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一轮复习教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2364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一轮复习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文化生活一轮复习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文化生活一轮复习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文化生活一轮复习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文化生活一轮复习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一轮复习教学案.docx

《文化生活一轮复习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一轮复习教学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生活一轮复习教学案.docx

文化生活一轮复习教学案

第一单元文化与社会

第1课文化与社会

一、考点整合:

(一)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含义:

理解:

(1)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所讲的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

即不是广义的,也不是狭义的。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两点。

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和政治的。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是人们具有的一种文化素养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其实质是精神现象。

注意: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而人们游山玩水则属于文化活动。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判断:

文化都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互交融。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例1:

我们要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自然科学③技术

④语言、文字⑤选举人大代表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⑦园林雕塑

A.①②③④⑦B.②③④⑤⑦C.①②④⑤⑦D.①②③④⑤⑥

例2:

(06潍坊)2005年5月,莺都潍坊掀起创建文明城市的热潮。

宣传提纲指出,创建文明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基础。

市民素质的形成()

A.离不开社会实践B.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形成C.也可以是天生的D.家庭教育最重要

例3:

15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这说明()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产生影响D.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例4:

文化的力量总是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和社会中,孕育无形的凝聚力、向心力及亲和力。

这说明()

①文化已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④文化总是能够极大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二、填空: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_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______。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___________。

一定的经济、政治_________一定的文化,文化又_____________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第2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考点整合:

(一)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

(2)深远持久的影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判断:

1、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无法选择的。

(二)文化塑造人生(优秀、先进文化的作用)P17-21

1、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3、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例1、“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海外游子对祖国割舍不断的感情。

上述歌词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强制性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永远不变的

例2、长城是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参观者无不为之震撼,并感受到祖国历史的悠久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例3、优秀文化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美的享受。

这主要表明()

A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优秀文化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例4、载人航天精神,随着“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直上九天的耀眼光芒,已化作民族奋进的精神火炬,化作我们进一步推动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正激励着亿万人民昂然踏上民族复兴伟业新的征程。

这表明()

A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优秀文化能够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例5.下列对文化塑造人生的理解,正确的是:

文化能()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例6.席勒说:

“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

”由此可见()

A在文化中就能实现人的完美B.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是自发的

C.主动感悟优秀文化,能提高人的人文素质D.文化影响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

例7、(06聊城)优秀文化之所以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是因为其()

A.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B.成为心灵的火炬、前进的旗帜

C.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感召力D.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二、填空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影响人们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文化影响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思维方式。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特点。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文化塑造人生表现在:

文化能丰富人的___________,文化能____人的精神力量,文化能促进人的____________

高考实战演练:

1、祖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自己不开发,不使其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就会被别的国家开发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

美国曾经根据花木兰的故事制作动画片并出口我国在全国热播。

这段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B.充分开发我国的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C.树立品牌意识,保护好本民族文化D.拒绝外来文化,维护文化安全

2、(06济宁)庐山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塞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

这表明()

A.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B.与旅游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幼

C.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

3、(05济宁)与以前相比,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了新的表现,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对别国进行文化侵略,企图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强加于别国。

这说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B.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WorldoneDream),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一诞生,就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尽管有种族、国家文化背景的差异,但全世界人民盼望和平繁荣的理想是一致的,从这个意

义上讲,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属于整个世界,它是我们共同对未来的期盼。

据此回答4-6题。

4.种族、国家文化背景存在差异说明()

A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文化没有共同之处B.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C.有了种族和国家才有了人类文化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5.奥运会是整个世界人民共同的伟大的节日,这不仅仅是奥运会是展现人们体能的舞台,更主要的是产

生了伟大的奥运精神,并不断地赋予它新的内容。

由此可见()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B.体育活动和文化活动是没有区别的

C.文化包括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D.文化是体育活动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6.“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这一口号是全世界人民对和平与繁荣的期盼,也必将给世界的和平与发

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这表明()

A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C.世界的文化将取代各国的民族文化D.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7.(05济宁)2005年7月15日至21日,“雪域明珠,中国西藏文化周”在香港举行。

广大香港市民可以通过观看100块展板、500幅西藏不同历史时期的图片和60件文物全方位了解西孩自治区的文化与风貌。

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C.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8.2005年,第三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在北京和青岛举行。

文化节期间,陆续举办奥运文化广场活动、“奥运节拍”公园音乐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和书画展览、奥运论坛、残疾人艺术表演及奥运项目体验活动等。

这表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9.2002年,日本漫画卡通相关产业在美国的市场规模约为43.59亿美元,文化娱乐业的赢利已超过汽车

工业的赢利。

这说明()

A.先进、科学的文化对社会有促进作用B.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国家强调要加强公益性文化场馆青少年专门活动场所的建设,开展生动的青少年红色旅游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情景教育中健康成长。

据此回答10-11题。

10.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B不同的地区、民族有不同的文化

C.文化对人的影响有相对的稳定性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11.之所以要加强公益性文化场馆建设和开展红色旅游实践活动,是因为()

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B.某些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

C.文化场馆建得越多,人的文化素养就会越高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在社会实践和生活中传承发展

12.今天,文化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文化产业也日益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

主导产业。

应对这一挑战,我们的根本之策是()

A.吸收人类优秀文化为我所用B.抵制洋垃圾的进入

C.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D.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1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告诉我们()

A.要在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B.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C.落后就会被动挨打D.要努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14.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

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绝对稳定性B.传统习俗在不断发展

C.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延续D.传统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15.美国人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喜欢让子女实现自我价值,并不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等功利性的目标。

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

中美两国的这种差异表明()

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B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C.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D.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16.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下列诗词的寓意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7.《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这是一首意志战胜宿命、光明战胜黑暗的颂歌。

每当人们听到这首乐曲,总会给人以极大的振奋和力量。

这表明优秀文化作品能够()

A丰富人的精神境界B.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促使人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18.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表现在()

①人越全面发展,创造的社会物质文化财富就越多②社会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社会发展必然带来人的全面发展④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①②

19.“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

”雪莱这一名言体现了()

A.优秀文化能影响人的思维方式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广告文化、旅游文化、饮食文化、网络文化、服饰文化、西方节日文化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由此可见()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B.文化影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潜移默化的

C.人总要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D.人总能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

21、今东方的园林讲究阴阳错落、曲径通幽、十步一景,西方园林讲究的是开阔、一览无余的、公共空间的厂场风格。

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说明格。

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③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④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A.①②B.②③④C.①④D.②④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考点整合: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表现

(1)民族节日: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文化多样性的含义:

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3、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31(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4、尊重文化多样性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3)尊重文化多样性应遵循的原则P33

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是一个多种文化共存的星球,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例1.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

A.国家文化的多样性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C.地区文化的多样性D.城乡文化的差异性

例2.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并存共生,能够

①促使不同民族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借鉴②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

③推动世界文明不断进步④实现各民族文化走向统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二)、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P34

2、文化传播的途径(方式)(共4点)P34—35

3、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P36--37(大众传媒:

标志、形式、地位)

4、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P36(框内)

5、文化交流的要求:

P38(二点)

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考纲要求):

A、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B、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推动各国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

2004年是中法建交40周年,中法两国元首互访并互办文化年。

例3.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发展文化交流的事实表明

A.各民族文化之间差异在缩小B.两国政府和人民的价值观趋同

C.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D.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能够互相借鉴,互利双赢

例4.中法文化交流应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说明

A.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B.消除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文化交流的终极目标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发展民族间文化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大同社会”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1、 传统文化的含义P39(不用背)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P39—40(共四点)

3、特点:

P42

(1)相对稳定性

(2)鲜明的民族性┅┅精神纽带。

4、传统文化的作用(双重性)P42

如果能┅┅积极作用;如果┅┅阻碍┅┅。

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P4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P43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1)关系:

P44共三点

(2)要求:

P44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P45(A、社会制度的更替B、科学技术的进步C、思想运动的先导;D、教育)

例1.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大肆鼓吹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世界正在走向一体化,文化间的冲突必然会导致民族文化的消失

②既要开展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更要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

③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坚决抵御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文化侵略

④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文化的发展往往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传统文化一经产生对社会影响久远。

回答3-5题。

例2.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等都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集中反映了

A.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B.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发展

C.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D.教育活动影响文化传承

例3.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安身立命,修身齐家立国平天下。

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我们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富有启迪。

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②先进的现代文化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③弘扬传统文化就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④我们要善于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例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对于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思想(意为人如果掌握自然规律,就能够使天地万物为人服务),不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

A.推陈出新,革故鼎新B.有所淘汰,有所发扬C.批判继承,与时俱进D.兼收并蓄,统统拿来

二、填空练习:

1、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

2、,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的内在要求。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的必然要求。

4、文化传播的途径包括。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5、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它包括:

A的继承。

B、的继承:

C、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的继承。

6、传统文化的特点:

具有。

具有。

7、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

8、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A、的更替B、科学技术的进步C、的先导;D、教育。

 

高考演练:

1.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是相通的,这是因为()

 A.文化具有多样性B.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C.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D.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

2.联合国将孔子定为人类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作为世界人权的基础。

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认为是全世界人生理念的榜样。

这说明我国的传统文化()

A被联合国赋予了新的内涵B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对当今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D具有两重性,精华与糟粕并存

3.培根认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这句话表明()

A.知识的传播比知识本身更重要B.任何知识文化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C.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D.知识文化具有继承性

4.报载,当中国年轻人热衷过“洋节”的时候,韩国要与中国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

因此有关专家强烈呼吁不要冷落中国的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对其理解正确的有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②从不同民族的节日中,能够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唯一表现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就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而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这主要表明

A.民族文化本身就是世界文化B.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没有界限

C.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承认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前提D.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又都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

6.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产生以下影响

①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发展②推动国家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

③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④损害两国的根本利益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吃饺子、贴对联、赏花灯流转,听爆竹声声,观龙狮贺岁,这就是典型的中国新年——春节。

尽管它历经几千年,但每一个中国人都醉心于这个节日。

由此可见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世界文化具有差异性的特点

③文化交流应尊重文化差异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8.2006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其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我国设立“文化遗产日”A.是为了扬中华民族之名B.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c.有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D.能够展示世界文化的魅力

9.我国为抢救和保护珍贵和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发布《关于申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通知》之后,全国已提交名录项目多达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