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3460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江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docx

《浙江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docx

浙江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

2018年浙江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一

一.单选题(共15题)

1.大陆法系的基本结构是在(A)基础上建立的。

2分

A.公法和私法B.普通法和衡平法C.根本法和普通法D.普通法和判例法

2.英美法系的基本结构是在(B)基础上建立的。

2分

A.公法和私法B.普通法和衡平法C.根本法和普通法D.普通法和判例法

3.从诉讼程序传统来看,英美法系更倾向于(B)。

2分

A.职权主义B.当事人主义C.超职权主义D.超当事人主义

4.以下属于实体法的是(A)。

2分

A.刑法B.刑事诉讼法C.仲裁法D.行政诉讼法

5.旧法对新法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的承接是指(A)。

2分

A.法律继承B.法律移植C.法制改革D.法的制定 

6.以下不属于司法权特征的是(A)。

 2分

A.主动性B.被动性C.中立性D.终极性

7.国务院有权制定(B)。

2分

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地方规章

8.创制法律规范的活动和过程称之为(A)。

2分

A.立法B.司法C.执法D.守法

9.宪法的修改,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A)以上的多数通过。

2分

A.2/3B.1/2C.3/4D.4/5

10.法治一般是被作为与(B)相对应的一种治国方略。

2分

A.德治B.人治C.礼治D.法制

11.我国现行的宪法是(D)。

2分

A.1954年宪法B.1975年宪法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

12.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先后颁布过(C)。

2分

A.两部宪法 B.三部宪法C.四部宪法 D.五部宪法

13.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A)国家。

2分

A.法治B.法制C.现代化D.有法可依的

14.以下(C)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2分

A.纳税 B.兵役C.受教育D.选举 

15.以下不属于公民的诉愿权的是(D)。

2分

A.批评权B.建议权C.申诉权D.宗教信仰

二.多选题(共10题)

1.法的目的性价值包括(ABCD)。

4分

A. 正义B. 公平C. 自由D. 秩序

2.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ABCD)。

4分

A. 物B. 行为C. 智力成果D. 人身利益

3.法律发展的途径有(ABC)。

4分

A. 法律移植B. 法律继承C. 法制改革D. 法律混合

4.具体的法律创制包括法律的(ABCD)。

4分

A. 制定B. 修改C. 认可D. 废止

5.我国现行宪法的正文主要包括(ABCD)。

4分

A. 总纲 B.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C. 国家机构D. 国旗、国徽、国歌、首都

6.以下属于宪法性法律的有(ABCD)。

4分

A.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B. 组织法C. 选举法D. 国旗法

7.法治的体制性要求有(ABC)。

4分

A. 立宪主义B. 依法行政C. 司法独立D. 司法中立

8.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ABCD)。

4分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 平等权C. 诉愿权D. 宗教信仰自由

9.以下属于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有(BCD)。

4分

A. 集会游行示威B. 遵守宪法和法律C.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D. 依法纳税

10.下列属于社会经济权利的有(ABCD)。

4分

A. 劳动者的劳动权利B. 劳动者的休息权C. 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D. 获得物质帮助权

三.判断题(共15题)

1.广义的法律不仅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还包括各级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2分(错)

2.法律通过程序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种国家强制力很多时候是潜在的和间接的。

2分(对)

3.根据法律的内容与功能不同,可以把法律分为一般法与特别法。

2分(错)

4.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最早是由英国法学家提出来的。

2分(错)

5.法律关系的客体只有物与行为两种。

2分(错)

6.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具有“一元、两级、三层次”的特点。

2分(错)

7.国务院有权制定基本法律。

2分(错)

8.我国实行两审终审的审级制度。

2分(对)

9.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

2分(错)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2分(错)

1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罢工的自由。

2分(错)

12.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规范和配置国家权力。

2分(错)

13.我国现行宪法共有5次修正案。

2分(对)

14.1975年宪法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2分(错)

15.1999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2分(错)

2018年浙江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二

一.单选题(共15题)

1.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是(B)。

2分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

2.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是(C)。

2分

A.犯罪既遂B.犯罪预备C.犯罪中止D.犯罪未遂

3.死刑由(B)核准。

2分

A.全国人大B.最高人民法院C.最高人民检察院D.国务院

4.以下属于我国刑罚中的主刑的是(A)。

2分

A.拘役B.拘留 C.缓刑 D.剥夺政治权利

5.以下属于危险犯的是(B)。

2分

A.诈骗罪 B.爆炸罪 C.故意杀人罪 D.盗窃罪 

6.我国刑法规定,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为6个月以上(B)以下。

2分

A.10年B.15年C.20年D.30年

7.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A)。

2分

A.1/2 B.1/3C.2/3D.3/4

8.以下(A)犯罪属于过失犯罪。

 2分

A.交通肇事罪 B.抢劫 C.绑架 D.贪污 

9.年满15周岁的人,实施下列(B)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2分

A.抢劫B.抢夺C.强奸D.放火

10.以下不属于我国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是(C)。

2分

A.拘留B.拘传C.拘役 D.逮捕 

11.(D)是我国刑事诉讼中最严厉的强制措施。

2分

A.拘传B.拘留C.监视居住 D.逮捕 

12.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不服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抗诉期限分别是(B)。

 2分

A.5日;10日B.10日;5日C.5日;15日D.15日;10日

13.刑事诉讼的客体是(D)。

2分

A.被告人B.犯罪嫌疑人C.证据D.刑事案件

14.任何人在没有经过法定的司法程序最终确定有罪之前,在法律上把他看做无罪的人,这是指的(C)原则。

 2分

A.刑事程序法定B.司法独立 C.无罪推定 D.有效辩护 

15.各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刑事案件的权限分工称为(B)。

2分

A.地域管辖 B.级别管辖C.专门管辖 D.指定管辖 

二.多选题(共10题)

1.我国刑法把共同犯罪人分为(ABCD)。

4分

A. 主犯B. 从犯C. 胁从犯D. 教唆犯

2.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ABC)。

4分

A. 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B.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无罪推定原则

3.证据的特征包括(ACD)。

4分

A. 客观性B. 主观性C. 合法性D. 关联性

4.刑事诉讼证据包括(ABCD)。

4分

A. 物证B. 书证C. 证人证言D. 鉴定意见

5.以下属于我国刑罚中的附加刑有(BCD)。

4分

A. 管制B. 罚金C. 没收财产D. 剥夺政治权利

6.以下属于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是(ABC)。

4分

A. 贪污犯罪B. 贿赂犯罪C. 渎职犯罪D. 间谍犯罪

7.以下哪些情况,人民法院应当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ABCD)。

4分

A. 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B. 未成年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C. 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D. 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8.以下属于侵犯财产权利的犯罪有(ABD)。

4分

A. 抢夺 B. 抢劫C. 绑架D. 诈骗

9.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包括(ABCD)。

4分

A. 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B. 可能判处无期徒刑的普通刑事案件C. 可能判处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D. 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

10.年满15周岁的人,实施下列哪些犯罪行为应该负刑事责任(ABCD)。

4分

A. 故意杀人B. 抢劫C. 爆炸D. 投毒

三.判断题(共15题)

1.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

2分(错)

2.书证和物证的本质区别在于,书证是以其外在属性来证明案件事实,而物证是以其内在的思想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

2分(错)

3.犯罪客体就是指的犯罪对象。

2分(错)

4.逮捕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

2分(对)

5.合法性不是证据的必要属性。

2分(错)

6.我国《刑法》规定,聋、哑、盲人是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

2分(错)

7.我国刑法规定,防卫过当或避险过当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分(错)

8.刑事案件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2分(错)

9.上诉不加刑原则,即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上诉案件,一律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2分(错)

10.我国《刑法》规定,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2分(错)

11.我国刑法的溯及力原则是从新兼从轻。

2分(错)

12.犯罪故意就是直接故意。

 2分(错)

13.对于累犯,应当加重处罚。

(错)

14.刑事诉讼的目的就是惩罚犯罪。

 (错)

15.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的犯罪停止形态是犯罪中止。

(错)

2018年浙江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三

一.单选题(共15题)

1.《民法总则》规定,不满(A)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分

A.8B.10C.16D.18

2.解决民事纠纷的最终方式是(D)。

2分

A.和解B.调解C.仲裁D.民事诉讼

3.《民法总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C),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分

A.1年B.2年C.3年D.4年

4.侵权责任法的主要归责原则是(A)。

2分

A.过错责任原则B.过错推定原则C.无过错责任原则D.公平原则

5.侵权责任最主要的社会功能是(A)。

2分

A.填补侵害B.教育和惩戒C.分担损失D.平衡社会利益

6.被称为民法“帝王原则”的是(D)。

2分

A.平等原则B.公平原则C.自愿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

7.在民事诉讼中,不服判决与裁定的上诉期间分别为(C)日。

2分

A.10;5B.15;5C.15;10D. 20;10

8.无权处分人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是(B)。

2分

A.无效合同B.效力未定的合同 C.可撤销合同D.以上都不是

9.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C)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

2分

A.2个月B.3个月C.6个月D.1年

10.以下不属于法定之债的有(C)。

2分

A.无因管理 B.不当得利C.合同D.侵权

11.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有定金和违约金的情况时,(A)。

2分

A.可以选择适用定金或违约金B.可以定金和违约金一起适用C.只能使用违约金D.定金和违约金都不适用

12.有限责任公司的业务执行机构是(B)。

2分

A.股东会 B.董事会 C.监事会 D.总经理 

13.我国目前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为(B)。

2分

A.2万B.3万C.5万D.10万

14.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一审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B)内审结。

2分

A.3个月B. 6个月C.1年D.2年

15.当事人申请民事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A)内提出。

2分

A.6个月B.1年C.2年D.3年

二.多选题(共10题)

1.从性质上讲,物权属于(AB)。

4分

A. 绝对权B. 支配权C. 请求权D. 相对权

2.以下属于有偿民事法律行为的有(AC)。

4分

A. 买卖 B. 赠与C. 租赁D. 借用

3.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瑕疵有三种具体形态(ABC)。

4分

A. 无效B. 可撤销、可变更C. 效力待定D. 有效

4.所有权的权能包括(ABCD)。

4分

A. 占有B. 使用C. 收益D. 处分

5.以下属于担保物权的是(ABC)。

4分

A. 抵押权B. 留置权C. 质押权D. 地役权

6.根据《婚姻法》的规定,结婚的必备要件是(ABC)。

4分

A. 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B. 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男性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C. 符合一夫一妻制度,均为无配偶D. 无严重疾病

7.下列哪些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ABC)。

4分

A. 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B. 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C. 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D. 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毁损的

8.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ABCD)管辖。

4分

A. 被告住所地法院B. 合同履行地法院C. 原告住所地法院D. 标的物所在地法院

9.下列哪些情况属于合同解除的法定理由(ABCD)。

4分

A. 不可抗力B. 预期违约 C. 迟延履行D. 标的物不符合质量约定

10.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包括(ABCD)。

4分

A. 配偶B. 子女C. 父母D. 兄弟姐妹

三.判断题(共15题)

1.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是同一概念。

2分(错)

2.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为无效合同。

2分(错)

3.合同的成立必须要经过意思表示和承诺两个法定阶段。

2分(错)

4.在我国可以设立一人股份有限公司。

2分(错)

5.自然人就是公民。

2分(错)

6.赠与属于有偿民事法律行为。

2分(错)

7.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都是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2分(错)

8.民事法律行为一旦成立,立即生效。

2分(错)

9.表见代理是一种有权代理。

2分(错)

10.先占的对象是无主物,最常见的就是遗失物。

2分(错)

11.夫妻法定财产制优先于夫妻约定财产制。

2分(错)

12.继承权的放弃是单方法律行为,所以继承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放弃继承权。

2分(错)

13.诉讼代表人属于诉讼当事人,他可以行使诉讼当事人的所有权利。

2分(错)

14.普通地域管辖的一般原则是“被告就原告”,即由原告的住所地法院或经常居住地法院管辖。

2分(错)

15.侵权行为人就是侵权责任人。

2分(错)

2018年浙江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四

一.单选题(共15题)

1.我国行政法的首要基本原则是(B)。

2分

A.行政合理性原则B.行政合法性原则C.行政比例原则D.程序正义原则

2.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由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是(B)。

2分

A.行政法主体B.行政主体 C.行政人 D.行政相对人

3.以行政主体的主观参与程度为标准,可以把行政行为分为(D)。

2分

A.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C.作为行政行为与不作为行政行为D.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以下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是(C)。

2分

A.行政许可B.行政奖励C.制定行政法规D.行政处罚

5.以下属于特别许可的是(C)。

2分

A.驾驶许可B.营业许可C.枪支许可D.执业许可

6.以下不属于行政诉讼特有原则的是(D)。

2分

A.复议选择原则B.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C.合法性审查原则D.公开原则

7.以下属于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有(C)。

2分

A.拘留B.责令停产停业C.代履行D.罚款

8.人民法院应当在行政诉讼立案之日起(D)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2分

A.一个月B.二个月C.三个月D.六个月

9.生产者的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是(D)。

2分

A.过错责任原则B.无过错责任原则C.公平原则D.严格责任原则

10.产品责任的诉讼时效为(B)。

2分

A.1年B.2年C.3年D.4年

11.(A)是消费者最基本的权利。

2分

A.保障安全权B.知悉真情权C.损害求偿权D.受尊重权

12.经济法是以(C)为本位的法。

2分

A.个人利益B.国家利益C.社会利益D.群众利益

13.抽奖式有奖销售最高额不得超过(C)元。

2分

A.1000B.2000C.5000  D.10000 

14.以下属于《产品质量法》里的产品有(C)。

2分

A.初级农产品B.石油 C.服装 D.建筑工程 

15.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1年支付(A)工资的标准。

2分

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半个月 

二.多选题(共10题)

1.我国行政法具有下列哪些特征(ABCD)。

4分

A. 表现形式的分散性B. 调整对象的确定性C. 内容的广泛性D. 地位的相对独立性

2.行政合理性原则要求(ABCD)。

4分

A. 行政行为符合法定目的B. 行政行为出于合法动机和考虑C. 行政行为内容客观公正D. 行政行为内容适度

3.行政相对人享有的权利包括(ABCD)。

4分

A. 行政参与权 B. 获得保护权C. 行政监督权D. 获得赔偿权分

4.以下属于行政复议的原则的有(ABD)。

4分

A. 一级复议原则B. 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原则C. 调解原则D. 不适用调解原则

5.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主要包括(ABD)。

4分

A. 拘束力B. 确定力C. 影响力D. 执行力

6.以下哪些案件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ABCD)。

4分

A. 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B. 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C. 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D. 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7.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损害求偿权的主体可以是(ABCD)。

4分

A. 直接购买的消费者B. 使用商品的消费者C. 因为商品质量而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第三人D. 接受服务的消费者

8. 关于劳动合同试用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4分

A. 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B.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可以约定两次试用期C. 试用期不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D.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9.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ABCD)。

 4分

A. 协商B. 调解C. 仲裁D. 诉讼

10.以下哪些情形,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ABCD)。

4分

A.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B. 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C. 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费的D.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

三.判断题(共15题)

1.在我国,只有行政机关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2分(错)

2.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

2分(错)

3.行政行为一经作出,不得变更和撤销。

2分(错)

4.抽象行政行为都是要式行为,即必须以书面形式作出方为有效。

2分(对)

5.行政许可是一种依申请行政行为,无申请则无许可。

2分(对)

6.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只以抽象行政行为而不以具体行政行为作为诉讼对象。

2分(错)

7.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都以开庭审理为主要方式。

2分(错)

8.行政合理性原则以行政合法性为前提。

2分(对)

9.回扣和折扣是一回事,都是账外秘密给付。

2分(错)

10.如果产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是生产者的责任,销售者有权拒绝赔偿。

2分(错)

11.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2分(错)

12.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前置程序。

2分(对)

13.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不能约定试用期。

2分(错)

14.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2分(对)

15.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可以多次约定试用期。

2分(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