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门诊路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2362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痛经门诊路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痛经门诊路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痛经门诊路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痛经门诊路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痛经门诊路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痛经门诊路径.docx

《痛经门诊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痛经门诊路径.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痛经门诊路径.docx

痛经门诊路径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妇科临床研究》(肖承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病史:

有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腹疼痛,呈现继发性、渐进性痛经的特点。

(2)临床表现:

继发性、渐进性痛经。

腹痛多发生在经前1—2天,行经第l天达高峰,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伴下坠感,严重者可放射到腰骶部、肛门、阴道、股内侧。

甚至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之象。

(3)妇科检查:

盆腔检查发现内异症病灶或/和子宫增大、压痛。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子宫内膜异位症

①症状:

痛经、不孕。

②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

盆腔检查发现内异症病灶;影像学检查(盆腔超声、盆腔CT及MRI)发现内异症病灶,血清CA125水平轻、中度升高。

③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内异症的通用方法。

在腹腔镜下见到大体病理所述典型病灶或对可疑病变进行活组织检查即可确诊。

(2)子宫腺肌病

①症状:

痛经;月经异常(可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及不规则出血);

②妇科及辅助检查:

子宫增大、压痛等;影像学检查(盆腔B超)、血清CA125等提示。

(二)疼痛程度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轻度疼痛:

1-3分;中度疼痛:

4-6分;重度疼痛:

7-10分。

(三)证候诊断

1.寒凝血瘀证

主症:

①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②形寒肢冷.

次症:

①经色紫黯有块;②月经量少或错后;③经行呕恶;④经行大便溏泄;⑤带下量多,色白。

舌脉:

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或舌底络脉迂曲,苔白;脉弦、涩或沉紧。

2.气滞血瘀证

主症:

①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

次症:

①经色黯红有块,或经行不畅;②经前或经期乳房胀痛;③肛门坠胀;④月经先后不定期;⑤经量或多或少。

舌脉:

舌质黯红,或有瘀斑、瘀点,或舌底络脉迂曲,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涩。

3.肾虚血瘀证

主症:

①经行小腹坠痛;②腰膝酸软。

次症:

①经色淡黯或夹块;②月经量少或错后;③头晕耳鸣;④夜尿频多;⑤性欲减退。

舌脉:

舌质淡黯,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沉涩。

4.湿热瘀阻证

主症:

①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灼痛;②带下量多,色黄质稠。

次症:

①经色暗红或酱红,质稠或夹粘液;②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③口腻或纳呆;④大便溏而不爽或干结;⑤小便色黄或短赤。

舌脉:

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主症必备,次症具备2项以上,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证候诊断。

二、鉴别诊断

(一)中医鉴别诊断

(二)西医鉴别诊断

三、治疗方案

(一)中医辨证论治

1.寒凝血瘀证

治法:

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药:

少腹逐瘀汤加减。

小茴香12g干姜10g延胡索12g五灵脂10g

没药12g川芎10g当归15g生蒲黄15g

官桂6g赤芍12g乌药15g巴戟天15g

中成药:

少腹逐瘀颗粒、桂枝茯苓胶囊、艾附暖宫丸等。

2.气滞血瘀证

治法:

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方药:

膈下逐瘀汤加减。

枳壳12g乌药15g香附12g当归10g

川芎10g赤芍15g桃仁9g红花10g

丹皮12g延胡索12g五灵脂12g甘草6g

中成药:

丹莪妇康煎膏、散结镇痛胶囊等。

3.肾虚血瘀证

治法:

补肾益气,化瘀止痛。

方药:

仙灵化瘀汤(经验方)加减。

仙灵脾15g肉苁蓉12g菟丝子30g首乌15g

牛膝15g丹参20g赤芍15g黄芪20g

党参15g莪术10g川楝子12g延胡索15g

4.湿热瘀阻证

治法:

清利湿热,化瘀止痛。

方药:

清热调血汤加减。

生地黄20g黄连12g牡丹皮15g当归10g

川芎10g红花10g桃仁9g莪术15g

延胡索15g香附12g白芍15g败酱草15g

薏苡仁30g

(二)针灸治疗

1.体针:

根据病情,辨证选取中极、关元、气海、三阴交、阴陵泉、隐白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进行治疗。

经前或经行期治疗。

或选用火针疗法。

2.耳针:

根据病情,辨证选取耳穴子宫、卵巢、交感、内分泌、神门、肝、肾、庭中。

毫针捻转中强度刺激,或在上述穴位埋豆。

经前或经行期治疗。

3.灸法:

根据病情,可选用热敏灸、雷火灸、中国灸、温盒灸等疗法。

(三)外治法

1.中药保留灌肠

方药:

三棱、莪术、当归、延胡索、川芎、赤芍、桃仁、红藤、牛膝。

根据病情,适当加减。

水煎取液,适宜温度,保留灌肠,经期停用。

2.中药外敷

可选用活血化瘀止痛中药研末,随证加减,进行穴位贴敷等疗法。

四、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经期保暖,避免受寒及经期感冒。

2.经期禁食冷饮及寒凉食物。

经期禁游泳、盆浴、冷水浴。

3.保持阴道清洁,经期卫生。

4.调畅情志,保持精神舒畅,气机畅达,消除恐惧心理。

5.如出现剧烈性痛经,甚至昏厥,应先保暖,使经血通畅,再予解痉镇痛剂。

6.多喝草茶或棱檬果汁及热牛奶。

如每晚睡前喝一杯加一勺蜂蜜的热牛奶就可以缓解痛经。

7.练习瑜珈,弯腰,放松等动作更能松弛肌肉及神经,且体质增强有助改善经痛。

8.积极正确地检查和治疗妇科病,月经期应尽量避免做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及各种手术,防止细菌上行感染。

患有妇科病疾,要做到积极治疗,以祛除引起痛经的隐患。

五、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痛经疗效评定

痊愈:

治疗后经行腹痛消失,痛经程度评价评分积分减少≥90%;停药后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

显效:

治疗后经行腹痛明显减轻,痛经程度评价评分积分减少≥70%,<90%。

有效:

治疗后经行腹痛减轻,痛经程度评价评分积分减少≥30%,<70%。

无效:

治疗后经行腹痛无改善或加重,痛经程度评价评分积分减少<30%。

2.中医证候疗效评定

痊愈:

治疗后经行腹痛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

显效:

治疗后经行腹痛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减少≥70%,<90%。

有效:

治疗后经行腹痛减轻,证候积分减少≥30%,<70%。

无效:

治疗后经行腹痛及其症状无改变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二)评价方法

1.疼痛程度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轻度疼痛:

1~3分;中度疼痛:

4~6分;重度疼痛:

7~10分。

2.证侯疗效评价方法: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证侯评分-治疗后证侯评分)÷治疗前证侯评分×100%。

证侯评分方法见证侯分级量化标准表。

3.观察时间:

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1、2、3、6个月经周期时,于月经干净后3-5天行妇科检查,并进行相关症状评分。

盆腔超声、血清CA125检查只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经周期时各做一次。

(三)分级量化标准

1.病情程度分级标准

综合上述症状、体征评分,以判定病情程度。

轻度:

症状、体征积分和10~18分。

中度:

症状、体征积分和19~27分。

重度:

症状、体征积分和≥28分。

2.证候分级量化标准

(1)寒凝血瘀证:

寒凝血瘀证症状轻重分级表

主症

0分

2分

4分

6分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

无下腹冷痛或刺痛

下腹轻微冷痛,

或刺痛,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下腹明显冷痛

或刺痛,影响工作和生活

下腹冷痛或刺痛难忍,须卧床休息

形寒肢冷

形寒,肢欠温

形寒,肢冷

形寒,肢冷如冰

次症

有(2分)

无(0分)

经色紫黯有块

月经量少或错后

经行呕恶

经行大便溏泻

带下量多,色白

舌象

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或舌底络脉迂曲,苔白,记(+)。

舌质正常,记(-)

脉象

脉弦、涩或沉紧,记(+)。

脉平,记(-)

(2)气滞血瘀证:

气滞血瘀证症状轻重分级表

主症

0分

2分

4分

6分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

无小腹胀痛

小腹胀痛或刺痛不适,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小腹胀痛或刺痛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

小腹胀痛或刺痛难忍,须卧床休息

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

无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

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经前出现

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经前明显

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明显,持续存在

次症

有(2分)

无(0分)

经色黯红有块或排出不畅

经前乳房胀痛

肛门坠胀

经期先后不定

经量或多或少

舌象

舌质黯红,或有瘀斑、瘀点,或舌底络脉迂曲,苔薄白或薄黄,记(+)。

舌质正常,记(-)

脉象

脉弦或弦涩,记(+)。

脉平,记(-)

(3)肾虚血瘀证:

肾虚血瘀证症状轻重分级表

主症

0分

2分

4分

6分

经行小腹坠痛

无小腹坠痛

小腹坠痛,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小腹坠痛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

小腹坠痛难忍,须卧床休息

腰膝酸软

无腰膝酸软

腰膝酸软不适

腰膝酸软明显

腰膝酸软,较难忍受

次症

有(2分)

无(0分)

经色淡黯或夹块

月经量少或错后

头晕耳鸣

夜尿频多

性欲减退

舌象

舌质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记(+)。

舌质正常,记(-)

脉象

脉沉细或沉涩,记(+)。

脉平,记(-)

(4)湿热瘀阻证:

湿热瘀结证症状轻重分级表

主症

0分

2分

4分

6分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灼痛

无小腹胀痛或灼痛

小腹胀痛或灼痛,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小腹胀痛或灼痛,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

小腹胀痛或灼痛难忍,需卧床休息

带下量多

色黄质稠

或气臭

0分

1分

2分

3分

带下量正常

带下量较平时增

加1/2以内

带下量较平时

增加1/2~1倍

带下量较平时增加1倍以上,需用护垫

0分

1分

2分

3分

带下色、质

正常

带下色微黄,质

微稠或偶有臭味

带下色黄,质

稠或有腥臭

带下色黄如脓,质稠

,或有秽臭

次症

有(2分)

无(0分)

经色暗红或酱红,质稠或夹粘液

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

口腻或纳呆

小便黄

大便溏而不爽或干结

舌象

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腻,记(+)。

舌质正常,记(-)

脉象

脉弦滑或弦数,记(+)。

脉平,记(-)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

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的患者。

一、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痛经(TCD编码为:

BFY07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ICD-10编码为:

N80.901)或/和子宫腺肌病

(ICD-10编码为:

N80.00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妇科临床研究》(肖承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

腺肌病)诊疗方案”。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临床常见证候:

寒凝血瘀证

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湿热瘀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

宫腺肌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

3个月经周期。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痛经(TCD编码为:

BFY070)和子宫内膜异位症ICD-10编码为:

N80.901)或/和子宫腺肌病(ICD-10编码为:

N80.003))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符合西医诊断但无痛经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有以下情况者,不进入本路径:

(1)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直径>5cm或短期内明显增大者。

(2)疼痛节律改变,痛经进展或呈持续性。

(4)影像检查有实性或乳头状结构,彩色多普勒超声示病灶血流丰富,阻力指数

(RI)低。

(5)血清CA125明显升高(>200U/ml)。

(6)治疗期间有生育要求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妇科检查

(2)盆腔超声

(3)血清CA125、CA199、CEA、AFP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盆腔CT、MRI、静脉肾盂造影(IVP)、各种内窥镜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寒凝血瘀证:

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2)气滞血瘀证:

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3)肾虚血瘀证:

补肾益气、化瘀止痛。

(4)湿热瘀阻证:

清利湿热、化瘀止痛。

2.针灸疗法

3.中药保留灌肠

4.中药外敷

(九)完成路径标准痛经消失或减轻。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特殊治疗,退出本路径。

2.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其他严重合并症时,退出本路径。

3.治疗期间妊娠者,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ICD-10编码为:

N80.901、子宫腺肌病ICD-10编码为:

N80.003)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病程:

进入路径时间:

年月日

结束路径时间:

年月日

标准治疗时间为:

3个月经周期实际治疗时间: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第1个月经周期结束

年月日

第2个月经周期结束

年月日第3个月经周期结束后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与体格

检查、妇科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

□VAS评价痛经程度

□进行必要的辅助

检查

□妇科检查

□盆腔B超

□血清CA125、CA199、

CEA、AFP

□完成初步诊断

□中医辨证

□确定治疗方案

□口服中药汤剂或

中成药

□针灸治疗

□中药保留灌肠

□中药外敷

□完成首诊门诊病

□与患者或家属沟

通,交代病情及注意

事项。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

治疗方案

□完成门诊复诊记录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完成门诊复诊记录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根据治疗情况进行

必要的辅助检查。

□完成复诊门诊记录。

□疗效评估

□制定随访计划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医师

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