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导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3186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与问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与问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与问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与问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与问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与问导学案.docx

《学与问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与问导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与问导学案.docx

学与问导学案

导学案(实验稿)

课题:

学与问

第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研组:

六年级语文

主备教师:

执教:

学习目标

1、我能牢固把握课文中的5个生字以及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我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了“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学习难点

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预习内容

制定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写出学习过程。

前置性

作业

预习课文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预习

展示

1、我能自学生字词语

(1)生字我把握。

①生字我会读!

()()()()()

懈沈括辅翔

②形近字我巧辨。

懈()沈()括()翔()

解()忱()刮()羽()

2、我能理解词语、句子

①重点词语我理解。

(在课文中标出这些词语并作批注)

五彩缤纷不懈探求日新月异芳菲

②重点句子我理解。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

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的意思是:

________

3、课文内容我理解

(1)哥白尼好问的故事我理解。

(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知道哥白尼好问的?

故事中,我们领悟到了什么?

(2)沈括的故事我理解(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知道沈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的?

故事又让我们领会到了什么?

(3)两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学问”?

2、出示: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齐读上面的句子。

讨论:

什么叫“相辅相成”?

你能根据你的学习经历,举例说明什么是“学中问”?

什么是“问中学”?

3、课文又是怎样说明的呢?

二、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出示:

“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大门的铺路石。

谁能举例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

(可以哥白尼为例说一说这句话的含义。

齐声再读该句。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引读第三自然段。

师:

哥白尼生活的时代与现在已经大不相同了。

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世界?

我们又应该如何去正确面对这样一个世界呢?

1、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出示: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讨论:

联系课文或者生活实际,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

面对这样一个世界,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朗读课文有关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自己的体会感受。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过渡导读:

当我们心中有疑问时,积极地请教别人,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这固然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态度。

但是,在求知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获得问题的答案。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第四段,准备把沈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指名讲故事。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什么意思?

为什么会形成这一现象?

沈括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呢?

从沈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像沈括这样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努力求得问题的答案的故事,你还知道些吗?

讲给大家听听。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话。

2、出示:

“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的主人”是什么意思?

说说你觉得这句话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全段。

导入

新知

通过预习后,我对这篇课文有了一定的认识。

我想向大家展示展示。

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要对同学们展现的吗?

请大家积极发言。

自主探究(知识整理,阅读思考)

合作探究

1、小组内汇报交流

(1)我学会了什么?

选择自己重要的收获简要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班展示的内容

(1)各小组展示收获。

(2)各小组质疑问题,分小组讨论。

3、重点探究

(1)“学”除了贵在“问”之外,还贵在哪些地方?

什么样的学习者才能称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和问》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开头摆出了观点,中间展示了论据,最后作总结,整篇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假如我们要写一篇母爱伟大的文章,你会怎样写呢?

四、拓展阅读

1.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

司马迁、李时珍、司马光、童第周、孔子。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

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

你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3、质疑:

学完了课文,你还想要跟大家交流些什么?

4、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

再写了什么?

然后写了什么?

最后写了什么?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明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检查自学情况。

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质疑:

你还有什么词语不理解?

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解决。

小结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文章强调了人在学习知识,探索奥秘的过程中,“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章通过列举中外科学家的事例,说明“勤学好问”的习惯必须从小时候就要养成。

目标检测

1、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2.、联系上下文,先解释字的意思,再解释诗的意思。

能者为师

能:

词意:

人间四月芳菲尽,出寺桃花始盛开。

尽:

始:

句意;

作业布置

搜集中外青学好问的故事,简要地写下来。

学习收获及课后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学与问》,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受到很深刻的感染和启发。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我们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

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还记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是啊,著名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从小就非常爱问个为什么,正是这么多为什么使他在不懈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了答案,最终功成名就。

北宋大科学家沈括,从小在读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的时候,他就想:

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

他去问他的妈妈,从他妈妈那里没有得到答案,他始终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古人作学问尚且如此,难道我们不能做到吗?

 

           《学与问》导学案

白城小学   王志慧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

18 学与问

   3、提问:

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

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

“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

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

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

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

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

再写了什么?

然后写了什么?

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

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

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

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

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

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

学与问是什么关系?

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

        18 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习惯

      好问

 

铙钹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学与问》导学案

主备人:

徐厚钜

班级:

(1)

学科:

语文

累计课时

课题

23、学与问

计划2课时

学习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的意思。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学习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学习

重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学习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学习

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学习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预习导航

★预习提纲

一、学情调查

1、读一读。

强健疑团殿堂奥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好奇翱翔探求瞬息万变五彩缤纷不懈探求

2、理解词语的意思,并选择其中的一两个造句。

殿堂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瞬息万变

3、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学习板块

(一)

(一)读顺课文,理清脉络

学习引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顺课文。

2、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然后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练习将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一说。

(二)展示交流

1、交流课文的朗读情况。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和结构特点。

三、学习板块

(二)

(一)理解部分语句,感情朗读

学习引导

1、浏览全文,划出不理解的句子。

2、读一读所画句子,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经验说说对所划句子的初步体会。

重点品读: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1)为什么说“问”是“金钥匙”、“铺路石”?

(2)根据自己的理解,仿照句式,写写“问”还是;

是……

◆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里的翅膀。

(1)读着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

(2)联系你身边的例子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3)有感情的读一读。

(二)展示交流

1、交流上述内容

2、朗读句子,体会勤学好问的重要性。

★预习反馈

探究研读

一、学情调查

1、介绍课外搜集的有关哥白尼、沈括的资料

2、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学与问在我们学习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

在文中画一画。

二、学习板块

(一)

(一)合作探究——品读第2——4节

学习引导:

1、仔细读课文第2——4节,思考:

想想作者告诉我们该怎样问?

划出有关词句,认真品读。

品读第2节:

(1)画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2)哥白尼是怎样问的,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3)回顾哥白尼所取得的成就,你又有什么发现?

(4)与同桌分句朗读,比一谁读得更有感情。

品读第3节:

(1)读一读,你发现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2)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能者为师”,

(3)读到这里,你是否想到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关于这方面的名言:

品读第4节:

(1)默读第4节,想一想,从哪你读出了沈括的勤学好问和善于观察思考?

(2) 沈括怎么知道:

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很远的?

你读出了什么?

(3)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是因为 。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后两句是

(4)从“仍然”一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5)联系沈括的主要成就,你受到什么启发?

(6)画出本段中心句,本段采用结构。

(二)展示交流

1、在刚才的学习中,你还有哪些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

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2、交流你品读的收获。

3、声情并茂地朗读第2——4自然段。

三、学习板块

(二)

(一)合作探究——细读最后一节

1、自由练习读。

2、“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是指什么?

3、你想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吗?

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做?

4、有感情地读这段话。

(二)展示交流

1、交流你品读的收获。

2、有感情地读这段话。

 

迁移拓展

1、了解结构,借鉴写法

学完了《23学与问》这篇说道理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

摆事实,讲道理。

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篇文章的写法。

2、活学活用——读故事,出点子

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个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字的金匾。

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

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

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

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

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

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你们现在就是这位智者,你该如何帮助这位只知“学”的青年呢!

达标检测

1、搜集勤学好问的名言与同学交流。

2、学完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相关链接

1.哥白尼:

波兰天文天学家,创立“日心说”,巨著《天体运行论》

沈括:

北宋科学家,创作科学巨著《梦溪笔谈》。

西方人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2.《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这首七绝是一首记游诗,全诗如下:

“人间四月芒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其中的“尽”为完,指桃花凋谢,“始”为才,刚刚。

句意:

农历四月,春去夏来,山下的春花都已凋谢,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却没料到春天竟悄悄地转移到这里来。

3、勤学好问的名言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郑燮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汉·王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刘开《问说》节选

君子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

《书》不云乎?

“好问则裕。

”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

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译: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

“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

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

(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

(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

《尚书》不是说吗?

“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

”孟子论述:

“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

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