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学正眼.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3739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学正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参学正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参学正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参学正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参学正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参学正眼.docx

《参学正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学正眼.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参学正眼.docx

参学正眼

参学正眼

 

耕云先生讲述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廿五日于台南市松柏育乐中心

 

一、禅究竟是什么?

二、谁能学禅?

三、参学的最佳时间、地点

四、参禅最契机、最稳妥的方法是什么?

五、什么是参禅的大根器?

 

今天是台南禅学研究会成立两周年大会。

这不但在法界是一件大事,对国家来说,也是一件大事。

如果我们用常识的眼光来看,禅学研究会跟国家、众生,似乎无关宏旨,但人类的命运最早的枢纽是看不见的,所以管它叫做‘机’。

 

两年来,禅学会会务可以说是蒸蒸日上。

有些会友已经证得了生命的真实,也有很多会友已经品尝到法的真正滋味,这不是书本上可以得到的,也不是没有用的废知识所能比拟的。

 

在这两年里,我接到很多来信,提出了很多问题,因为我的视力不好,回信回得很简单,藉这个机会做一个总的答覆。

归纳起来,两年来大家问我的问题:

 

第一、‘禅究竟是什么?

’我们看公案、看语录,不晓得禅是什么?

禅除了名词,我们把捉不到它的真实的内涵。

 

第二、‘谁能学禅?

’我是学禅的根器吗?

禅重根器,不是上上根器不能学禅,因此他怀疑他自己是否可以学禅。

 

第三、‘修禅、参禅,什么是参学的最佳时间?

什么是参学最佳地点?

 

第四、‘既然禅找不到它真实的内涵,好像跟自己格格不入,有没有什么方便可以使我们接触、进入禅的领域呢?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参禅什么法门最契机?

最稳当?

只成不败,耕耘必有收获,有没有这个法门呢?

 

以上的这些问题,是我两年来接触最普遍、百千个问题归纳出来的几个重点。

我想这也是各位很有兴趣,或者是比较关心的问题吧!

 

一、禅究竟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关于禅究竟是什么?

 

各位看过指月录、五灯会元这一类的禅宗典籍,就知道所有禅宗的问答,弟子问禅师的问题,在基本上都不外禅是什么?

尽管他们用的辞汇、语句不同,但它的目的都在问:

禅是什么?

 

比方说‘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达摩祖师从西方到中国来,他主要的目的及所带来的是什么?

这不就是等于问禅是什么吗?

 

也有些禅宗的学人问佛法的大意、佛法的的大意,也是在问禅是什么?

因为谁都知道‘禅是佛心,教是佛口’,这话怎么讲?

禅宗所传的是佛的心印,是把佛的心态传给你;而教就是佛的教诲,教导弟子记录下来的经典。

那么难道佛的心口不一,心口有两种吗?

不是心口不一,佛不可能有双重人格。

教与宗为什么有差距呢?

释迦牟尼佛自己说过:

我说法四十九年,没有说到一个字。

问题就在这里,说了四十九年,没有接触到法的实体;那也就是说,佛的教诲虽是金口亲宣,唯独禅才是佛心真传。

 

我们看一两千年以前,就有太多的人问‘禅是什么?

’‘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什么是佛法的旨趣?

’这些问题所指向的,都是问禅的内涵,但是答案如何呢?

 

有的人问‘什么是佛法大意?

’答:

你为什么不问外面那个柱子?

 

有人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答:

现在太忙,没有时间告诉你,等没有人的时候,我再悄悄跟你说。

这个人就开始紧迫盯人了。

有一天老和尚一个人在散步,他就盯上了:

师父啊!

现在没有人,你跟我讲吧!

 

那位老和尚悠然地说:

你看!

那丛竹子怎么那么长,这丛竹子又怎么这么短。

 

这是答案吗?

确实是答案。

 

又有人问:

什么是西来大意?

答:

你为什么不问自己的意,管他东来、西来干什么?

 

有人问赵州:

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赵州说:

庭前柏树子!

 

靠我们的表层意识,我们习惯用了二、三十年的这种表层意识,是无法理解的。

因此人们都以为这老和尚‘爱说笑’,问这个答那个,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嘛!

何必指东话西呢?

其实不然。

我们为什么说他答得对,等一下再跟各位讲。

 

那么禅究竟是什么呢?

读过信心铭的就应知道‘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说‘是’就必定有‘非’,不离二边,是相对不是绝对。

真理是绝对的,你有了二边就有了矛盾,有了矛盾就起了混乱,起了混乱就叫戏论。

戏论是什么?

就是概念游戏,是接触不到真实的。

那么禅究竟是什么呢?

 

各位也知道,欧洲文艺复兴以后,有所谓科学的语言。

近代的逻辑学,也有不矛盾律──是说你要讨论一个问题,不可以模棱两可。

还有范畴说──要有一定的范围,你谈什么问题,先确定范围再进行讨论,你不能海阔天空乱扯一通吧!

就现在的逻辑学来讲,你问:

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他答:

庭前柏树子。

你必定是无法接受。

 

假如我们说是什么,一定会有人说非什么,那就‘才有是非,纷然失心’,这个心就乱了。

倘使我们不说它是什么呢,恐怕你连边都摸不到,又从哪里著手呢?

 

那么,禅究竟是什么呢?

 

(一)禅是生命的永恒相

 

尽管提到禅,没有开口处,为了不舍方便,我甘冒大不韪,在禅学会成立的时候,我就说‘禅是生命的永恒相’,这是一个参究的线索,虽然有点著相,有点违背古人的风范,但是可以给你一条线索,让你去抽丝剥茧地慢慢发掘。

 

我也说过‘禅是生命的共相’。

生命有别相──个别的生命相。

蚂蚁那样小,人比较大,大象又比人大,相传喜马拉雅山的雪人,又比人大十倍。

但不管众生外形如何千差万别,却有其共同点,生命之所以为生命,就奠立在生命共同点上,所以说禅是生命的共相。

 

(二)禅是自他不二的所以然

 

自己跟别人原本不二,众生与佛原本平等。

何以说众生与佛平等?

众生烦恼垢重,诸佛光明解脱,自己是自己,他是他,说是自他不二,没这回事。

为什么有这种论题呢?

这个自他不二、生佛平等的所以然就是禅。

契合、悟入了禅,就会亲切地感受到自己跟别人果然不是两个,佛跟众生也原本是完全一样。

 

刚才我们说过关于‘禅是什么?

’一两千年来有成千上万的人发问过,也有成千上万个答案。

我们在后面讲到跟这个问题有关时再讲。

 

各位有的是今天下午才到达,有的昨天我们就聊过天,聊了五、六个钟头。

有的今天聊了一个上午,各位应该感受到禅不是抽象的,不是概念游戏,不是不能通过实验的,禅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三)禅是心的原态

 

禅是什么?

勉强地说,禅只是一种心灵的状态。

我明知故犯地下了这么一个界说,甘愿下阿鼻地狱,只要大家能直趋禅境,不再向外驰求沦入外道,我都感觉心满意足。

 

我们为什么不说禅是一种心态呢?

因为心态包括了心灵的状态和心的表层。

而所谓心的表层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积的本心上的污染层面。

 

刚刚出生的婴儿,在育婴室里时,只有最低的、微弱的本能,肚子饿了就哭,他不会思惟、没有感情、没有理性、没有智性,也就是说他根本还没有形成表面意识,长大了以后,他有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他有第七识,有了我的执著,然后突出自我意识,在根尘相对中吸收、累积,成了本心原无的一层尘垢。

 

我们的听觉很接近答录机,耳朵要不具答录机的功用,就没有办法学习。

老师教你,你若录不下来,怎么记它啊?

大家都会唱‘青海的草原’、‘我从山中来’,我相信会唱这个歌的人未必读过曲谱,也有很多人没有见过歌词,他为什么会唱?

耳朵是答录机嘛!

那么眼睛是录影机喽!

这个人我曾经见过和经人介绍过,下次再见面就会打招呼说:

老张你好!

你好!

好久不见。

为什么这样?

彼此已经感过光了。

 

这些东西累积多了以后,越积越厚,这是表层意识。

既然心上面又加了一层叫做表层,于是本心就被盖住了。

所以我记得禅学研究会成立的时候,我跟大家说:

禅是什么?

禅是心的原态。

是没有加表层意识,去掉表层意识以后心原本的状态,也是六祖坛经讲的本来面目。

 

所以这个问题讨论到这里,我肯定地讲:

禅是原本心灵的状态,不是知识──不涉能知,没有所知,离能所、绝对待,亘古未失,悟亦无得,一切具足,不假外求,人人本有,无须外求,只是圣主未蒙尘以前,心灵的原态。

 

(四)禅是宇宙的唯一真实

 

在禅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中,我就曾提出了前面这三个界说,而且我恐怕大家摸不著方向,研究时还很难著手,所以我又说:

禅是宇宙的唯一真实,是佛经所讲的实相,也就是真相。

 

什么叫真相?

什么叫幻象?

真相是原本的、不变的、永恒的,幻象是过程的。

不管你接受创世纪的说法,或者你接受星云说,你都会肯定地球是无中生有的,原本没有的,它只是过程的暂时呈现,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也没有人坚持说地球是永恒的吧?

用大宇宙的无限时空来衡量这个地球,的确太短暂了,以人的眼光看昆虫,其生命不也太短促吗?

 

佛陀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完成了生命的觉醒,若问佛陀悟的是什么?

只是性空缘起、缘起性空而已,绝不含神秘的成分。

就是说凡是靠条件的组合而成立、显现的,都是原本不有的,凡是原本不有的,当条件消失、条件改变时,它也同时消失。

 

在座各位很多是学自然科学的专家,我们也知道虽然物质最小的单位是原子,而原子却不是单一的。

当你把电子、质子、中子分开的时候,你将发现实在没有什么东西是固定不变的原子;电子、中子瞬间即逝,质子跟著也会消失,为什么它会空无所有?

因为它原本不有,只是因缘所生的假合体而已。

这说明靠条件组合的东西,一旦条件分离了,它也消失了。

 

过去我读中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说:

什么叫分子?

分得不能再分,小得不能再小,叫做分子,现在证实没有这回事,没有什么东西不可以再分,原子还可以再分。

了解了存在的实相,就会了解释迦牟尼佛所悟的法,没有什么神秘的色彩,也没有不可理解、晦涩难明的理论,而是宇宙的真相、生命的实相,是迈向生命圆满的途径,促使生命觉醒的方法。

 

二、谁能学禅?

 

有人问:

我可以学禅吗?

我是学禅的根器吗?

 

我可以讲,愿意学禅的人就能学禅。

是不是大根器,并不是由别人来决定的,根本没有人能主宰你的命运,没有人能够评定你的价值,一切全由你自己决定。

你是学法的根器吗?

你自己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

这话怎么讲呢?

只要是人,都可以学法,不是说众生平等吗?

一切动物、昆虫,它们也是有生命的,也都是众生,为什么它们不能学法呢?

 

经上有一句话说‘因地倒,因地起。

’你因地而跌倒,离开这块地面你也无法爬起来,你还是得在原处爬起来。

人为什么迷失?

为什么堕落?

因为有了表层意识,假使你不善运用这表层意识作理性的思考,你就不可能有真实觉醒的时候,也不可能抹掉心头的污垢,绽放出原本的心的光明。

 

昆虫、野兽、家畜虽也是众生,为什么不能成佛呢?

因为它表层意识的结构不健全。

人的表层意识的结构,有情感、本能、理性、智性和思惟五种作用及功能,而一般的动物,只有本能比较突出。

 

比如我们说这个人好吃懒做,说他像只猪,为什么呢?

猪除了吃就是睡,如果你不把它去势,它还可以当种猪,传种也是本能,除了本能,它还能做什么呢?

它有思惟吗?

它有理性吗?

它有智性吗?

它有真情感吗?

为什么没有真情感?

比如两条狗,公狗跟母狗刚才还是好朋友,难舍难分,不一会儿,居然会为了一根骨头,抢得头破血流,这算什么嘛!

人们讽刺那些只重本能,没有真情感,没有真智慧的人为蝇营狗苟,他所热衷经营的也不过就像苍蝇、野狗那样肮脏苟合而已。

所以说人身难得,因为人有理性、智性可以自觉,有超越生死的真情感生起大悲情怀,肯为了众生,把全部生命投入正法。

 

不管你是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你必须知道人的情感是很可贵的,情感是一切道德的根源,没有情感的人就是不道德;一个生性冷漠、性情冷酷的人就是魔鬼的同道。

这话怎么讲?

倘使你不爱你的父母能算孝子吗?

不爱儿子算是慈父吗?

不爱国家算忠良吗?

不爱朋友符合义的要求吗?

不爱自己的名誉会有信吗?

所以一切道德的德目,都只是真情感的发挥与扩张。

什么叫真情感?

就是大慈大悲。

什么叫大慈大悲?

大慈是无条件的同情,大悲是感同身受的同感。

 

什么叫无条件的同情?

这个人有烦恼,尽管他跟我无关,既不是我亲人或朋友,也不需要任何因缘条件,自然会产生同情心。

 

什么叫感同身受的同感?

看见他人长了疮,我就觉得心痛,这才是真情感。

假如说感情不出于一家,爱老婆、爱孩子那也并不算错,只是范围太狭窄。

生命的开创是以情感为动力的,一个爱家庭的人才能齐家,爱国家才能治国,爱众生才能成佛,爱人类才是真正的政治家。

视一切众生跟自己为一体毫无差距,这就是大悲佛陀。

 

所以只有人才有真情感,真情感比真理智更可贵,而真情感常常跟真理智的秉赋成正比。

一个情感冷漠、意志消沉的人,不可能是天才,一个热情洋溢而又无私、无我的人,才是菩萨的典型。

我们一般人的热情不是为名就是为利。

菩萨热情很高,却没有自我,当他到火里救人的时候,却忘掉了自己的危险;当他去水里救人的时候,忘掉自己不会游泳,他是无我而热情的。

 

各位无须浪费时间看那些名相,古德说‘曲谈名相劳,直说无繁重。

’你转弯抹角,从名词上动脑筋,那就累了啊!

直说无繁重,直截了当地说,既不累人,也并不复杂。

 

我们讲到这个地方,各位就知道了,为什么众生皆有佛性,而众生并不皆能成佛,唯独人可以,因为人的表层意识的结构比较健全,而动物没有思惟、没有理性,也没有智性。

动物除了母子的天性以外(应该说是一种高级的本能),不会有真情感。

我们勉强地说,动物有薄弱的情感,有突出的本能,而绝对没有理性、智性和思惟;尽管它有记忆,但是它没有思惟,它不能推理,否则的话,今天地球的主人不会是人类了,应该是恐龙才对,各位同意我的说法吧!

 

所以说人身难得,各位应珍惜人生,因为倘使你没有得到人身,你就不可能有生命的觉醒。

为什么禅宗古德皆重根器,我却说根器由你自己决定呢?

 

什么是大根器?

有大信心、大诚敬、大肯决就是大根器。

尽管他有聪明、智慧,学问也很有基础,如果没有大信心,不辨正邪,不分真假,人云亦云,自己没有判断能力,而且他既不能择善,也缺乏对正法的固执,不能发长远心,这就是小德、小智、轻心、慢心。

什么是轻?

就是不尊重,不诚恳;什么是慢?

就是懈怠、不敬。

所谓小德小智,德是什么?

不专指好也不是指坏,是指一种特质、风范,好的风范是美德,坏的特质是恶德,也就是说你凭著一点点小聪明,既不尊重,又很懈怠,佛法不是你这样的人可以学的。

什么人能学法,到这个地方就有了结论。

 

什么人不能学法?

凡是小聪明、小智慧,又轻浮、又懈怠、不能忍耐、不能吃苦,碰到困难就退转,这类的人绝不能学禅。

 

所以二祖见达摩祖师学法,达摩祖师说‘以往的圣人,难行能行。

’他说这个很困难,但是他不怕,他要突破。

‘难忍能忍’,这个痛苦、这个羞辱是很难堪的,一般人忍受不了的,但是他可以忍。

 

什么人能学禅?

能将全部感情、全部理智、全部人格都投入的人。

并不是说不要工作,而是说除了工作以外,我们还有休闲活动,休闲活动的内容就是你的生活兴趣。

有的人下了班培植盆景;有的人下了班先看看热带鱼,没有跟太太打招呼以前,先跟热带鱼打招呼,嘿!

这就是生活兴趣。

有的人太太尽管抗议,偏要找几个朋友打桥牌。

也就是说你要能够把学佛法取代像养热带鱼般的兴致,又没有东西可以取代你这种兴趣跟注意力,长时不改变的话,一定会成功。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作个小小的结论:

凡是肯把全部情感、全部理智、全人格投入佛法而又坚定不移、绝不退转,他就是最适合参禅的上上根器。

倘使参禅不是你唯一的兴趣,而只是兴趣之一,把参禅跟打桥牌、养热带鱼、打麻将等重,等量齐观,一视同仁,没有什么轻重,那这样子你就不是参禅的根器了。

因为古人集中毕生的精力,尚且不能突破这个难题,而你只是附带地把禅作为一种生活中的调味料,我看是没有办法的了,还是不要浪费光阴轻渎大法吧!

 

有人学禅多年没有个入处。

什么叫做入处呢?

借用一句军事术语,就是进入状况。

想进入禅的境界,领会禅的心态,的确是个难题。

很多人学了一辈子还在外面晃,没有进入,要想进入是需要有方便的。

方便的可贵在于它虽然不真实,只是一个工具,但却很有用,这就叫做善巧方便。

古人的方便很多,是极为高明的。

 

如问什么是禅?

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答‘庭前柏树子’。

看来简直荒谬绝伦,我问祖师西来意,他答‘庭前柏树子’,是故弄玄虚?

故作奇特?

不!

绝不!

其实那是禅的人格化以后的自然反应。

 

问这句话的人经过思考,鼓起勇气,充满了期待的心情,而答话的人却并不透过大脑,没有经过思考,脱口而出,为什么脱口而出?

因为古人说:

思而中,虑而得,那是鬼家活计。

什么叫做鬼家活计?

就是在黑山鬼窟里做计较,也就是指靠色、受、想、行、识的作用,表层意识的五阴的产物,不是本心的发露。

 

僧问赵州:

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赵州不假思索地立即答以庭前柏树子!

真是殊胜的方便。

何以是殊胜方便呢?

我们两个不妨表演一下,我是赵州,你问我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我答:

庭前柏树子!

你要是修行有素,才一反观自心,你就知道答案的落处,问祖师西来意,答庭前柏树子,任你用思惟去分解也解不开,用智力去啃它却啃不动,想放下嘛!

又放不下,这庭前柏树子既不是个东西,又不是个道理,在那里一横,你愣一下,蓦地碰上了真实活跃著生命力的答案,于是表面意识迸裂了,你那原本只有光明、只有知觉、没有分别、没有想念的心态,就立即呈现了出来。

你问祖师西来意,赵州告诉你就是这,不在中间及内外,只是你当下的心态。

 

但是也须是个汉始得,如果你一向惯于向外面寻觅,庭前柏树子便成了没有生命的东西。

这一招很绝,若非答他庭前柏树子,答他烧饼油条,就联想到吃,联想到肚子饿,吃饱了才真爽快!

这庭前柏树子,让你既没法联想,你又不能突破;想分别,意识没法子活动;想运用思惟,没有你著力处,若是参学有素的,当下就会桶底脱落;若是驴汉,忒煞辜负他老赵州也。

 

佛经上说的本心,是指无念心体。

心的本体,原本无念;婴儿有念吗?

念是以后累积的。

所以真正高明的大智慧者,只消赵州说个庭前柏树子,理合当下澈了。

如果像僧问大梅:

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大梅说:

祖师无意。

试问你怎么悟?

你就悟不了啦!

 

所以赵州这话才是胜方便。

什么叫胜?

用本省话就是‘足赞’──真行!

再没有比这个更高级、更好、更绝的了!

他怎么想得出来呀!

(他岂用想)只有这个答案使你无法分别。

你说用你的世智,用你的表面意识,都用不上;好像汽车发不动,你想放也放不下,你问的这个人,就在你面前,你怎么放啊!

一定有含意,怎么想,越想它念头越不动,想久了以后,只要回光返照,就发现它的答案只是在揭发、揭开你本心的原态,这才是典型的殊胜方便。

 

你若问我:

什么是禅?

我没有赵州那么高明,你们若问我如何才能得个入处,我有四句稀松话,你若能当下理会得,保你先断法执,后断我执,二执俱断,圆证解脱,从此断惑。

我的方便就是:

‘热了出汗,冷了打颤,渴了喝水,饿了吃饭。

 

就这四句话,假如你们认为我这是开玩笑,我是很诚恳的,不是开玩笑。

你们要会得这四句话,你马上断法执,就进入离执禅定,这是一块敲门砖。

我再说一遍:

热了就出汗,冷了就打颤,渴了就喝水,饿了就吃饭。

我这个没有赵州那个绝,你们还可以用思惟,赵州那个连思惟都没有地方用,你想啃一口,也没有地方下口。

 

所以参禅不难得个方便。

如想得个入处,古德留下的公案很多,随便拿一条去参,都可以进入,那就是钥匙。

如果你认为古人的太陈旧,不够新鲜,我这个是刚出笼的。

假如这四句话你会了,不须开口,你做个动作,比个手势,我就心照不宣了。

还有不用开口说话的吗?

禅原本是这样的,原本是脱离语言文字的。

 

三、参学的最佳时间、地点

 

有些人对我说:

老师,我是想修行啊!

可是我没有时间哪!

我说不然!

不要说给你八小时,给你四小时,没人打扰你,关在你房里,你就会感觉到难过了,一会儿想打电话问候老朋友,一会儿又想写信……简直受不了,果真没时间吗?

不相信试试看,你就知道。

 

学法不是时间多寡的问题,有的人有时间他不修行,他活得很难过。

我讲一个笑话:

我有一个朋友在上班时工作很忙,退休回到家里不几天就生病了,总是感到很无聊,生活方式突然改变,好像处处不对劲。

他坐在沙发上喊不舒服,躺在床上喊头痛。

他太太很聪明,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给他在客厅旁边摆个办公桌,准备了笔、纸、墨盒、印泥盒、卷宗等一应俱全。

早上在卷宗里写个签条:

谨检呈老大、老二本次月考成绩单乙份,恭请核阅。

他看了以后说:

大宝此次功课退转,酌情减发零用钱一半。

二宝此次平均超过八十分,多发奖金五百元。

晚上的卷宗里写的是:

谨拟具明(星期二,十八日)菜单乙份,是否可行,恭请核示。

他看呀看地点点头,拿笔批了个可字。

翌晨,夫人又来了个:

谨检呈本日中央日报、联合报、中国时报各一份,敬请钧阅。

(哄堂大笑)他很高兴,当然每天都给他泡杯茶摆到办公桌上,他腿一翘,嘿!

健康恢复,情绪也好了,的确生活方式跟过去差不多嘛!

批阅卷宗、呈阅报纸、泡茶、照样发号施令或奖或惩,有啥不对?

这虽然是个笑话,显然人闲了也不是件好事。

你说你因为忙而不能学法,这是遁词。

你说需要时间多才好,时间多了,你受得了吗?

 

也有人问我:

什么地方学法最好?

你看到处灵气很坏、空气污染、噪音太多,怎么能修行?

定、静、安、虑、得嘛!

他说:

我想到山上去修行好不?

我说:

我赞成你去,但是你必须要最少一个礼拜不回家,若能做到,我发一千元奖金。

这家伙是到山里去了,不过未到一个礼拜,两天就回来了。

他解嘲地说:

你看!

晚上找不到一个人聊天,蚊子又多,很多不知名的小虫,打死了又来一批,坐在里头也没人理我,看书嘛!

看不进去,打坐嘛!

腿酸腰痛,这怎么个修法嘛!

于是我就回来了。

所以修行不应该选择时地。

 

你若问我什么时候好修行?

就是现在!

什么地点好修行?

就在眼前!

眼前你不修行,现在你不修行,你便永远都不可能修行了。

 

一个人在深山里修行,这的确是好,但要有这个福气,如果没这个福气,很难。

记得读小学时教科书有一课,大家做馒头,叫这个挑水,那个磨面,大家都分工了,只有猴子不肯做事,最后蒸熟了大家都吃,猴子也要吃,大家说不给你吃,为什么?

不做工的没饭吃。

你不做工,你光修行,谁给你饭吃?

所以要有这个福气。

 

总而言之,十字街头好修行。

古人大澈大悟以后,回到城市向酒楼、赌坊、戏院、花街来验心,看在这些场合心是不是会动、会乱,定力会不会退失?

你我如果在自己的岗位上素位而行,随时修行、随地修行、有空就修行,这就行了。

 

关于修行是什么?

很多人都会联想到:

一位老和尚在深山古庙坐在蒲团上,正襟危坐,眼睛半开半闭,灯光半明半暗,这是‘黑白来’,这不是修行,这样子既不卫生,也容易心乱。

若说修行是打坐,那也不然,有个故事说:

 

马祖当初只管打坐,谁来了也不理。

一天南岳怀让大师走到山上,看到这个山上有一股灵气,发现有真修行的人,就问附近的僧人:

此地有没有修道的人哪?

答说:

哪个不是修道的人!

那个和尚以为出家就是修道,不然!

其实还没有见到道怎么修?

‘听说后山有个和尚,平常人们跟他打招呼,他也不理。

这个家伙怪怪的,恐怕与众不同吧!

 

南岳禅师是六祖的首席大弟子,到了后山,跟他(马祖)打招呼,他也不理。

南岳这老头很绝,你不理我,我有办法!

就拿个砖头在他旁边磨呀磨的烦死人。

不理不行了,不理他不走啊!

于是问道:

师父!

你磨砖头干什么?

大师说:

我磨它作镜子啊!

马祖说:

砖头怎能磨成镜子呢?

那么你打坐干什么?

我打坐成佛呀!

我磨砖不能成为镜子,你打坐又怎么成佛呢?

佛无定相嘛!

马祖说:

那我就不懂了,要怎样才能成佛呢?

我打个比方:

如果车要是不走,你是打车,还是打牛?

马祖说:

当然打牛呀!

你这样打坐却是在打车嘛!

马祖当下豁然。

 

各位由此可以知道,真正修行,像马祖那样在深山里结庵,身心不动,谁来也不理,远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尚且不是修行,怎样才是真正的修行呢?

 

释迦牟尼佛的大慈大悲,在能平等的普度众生;菩萨的可敬,在于热情炽然而又超越自我,完全为众生而献出心力。

离开本来面目的参究,离开对众生的悲悯,根本就不是修行,若是心灰意冷,果然败种焦芽。

 

在深山修行固然不是好地方,等到老年退休以后再修行,表层意识已经硬化,修行就来不及了。

各位看到很多老年人罹患失心症,什么是失心症?

跟小朋友抢糖果吃,在马路上解小便,你见过没有?

像这样老了以后,脑细胞僵化了,还能修行吗?

 

如果你问我什么时间修行最好?

什么地点最好修行?

这无须找风水先生。

我看到报上说一个人为了修行,找了一个风水最好的地方,活人住在那里就长生不老,死人埋葬了,下一代会大富大贵,没有这个事,当初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没有看风水。

所以修行不是个神秘的名词,不是限定物件的一种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