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概论历年论述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3392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概论历年论述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企业管理概论历年论述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企业管理概论历年论述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企业管理概论历年论述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企业管理概论历年论述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概论历年论述题.docx

《企业管理概论历年论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概论历年论述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管理概论历年论述题.docx

企业管理概论历年论述题

论述题

1.(2011.7)试述企业文化结构中的深层企业文化。

答:

深层的企业文化也叫企业文化的精神层。

它不是人们能直接体察到的,而是渗透于企业全体成员思想和心灵中的意识形态。

关于企业深层文化的内容,理论界的看法各不相同,实践中企业深层文化的建设也各具特色,但一般来说,企业深层文化包括企业最高目标、企业精神、经营管理风格、企业风气和企业道德几方面。

(1)企业最高目标。

他反映了企业全体成员的最高理想和追求,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2)企业精神、它是企业全体成员所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和思想境界。

(3)经营管理风格。

它是企业为实现目标在整个经营管理活动中坚持的基本信念,是企业领导者对企业经营方针、管理风格的哲学思考和抽象概括。

除以上三个方面之外,企业的深层文化还包括企业风气和企业道德。

企业风气是指企业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和共同的工作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

而企业道德则是调整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各部门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准则和规范。

2.(2011.4)试述如何实现企业战略决策的科学化。

答:

战略决策化,是指战略决策者由主要依靠经验进行决策转变为主要依靠科学进行决策的过程。

要实现战略决策的科学化,就要严格遵循决策科学化的原则,即战略决策应遵循客观规律要求,决策有其客观依据,既具备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又具备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1)决策信息的可靠性

(2)决策课题的准确性

(3)决策程序的完整性

(4)决策方法的正确性

(5)方案设计的严密性

(6)决策方案的优选性

(7)方案实施的可行性

(8)决策结果的效益型

3.(2010.7)论述战略决策的科学化原则。

答:

战略决策科学化是指战略决策者由主要依靠经验进行决策转变为主要依靠科学进行决策的过程。

决策科学化的原则就是指遵循客观规律要求,决策有其客观依据,既具备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又具备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决策科学化的标志:

(1)决策信息的可靠性

(2)决策课题的准确性

(3)决策程序的完整性

(4)决策方法的正确性

(5)方案设计的严密性

(6)决策方案的优选性

(7)方案实施的可行性

(8)决策结果的效益型

 

4.(2010.4)试述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答:

企业管理理论发展四大趋势:

即人本化、整体化、战略化和网络化。

(1)人本化:

人性假设是企业管理理论展开的出发点。

任何一种管理理论都暗含着某种人性假设的前提。

关于人性假设经历了“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文化人”、“网络人”和“知识人”。

(2)整体化:

整体化体现了管理理论在管理活动中的空间维度上的扩展。

随着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绩效越来越取决于企业组织整体对环境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这就要求企业管理由关注局部转向关注整体。

(3)战略化:

是指管理理论在管理活动中的时间维度上的延伸,也就是说战略化表现为管理理论的重点由眼前的技术性问题转向解决事业企业长远的战略性问题。

(4)网络化:

从等级管理向网络管理的转变,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趋势之一。

网络化管理理论人本化、整体化、战略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必然结果。

5.(2009.7)试述哈默尔关于企业核心能力的理论。

答:

这一理论于1990年由美国战略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帕德盖瑞•哈默尔首先提出,后经兰格路易•福斯和哈默尔共发展。

这种理论认为:

(1)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了多种能力。

(2)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众多能力中最根本的部分。

(3)企业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积累性学识”,即核心能力是一个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

核心能力具有以下特点:

(1)延展性

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是企业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营养源”,它把能量延展到企业开发的各种新产品上,创造出众多的新市场,它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根源。

(2)增值性

即企业核心能力有助于实现和增加顾客看重的价值,使顾客获得的价值能够增值。

使顾客购买产品或享受服务后,感到物有所值。

(3)独特性

即企业的核心能力与众不同,具有不易被其他企业轻易模仿和掌握的独到之处,使本企业形成对竞争对手较长时期的战略优势。

 

6.(2009.4)试述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认识管理的区别。

答: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措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发展到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表明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扩大了,另一方面表明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提高了。

(1)管理的视角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把人力看做成本;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力看做是资源。

(2)工作的性质不同。

人事管理主要是一些行政事务性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则包含战略性的工作和事务性工作。

(3)管理的重点不同。

人事管理以事为核心,强调“因事设人,因事评人”;人力资源管理则以人为中心,注重人事相宜。

(4)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不同。

从事人事管理的通常是人事方面的专门人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则要求是通才。

7.(2008.7)试述德鲁克有关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理论。

答:

彼得德鲁克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他在《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一书中提出了“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的理论,成为经营战略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他的主要理论观点是:

(1)企业制定经营战略,首先要确定企业使命,搞清楚企业负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它应从事什么企业。

(2)企业经营哲学是对企业经营活动本质性认识的高度概括。

(3)企业经营宗旨是对企业在社会中起什么作用和如何起作用的更为具体的说明,是指企业现在和将来应从事什么事业,应成为什么性质的企业。

(4)把企业使命转化为企业的战略目标。

德鲁克提出了应制定以下八类目标,即市场推销目标、创新目标、人力资源目标、资金资源目标、物质资源目标、生产率目标、社会责任目标和利润目标。

8.(2008.4)论述价值工程的特点与一般工作程序。

答:

(1)价值工程的概念

价值工程是通过各相关领域的协作,对所研究对象的功能与费用进行系统分析,不断创新,旨在提高所研究对象价值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

(2)价值工程的主要特点

a.以使用者的功能需求为出发点

b.对功能进行分析

c.系统研究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d.努力方向是提高价值

e.需要由多方协作,有组织、有计划、按程序地进行。

(3)价值工程的一般工作程序

a.准备阶段:

包括对象选择、组成价值工程小组、制定工作计划

b.分析阶段:

包括收集整理信息资料、功能系统分析、功能评价

c.创新阶段:

包括方案创新、方案评价和提案编写

d.实施阶段:

包括审批、实施与检查和成果鉴定

以上各种程序中,产品的功能分析是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开展价值工程活动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阶段。

9.(2007.7)试述企业信息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做好信息工作的重要意义。

答:

信息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1)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

原始记录指实际对企业生产技术经活动情况的最初的直接记录。

统计工作是对原始记录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工作。

(2)科技经济情报工作

经济情报是指那些能够反映各企业内、外部情况变化的各种情报资料。

科技情报是有关技术水平、技术潜力、新技术前景预测、替代技术预测、专利动向、新技

术影响预测等方面的情报。

(3)数据管理和资料储存工作

数据管理,就是收集积累各种数据,按照不同的使用要求,进行归纳、整理、分类、统计、

分析、绘制图表,以及运用电子计算机系统进行加工、储存、传递和使用。

企业信息工作就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所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

析及提供利用的工作。

a.现代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通过对所有有关信息的选择、判断和处理,作出最优决策,

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

①一方面,它充分地处理企业外部的信息;

②另一方面,必须妥善地处理企业内部的信息。

b.信息化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它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企业内部信息化的普及和提高;

②企业外部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c.在现代企业中,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所需要的是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

①它要求信息管理不再是简单的收集、存储和传递,而应包含更多的智力因素,加工处理

和提供检索、咨询是更重要的内容。

②仅仅掌握原始信息资源是不够的,必须对它进行深加工,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10.(2007.4)试述适时生产方式的基本原理。

答:

适时生产方式(JIT)是20世纪70年代初首先由日本的丰田汽车制造公司提出来的,目的是克服大量流水线生产的局限性,以便能够实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满足顾客对产品种类、型号和颜色的多种多样的需求,并保证及时交货。

JIT是以只在需要的时候,按照所需要的数量,为顾客生产提供所需要的完美质量的产品为基本原则,依靠计算机管理手段,而建立起来的包括从企业经营理念,人力资源管理等在内的一整套完整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体系。

JIT的具体目标是:

(1)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

(2)库存最少,追求零库存

(3)质量完美,追求零缺陷

(4)多品种、小批量,直至生产批量为一个产品

(5)百分之百地准时供货服

JIT生产方式包括消除浪费、全面质量和人员素质三个基本要素。

在三个基本要素基础上建立的JIT,对生产系统及其运行有下列要求

(1)实行拉动式物流方式

(2)生产批量小量化

(3)作业人员多能化

(4)合理布置生产设备

(5)改进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此外,JIT生产方式还要求缩短作业更换时间、改进产品设计,实行预防性设备维修等。

11.(2006.7)论述在我国发展企业集团的意义。

答:

对于我国发展企业集团的意义,首先要从企业集团的特征讲起。

企业集团具有以下特征:

具备一个实力雄厚,对集团成员企业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的核心企业;组织机构具有层次性;多渠道影响和控制成员企业,以资产联结为主。

其次,我国目前正在发展的企业集团主要有以下几种:

产品辐射型,多元复合型,项目成套型,经营服务型,出口导向型。

企业集团通过许多企业之间的联合,在远比单个企业大得多的规模和范围内合理组织生产力,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统一经营,使规模庞大的资源按照统一的经营战略合理配置,又能给各个成员企业以最大限度的经营灵活性,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与优势,从而使生产力能够获得迅速发展。

因此,企业集团是目前世界上最有生命力和竞争力,发展最快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已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

它对于增强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于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2006.4)试述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过程。

答:

经营战略的制定过程,就是战略可行方案的拟订和选择的过程。

(1)形成战略思想。

战略思想是企业谋求发展和处理重大经营问题、经济关系的指导思想,是制定和实施战略思想的基本思想;它反映了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世界观、价值观,表明了企业的行为准则,体现了经营者和广大职工对未来的希望和看法。

(2)进行环境调查。

是制定和实施战略的前提,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环境调查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企业内部环境调查,了解企业各种素质情况和经营实力情况;二是企业外部环境调查,了解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

(3)拟订,评价和选择战略方案。

这是经营战略的一个决策阶段,在明确战略思想和对环境调研有限分析结果之后,就需要拟订多种战略方案,对每个方案进行评价,指出各方案的优缺点并作出选择,即确定最后满意的经营战略方案。

(4)战略方案的落实和在实施中修改完善。

选择经营战略方案后,需要通过战略规划战略计划使之具体化。

在战略方案执行过程中,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对其进行调整,修改和完善。

13.(2005.7)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容。

答:

企业经营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的环境,严峻挑战的竞争,为谋求生存和不断发展而做出的总体性、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

(1)战略思想。

是指指导经营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基本思想。

它由一系列的观念或观点构成。

(2)战略目标。

是指企业以战略思想为指导,根据对主客观条件的分析,在战略期内努力发展的总目的和应达到的总水平。

(3)战略重点。

是指那些对于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作用而又有发展优势或自身需要加强的方面。

(4)战略方针。

是指企业为贯彻战略思想和实现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所确定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指导规范和行动方略。

(5)战略阶段。

是指根据战略目标的要求,在规定的战略期内所划分的若干个阶段。

(6)战略决策。

是指为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14.(2005.4)企业为什么要建立质量体系?

怎样建立和运行质量体系?

答:

(1)质量体系是指为保证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的或潜在的要求,由组织机构、职责、程序、活动、能力和资源等构成的有机整体。

企业建立质量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使其产品能达到:

满足规定的用途和需要,满足用户的期望,符合社会有关法令的要求;同时,要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企业建立和运行质量体系,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①明确企业质量方针和目标。

②分配和落实质量职能,完善质量文件。

③建立专职的质量管理机构。

④建立一套高交灵敏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⑤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管理循环组织质量体系的运转。

⑥在运行中加强各部门和各项质量活动中的协调工作以及定期体系审核,以保证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15.(2004.7)试述企业集团的特点及主要形式,并结合我国企业实际说明为何一些大中型企业采用企业集团这种组织形式。

答:

企业具有以下特征:

1)具备一个实力雄厚,对集团成员企业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的核心企业,它有独立财产,法人地位,有资金、技术、产品和市场营销实力,能统一规划集团的投资活动。

2)组织结构具有层次性,一般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四个层次。

3)多渠道影响和控制成员企业,以资产联结为主。

目前我国正在发展的企业集团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产品辐射型。

是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以大型骨干企业为核心,与相关的协作配套企业、销售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所组成的企业集团。

2)多元复合型。

是以有实力、有影响的大企业为核心,联合相关的工业、商业、金融企业和科研单位等,横跨多个行业和部门,是经营领域比较广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3)项目成套型。

是以一种或几种相近的工程项目为对象,把从事设备成套设计、制造、供应、安装等经营活动的若干企业联合起来的企业集团。

4)经营服务型。

是以知名度较高的大型企业为核心,把生产经营活动存在联系的科、工、商、贸等企业联合起来,以互相提供市场信息、促进科研开发、扩大销售和服务范围为主要内容,彼此之间紧密协作。

5)出口导向型。

是面向国际市场,为了扩大出口,以外贸企业为核心,联合若干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而组建起来的。

企业集团通过许多企业之间的联合,在远比单个企业大得多的规模和范围内合理组织生产力,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统一经营,又能给各个成员企业以最大限度的经营灵活性,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与优势,从而使生产力能够获得迅速发展。

企业集团的发展对于增强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于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6.(2004.4)试述企业市场需求分析的内容。

答:

(1)企业总体市场的调查和分析。

一是用户的规定需求,即用户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它构成企业的现实市场容量;二是用户的潜在需求,即处于潜伏状态的市场需求,是企业未来的市场容量。

(2)企业细分市场需求的调查和分析

企业用户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由于所处部门、行业的不同,生产条件和使用条件的不同或者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不同,或者由于年龄、性别、民族、种族的不同,或者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不同,而对产品和服务有差异性要求。

因此,企业需要把其总体市场细分为若干个差异子市场,并调查了各个细分市场的需求特点,开发和生产不同的产品品种、规格、款式等,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用户和消费者产品需求的趋势分析

①生产资料产品的需求同最终产品的需求同起同落规律;

②某些生产资料产品的需求与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另一些产品的需求消涨规律

③对生产资料硬件产品的需求与其对规律技术的需求相适应的规律

④机——电——仪一体化发展趋势

⑤专用产品需求比重上升,对适用产品需求比重下降规律

(4)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分析

影响用户需求的基本因素有:

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社会、自然、心理和产品八个因素。

17.(2003.7)画图说明如何运用波斯顿矩阵分析法进行经营领域的选择和资源的有效分配。

答:

详细见书P183

18.(2003.4)试述我国企业的劳动保险制度及其改革。

答:

(1)劳动保险的含义:

在企业里,劳动保险是以保险的形式,对劳动者在暂时成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提供的一种物质帮助,是职工享受的一种社会保险。

(2)劳动保险的内容:

我国企业实行的劳动保险内容最多,主要有:

有关职工生育的劳动保险待遇;有关职工年老退休,离休等劳动保险待遇;有关职工病、伤、残、亡的劳动保险待遇;集体劳动保险设施;失业保险及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享受的部分劳动保险待遇等。

(3)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建国以来实行的劳动保险制度。

由于其使企业负担过重、平均主义等原因,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改革。

(4)改革的措施:

今后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将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同时,要健全失业保险制度,保险费由企业被职工工资总酬一定比例统一筹交。

19.(2002.4)试述销售服务及其策略的选择。

答:

(1)含义和内容

销售服务是指产品在流通过程和使用过程中,企业为保证产品的正确使用,维护企业信,促进产品销售,而对顾客所做的各种服务性工作。

销售服务工作按其内容分,有事务性服务,业务性服务,技术性服务;按服务过程分,有售前服务,售时服务,售后服务;按服务方式分,有修理网点服务,上门现场修理服务,在厂修理服务等。

(2)作用

①销售服务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手段。

②销售服务是赢得顾客购买的重要条件。

③销售服务是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

④销售服务是增加企业收益的重要途径。

(3)可供企业选择的服务策略有:

①服务内容的选择。

售后服务工作量大的企业,一般应以技术性服务为主,业务性和事务性服务为辅;售后服务工作量小的企业,应以售前的技术性和售时的业务性服务为重点,编制好产品说明书,并辅之以事务性的服务。

②服务标准的选择。

服务是产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标准的策略有三种选择:

一是优质产品,最佳服务的策略;二是优质产品,一般服务的策略;三是合格产品,最佳服务的策略。

③服务方式的选择。

根据产品的特点,可作出以下几种策略的选择:

一是提供固定性的网点修理服务的策略;二是提供流动性的上门修理服务策略;三是顾客将产品邮寄(或运送)到厂修理服务的策略;四是定期就近集中在居民点进行修理服务的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