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宝典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 模块四 图形的认识与三角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2532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宝典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 模块四 图形的认识与三角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宝典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 模块四 图形的认识与三角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宝典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 模块四 图形的认识与三角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宝典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 模块四 图形的认识与三角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宝典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 模块四 图形的认识与三角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宝典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 模块四 图形的认识与三角形.docx

《中考宝典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 模块四 图形的认识与三角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宝典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 模块四 图形的认识与三角形.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宝典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 模块四 图形的认识与三角形.docx

中考宝典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模块四图形的认识与三角形

一、相交线与平行线

1.(2015宜昌)如图,AB∥CD,FE⊥DB,垂足为E,∠1=50°,则∠2的度数是(  )

A.

60°

B.

50°

C.

40°

D.

30°

解析:

∵FE⊥DB,∵∠DEF=90°.∵∠1=50°,∴∠D=90°﹣50°=40°.

∵AB∥CD,∴∠2=∠D=40°.故选C.

2.(2015聊城)直线a、b、c、d的位置如图所示,如果∠1=58°,∠2=58°,∠3=70°,那么∠4等于(  )

A.

58°

B.

70°

C.

110°

D.

116°

解析:

∵∠1=∠2=58°,∴a∥b,∴∠3+∠5=180°,

即∠5=180°﹣∠3=180°﹣70°=110°,∴∠4=∠5=110°,故选C.

3.(2015崇左)下列各图中,∠1与∠2互为余角的是( C )

 

A.

B.

C.

D.

4.(2015滨州)如图,直线AC∥BD,AO、BO分别是∠BAC、∠ABD的平分线,那么∠BAO与∠ABO之间的大小关系一定为(  )

 A.互余B.相等C.互补D.不等

解析:

∵AC∥BD,∴∠CAB+∠ABD=180°,

∵AO、BO分别是∠BAC、∠ABD的平分线,∴∠CAB=2∠OAB,∠ABD=2∠ABO,

∴∠OAB+∠ABO=90°,∴∠AOB=90°,∴OA⊥OB,故选A

5.(2015东营)如图,将三角形纸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20°,∠2=40°,则∠3等于(  )

 A.50°B.30°C.20°D.15°

解析:

由题意得:

∠4=∠2=40°;由外角定理得:

∠4=∠1+∠3,

∴∠3=∠4﹣∠1=40°﹣20°=20°,故选C.

6.(2015昆明)如图,在△ABC中,∠B=40°,过点C作CD∥AB,∠ACD=65°,则∠ACB的度数为(  )

 A.60°B.65°C.70°D.75°

解析:

∵CD∥AB,∴∠A=∠ACD=65°,∴∠ACB=180°﹣∠A﹣∠B=180°﹣65°﹣40°=75°

即∠ACB的度数为75°.故选D.

7.(2015毕节)如图,直线a∥b,直角三角形ABC的顶点B在直线a上,∠C=90°,∠β=55°,则∠α的度数为(  )

 A.15°B.25°C.35°D.55°

解析:

过点C作CE∥a,∵a∥b,∴CE∥a∥b,

∴∠BCE=∠α,∠ACE=∠β=55°,∵∠C=90°,∴∠α=∠BCE=∠ABC﹣∠ACE=35°.

故选C.

8.(2015黔南州)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a∥b,b∥c,则a∥cB.若∠1=∠2,则a∥c

 C.若∠3=∠2,则b∥cD.若∠3+∠5=180°,则a∥c

解析:

A、若a∥b,b∥c,则a∥c,利用了平行公理,正确;

B、若∠1=∠2,则a∥c,利用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正确;

C、∠3=∠2,不能判断b∥c,错误;

D、若∠3+∠5=180°,则a∥c,利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正确;故选C.

9.(2015恩施州)如图,已知AB∥DE,∠ABC=70°,∠CDE=140°,则∠BCD的值为(  )

A.

20°

B.

30°

C.

40°

D.

70°

解析:

延长ED交BC于F,

∵AB∥DE,∠ABC=70°,

∴∠MFC=∠B=70°,

∵∠CDE=140°,

∴∠FDC=180°﹣140°=40°,

∴∠C=∠MFC﹣∠MDC=70°﹣40°=30°,

故选B.

10.(2015宿迁)如图所示,直线a,b被直线c所截,∠1与∠2是(  )

 A.同位角B.内错角C.同旁内角D.邻补角

解析:

如图所示,∠1和∠2两个角都在两被截直线直线b和a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c(截线)的同旁,故∠1和∠2是直线b、a被c所截而成的同位角.故选A.

11.(2015庆阳)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下列四条命题:

①如果a∥b,a⊥c,那么b⊥c;②如果b∥a,c∥a,那么b∥c;

③如果b⊥a,c⊥a,那么b⊥c;④如果b⊥a,c⊥a,那么b∥C.

其中真命题的是 ①②④ .(填写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解析:

①如果a∥b,a⊥c,那么b⊥c是真命题,故①正确;

②如果b∥a,c∥a,那么b∥c是真命题,故②正确;

③如果b⊥a,c⊥a,那么b⊥c是假命题,故③错误;

④如果b⊥a,c⊥a,那么b∥c是真命题,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

①②④.

12.(2015云南)如图,直线l1∥l2,并且被直线l3,l4所截,则∠α= 64° .

解析:

如图1,,

∵∠1+56°=120°,

∴∠1=120°﹣56°=64°,

又∵直线l1∥l2,

∴∠α=∠1=64°.

故答案为:

64°.

13.(2015永州)如图,∠1=∠2,∠A=60°,则∠ADC= 120 度.

二、三角形

1.(2015达州)如图,△ABC中,BD平分∠ABC,BC的中垂线交BC于点E,交BD于点F,连接CF.若∠A=60°,∠ABD=24°,则∠ACF的度数为(  )

A.

48°

B.

36°

C.

30°

D.

24°

解析:

∵BD平分∠ABC,∴∠DBC=∠ABD=24°,

∵∠A=60°,∴∠ACB=180°﹣60°﹣24°×2=72°,

∵BC的中垂线交BC于点E,∴BF=CF,∴∠FCB=24°,∴∠ACF=72°﹣24°=48°,故选A.

2.(2015滨州)在△ABC中,∠A:

∠B:

∠C=3:

4:

5,则∠C等于(  )

A.45°B.60°C.75°D.90°

解析:

180°×

=

=75°即∠C等于75°.故选:

C.

3.(2015长沙)如图,过△ABC的顶点A,作BC边上的高,以下作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

为△ABC中BC边上的高的是A选项.故选A.

4.(2015桂林)如图,在△ABC中,∠A=50°,∠C=70°,则外角∠ABD的度数是(  )

A.110°B.120°C.130°D.140°

解析: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的,∠ABD=∠A+∠C=50°+70°=120°.故选B.

5.(2015南通)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5,6,10B.5,6,11C.3,4,8D.4a,4a,8a(a>0)

解析:

A、∵10﹣5<6<10+5,∴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

B、∵11﹣5=6,∴三条线段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

C、∵3+4=7<8,∴三条线段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

D、∵4a+4a=8a,∴三条线段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

6.(2015宿迁)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A.9B.12C.7或9D.9或12

解析:

当腰为5时,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此情况成立,周长=5+5+2=12;

当腰长为2时,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此情况不成立;

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12.故选:

B.

7.(2015连云港)在△ABC中,AB=4,AC=3,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ABD与△ACD的面积之比是 4:

3 .

解析:

∵AD是△ABC的角平分线,∴设△ABD的边AB上的高与△ACD的AC上的高分别为h1,h2,∴h1=h2,∴△ABD与△ACD的面积之比=AB:

AC=4:

3.

8.(2015盐城)如图,点D、E、F分别是△ABC各边的中点,连接DE、EF、DF.若△ABC的周长为10,则△DEF的周长为 5 .

9.(2015昆明)如图,在△ABC中,AB=8,点D、E分别是BC、CA的中点,连接DE,则DE= 4 .

解析:

∵在△ABC中,点D、E分别是BC、CA的中点,AB=8,

∴DE是△ABC的中位线,∴DE=

AB=

×8=4.

10.(2015巴中)若a、b、c为三角形的三边,且a、b满足

+(b﹣2)2=0,则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 1<c<5 .

11.(2015云南)如图,在△ABC中,BC=1,点P1,M1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点P2,M2分别是AP1,AM1的中点,点P3,M3分别是AP2,AM2的中点,按这样的规律下去,PnMn的长为 

 (n为正整数).

解析:

在△ABC中,BC=1,点P1,M1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点P2,M2分别是AP1,AM1的中点,点P3,M3分别是AP2,AM2的中点,

可得:

P1M1=

,P2M2=

,故PnMn=

,故答案为:

12.(2015聊城)如图,在△ABC中,∠C=90°,∠A=30°,BD是∠ABC的平分线.若AB=6,则点D到AB的距离是 

 .

13.(2015陕西)如图,已知△ABC,请用尺规过点A作一条直线,使其将△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解:

如图,直线AD即为所求:

三、全等三角形

1.(2015娄底)如图,已知AB=BC,要使△ABD≌△CBD,还需添加一个条件,你添加的条件是 ∠ABD=∠CBD或AD=CD. .(只需写一个,不添加辅助线)

解析:

答案不唯一.

①∠ABD=∠CBD.

在△ABD和△CBD中,

∴△ABD≌△CBD(SAS);

②AD=CD.

在△ABD和△CBD中,

∴△ABD≌△CBD(SSS).

故答案为:

∠ABD=∠CBD或AD=CD.

2.(2015永州)如图,在△ABC中,已知∠1=∠2,BE=CD,AB=5,AE=2,则CE= 3 .

解:

△ABE和△ACD中,

∴△ABE≌△ACD(AAS),

∴AD=AE=2,AC=AB=5,

∴CE=BD=AB﹣AD=3.

3.(2015永州)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90°,BC=DC.延长AD到E点,使DE=AB.

(1)求证:

∠ABC=∠EDC;

(2)求证:

△ABC≌△EDC.

(1)证明:

在四边形ABCD中,∵∠BAD=∠BCD=90°,

∴90°+∠B+90°+∠ADC=360°,

∴∠B+∠ADC=180°,

又∵∠CDE+∠ADE=180°,

∴∠ABC=∠CDE,

(2)连接AC,由

(1)证得∠ABC=∠CDE,

在△ABC和△EDC中,

∴△ABC≌△EDC(SAS).

4.(2015崇左)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AB=AC,AD=AE.求证:

BE=CD.

 证明:

在△ADE和△AEB中,

∴△ADE≌△AEB,

∴BE=CD.

5.(2015通辽)如图,四边形ABCD中,E点在AD上,其中∠BAE=∠BCE=∠ACD=90°,且BC=CE,求证:

△ABC与△DEC全等.

解:

∵∠BCE=∠ACD=90°,

∴∠3+∠4=∠4+∠5,

∴∠3=∠5,

在△ACD中,∠ACD=90°,

∴∠2+∠D=90°,

∵∠BAE=∠1+∠2=90°,

∴∠1=∠D,

在△ABC和△DEC中,

∴△ABC≌△DEC(AAS).

6.(2015云南)如图,∠B=∠D,请添加一个条件(不得添加辅助线),使得△ABC≌△ADC,并说明理由.

解:

添加∠BAC=∠DAC.理由如下:

在△ABC与△ADC中,

∴△ABC≌△ADC(AAS).

7.(2015昆明)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D,∠B=∠DEF,BE=CF.求证:

AC=DF.

证明:

∵BF=EC(已知),

∴BF+FC=EC+CF,

即BC=EF,

在△ABC和△DEF中,

∴△ABC≌△DEF(AAS),

∴AC=D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8.(2015温州)如图,点C,E,F,B在同一直线上,点A,D在BC异侧,AB∥CD,AE=DF,∠A=∠D.

(1)求证:

AB=CD.

(2)若AB=CF,∠B=30°,求∠D的度数.

证明:

(1)∵AB∥CD,

∴∠B=∠C,

在△ABE和△CDF中,

∴△ABE≌△CDF(AAS),

∴AB=CD;

(2)∵△ABE≌△CDF,

∴AB=CD,BE=CF,

∵AB=CF,∠B=30°,

∴AB=BE,

∴△ABE是等腰三角形,

∴∠D=

四、等腰三角形

 1、(2015陕西)如图,在△ABC中,∠A=36°,AB=AC,B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在边AB上截取BE=BC,连接D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解析:

∵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

∵AB=AC,∠A=36°,∴∠ABC=∠C=72°,

∵BD是△ABC的角平分线,∴∠ABD=∠DBC=

∠ABC=36°,

∴∠A=∠ABD=36°,∴BD=AD,∴△ABD是等腰三角形;

在△BCD中,∵∠BDC=180°﹣∠DBC﹣∠C=180°﹣36°﹣72°=72°,

∴∠C=∠BDC=72°,∴BD=BC,∴△BCD是等腰三角形;

∵BE=BC,∴BD=BE,∴△BDE是等腰三角形;

∴∠BED=(180°﹣36°)÷2=72°,

∴∠ADE=∠BED﹣∠A=72°﹣36°=36°,

∴∠A=∠ADE,∴DE=AE,∴△ADE是等腰三角形;∴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5个.故选D.

2.(2015湘西州)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D平分∠ABC,∠A=36°,则∠1的度数为(  )

 A.36°B.60°C.72°D.108°

解析:

∵∠A=36°,AB=AC,∴∠ABC=∠C=72°,

∵BD平分∠ABC,∴∠ABD=36°,∴∠1=∠A+∠ABD=72°,故选:

C.

3.(2015烟台)等腰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

,且

是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根,则

的值为(C)

A.9B.10C.9或10D.8或10

4.(2015南通)如图,△ABC中,D是BC上一点,AC=AD=DB,∠BAC=102°,则∠ADC= 52 度.

解析:

∵AC=AD=DB,∴∠B=∠BAD,∠ADC=∠C,

设∠ADC=α,∴∠B=∠BAD=

∵∠BAC=102°,∴∠DAC=102°﹣

在△ADC中,∵∠ADC+∠C+∠DAC=180°,∴2α+102°﹣

=180°,

解得:

α=52°.故答案为:

52.

5.(2015西宁)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的度数为20°,则顶角的度数是 110°或70° .

解析:

此题要分情况讨论:

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钝角时,腰上的高在外部.

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可求得顶角是90°+20°=110°;

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锐角时,腰上的高在其内部,

故顶角是90°﹣20°=70°.

故答案为:

110°或70°

6.(2015攀枝花)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矩形OABC中,A(10,0),C(0,4),D为OA的中点,P为BC边上一点.若△POD为等腰三角形,则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 (2.5,4),或(3,4),或(2,4),或(8,4) .

解析:

∵四边形OABC是矩形

∴∠OCB=90°,OC=4,BC=OA=10,

∵D为OA的中点,

∴OD=AD=5,

①当PO=PD时,点P在OD得垂直平分线上,

∴点P的坐标为:

(2.5,4);

②当OP=OD时,如图1所示:

则OP=OD=5,PC=

=3,

∴点P的坐标为:

(3,4);

③当DP=DO时,作PE⊥OA于E,

则∠PED=90°,DE=

=3;

分两种情况:

当E在D的左侧时,如图2所示:

OE=5﹣3=2,

∴点P的坐标为:

(2,4);

当E在D的右侧时,如图3所示:

OE=5+3=8,

∴点P的坐标为:

(8,4);

综上所述:

点P的坐标为:

(2.5,4),或(3,4),或(2,4),或(8,4);

故答案为:

(2.5,4),或(3,4),或(2,4),或(8,4).

7.(2015成都)如图,直线m∥n,△ABC为等腰三角形,∠BAC=90°,则∠1= 45 度.

解析:

∵△ABC为等腰三角形,∠BAC=90°,∴∠ABC=∠ACB=45°,

∵直线m∥n,∴∠1=∠ABC=45°,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关键是证明∠2=∠3推出BC=CF.

8.(2015庆阳)如图,在△ABC中,∠C=60°,∠A=40°.

(1)用尺规作图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AB于点E(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和证明);

(2)求证:

BD平分∠CBA.

解:

(1)如图1所示:

(2)连接BD,如图2所示:

∵∠C=60°,∠A=40°,

∴∠CBA=80°,

∵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DBA=40°,

∴∠DBA=

∠CBA,

∴BD平分∠CBA.

9.(2015青岛)【问题提出】用n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木棒无剩余),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

【问题探究】不妨假设能搭成m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为探究m与n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先从特殊入手,通过试验、观察、类比、最后归纳、猜测得出结论.

【探究一】

(1)用3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

此时,显然能搭成一种等腰三角形.

所以,当n=3时,m=1.

(2)用4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

只可分成1根木棒、1根木棒和2根木棒这一种情况,不能搭成三角形.

所以,当n=4时,m=0.

(3)用5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

若分成1根木棒、1根木棒和3根木棒,则不能搭成三角形.

若分成2根木棒、2根木棒和1根木棒,则能搭成一种等腰三角形.

所以,当n=5时,m=1.

(4)用6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

若分成1根木棒、1根木棒和4根木棒,则不能搭成三角形.

若分成2根木棒、2根木棒和2根木棒,则能搭成一种等腰三角形.

所以,当n=6时,m=1.

综上所述,可得:

表①

n

3

4

5

6

m

1

0

1

1

【探究二】

(1)用7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三角形?

(仿照上述探究方法,写出解答过程,并将结果填在表②中)

(2)用8根、9根、10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

(只需把结果填在表②中)

表②

n

7

8

9

10

m

 2 

 1 

 2 

 2 

你不妨分别用11根、12根、13根、14根相同的木棒继续进行探究,…

【问题解决】:

用n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木棒无剩余),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

(设n分别等于4k﹣1,4k,4k+1,4k+2,其中k是正整数,把结果填在表③中)

表③

n

4k﹣1

4k

4k+1

4k+2

m

 k 

 k﹣1 

 k 

 k 

【问题应用】:

用2016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木棒无剩余),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

(写出解答过程),其中面积最大的等腰三角形每腰用了 672 根木棒.(只填结果)

解:

(1)用7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

此时,能搭成二种等腰三角形,

即分成2根木棒、2根木棒和3根木棒,则能搭成一种等腰三角形

分成3根木棒、3根木棒和1根木棒,则能搭成一种等腰三角形

当n=7时,m=2.

(2)用8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

分成2根木棒、2根木棒和4根木棒,则不能搭成一种等腰三角形,

分成3根木棒、3根木棒和2根木棒,则能搭成一种等腰三角形,

所以,当n=8时,m=1.

用9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

分成3根木棒、3根木棒和3根木棒,则能搭成一种等腰三角形

分成4根木棒、4根木棒和1根木棒,则能搭成一种等腰三角形

所以,当n=9时,m=2.

用10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

分成3根木棒、3根木棒和4根木棒,则能搭成一种等腰三角形

分成4根木棒、4根木棒和2根木棒,则能搭成一种等腰三角形

所以,当n=10时,m=2.

故答案为:

2;1;2;2.

问题解决:

由规律可知,答案为:

k;k﹣1;k;k.

问题应用:

2016÷4=504,504﹣1=503,

当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时,面积最大,

2016÷3=672,

∴用2016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能搭成503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其中面积最大的等腰三角形每腰用672根木棒.

10.(2015宿迁)如图,已知AB=AC=AD,且AD∥BC,求证:

∠C=2∠D.

证明:

∵AB=AC=AD,∴∠C=∠ABC,∠D=∠ABD,∴∠ABC=∠CBD+∠D,

∵AD∥BC,∴∠CBD=∠D,∴∠ABC=∠D+∠D=2∠D,

又∵∠C=∠ABC,∴∠C=2∠D.

五、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

1.(2015毕节)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作为三角形的边长,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B.1,

C.6,7,8D.2,3,4

解析:

A、(

)2+(

)2≠(

)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错误;

B、12+(

)2=(

)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正确;

C、62+72≠8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错误;

D、22+32≠4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错误.故选:

B.

2.(2015宿迁)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E,F分别为AB,AC,BC的中点.若CD=5,则EF的长为 5 .

解析:

∵△ABC是直角三角形,CD是斜边的中线,∴CD=

AB,

又∵EF是△ABC的中位线,∴AB=2CD=2×5=10cm,

∴EF=

×10=5cm故答案为:

5.

3.(2015枣庄)如图,△ABC中,CD⊥AB于D,E是AC的中点.若AD=6,DE=5,则CD的长等于 8 .

4.(2015庆阳)在底面直径为2cm,高为3cm的圆柱体侧面上,用一条无弹性的丝带从A至C按如图所示的圈数缠绕,则丝带的最短长度为 

 cm.(结果保留π)

解析:

如图所示,

∵无弹性的丝带从A至C,

∴展开后AB=2πcm,BC=3cm,

由勾股定理得:

AC=

=

cm.

故答案为:

5.(2015东营)如图,一只蚂蚁沿着边长为2的正方体表面从点A出发,经过3个面爬到点B,如果它运动的路径是最短的,则AC的长为 

 .

解析:

将正方体展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