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收单模式及市场前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273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CC收单模式及市场前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DCC收单模式及市场前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DCC收单模式及市场前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DCC收单模式及市场前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DCC收单模式及市场前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CC收单模式及市场前景.docx

《DCC收单模式及市场前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CC收单模式及市场前景.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CC收单模式及市场前景.docx

DCC收单模式及市场前景

13年02月20日来源:

移动支付网我要评论(0)

字号:

T|T

[导读]DCC(动态货币转换,DynamicCurrencyConversion)是近年来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外卡收单业务模式,其主要功能是收单行在受理外卡收单消费业务时,持卡人可以选用外卡账户的币种进行直接扣帐和结算。

与传统外卡收单业务相比,DCC表面上看提供了持卡人多种交易货币选择,实质也是通过这一方式将卡组织和发卡机构收取的货币转换部分收益转移到了收单端,...

  DCC(动态货币转换,DynamicCurrencyConversion)是近年来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外卡收单业务模式,其主要功能是收单行在受理外卡收单消费业务时,持卡人可以选用外卡账户的币种进行直接扣帐和结算。

与传统外卡收单业务相比,DCC表面上看提供了持卡人多种交易货币选择,实质也是通过这一方式将卡组织和发卡机构收取的货币转换部分收益转移到了收单端,可以在收单行、商户、DCC专业化机构之间分配,从而改善一直以来外卡收单扣率居高、尤其是优质好商户难以议价的收单困境,不失为一种平衡性的支付处理,使外卡收单业务勉强还可以做下去。

  双边市场价格博弈

  VISA、万事达卡差不多到了200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全球受理网络建设,而随着新兴国际性卡品牌(如银联)和区域性卡品牌(如Discover,BC卡公司)等的崛起,两大巨头率先采用价格杠杆将利益向发卡端倾斜,以刺激发卡机构更大规模的发卡和抢占品牌布局,交换费的调整同时,外卡收单机构也就感觉价格一路上涨,原先菲薄的收益也逐渐难以保障。

大概在2005-2007年,外卡收单1.6%以上扣率还可能微利,而到现在,单纯外卡收单,如果整体扣率水平不超过2%,基本是赔钱。

名目繁多的收费和交换费项目调整,整体上抬高了发卡方收益,压缩了收单方的空间,从全球看基本都是这一趋势。

  在卡组织定价里,一般包括以下三部分:

收单和发卡之间的交换费;VISA向收单、发卡收取的服务费;以及针对每笔交易货币转换收取的跨境交易评估费用。

前两个项目没有空间可钻,而货币转换则存在契机,于是DCC顺势产生。

一般卡组织收取1-1.5%的跨境交易评估费,而发卡行也会在此基础上加收1%-2%,这样,持卡人一笔跨境交易,可能因货币转换而被收取2.5%-3.5%的额外费用。

  DCC之前的货币转换工作,均由VISA或万事达卡等卡组织及发卡行实现,而DCC则将卡组织、发卡银行所提供的信用卡跨境交易的货币转换服务工作,转由收单行一方所完成,收单端在进行转换时,提前预加一定百分比,通常是3%。

这既算得上是个创新,也是无奈之举。

  

传统外卡收单模式与DCC收单模式对比

  DCC收单模式建制

  DCC实现的最重要一点,是收单机构要能够实时得到原始交易货币和目标交易货币之间的汇率,原始交易货币由收单机构和商户定义,目标交易货币则由持卡人选择,这样便构成了无数种可能。

当然,由于选择要在POS终端界面上展示,市场通行的做法是提供本地币种到美元、英镑、欧元、港币、新加坡元、日元、澳大利亚元等主流货币的汇率选择,这样终端查询比较简单。

  从收单机构的DCC模式来看,基本上有两种:

  1、内嵌式,即收单机构自建DCC系统,在内部自行维护汇率系统,从某一汇率来源取得实时汇率,并与终端交互;如果纯粹收单机构自行获取和管理汇率,难点是难以确保汇率相对外卡组织汇率的优惠性。

  2、第三方服务模式,收单机构采用Fexco、GlobalBlue、Travlex等专业化机构提供的汇率,建立接口系统实时查询,并与终端交互。

该方案优点是,专业化机构长年从事汇率转换,有成熟的汇率报价系统,汇率较好且更新及时。

  下图展示了业务系统构成及基本的逻辑顺序。

  

  对于开展外卡收单业务的机构而言,除了考虑DCC汇率来源之外,还要向外卡组织申请多币种交易、清算,以支持多币种上送和锁定清算收益。

如始终采用美元清算,则货币预加部分还可能会在清算时因清算币种非交易币种而抵消部分。

  卡组织的态度

  在最初收单机构开展DCC时,卡组织并没有明显的赞成和反对,也适当修改了一些差错规则与以适应,如VISA曾在06年的规则中表示,若持卡人因DCC提出拒付时,收单机构可凭借原始交易币种向发卡行再请款。

之后VISA主动加强了管理,要求开展DCC的收单机构必须注册并缴纳一定费用。

由于DCC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卡组织的收益空间,2010年4月,VISA颁布了新的规则,要求DCC单据必须体现转换信息,并限制增加新的DCC参与者,以及新的注册和认证计划,限制已经结束的新商户和收单机构继续提供DCC。

  迫于收单机构的压力,2010年8月,VISA暂停对DCC的限制,DCC可以继续提供给在美国、亚太、加拿大新的商户,2011年4月,取消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LAC)的限制。

  在VISA欧洲的官方网站上,也有DCC的介绍和相关信息披露要求,这表明VISA已完全认可了这一市场操作。

万事达卡对DCC一直以来也无异议。

  

  哪些人会使用DCC

  实际上,DCC的利益重组仍在支付产业链条之内,从收单转移到发卡。

大部分收单机构会加收2.5%-3%的汇率加成,以弥补其中的业务成本、降低商户扣率及支付相关服务机构。

对于持卡人而言,DCC的好处在于:

原币扣帐,无汇率转换,交易多少清楚明了,主要规避了商务活动回国报销费用时的汇率损失,因而比较适合商务旅行人士,主要使用的商户类型是酒店、餐饮。

当然,也不乏一些非商务客根据具体的汇率计算,在觉得划算时选择DCC。

  自北京奥运会与上海世博会之后,国内外卡收单业务与日俱增,据相关数据统计,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约16%;境外持卡人普遍对于DCC所提供的货币转换服务接受较好,在香港的85%左右的境外持卡人会选择DCC支付,国内大型酒店、涉外餐饮DCC也较为普及。

中行、工行、交行、农行等主流外卡收单机构均已经提供了DCC服务。

  从当前的国内市场情况来看,随着第三方收单机构的业务范围不断延伸,国内受理环境的持续改善,受卡商户必然覆盖更多二三四线城市、城镇,与此同时,商户规模和品牌稳定性也在不断成长,类似如家、莫泰、汉庭等经济连锁型酒店也将有受理外卡的需求,而中国经济的不断开放、交通网络的四通八达也决定了外宾、境外商务人士的活动将向内地纵深不断延伸。

这些集合点也都促使外卡受理商户群的扩大,为DCC的开展打开了空间。

  从费率角度来看,这些非中心一线城市的外卡商户拓展,所能接受的价格总体较低,传统的外卡高扣率模式难以持续,而DCC正提供了这种可能,即使得收单机构对于这些不愿意接受外卡高价的商户,通过DCC的手段降低受理成本。

看起来,DCC提供了一种可行的中国式非一线主流城市商旅商户群受理外卡的特色之路,而收单机构也得以将外卡作为内卡服务的一个补充,用以提升其整体竞争力,至于外卡业务收益仍可能是比较奢侈的事情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