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张店区教师招聘真题 语文公基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3720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淄博张店区教师招聘真题 语文公基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淄博张店区教师招聘真题 语文公基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淄博张店区教师招聘真题 语文公基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淄博张店区教师招聘真题 语文公基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淄博张店区教师招聘真题 语文公基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淄博张店区教师招聘真题 语文公基附答案解析.docx

《淄博张店区教师招聘真题 语文公基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淄博张店区教师招聘真题 语文公基附答案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淄博张店区教师招聘真题 语文公基附答案解析.docx

淄博张店区教师招聘真题语文公基附答案解析

2014年淄博张店区教师招聘真题(附答案解析)

今年7月13日下午,我来到了淄博张店区,准备参加明日即7月14日(星期一)举行的区教师招聘考试。

考试地点在张店区七中。

考试分两场。

科目1:

学科专业知识(满分100分)

上午:

8:

00—9:

30

(2)科目2:

公共基础知识(满分100分)上午10:

30-11:

30

下面我就分别说说这两场考试试卷的情况,愿大家好好参考。

一大类:

学科专业知识(我考的语文)

题型分为三大部分,1、语文综合测试(单选、类似高考题型)2、诗词默写补充(填空)3、文学知识(填空)

下面简要分说(有真题例子)(蓝色划线黑体字为具体题型)

1、综合测试共21个题目,每题3分,共63分。

此部分就是考察我们的语文基础知识,内容诸如辨字音:

咄咄逼人之“咄”字、朔方之“朔”字等;字形(错别字):

老皇历、指手画脚、本分、欢呼鹊(雀)跃、厮杀、噤若寒蝉、残羹冷炙等;附上原题(其一):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应为:

(A)

A.晋升老皇历优哉游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B.厮杀黄粱梦拾人牙慧聚沙成塔,积腋成裘

C.马甲木版画欢呼鹊跃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D.发轫势力眼指手画脚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成语使用辨析:

鞭长莫及(原题:

据悉,奥运冠军孙杨出席一次商业活动要100多万,想想当年菲尔普斯出场费也就10万元人民币,一般的娱乐圈明星就更是鞭长莫及了。

解析:

“鞭长莫及”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

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此处应换为“望尘莫及”。

)、无所不为、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

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真题用法:

执法人员由于人手少,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正确)、吹毛求疵、情随事迁等;附真题(其一):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D)

A.据悉,奥运冠军孙杨出席一次商业活动要100多万,想想当年菲尔普斯出场费也就10万元人民币,一般的娱乐圈明星就更是鞭长莫及了。

B.基层政府一定要教育党员干部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只要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要无所不为,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C.东汉后期的袁绍,为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故不能成就大业。

D.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前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解析A.鞭长莫及:

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

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此处应为“望尘莫及”;B.“无所不为”是贬义词;C.引而不发,比喻善于引导或控制,也比喻做好准备,待机行动。

D.捉襟见肘:

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

形容衣服破烂。

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词语(实词)辨析,即选词填空:

坦承与坦陈、局限与限制、更迭与迭起、引荐与引见等;附真题(其一):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D)

①国家要求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表示:

“我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立足于写人。

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和族群的。

某些优秀学生放弃北大、清华,转投香港大学,人们纷纷发出北大、清华将“沦为二流”的惊呼。

风波_________之际,香港大学公开宣称北大、清华“二流说”完全错误。

A.坦陈局限叠起B.坦陈限制迭起

C.坦承限制叠起D.坦承局限迭起

解析:

坦承的对象一般为不太好或不令人满意的事情。

局限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叠起一般是用在空间,比如叠起被子,而迭起则指一次又一次地出现。

病句:

这个题比较难,我拿不准,我开始认为其中三个选项的疑难点在于“加以”“中断和流失”“不容忽视”,在具体的真题语境中,不好判断,不过,后证明我理解错了;附真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B)

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长江中的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华盛顿公约》确定的全球濒危物种之一,再不加以保护,15年后将会灭绝。

C.一个省的文化系统如果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化底蕴就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中断和流失。

D.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

解析:

A项缺宾语,“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特色的风格”主宾搭配不当。

可以把“呈现出”删掉。

C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如果„„那么„„”是假设复句,前后句主语不同,关联词语应该放在主语的前面,即“如果”应该放在句子开头。

D项搭配不当,“不健康”应改为“不良”。

古诗文阅读:

考的是荀子的《劝学》(节选)如下: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注意读音)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题目共3小题:

第一题加点字(知、彰、绝、生)的含义错误的是?

我选生(性),因为题目中说是习惯的意思,很明显非也。

第二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和“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还有两句分别含有于、而两字的古文句子,让我们选它们的用法是否相同,考于、而两字的用法。

第三题给出翻译,让你选择最恰当的一项,考的是学不可以已、金就砺则利两句。

附真题(其一):

对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①学不可以已②金就砺则利

A.学习是不可以成为过去的事情。

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就会锋利。

B.学习不可以停止。

金属靠拢磨刀石就会锋利

C.学习不可以停止。

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就会锋利

D.学习是不可以成为过去的事情。

金属靠拢磨刀石就会锋利

现代文阅读题有两篇,一是《音乐中的悲剧美》,题目3道,都很简单,把题目代入原文,答案立刻揭晓;第二篇是有关玛雅预言的2012世界末日的文章,题目也是3道,有难度,但稍有用心者,也是可以做对的。

2、诗词默写补充共4个题目,每题2分,共8分。

此部分考察名篇名句默写情况,需要注意的是,现代诗词也有所涉及,所以,古今都要看看。

题目如下。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文学常识(填空)。

共29空,每空1分,共29分。

此部分虽考文学常识、虽为填空题,可不要小觑它,怎么说呢,其中确实有几个简单的,但有一些确是多动脑筋才能唤出来。

附真题(涵盖99%):

《春秋三传》包含《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最早文人五言诗是东汉班固的《咏史》;《吴越春秋》的作者是东汉史学家(赵晔);屈原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注:

《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卜居》,《渔父》任选四篇即可。

);《诗经》中风雅颂与(赋)(比)(兴)并成为六义。

“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是诗歌《赞美》最核心的情感。

;茅盾农村三部曲是《春蚕》、《秋收》、《残冬》;《子夜》中的吴家四小姐是(吴惠芳);《边城》所描写的小城是(茶峒);郭沫若《女神》受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影响最大;元曲分为(杂剧)(散曲);关汉卿的杂剧分为哪三类(公案剧)(婚姻爱情剧)(历史剧)(注:

此题答案不确定,网上主流说第一类,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的作品。

第二类,主要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在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

第三类歌颂历史英雄的杂剧,如《单刀会》《西蜀梦》。

以《单刀会》的成就为最突出。

仅供参考);《西厢记》的作者是(王实甫)。

宋初三诗体是(晚唐体)(白体)(西昆体)。

(纯粹的大学知识,往届生忘不起啊)。

累死我了,打了一个晚上的字。

张店区本次语文教师招聘77个(是我见过的招聘语文教师计划中最多的,史无前例简直),还不知道我幸不幸运了。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所奉献的真题及部分解析了,其中,我为大家指明了备考方向,望大家好好复习,也就不枉我这番辛苦了。

文中些许杂糅,但值得一览,大家多捧捧场吧。

下面为大家奉献公共课考试情况。

二科目公共基础知识(满分100分)题型为单选、判断、填空、简答。

一、单选37个(37个,每题1分,共37分。

含有两个案例分析)

单选考的是公基知识,其中不乏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是重点,教育心理学没有涉及。

真题如杜威实用主义、赫尔巴特教师中心说等,以下是几道真题。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 C)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A)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

3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D )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4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成绩评定

5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

(C )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其它教育真题请看文章最后的附件。

注意:

多关注时政方面,比如我国2014年高考人数连续几年下降后首次反弹、中国与意大利战略伙伴关系和建交分别多少年;多关注法律方面,本次考的是案例分析。

有关继承法和物权法。

材料

(一)内容:

乙父病逝,从外地赶回的唯一继承人乙继承了其父的一栋房产并将其父生前常使用的市值4万元的摩托车一辆加以修理,支出1万元,再以5万元出售于丙。

后发现该车系乙父之友甲所有,乙父是长期借用这辆摩托车,但乙并不知道实情,认为该车是其父亲所有。

1.乙因出售摩托车而获益的行为属于(B)

A.不法管理B.不当得利C.继承行为D.无因管理

2.售车所获5万元应该由(D)

A.甲所有B.乙所有C.甲、乙平均所有D.甲所有4万元,乙所有1万元

3.乙和丙签字买卖摩托车的合同(C)

A.有效B.无效C.效力待定D.可撤销

4.摩托车的物权变动(A)

A.登记方生效B.交付即生效,但不得对抗第三人

C.交付即生效,并可对抗第三人D.登记并交付方生效

5.乙取得其父的房屋财产权是在(B)时开始。

A.乙占有房屋之后B.完成房屋登记之后C.继承开始之时D.乙到家之时

解析:

第三个C.效力待定 。

无权处分导致合同效力待定。

这里不用讨论什么物权法和善意取得。

问的是合同的效力。

题目还考察了中特。

科学发展观,真题如下

材料

(二)内容:

胡锦涛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文中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即: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捉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1.科学发展观简言之就是(C)

A.以人为本B.可持续发展C.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发展为第一要务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围绕的中心是(A)

A.经济建设B.社会全面进步C.人的全面发展D.文明发展

3.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是(C)

A.走生产发展、生产富裕、生态良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B.跨越式发展C.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D.加快发展

4.“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说明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矛盾是(B)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C.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5.“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必须建设(A)

A.和谐社会B.法治社会C.文明社会D.法制社会

其他教育题目还比如两种对立的教育模式是启发式和(注入式)(选项我忘了,这个题目填空题里也出现了)

再比如,我国1958年的教育方针(C)

A.教育必须为当前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社会活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工农相结合

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B)

A.永恒性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D.继承性

常识部分如保护北京安全的部队,选D卫戍区。

美国F系列的飞机是,选B战斗机。

注意:

哲学、公文、计算机、英语、全没有涉及(这些去年都考了),可不作重点。

关键是我发现今年题型和去年相比变动很大,内容也变了很多。

去年公基好像没考教育学,就一个大题,即最后的有关哲学的内外因的问题。

今年没考哲学。

明年未知咯。

二、判断37个(37个,每题1分,共37分)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汉族(错)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属于道德意志(对)

两条半枪闹革命的是贺龙(错)。

应该是方志敏。

飞夺泸定桥是毛泽东思想及其军事指挥才能的充分体现。

(对)

乐圣是莫扎特(错)

太多啦、很零碎、不过题目倒不难,好好看。

能做对。

考察面挺广的,不过不考哲学、公文、计算机、英语等,记住啦、、多看看历史人文常识和政治,理科知识考试基本上没有。

三、填空(题数忘了,总分10分)

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

班主任的工作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四、简答题(4个,每题4分,共16分)

1、简述联想的主要规律。

(此题有难度)

2、说说性格的结构特征。

3、简述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素养。

4、德育工作的新形式有哪些?

附录,教育学试题,教育学真题(包括简答题)多源于此。

红色字体为真题。

希望大家多多参考。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3)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 C)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D )

  A.孟禄 B.洛克 C.卢梭 D.利托尔诺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A)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4.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A )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D)

  A.学校教育制度 B.高等教育制度 C.社会教育制度 D.国民教育制度

  6.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7.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D )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8.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C )

  A.知识素养之一 B.能力素养之一 C.思想品德素养之一 D.基本任务之一

  9.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

  A.课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业余教育 D.课外校外教育

  10.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成绩评定

  11.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 )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12,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

( )

  A.观察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色调感

  13.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 )

  A.缺乏营养 B.遗传因素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

  14.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

(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15.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 )

  A.生理性障碍 B.心理性障碍 C.存储性障碍 D.提取性障碍

  16.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

(C )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17.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 )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 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

  18.“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下列哪种情绪状态?

(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19.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20.听觉中枢位于( )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18个小题,每空1分,共36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2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科学。

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大教学论》。

  22.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的两种教育体系是斯巴达教育和雅典 教育。

  2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癸卯 学制。

  24.我国普通中学教育的任务是:

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25.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26.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特殊形式是个别。

  2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 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基础  的矛盾。

  29.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 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30.“望梅止渴”属于第一 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谈虎色变”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31.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 、推理 。

  32.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广度、注意的稳定 、注意的分配、 注意转移等。

  33.感觉阈限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 与差别感觉阈限 两种。

  34.神经系统的活泼型与多血质,安静型与粘液质气质类型相对应。

  35.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抽象概括能力 ,智力的高级表现是创造能力。

  36.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

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

  37.智力技能的特点有:

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动作进行的内隐性 ,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

  38.1948年(WHO)宣言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 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39.为什么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以文化影响为主体的环境,它影响着学生的主要环境形式是教材,这特别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

(2)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的自觉的影响过程,又是有计划的、全面的、系统的影响过程,它特别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这是任何自发的、偶然的、零碎的家庭和社会影响所不及的。

(3)学校教育由经过专门培养训练的教师和教育工作人员进行施教。

(4)学校教育采取集中时间和集中学习的形式,使青少年儿童集中精力受教育,适合青少年儿童身心特点,适合时代的要求,有利于完成社会赋予他们的任务。

40.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41.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基本点是什么?

(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分)

  

(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43.意志行动形成有哪些特点?

(1)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意识的调节支配作用;

(3)克服内部与外部困难;(4)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44.操作技能有哪几个阶段?

(1)操作定向;

(2)操作模仿;(3)操作整合;(4)操作熟练等四个阶段

45.什么是联想?

联想有哪些主要规律?

  

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它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映;

联想的主要规律有:

(1)接近律

(2)相似律(3)对比律(4)因果律。

46.性格结构是由哪些特征组成的?

性格结构的特征主要有:

(1)性格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情绪特征;(3)性格的意志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7.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过程的规律。

(1)知指品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的认识及其对人们思想行为是非善恶的判断和评价;

  情指品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体验;

  意指品德意志,是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指品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作出的反应,是实现内在品德认识和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外部表现。

(4分)

  

(2)一般说来,人的品德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发展的。

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培养行为习惯。

知、情、意、行之间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影响、渗透、促进的。

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几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以促进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全面和谐发展。

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德育经验,把德育工作的一般进行步骤总结概括为晓之心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

(3分)

  (3)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

由于学生品德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性和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

(3分)

  (4)联系实际。

(3分)

48.根据感知规律怎样提高直观的效果?

(1)直观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