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2740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docx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docx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

化学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1.下列物质与危险化学品标志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B

C

D

砒霜

KCl

乙醇

浓NaOH溶液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砒霜有毒,属于剧毒品,A正确;

B、KCl不属于爆炸品,B错误;

C、乙醇是可燃性液体,C正确;

D、浓NaOH溶液具有腐蚀性,属于腐蚀品,D正确。

答案选B。

2.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是

A.能否产生丁达尔现象B.能否透过半透膜

C.是否是均一、稳定的D.分散质粒子半径大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三类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据此解答。

【详解】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

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丁达尔效应是特征性质,溶液是稳定分散系,胶体是介稳分散系,浊液是不稳定分散系,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则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故答案选D。

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A.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斜向上45度,且不能对着人

B.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通一会儿氢气,然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

C.实验结束,将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D.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给固体加热,应防止生成的水回流而导致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朝下,且不能对着人,故A错误;

B.先通一会儿氢气,可排出空气,防止加热时氢气爆炸,故B正确;

C.将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易污染水源或地下水,应进行集中处理,故C错误;

D.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易导致酒精溢出而失火,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实验安全与基本操作,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注意把握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可行性的评价。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萃取操作时,选择的萃取剂密度必须比水大

B.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里上、下层液体均从下口放出

C.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D.蒸发操作时,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A.萃取剂的密度不一定比水大,只要符合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且萃取剂与水的密度有差别即可,故A错误;

B.分液操作时,为防止药品污染,先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B错误;

C.蒸馏操作时,温度计用于测量馏分温度,则温度计水银球应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C正确;

D.在蒸发操作的过程中,当加热到有少量液体剩余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故D错误。

答案选C。

5.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2CO3=Na2++CO32−

B.NaHCO3=Na++H++CO32−

C.H2CO3=2H++CO32−

D.Ba(OH)2=Ba2++2OH−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称为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溶解于水或熔融状态下电离成离子的化学方程式,据此解答。

【详解】A.碳酸钠是盐,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2CO3=2Na++CO32-,A错误;

B.碳酸氢钠是弱酸的酸式盐,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B错误;

C.碳酸是二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H2CO3

H++HCO3-,C错误;

D.氢氧化钡是二元强碱,完全电离:

Ba(OH)2=Ba2++2OH-,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关于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应特别注意:

①要正确书写出电离的阳离子、阴离子的符号。

②含有原子团的物质电离时,原子团应作为一个整体,不能分开。

③表示离子数目的数字要写在离子符号的前面,不能像在化学式里那样写在右下角。

④在电离方程式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的总数必须相等。

⑤酸、碱、盐电离出的阴、阳离子的个数应与其化学式中相应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相同,电离出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应与该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相等。

⑥强电解质用等号,弱电解质一律用可逆号,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多元弱碱一步电离。

强酸的酸式盐一步电离。

弱酸的酸式盐分步电离。

6.下列玻璃仪器可以用于直接加热的是

A.烧杯B.试管

C.蒸馏烧瓶D.容量瓶

【答案】B

【解析】

【详解】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

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

烧杯、烧瓶、蒸馏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

漏斗、量筒、集气瓶、容量瓶等。

答案选B。

7.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的单位是摩尔

B.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所含的原子数为2NA

C.1.7gH2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NA

D.1mol·L-1NaCl溶液含有NA个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的单位是mol-1,A错误;

B.标准状况下,22.4LHe是1mol,所含的原子数为NA,B错误;

C.1.7gH2O2的物质的量是1.7g÷34g/mol=0.05mol,1分子双氧水含有18个电子,因此其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NA,C正确;

D.1mol·L-1NaCl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因此不能计算所含钠离子个数,D错误。

答案选C。

8.常温下,下列物质中原子数最多的是

A.64gSO2B.3.01×1023个N2

C.0.75molH2SD.36mL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64gSO2的物质的量是1mol,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是3mol;

B.3.01×1023个N2的物质的量是0.5mol,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

C.0.75molH2S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75mol×3=2.25mol;

D.36mLH2O的质量是36g,物质的量是2mol,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是6mol;

根据N=nNA可知原子数最多的是选项D。

答案选D。

9.下列实验事故的处理方式不恰当的是

A.实验时手不慎被玻璃划伤,先取出伤口中的碎玻璃片再用双氧水清洗,然后敷药包扎

B.酒精灯着火了用湿毛巾盖灭

C.将CO中毒者移至通风处抢救

D.不慎将NaOH溶液粘在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盐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可先用双氧水清洗,然后敷药包扎,故A正确;

B.用湿毛巾可隔绝空气,且湿毛巾不易燃烧,可用于酒精的灭火,故B正确;

C.CO中毒时缺少氧气,将CO中毒者移至通风处抢救,补充氧气,故C正确;

D.不能用盐酸,因腐蚀性较强,应用酸性较弱的硼酸,故D错误。

答案选D。

10.在加入石蕊试液呈蓝色的溶液中,下列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H+、SO42-、CO32-、Na+

B.Ag+、K+、Ca2+、NO3-

C.K+、Ba2+、Cl-、NO3-

D.Mg2+、K+、HCO3-、Cl-

【答案】C

【解析】

【分析】

加入石蕊试液呈蓝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如离子之间不反应,且与OH-不反应,则离子可大量共存,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H+、CO3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能大量共存,且H+、OH-反应生成水,故A错误;

B.碱性条件下Ag+、Ca2+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离子之间不反应,且与OH-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

D.Mg2+、HCO3-与OH-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碳酸根离子和水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H2O中含有2mol氢和1mol氧

B.6.02×1023个某气体分子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是22.4L

C.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所含分子数均为NA

D.1mol任何物质溶于水配成1L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一定为1mol·L-1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氧指代不明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应该是1molH2O中含有2molH和1molO,故A错误;

B.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是22.4L/mol,6.02×1023个某气体分子物质的量是1mol,气体体积V=nVm=1mol×22.4L/mol=22.4L,故B正确;

C.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等体积的不同气体其物质的量相等,根据N=nNA知,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导致其分子数相等,但其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所以其分子数不一定均是NA,故C错误;

D.1mol任何物质溶于水配成1L溶液,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如1molNa2O2溶于水后生成2molNaOH,所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一定是1mol/L,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把握物质的量公式及其含义是解本题关键,注意D选项为解答易错点,因为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可能不是原来加入的物质。

1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CuSO4溶液B.早上清新的空气

C.自来水D.Fe(OH)3沉淀

【答案】B

【解析】

【分析】

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据此解答。

【详解】A.CuSO4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不选;

B.早上清新的空气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选;

C.自来水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不选;

D.Fe(OH)3沉淀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不选;

答案选B。

13.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中为仰视,读数时应该平视凹液面最低点,A错误;

B、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且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B错误;

C、实验室制取少量蒸馏水时需要利用蒸馏装置,图中为蒸馏装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在烧瓶支管口处、冷凝水下进上出等均合理,C正确;

D、酒精与水互溶,不能分液分离,应该是蒸馏,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把握物质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