务不因纳税人的经济行为的改变而改变的税收。

逆弹性法则:

比例税率应该与课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成反比。

税收公平:

公平原则被公认为税收的首要原则。

这是由于税收是否公平会影响到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而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税收公平与否,取决于人们的主观判断。

有两种原则:

1、公平的受益原则:

指纳税人的负担取决于其在政府支出中的受益情况。

2、公平的支付能力原则:

指纳税人的负担取决于其缴纳税收的能力。

基于两种标准:

横向公平,纳税能力相同者缴纳相同的税收。

纵向公平,纳税能力较高者缴纳较多的税收。

在税制中实现公平:

受益原则的困难在于很难确定不同群体从公共项目中的受益程度。

为使税制能够贯彻支付能力原则,政府首先要确定如何测定支付能力。

税额的超额负担:

因课税而带来的净损失或额外负担,是无法用税收的收益来弥补的,因而对经济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效率损失,称之为税收的无谓损失或超额负担。

减少税制的超额负担途径:

1、拓宽税基,即广泛对物品和服务征税。

2、抵消税收扭曲的影响

超额负担=消费者与生产者剩余损失的总和-政府征收的税额

 

第十三章

税收转嫁:

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将自己应当承担的税款全部或部分转嫁给其他人的过程。

形式:

前转或顺转、后转或逆转。

前转:

也称顺转,指纳税人在经济交易过程中,按照课税商品的流转方向,通过提高价格的方法,将纳税款向前转移给商品要素的购买者,即卖方向买方转嫁。

是税收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

后转:

也称逆转,指纳税人用压低进价、压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将所纳税款向后转移给商品要素提供者的一种形式。

商品课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课件13章16张开始

第十八章

扩张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或“松”的财政政策。

它是指政府在编制预算时使预算支出大于预算收入,利用财政赤字刺激社会总需求,以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相互适应,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所采取的政策手段可以概括为减收增支。

第一,降低税率,减少税负。

第二,增加政府预算支出。

第三,发行公债。

紧缩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盈余性财政政策或“紧”的财政政策。

它是指政府在编制预算时使预算收入大于预算支出,利用财政盈余抑制社会总需求,以平衡社会总供求缺口,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财政政策。

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所采取的政策手段可概括为增收节支。

第一,增加税负。

第二,压缩政府预算开支。

第三,发行公债。

中性财政政策:

又称平衡性财政政策或“中性”的财政政策。

它是政府在编制预算时使预算收支大体均等,以保持社会总供求同步增长,维持社会供求基本平衡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税收乘数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因财政扩张使利率上升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利率的调节问题是货币政策的核心,这将我们引向了一个新的课题: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扩张型货币政策:

也成膨胀性货币政策或“松”的货币政策。

它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以扩大社会总需求,以使其与总供给相适应的政策。

该政策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国民经济中的闲置资源,以推动经济增长。

显然,它的适用条件是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供给相对过剩的情况。

在政策手段上,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降低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政府债券等措施的分别或联合作用,起到放松银根、扩张总需求的效果。

紧缩性货币政策:

又称收缩性货币政策或“紧”的货币政策。

它是指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以收缩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其目的是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相适应,消除可能或已经出现的经济发展过热的隐患或现象。

因此,其实施前提是社会总需求过剩而总供给不足。

为执行这类货币政策而采取的措施与扩张性货币政策正好相反,主要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在金融市场上进行卖出证券的公开市场操作等,起到收紧银根、控制货币供应量和社会总需求量的调控效果。

中性货币政策:

均衡性货币政策,它是指使货币供应量与社会总产值增长大体一致,以维持社会总供求均衡局面的货币政策。

这种政策的功能在于保持货币供应量与社会总产值的同步增长;目的则是将社会总供求的均衡局面保持下去。

由于这种政策对社会总供求关系只起维持作用而不是调节作用,因此,它适于在社会总供求矛盾不突出或处于基本平衡的经济条件下实施。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和配合:

“双松”:

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

松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税收和扩大政府支出规模来增加社会的总需求;松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利息率而扩大信贷支出规模,增加货币供给。

在这种政策组合中,在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阻止利率上升,抵消或减少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因此会使总需求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展,对经济具有很强的刺激作用。

这种组合适于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资源大量闲置、解决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成为宏观调控首要目标时使用,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双紧”:

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税收、削减政府支出规模等,来限制消费与投资,抑制社会的总需求;紧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利率来压缩支出的规模,减少货币的供给。

在这种政策组合中,政府通过增加税收、削减政府支出规模等限制消费和投资,抑制总需求;中央银行紧缩银根,减少货币的供给,刺激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减少,导致总需求下降。

这种双管齐下的措施使总需求迅速收缩,能够有效遏制恶性通货膨胀,但会导致经济增长缓慢,甚至陷于衰退的境地。

这种组合主要在总需求极度膨胀,总供给严重不足,物价大幅攀升,抑制通货膨胀成为首要目标时采用。

“一松一紧”:

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在这种政策组合中,政府适当扩大财政支出和减税,同时中央银行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促使利率上升,产生“挤出效应’’,使总需求不会大幅度上升。

这种组合主要在经济比较繁荣、但公共投资不足时采用。

组合的效应是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通货膨胀。

“一紧一松”:

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在这种政策组合中,政府对财政支出严加控制,同时采用增税措施,抑制总需求;同时中央银行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促使利率下降,以刺激私人投资。

这种组合适于财政赤字较大、但经济处于轻度衰退时采用。

以上政策称为:

相机抉择的经济政策,即依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在合适的时机切入,以熨平经济波动,实现经济稳定的政策举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