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兖州市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2855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兖州市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兖州市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兖州市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兖州市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兖州市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兖州市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

《山东省兖州市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兖州市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兖州市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

山东省兖州市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绝密★启用前

高二政治试题2011、1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

注意事项: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3)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针灸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

最早的针具是砭石,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针灸。

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事实说明(  )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自然界的物质都是文化 

③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是物质世界的一种自然现象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针灸属于文化中的(  )

①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②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③自然科学和技术 ④语言和文字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011年暑假,某校师生100余人参加了复旦大学励志夏令营活动,师生们首先参观了复旦大学校园,阅读材料回答3--5题。

3.复旦大学的校训是: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复旦大学的校训,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能促进社会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B.能促进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C.会极大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D.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

4.这一主要作用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这次夏令营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看看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听听大师的励志演讲,耳闻目染,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对他们的未来,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材料中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

①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短暂强烈的影响 ④价值观、人生观的改变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美国人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并不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的功利性目标。

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

中美两国的差异表明()

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B.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C.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选择

D.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7.面对美国“薯片(麦当劳)”、“芯片(电脑)”、“大片(电影)”这“三片齐下”的文化战略,我们的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失声”状态。

为此,我们应该()

A.兴起反西方文化的热潮B.坚持“文化搭台与经济唱戏”相结合

C.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D.坚持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8.中国传统文化尽管呈现“因时而变”“因势而变”的面貌,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理念、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谐共生的主张等等始终贯穿其中,它们都是现代社会可以利用的精神资源。

传统文化之所以要呈现“因时而变”“因势而变”的面貌,是因为()

A.只有因时而变才能提高传统文化的经济效益

B.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D.顺应社会生活变迁才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9.右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对待传统文化要敢于创新

B.大众传媒不应该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的积极作用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10.儒学在17、18世纪的法国导致了“精神的革命”,“使得整个西方世界逐渐地再次朝向了东方,走向了民主”。

伏尔泰竟将耶稣画像改易为孔子像。

晨夕礼拜,更做诗赞美:

“孔子,真理的解释者,他使世人不惑,开发了人心……”,材料表明()

①儒家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主导地位②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③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对民族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有巨大影响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⑧④D.①②④

11.嫦娥二号在借鉴吸收嫦娥一号的经验基础上,大胆创新,比嫦娥一号更聪明、更能干,不仅可以更准确、更快速地进入月球轨道,还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更艰巨的任务,拍摄更清晰的月球照片送回地球,为未来的探月、登月行程创造更安全、更有利的条件。

这说明(  )

①实践是创新的源泉 ②创新可以推动实践的发展 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④我们完全可以不需要借鉴任何外来技术,独自发展我们的航天技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2.去年,在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集中展示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人民创造的各种文明成果。

如果让你写一篇新闻报道,需要结合文化生活知识确定一组体现这一盛事的关键词,下列最准确的一组是

A.文化交流 文化融合 文化趋同   B.文化传播 文化交融 文化平等

C.文化传播 文化借鉴 文化渗透    D.文化繁荣 文化创新 文化渗透

13.2011年上半年,一部《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的电视剧热播荧屏。

该剧真实反映了“80后”与“50后”在爱情以及生活方面的交流与差异,切中了社会现实,扣动了人的心弦,紧紧吸引着观众的眼球,这启示文化创新应(  )

A.坚持批判与继承的统一B.以我为主,博采众长

C.立足实践,面向大众D.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文化创新

2011年6月20日上午,以“聚焦民生,惠泽两岸”为主要议题的第二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海峡会议中心海峡厅举行。

海峡论坛是两岸交往史上的创举,今年的论坛参加的民众更多,界别更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海峡论坛是两岸民间各界的大聚会,是两岸基层民众的大交流,更是两岸血脉亲情的大融合。

据此回答14~16题。

14.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说明(  )

A.大陆和台湾有共同的传统习俗

B.祖国的统一没有障碍

C.文化具有民族性,在两岸的文化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D.只要有文化认同,就能实现祖国统一

15.福建和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法缘相循。

其中,对“文缘相承”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两岸文化具有相同的文化渊源,文化同根

B.福建文化与台湾文化相互传承、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C.台湾文化继承了福建文化的优点

D.台湾文化与福建文化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6.本届论坛的举办,对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必将产生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有利于维护两岸共同的中华文化传承 ②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 ③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有利于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有利于增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蓬勃活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7.诸葛亮,历来被称为“卧龙”先生。

苏轼词中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及杜甫“万古凌霄一羽毛”的绝句。

“卧龙与羽扇”便成为诸葛亮精神、智慧的象征,并为世人所共识。

诸葛亮文化节的标徽创意设计便以这两个象征作为元素和符号,并结合现代理念,羽扇似红日寓意襄樊蒸蒸日上,这说明(  )

A.客观事物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

D.文化的创新,要博采众长

18.一个官二代醉酒驾车高喊“我爸是李刚!

”李启铭和一个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的药家鑫(2011年5月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本案二审维持一审死刑判决)。

对此一些论坛参与人数多达15万,同时也促进《刑法修正案(八)》出台与实施。

这一事件表明()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②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③中华文化发展离不开网络的进步④互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9.一个小儿醒目地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这便是汉字的“字”(见右图)。

“字”的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把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承担起沟通的使命。

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 ③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大众传媒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0.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快速的键盘输入取代了手写汉字,汉字的日常书写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光明网日前做了“汉字书写调查”,85.2%的被调查者认为,全民的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

如果请你撰文谈谈书写汉字的重要性,文章的标题可为()

 A.普及书法,古为今用              B.书写汉字,批判继承

 C.书写汉字,传承文化              D.立足实践,创新汉字

21.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次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

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

A.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C.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

22.“蚁族闹蜗居,神马驾浮云”,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成为了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真实地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这表明(  )

①人们可以随意的创造新文化 ②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大众传媒越来越现实④大众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产生影响

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

23.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从商汤《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经·大雅》“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全唐书》“改弦易调,革故鼎新”,到当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包容性增长”,创新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社会的元素。

上述材料表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创新是实现中华文化发展的坚实基础D.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24.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对“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①包容性能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②包容性能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③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④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5.《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寄小读者》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

只要我们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

这表明()

A.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B.所有文化作品中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C.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D.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3道题。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答在试卷规定位置。

3、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题,满分50分)

26.材料一:

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材料二:

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

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8分)

 

27.材料一 

材料二 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网上墓园”。

在清明节,通过网上祭拜,来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加强民族团结,凝聚民族精神;让清明扫墓这个古老的传统风俗,成为今天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爱国情感的载体。

这种新生的祭奠方式方兴未艾,正在极大的想象空间中发展着清明文化的表达方式。

2010年清明节期间,以“无尽的爱”纪念网站为例,平均每天有1万5千人登录祭扫。

试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回答: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

是如何体现的?

(6分)

(2)你是怎样看待清明节及其祭拜形式的演变的?

(8分)

28.材料一:

中国航天发展的里程碑:

(1)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青铜时代)

(2)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黄金时代)  

(3)嫦娥一号——深空探测(探月时代)

(4)天宫一号——空间站:

2011年9月29日电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于北京时间21时16分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美国媒体对此表示关注,纷纷予以大篇幅报道,认为“天宫一号”的升空推进中国航天事业,是又一里程碑式的事件。

材料二: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先后孕育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这些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是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依据材料,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

(1)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哪些重要因素发挥了作用?

(12分)

(4)“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共同精神内涵是什么?

(4分)

 

(5)我们如何做才能让“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

(12分)

 

高二政治参考答案

1、单项选择题

1.C2.D3.D4.D5.A6.C7.C8.D9.C10.B11.B12.B13.C

14.C15.A16.D17.B18.D19.C20.C21.A22.D23.C24.C25.A

2、非选择题

26.答:

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2分)

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会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商机,会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2分)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高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

(2分)

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更多的人通过中华文化了解了中国,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也提升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分)

27.

(1)答:

①传统文化的首要特点就是继承性。

清明节始于周代,流传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传统习俗继承的具体体现。

(2分)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清明节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目前仍在25民族间盛行,具有相对稳定性。

(2分)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目前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每个民族又各具特色,都起到了联系血脉情感的作用,这是鲜明民族性的体现。

(2分)

(2)答:

①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清明节祭拜活动集中展示了人们对民族先烈和先人的尊重和怀念情感。

(2分)

②对待传统民族节日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不断地兴旺发达,我们个人才会全面发展,不断创造新的生活。

(2分)

③对待清明节及其祭拜形式的演变,我们还要做到在继承中发展,不断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我们对传统节日的继承不但要注意其形式的变化,更要注重其蕴含的文化精华的内容,不断为传统的民族节日丰富新形式,增添新内容,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创造者。

(2分)

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利用网络方式对先烈、先人进行文明科学的祭拜,值得大力提倡。

(2分)

28.

(1)答: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3分)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获得了巨大的突破,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3分)

③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建国以来,科教兴国战略,“863”计划等文化思想的引领,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分)

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育的发展、教育方式的变革,为观念的更新、技术的进步、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条件,也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3分)

(2)答:

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共同精神内涵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基本内容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4分)

(3)答:

要让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就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具体要求是: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高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旗帜,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2分)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2分)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2分)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2分)

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2分)

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求青年人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