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教案与讲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3596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8 大小:10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教案与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预防医学教案与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预防医学教案与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预防医学教案与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8页
预防医学教案与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教案与讲义.docx

《预防医学教案与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教案与讲义.docx(1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防医学教案与讲义.docx

预防医学教案与讲义

课程名称

预防医学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授课学期

06级第五学期

课程理论课总学时

54

本单元学时

2

教案更新日期

2008.9.8

授课教师

范利国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授课方式

讲授

课程单元题目

预防医学绪论;第一章医学模式

选用教材

《预防医学》.何廷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教学目的与要求:

绪论

1.掌握预防医学的概念、内容、任务

2•熟悉预防医学的发展史

3•熟悉我国卫生工作方针

3•明确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医学模式

1•掌握医学模式的概念及演变

2•了解生物医学模式的背景

3•掌握生物医学模式的内容

4•熟悉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背景

5•掌握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内容

6•了解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影响

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采用的教学方法:

全部采用课堂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并采用图片展

示教学方式。

内容及学时安排如下:

(时间:

100分钟)

1.绪论(时间:

40分钟)

2•第一章医学模式(时间:

55分钟)

3.小结(时间:

5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绪论

重点:

预防医学的概念、内容、任务

难点:

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医学模式

重点:

1•医学模式的概念及演变

2•生物医学模式的内容

3•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内容

难点:

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背景

重要中、外文词汇:

1.预防医学(preventivemedicine)

2.模式(model)

3.医学模式(medicalmodel)

思考题:

1.预防医学的概念和内容是什么?

2.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的影响是什么?

3.新时期我国卫生工作方针是什么?

4.临床医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预防医学?

参考引用文献:

1.《预防医学》.孙贵范.主编.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第一版.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7年制及8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使用

2.《预防医学》.傅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第四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3.《预防医学》.黄悦勤.主编.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一版.5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使用

4.《预防医学》傑例版).郑玉建.主编.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第一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内容】

绪论

一、预防医学的定义

预防医学(PreventiveMedicine)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应用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医学、社会行为科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有针对性的采取三级预防措施,达到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防治残疾和夭折的目的。

二、预防医学的内容

1.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状况的环境因素

2.研究预防疾病、保护人群的健康的策略与措施

3.研究疾病的分布、影响因素和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

4.研究疾病防治的组织和科学管理方法

三、预防医学的任务

1.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2.评价社会卫生状况

3.制定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的对策和措施

四、预防医学的发展

(一)古代预防医学的发展

1.中国古代预防医学的发展

2.国外古代预防医学的发展

(二)近现代预防医学的发展

1.工业革命阶段(环境卫生阶段)

2.第一次卫生革命(个体预防阶段)

3.第二次卫生革命(社会预防阶段)

4.第三次卫生革命(社区预防阶段)

五、我国卫生工作方针

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这是我国疾病预防工作的总的策略。

第一章医学模式

一、医学模式

1.模式(model):

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标准形式和方法。

2.医学模式(medicalmodel):

是指不同历史阶段的医学整体的思维方法,即解释和处理医学问题的方式。

二、医学模式的演变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3.机械医学模式

4.生物医学模式

5.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三、生物医学模式

1.内容:

病因、环境、宿主(三要素)

2.背景:

源于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

3.模式:

单因单果

4.作用:

控制和预防一一传染病;职业病;营养不良。

四、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1.构成:

生物、心理、社会(三个纬度)

2.影响健康的因素

(1)生物因素

(2)环境因素

(3)行为生活方式

(4)卫生服务

3.意义

(1)医学研究领域需进行调整

(2)医生的诊疗模式需作调整

(3)提示了医疗保健事业改革的必然性

【本课小结】

绪论

1•预防医学的概念、内容、任务(重点)

2•预防医学的发展史

3•我国卫生工作方针

4•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医学模式

1•医学模式的概念及演变(重点)

2•生物医学模式的背景、内容(重点)

3•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背景、内容(重点)

4•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影响

【作业】

1•以本课思考题为纲为纲复习本课内容

2•以下列思考题为纲预习第二章健康观;第三章预防策略和措施

(1)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是什么?

(2)何谓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3)健康教育的传播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教案

课程名称

预防医学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授课学期

06级第五学期

课程理论课

总学时

54

本单元学时

2

教案更新

日期

2008.9.10

授课教师

范利国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授课方式

讲授

课程单元题目

第二章健康观;第三章预防策略和措施

选用教材

—4-IV.-4?

或参考书

《预防医学》.何廷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二章健康观

1•熟悉传统健康观

2.掌握整体健康观

3•了解疾病观

第三章预防策略和措施

1.掌握三级预防

2.了解五层次预防

3.掌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概念

4.了解健康教育基本原理和基本要素

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采用的教学方法:

全部采用课堂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并采用图片

展示教学方式。

内容及学时安排如下:

(时间:

100分钟)

1.健康观(时间:

45分钟)

2.预防策略和措施(时间:

50分钟)

3.小结(时间:

5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章健康观

整体健康观

第三章预防策略和措施

1•三级预防

2.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概念

重要中、外文词汇:

1.传统健康(classicalhealth)

2.整体健康(globalhealth)

思考题:

1.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是什么?

2.何谓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3.健康教育的传播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参考引用文献:

1.《预防医学》.孙贵范.主编.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第一版.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7年制及8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使用

2.《预防医学》.傅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第四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3.《预防医学》.黄悦勤.主编.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一版.5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使用

4.《预防医学》(案例版).郑玉建.主编.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第一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内容】

第二章健康观

一、传统健康观

1.核心:

无病就是健康(医学定义)

2•特征

(1)以二元形式纪录健康

(2)由医生判断健康

(3)只从生物学角度考虑健康

3.作用:

促进了临床医学发展

二、整体健康观

1.

(社

含义:

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为基础,视健康为多维系统,视机体为一个整体。

会定义)

2.特征

(1)多维性一三维空间

(2)连续性一动态概念

(3)描述的功能性

三、疾病观

1.疾病:

生物学尺度

2.病患:

感觉尺度

3.患病:

行为尺度

四、整体健康的内容和测量

1.整体健康的内容

2.整体健康的综合测量

第三章预防策略和措施

一、三级预防

1.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指针对病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1)具体措施

(2)个体的措施

(3)环境的措施

2•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

(1)具体措施:

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早工作);

(2)目的:

控制疾病的发展。

3•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

(1)具体措施:

针对临床病人措施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有效治疗措施。

(2)目的:

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

对已丧失劳动能力或残废者,主要促使功能指导,尽量恢复身心康复。

并能参加社会活动及延长寿命。

二、五层次预防

1•第一层个人预防

2•第二层家庭预防

3•第三层社区预防

4•第四层国家预防

5•第五层国际预防

三、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

1•含义:

是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预防疾病,消除危险因素,促进健康的一门学科。

2•目的:

是实现自我卫生保健的基本手段。

(2)健康促进

1•含义:

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即是健康教育在内的促进人们行为改变和社会环境改变的组织、法律、政策、经济、资源等各种手段的综合体。

2.组成

(1)健康教育(主导作用)

(2)社会环境支持

(3)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知一信一行

(1)知识一健康基础

(2)信念一健康动力

(3)行为一健康目标

(4)健康教育的创传播

1.传播者

2•信息

3.传播途径:

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大众传播

4.受传播者

5.传播效果

(1)健康知识信息知晓

(2)健康信念认同

(3)健康态度转变

(4)健康行为采纳

【本课小结】

第二章健康观

1.传统健康观

2.整体健康观(重点)

3.疾病观

第三章预防策略和措施

1.三级预防(重点)

2.五层次预防

3.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概念(重点)

4.健康教育基本原理和基本要素

【作业】

1.以本课思考题为纲为纲复习本课内容

2.以下列思考题为纲预习第四章环境与健康

思考题:

1、环境的分类有哪些?

2、简述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3、简述健康反应谱。

4•什么是环境污染及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5.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有那些危害?

6.环境污染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课程名称

预防医学

专业、层次

临床专业、本科

授课学期

06级第五学期

课程理论课

总学时

54

本单元学时

2

教案更新

日期

2008.9.8

授课教师

范利国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授课方式

问题导入法

课程单元题

第四章人与环境

选用教材

《预防医学》•何廷尉.主编.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掌握环境、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的概念。

2•理解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健康反应谱。

3.了解环境的分类

第二节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1.掌握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及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

2.了解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3.熟悉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采用的教学方法:

全部采用课堂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内容及学时安排如下:

(时间:

100分钟)

1.环境、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的概念。

(20分钟)

2.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健康反应谱。

(25分钟)

3.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物、公害病、职业病等概念。

(25分钟)

4.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及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25分钟)

5.本课小结(5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重点:

环境、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健康反应谱

难点:

健康反应谱

第二节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重点:

环境污染的概念及环境污染的来源

难点: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及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

重要中、外文词汇:

1.环境(environment)

2.生态系统(ecosystem)

3.食物链(foodchain)

4.生态平恒(ecoequibrium)

思考题:

1、环境的分类有哪些?

2、简述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3、简述健康反应谱。

4•什么是环境污染及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5.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有那些危害?

6.环境污染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参考引用文献:

1.《预防医学》.孙贵范.主编.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第一版.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7年制及8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使用

2.《预防医学》.傅华.主编.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第四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授课内容】

第四章人与环境

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问题导入:

案例1

“生物圈2号”建造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其命名是把地球视为“生物圈1号”而言的。

它是一个人工建造的模拟地球生态环境的全封闭的实验场,也有人把它称为“微型地球”,占地1.3万平方米,花费了近2亿美元和9年时间建造,在这个微型世界中,有海洋、

平原、沼泽、雨林沙漠旅业区和人类居住区,是个自成体系的小生态系统。

1993年1月,8

名科学家进入生物圈2号”科学家们原计划让工作人员在“生物圈2号”中生活两年,然而,一年多以后,生物圈2号”的生态状况急转直下,氧气(02)含量从21%迅速下降到14%,而二氧化碳(C02)和二氧化氮(N02)的含量却直线上升,大气和海水变酸,很多物种死去,而用来吸收二氧化碳的牵牛花却疯长。

大部分脊椎动物死亡,所有的传粉昆虫的死亡造成靠花粉传播繁殖的植物也全部死亡。

由于降雨失控,人造沙漠变成了丛林和草地。

科学家们被迫提前撤出这个伊甸园”生物圈2号”的实验以失败告终。

问题:

1•什么是环境?

2.环境可分为哪几类?

3.环境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4.生物圈2号的环境有什么缺陷,为什么会失败?

一、环境的概念

环绕在人类周围的一切因素综合称为环境。

二、环境的分类

(一)自然环境(物质环境)

1.原生环境:

(地质环境)指天然形成的并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

2.次生环境:

指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

如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

(二)社会环境(非物质环境):

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

案例2

在一个池塘中有水、鱼类、植物和微生物。

鱼类靠浮游动、植物生活,鱼死后被水中微生物分解为元素和化合物,这些元素和化合物又是浮游动、植物的养料。

微生物在分解物质过程中要消耗水中的氧,由浮游植物在光合作用下产生的氧来补充。

浮游动物吃浮游植物,鱼类吃浮游动、植物。

这样,在池塘里,微生物、浮游动、植物和鱼类之间,通过食物的关系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形成了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

问题:

1.何谓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结构有那些?

3•生态系统基本功能是什么?

4•何谓生态平衡?

5•生态系统能维持平衡的原因是什么?

三、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一)生态系统:

人与环境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的整体关系。

(二)生态平衡:

平衡的物质交换和能量循环是健康的保证。

(三)食物链:

人与环境之间根本的联系是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循环。

四、人体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一健康反应谱

五个谱级

(一)生理反应正常范围内的变动

(二)生理反应的异常变动

(三)机体代偿疾病前状态

(四)患病

(五)死亡

【小结】

1•环境的概念及环境的分类(重点)

2•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及人类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作业】

以思考题为纲,复习本课内容,预习下节课。

1•什么是环境污染及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2.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有那些危害?

3.环境污染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第二节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一、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pollution)的概念

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环境质量恶化,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危害影响,或妨碍了其它各种生物的繁殖与生存,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称为环境污染。

二、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分类

(1)环境污染物(pollutant)

1.概念:

指进入环境并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

2.分类:

(1)按转化来分

1一次污染物

2二次污染物。

(2)按属性来分

1生物性污染物

2化学性污染物

3物理性污染物

(2)污染来源

1.生产性污染

2.生活性污染

3.其他污染

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1.污染物在迁移与转化中发生量与质的变化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主要归纳为:

环境自净作用、生物浓集作用、生物转化作用。

(1)环境自净作用:

少的污染物一时进入环境中可经过多种自然过程分解、稀释而使环境恢复平衡,环境的这种功能称为自净作用。

(2)生物浓集作用:

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后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并通过食物链各种生物体之间传递,某些物质在传递过程中,在生物体内的浓度可逐渐增高,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浓集作用。

(3)生物转化作用:

某些污染物能在生物的参与下,转化成为新的污染物,这种由生物参与的污染物转化过程称为生物转化作用。

四、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引起的疾病

(一)特异性危害

1.急性危害:

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剂量进入机体引起的危害为急性危害。

主要危害有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事件、其他急性中毒(包括食物中毒)、传染病

2.慢性危害:

环境污染物小剂量、长时间、反复进入人体,由于蓄积作用,至一定程度

产生的危害为慢性危害。

3•远期危害一三致作用

(二)非特异性危害

1.致敏作用

2•免疫抑制作用

(三)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

1.职业病

2.公害病

3.食物中毒

4.传染病

【小结】

1.环境污染的概念及环境污染的来源(重点)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了解)

3.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及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难点)【作业】以思考题为纲,复习本课内容,预习下节课。

1.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2.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分布特征有哪些?

3.简述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预防措施。

课程名称

预防医学

专业、层次

临床专业、本科

授课学期

06级第五学期

课程理论课

总学时

54

本单元学时

2

教案更新

日期

2008.9.15

授课教师

范利国

专业技术职

教授

授课方式

问题导入法

图片辨识法

课程单元题目

第四章人与环境

第三节地质环境与健康;第四节境卫生的防护措施

选用教材

《预防医学》•何廷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三节地质环境与健康

1•掌握地方病的概念;IDD、氟中毒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2.理解IDD、氟中毒的临床表现

3.了解氟量的两重性

第四节环境卫生的防护措施

1.了解基本措施

2.掌握饮用水的卫生学要求

3.了解饮用水的卫生防护措施

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采用的教学方法:

全部采用课堂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内容及学时

安排如下:

(时间:

100分钟)

1.地方病的概念;IDD、氟中毒的病因及防治措施(45分钟)

2.IDD、氟中毒的临床表现(30分钟)

3.饮用水的卫生学要求及饮用水的卫生防护措施(20分钟)

4.本课小结(5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地方病的概念;IDD、氟中毒的病因及防治措施;饮用水的卫生学要求

难点:

IDD、氟中毒的临床表现

重要中、外文词汇:

1.碘缺乏病(iodinedeficiencydisorders,IDD)

2.地方性氟病(endemicflurosis)

思考题:

1、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2•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分布特征有哪些?

3•简述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预防措施。

4•饮用水的卫生学要求有哪些?

参考引用文献:

1•《预防医学》•傅华•主编•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第四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8.《环境卫生学》•杨克敌•主编•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第一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

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2.《社会卫生学》•龚幼龙•主编•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第一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3.《环境卫生学》•杨克敌•主编•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第一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授课内容】

第四章人与环境

第三节地质环境与健康

一、地方病的概况:

1.含义:

是指具有一定地区限性和依存性的一大类疾病。

2.分类:

(1)地球生物性疾病(自然疫源性地方病):

是指由于自然的原因或人为的影响,形成某些地区的特异地质、水文、地理、气象条件改变了疾病传播媒介的组成和数量,以致该地区人与生物因素的平衡遭到破坏,引起的生物性疾病。

是一类传染性地方病。

(2)地球化学性疾病(化学元素性地方病)

是指在地球地壳的漫长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造成地壳的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性,某些地区某种元素过高或过低,打破了人与环境中的物质平衡,引起的化学元素性疾病。

3.常见的地球化学性地方病

二、碘缺乏病

(一)碘缺乏病的含义:

由于机体在不同发育时期(从胚胎发育至成年期)摄入碘不足而造成的一组相关疾病。

包括甲状腺肿、克汀病(呆小病)及缺碘造成的早产、死胎、先天畸形、甲状腺功能低下精神发育迟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甲状腺肿、克汀病最为突出。

(二)流行病学特征:

地理分布:

山区〉丘陵〉平原;内陆〉沿海;乡村〉城市;农业区〉牧区

人群分布:

青春期发病率高女性〉男性

(三)病因及发病机理:

地质环境缺碘是本病流行的主要病因。

(四)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

症状与体征:

地甲病患者除颈部逐渐变粗外,并无明显症状。

腺肿大当压迫周围器官时,可出现局部症状。

如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五)克汀病临床表现:

1.不同程度的呆、小、聋、哑、瘫。

2.亚克汀病:

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是该病的突出的症状。

(六)防治措施:

1.缺碘

补碘:

食盐加碘、食用富含碘的食物、碘油注射、口服碘化钾片、外科手术

2.非缺碘:

根据病因采取预防措施

二、地方性氟病

(一)地方性氟病含义:

地方性氟病又称氟中毒,是长期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主要以氟骨症和斑釉齿(氟斑牙)

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