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第一单元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2652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检测第一单元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单元检测第一单元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单元检测第一单元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单元检测第一单元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单元检测第一单元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元检测第一单元第三单元.docx

《单元检测第一单元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检测第一单元第三单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元检测第一单元第三单元.docx

单元检测第一单元第三单元

第一单元 单元检测

(时间:

10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11·漳州模拟)《诗经·大雅》上说: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意思是说,诸侯是国家的屏障,大宗是国家的主干,怀德是国家平安的保证,同姓是国家的城垒。

这段诗歌说明了(  )

A.分封的目的

B.分封对象的主体

C.分封的依据

D.国家管理的主要形式

2.(2009·北京高考)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

《礼记》载:

“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B.井田制

C.分封制D.郡县制

3.(2011届中山桂山中学模拟)《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

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

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号“宋”为姓,乃成宋姓。

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

A.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B.诸侯争霸是宋亡国的原因

C.周礼是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利工具

D.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4.(2011·济南模拟)“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拟)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拟)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拟)焉。

疑(拟)生争,争生乱。

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

”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5.(2011·重庆模拟)西周时期,统治者极力推行的宗法制(  )

A.与分封制度互为表里B.以血缘排斥政治关系

C.削弱了世卿世禄特权D.便于选拔、考核官吏

6.(2011·烟台模拟)中国古代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

“臣闻之,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这位大臣实际上主张(  )

A.反对郡县制B.反对分封制

C.改革中央官制D.建立中央集权制

7.(2011·广东模拟)从下图秦印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是秦朝(  )

秦左丞相印秦廷尉封泥

①设立左右丞相制度②实行分封制③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④廷尉由丞相直接任免

A.①②B.①③④C.①③D.③④

8.(2011·德州模拟)“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

“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跟台阶下的侍者说话。

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

A.皇位世袭B.皇权独尊

C.君权神授D.家天下

9.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

A.皇帝制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0.(2011·宁波模拟)“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摘自《全球通史》),这些官员可以(  )

①掌管所辖区域的兵事②征收辖区内的赋税③管理辖区行政事务④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

A.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1.据《汉书》述评: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

”上述材料表明汉高祖分封同姓王的基本想法是(  )

A.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应封王加以防范

B.认为孤立无援是秦亡教训,封王拱卫中央

C.继承者年幼,封王以帮助皇帝治天下

D.汉初社会动荡,封王以发展各地农业生产

12.(2010·西安模拟)“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

”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

A.尚书被废除

B.重用近臣,攘夺相权

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

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割相权

13.(2011·东营模拟)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

A.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B.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C.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D.加强了相权

14.(2011·石家庄模拟)《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

……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

”以上材料可看出(  )

A.枢密使与中书分掌军政与财政

B.枢密使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D.充分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

15.(2010·南通模拟)“(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

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

16.(2011·沈阳模拟)美国学者费正清说:

“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

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17.《明太祖实录》载:

“夫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

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

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朱元璋(  )

A.要加强对大臣监督,设锦衣卫

B.要解决地方割据

C.要抑制权臣,加强皇权

D.要加强对地方管理

18.(2011·富阳质检)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明代的阁臣(  )

A.位高权重B.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

C.完全剥夺六部的权力D.是明代祸乱的根源

19.清朝军机处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是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

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应是(  )

A.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B.军机处的设置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C.军机处的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的特点

D.军机处的建立与密折制的推行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20.(2011·厦门模拟)秦始皇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雍正皇帝时这套制度得到空前强化。

在这两个不同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A.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B.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C.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科技的进步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21题14分,22题20分,23题16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

“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唐人沈既济说:

“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

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

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

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

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论集》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2分)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

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4分)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6分)

 

22.君主专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称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为“帝”。

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并说: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皇帝之下,由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组成中央政府。

三公分掌国家政务,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三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摘自《明史·职官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朝是怎样强化君权的?

(6分)

 

(2)材料二到材料三官职设置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这一趋势在汉代到元代中央官制的设置上有何体现?

举一例说明。

(8分)

 

(3)你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有何弊端?

(6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明太祖《皇明祖训》

材料二明史专家吴晗先生在《胡惟庸党案考》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胡惟庸党案的要害:

“胡惟庸的本身品格,据明人诸书所记是一个枭猾阴险专权树党的人。

以明太祖这样一个十足地自私惨刻的怪杰自然是不能相处在一起。

一方面深虑身后子懦孙弱,生怕和自己并肩起事的一班功臣宿将不受制驭,因示意廷臣,有主张地施行一系列的大屠杀,胡案先起,继以李案,晚年太子死复继以蓝案。

胡惟庸的被诛,不过是这一大屠杀的开端。

材料三明朝内阁的设立及演变

时期

名称

职权

特点

明太祖

时期

设立殿阁大学士

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

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

时期

设立内阁

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

明宣宗

以后

可以“票拟”对奏疏的处理意见

地位变得更加重要

首辅权压群臣,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

材料四汉朝名相陈平论说宰相“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抚万民、明庶物;外镇四夷诸侯,内使卿大夫各尽职务”。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

此乃‘权臣’,非‘大臣’。

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请思考:

(1)结合材料二应怎样评价材料一中明太祖的这种规定?

说明你的理由。

(6分)

 

(2)据材料三简析废除丞相后明朝中央政权所发生的变化。

(6分)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阁权与相权有何主要不同?

(4分)

 

答案解读

1.D [材料涉及的内容有分封制和宗法制。

宗法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核心,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A、B、C三项都包含在D项之中。

]

2.C [西周时期周武王攻克商朝都城殷,建立诸侯国蓟,分封“黄帝之后”为国君。

分封制开始于西周,A项所述符合原始社会史实,排除。

B项是西周的经济制度,排除。

D项开始于秦朝,排除。

]

3.C4.D5.A

6.A [题干中的那位大臣认为商(殷)周统治时间长,是因为分封了子弟、功臣的缘故。

因此他实际是向皇帝进言主张实行分封制,反对郡县制。

从所给的材料看,是关于如何管理地方的问题,因此,排除C、D。

]

7.C

8.B [“陛下”只能专称皇帝,体现的是皇权独尊。

]

9.D

10.C [本题实际上是考查郡县制,④不符合郡县制的特征。

]

11.B [汉初统治者认为秦的灭亡是因为没有分封同姓王拱卫王室,故汉初采用分封同姓王的方法,故选B项。

]

12.B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

材料指的是汉武帝实行的制度改革,结合所学内容,选B项。

]

13.B [基本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是在宋朝;C项与科举制有关;D项所说不合史实,可排除。

]

14.B15.B

16.A [B本身有误,科举考试的科目和考题内容不会超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自然也不会背离传统伦理道德。

C不选的原因是引文未涉及科举制的作用,根据引文可知,国力鼎盛时,科举制度才能有效施行。

科举制“惊人地大公无私”,重在强调科举制的公平性,故D与引文意思不符。

]

17.C [由材料中关键信息“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可以推断是要抑制权臣。

但加强监督大臣,设锦衣卫不能得到体现。

]

18.B [从材料信息“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可知,阁臣是皇帝的助手,故B项正确;由“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可知,阁臣权力不大,即使有个别位高权重者、剥夺六部职权者,也最终遭杀身之祸,故A、C项错误;D项材料无法体现。

]

19.B [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主要指君主权力的膨胀达到最高程度,而能体现这一点的只有B项。

]

20.C [由于所处时代不同,秦、清时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也不同,A项适用于秦朝,B项适用于清朝,D项是两者共同不具备的。

而C项是中央集权在两个时期的共同积极影响。

]

21.

(1)血缘、门第、等级、世袭。

(2)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

(3)九品中正制;弊端:

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

(4)影响:

张扬了“学而优则仕”;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2.

(1)神化皇权、皇位世袭、皇帝独尊、三公分权。

(2)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举例要体现中央官制的变化,如内外朝制、三省六部制等。

(3)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阶级矛盾尖锐;蔑视人性;决策盲目;官僚机构庞大,人浮于事;吏治腐败;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进步思想。

解读第

(1)问依据材料一中“称祖先或神明为‘皇’,称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为‘帝’”、“二世三世至于万世”、“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及材料二中三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归纳即可。

(2)问体现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随着丞相的废除,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举例时可举汉朝武帝时内外朝的设置、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元朝的一省制等。

第(3)问可从对人民控制的加强、对社会阶级矛盾的影响、政府决策与效率低下、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束缚、对民主进步思想的压制等方面作答。

23.

(1)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造成深刻的君相矛盾。

当时朱元璋的丞相胡惟庸即为后者,其骄横跋扈进一步加强了明太祖对相权膨胀的提防,进而诛杀之并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

朱元璋废除丞相实际上是集中央权力于皇帝,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

(2)①废相之后,重要政务都要由明太祖亲自处理,由于事务繁多,深感力不从心,于是设置了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②明中期后,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但他的批复是否算数,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朱批,其设立并未危及皇权。

(3)在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

阁臣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职权大小由皇帝决定,不能对皇权起到真正制约作用。

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

(时间:

10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11·枣庄模拟)下列不属于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造成的影响的是(  )

A.城邦制度的形成

B.海外贸易的繁荣

C.民主政治的确立

D.法律体系的完备

2.(2011·东营模拟)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

“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

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推论应该是:

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

”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  )

A.设立公民大会

B.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C.实行陶片放逐法

D.轮流执政、抽签选举

3.(2011·抚顺模拟)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

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4.公元前399年以“腐蚀雅典青年并否定传统的神”的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机关是(  )

A.民众法庭B.公民大会

C.五百人议事会D.元老院

5.(2010·厦门模拟)雅典公职一般都规定任期,实行彻底的轮换制,并限制连任次数,这种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

A.有效防止个人腐败和专制独裁

B.保证政治的稳定和连续

C.保障民主政治的推行

D.保障全体国民的民主权利

6.下面是描绘雅典民主政治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民众法庭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②伯利克里时期,公民大会向所有的成年男性公民开放③雅典民主不是全社会所有人的民主④妇女没有参加公民大会的权利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7.(2011·鞍山模拟)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

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

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

”材料表明(  )

A.伯利克里、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8.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元老院、执政官等,我国古代西周出现了宗法制和分封制,这些机构和制度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地域决定政治

B.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C.统治阶级加强对社会团体的控制

D.经济模式决定政治手段

9.(2011·济宁模拟)恩格斯说: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人那里,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人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人、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

”这反映出了那时的公民社会是(  )

A.平等社会B.民主社会

C.等级社会D.专制社会

10.(2010·江苏单科,14)“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庭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

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

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

A.重视法律程序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D.体现人人平等

11.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元老院成立的立法委员会将以往的习惯法汇编起来,并且镌刻成文。

以下对这一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B.颁布的公民法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D.颁布的万民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12.(2011·德州模拟)“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十二铜表法》。

从上述材料中能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十二铜表法》是专门解决债务问题的法律条文

B.完全抛弃了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C.蕴含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

D.无限制地放纵了贵族的专横

13.(2011·大连模拟)《十二铜表法》规定:

“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该规定反映了(  )

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古罗马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D.古罗马对商品交换活动的严格限制

14.为了维护人类社会的正义、公平,追求文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类创造了法律。

被恩格斯称为“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的法典是(  )

A.中国的《秦律》B.《民法大全》

C.《法国民法典》D.英国的《大宪章》

15.(2010·沈阳模拟)古罗马《民法大全》: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材料体现的原则是(  )

A.保护弱者B.人人平等

C.公正合理D.注重证据

16.(2011·烟台模拟)公元96~180年,罗马帝国在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东尼和马可奥勒利乌斯“五贤帝”的统治下繁盛起来。

“五贤帝”其“贤”主要体现在(  )

A.消除了自由民内部公民和非公民的区别

B.罗马文化的繁荣

C.重视法律的制定,充实罗马法

D.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

17.古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

皇帝的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

”这说明(  )

A.罗马法在实际生活中形同虚设

B.皇帝的敕令是法律的组成部分

C.除皇帝外,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所谓法律,就是皇帝颁布的敕令

18.“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

”对马克思的这段话,你认为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罗马法保护全体罗马居民的利益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C.罗马法为巩固统治提供法律依据

D.罗马法具有管理社会的职能,稳固着帝国的政治经济基础

19.(2011·重庆模拟)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刻的古代法律体系。

下图《用鲜血和生命供奴隶主享乐的古罗马奴隶角斗》说明罗马法(  )

A.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B.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努力缓解社会矛盾

D.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20.(2011·东营模拟)秦汉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是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发展和成熟时期。

这里的“文明发展”和“成熟”的含义分别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B.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法律形成完备体系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D.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21题16分,22题18分,23题16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朝

封建社会时期:

层层集权,中心辐射

材料二希腊

请回答:

(1)秦朝和古希腊两种政治制度的核心特点分别是什么?

(4分)

 

(2)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6分)

 

(3)简单评述中国和希腊政治制度的局限性。

(6分)

 

22.“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