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语文第三章第一节捕捉动情点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1995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语文第三章第一节捕捉动情点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版高中语文第三章第一节捕捉动情点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版高中语文第三章第一节捕捉动情点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版高中语文第三章第一节捕捉动情点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版高中语文第三章第一节捕捉动情点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语文第三章第一节捕捉动情点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

《版高中语文第三章第一节捕捉动情点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语文第三章第一节捕捉动情点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中语文第三章第一节捕捉动情点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

版高中语文第三章第一节捕捉动情点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捕捉“动情点”

 

1.根据课文中的例子回答,什么是“动情点”?

“动情点”有什么作用?

[明确] 

动情点

含义

“动情点”即情感的触发点,通过它能够引起我们的种种情思

作用

(1)“动情点”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2)“动情点”的渲染能在文中形成高潮,给读者留下余味和遐想

(3)“动情点”决定全文高潮,也牵动全文结构

2.阅读《噪音的世界》,说说作者的“动情点”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明确] 

(1)作者的“动情点”在于外界环境对心情所产生的影响,即由闹而引发一系列的感受和感想。

具体内容就是对现实生活中充斥着钢筋水泥的纷乱嘈杂感到烦躁,转而向往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清凉。

(2)启发:

只有捕捉“动情点”,才能创作出让人感动的好文章。

3.如何捕捉“动情点”?

[明确] 

4.什么是“横断面”和“纵断面”?

[明确] “横断面”就是从长过程中截取一段,或事物的一个侧面,或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段,或一个场面,一个冲突,甚至一个情节,通过精细描绘更集中地表现中心。

“纵断面”是就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往下写。

5.写作时,如何处理“横断面”?

[明确] 

(1)“横断面”的截取一般就是写“动情点”及其连带部分。

(2)处理“横断面”的结构基本原则是“动情点”出现在文章尾部。

(3)处理“横断面”的谋篇要领是尽量“动情点”延后出现,并让倒叙、插叙和补叙为之服务。

(4)一般来说,短文宜写“横断面”,长文宜写“纵断面”。

 

技法1

1.浓墨重彩指用细致的刻画、极力的铺张来设置“动情点”的方法

[示例一]

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挨冻,她拾起一节节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手上。

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

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

母亲在灶坑里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评析:

这段文字抒情气氛十分浓郁,回忆中的母亲养育“我们”的那些生活画面即是“动情点”,通过这些用心地渲染了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感念,可谓浓墨重彩、摄人心魄。

[示例二]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评析:

这段描写形象地体现了伯父和爸爸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

扶、蹲、跪、夹、洗这一系列细小动作的描写充分说明了伯父和爸爸的细致、热心。

2.白描指简单勾勒,用极富概括力的语言把一个人物或事件描写下来

[示例一]

那时一个伙计跨过船来,拿着摊开的歌折,就近塞向我的手里,说:

“点几出吧!

”……我真窘了!

我也装出大方的样子,向歌妓们瞥了一眼,但究竟是不成的!

我勉强将那歌折翻了一翻,却不曾看清几个字,便赶紧递还那伙计,一面不好意思地说:

“不要,我们……不要。

”他便塞给平伯。

平伯掉转头去,摇手说:

“不要!

”那人还腻着不走。

平伯又回过脸来,摇着头道:

“不要。

”于是那人重到我处。

我窘着再拒绝了他。

他这才有所不屑似的走了。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评析:

朱自清的散文极善于用白描手法勾勒人物,作者通过对这位伙计硬来兜揽生意的少许动作、神情和语言的描写,将他的职业及性格特点突出表现出来,虽着墨不多,但颇为传神。

[示例二]

忽马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

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

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

(《三国演义》)

评析:

《三国演义》中,仅用“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寥寥十二个字,就将赵子龙这位“威风凛凛”英俊勇武的少年将军的神态勾勒了出来。

一、真题回放

(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

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

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佳作赏析

远方在向我招手

         ——我的高考

贵州考生

去年,我落榜了,心里好难受,盼望着再复习一年。

可是弟弟妹妹就要上高中了,面对父母那疲惫的神态,我实在难以启齿。

于是,我白天乖乖地跟着父母下地干活,晚上悄悄地躲在屋子里读书。

怕见来家里串门的客人,怕别人嘲笑我高考落榜。

一晃就要开学了,同学来田间找我,说学校在招复读生。

父亲问他交不交钱,同学说要交钱。

父亲说:

“交钱就不去了。

”同学说我的成绩比他好,他也才交200元。

父亲说:

“交200元也不去。

母亲也说:

“不去了吧,爷爷病着,家里实在拿不出钱。

”看到母亲为难的样子,我还能说什么呢?

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父母留我守在房顶上晒粮食。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我从房顶上下来,躲在屋子里睡觉。

迷迷糊糊中,我听见外面雨声哗哗,雨声中还夹杂着父亲的喊声:

“孩子,粮食盖好没有?

”我慌忙爬到房顶,看到房顶一片狼藉。

我吓得浑身发抖,咬住嘴唇,只差哭出声来。

母亲也急得团团转,她叹口气说:

“让孩子回校复读吧,留在家里他会受苦的……”

父亲没答话。

等收拾完粮食,他对我说:

“走,我领你借钱去。

来到队长家,队长不屑的眼神让我发怵。

他对父亲说:

“想考大学?

瞧他那傻劲儿,比你强不了多少。

”队长的话如晴天霹雳,父亲摇晃着身体,挺直的背突然变得佝偻起来。

他二话没说,拖着我扭头回了家。

我没有见过父亲如此颓唐的样子,他脸色铁青,羞愤极了。

我似乎感觉得到他的内心在流泪,在滴血……

“去找舅舅吧!

”母亲打破了房间里长时间的沉寂,似乎在鼓励我,更是在安慰父亲。

舅舅是邻县的中学老师,我鼓足勇气说了我的情况,他鼓励我说:

“有努力就有远方,成功的关键在于专注和自信。

舅舅的教导我铭记于心,我去学校复读了。

我没有住校,每天上下学需要花两个多小时的时间。

我就利用这个时间背古诗文、英语单词、数理化公式。

我很刻苦。

学校没有收我的学费,我就用舅舅给我的钱买资料。

我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我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已经拉开了序幕,在家长会上,班主任告诉我父亲,说我在适应性考试中,总成绩名列全县第一,有希望考上重点大学。

我要感谢落榜,感谢它让我经历了失败的磨炼,让我在别人的嘲笑和蔑视中成长,让我懂得了自己想要什么、该怎样去努力。

该向落榜告别了,远方正在向我招手呢!

[赏析] 这是一篇记叙类满分作文。

标题“远方在向我招手”含意丰富,设置了悬念,也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

文章运用第一人称,记叙了“我”在高考落榜后,在痛苦的煎熬中,在别人的嘲笑和蔑视中成长的过程,表达了“高考磨炼人才,高考成就梦想”的主题。

文章的故事情节曲折,细节描写浓墨重彩,塑造的人物形象丰满,对于“我”的心理起伏、父亲神态的急剧变化的描写,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此为用细致的刻画来设置“动情点”的方法的典范。

技法2

一、在写作中,要用横断面来突出动情点

在很多文章中,“动情点”往往依靠“横断面”来实现。

“横断面”的巧妙运用,能使文章更好地抒发情感,更好地突出人物,更好地打造高潮。

1.事物的一个侧面

示例:

从前有一个后生去拜师学画,老师想考考他的功力如何,就让他画一幅春风图。

风是没有形状的,怎么画呢?

后生苦思冥想,百思不得其解。

老师的女儿看见这个后生学画心切,便暗中帮助他,让丫鬟送给后生一张字条,上面写着:

“春风无形难为状,绘向水面柳梢头。

”后生得到启发,马上画出了《春风图》:

水面微波,柳枝拂动。

老师看后很满意,立即收下了后生当弟子。

评析: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水和柳枝虽然都不是风,但它们的形态却能具体地表现出风来。

在后生的画中,从“水面微波,柳枝拂动”,我们可以感受到风的存在。

这种方法,就是用一个侧面描写事物。

2.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段

示例:

“丁零零”,下班了。

我哥哥马上关上了机床,大步流星地奔到了水龙头旁,霎时间,那双沾满油污的“黑手”变白了。

他三步并作两步地来到车棚,推出了“飞鸽”,左脚刚一蹬自行车的踏脚板,右大腿就跨过了坐垫儿,屁股还没坐稳当,就“呼”地蹬起了车,“飞鸽”冲出厂门扬长而去。

评析:

上面的例子是用“哥哥骑车”来表现哥哥雷厉风行的性格。

3.一个场面

示例:

港内一座座煤山连绵起伏,那高架的栈桥,犹如巨龙盘旋在座座煤峰之间。

站在这高大的栈桥上俯视全港,一片繁忙的景象尽收眼底。

调度员不时地用高音喇叭发出命令,指挥员在操作室里全神贯注地指挥全军,铲车不停地舞动铁掌,吊车上下挥动着巨臂,八条皮带运输机犹如八条巨龙腾飞,载着乌金源源不断地流进了货船,机器声、吆喝声、船笛声、水声……交织成一曲欢乐的歌。

评析:

以上文字全面地写出了工人们是怎样操纵机器紧张工作的,又突出地描写了“调度员”和“指挥员”,有主有次,有点有面。

一、真题回放

(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

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二、佳作赏析

忧与爱

江苏考生

生命的蛛网,由担忧与爱这两种紧密缠绕的丝线织成。

它将时光的流沙漏去,却不曾沾染上一丝灰尘。

五岁时

天好蓝,云好白,你嘴里含着棉花糖,与爸爸妈妈在草地上奔跑。

手中的细线牵制着另一头高高飞翔的风筝,风儿擦着耳朵而过,伴随着的还有爸爸妈妈的“哈哈,慢点儿,脚下……”关切声。

第一个“横断面”:

父母爱中有忧。

八岁时

过马路时,你悄悄松开了小时候一直渴望的妈妈温柔的大手,不高兴地撅着小嘴。

“哎呀,过马路怎么还牵着我的手,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妈,你怎么还叫我的乳名啊,同学都在呢,丢死人了……”

第二个“横断面”:

母爱子,儿忧面子。

  

十三岁时

漆黑的夜空,泛白的灯光下,书桌旁,你埋头于一道很难攻克的习题,一只手抓挠着头发,一只手握着笔在草稿纸上涂、画,心里像那看不懂的函数一样,烦、乱。

这时,母亲轻轻地推开了身后的门,“吱呀”一声,声音虽小,却也让你更烦。

怒气冲冲地回头,吼道:

“你烦不烦,不见我在写作业么?

”看到母亲手中冒着热气的牛奶,“我不喝!

你拿走!

真烦!

”母亲无视你的怒吼,将那杯牛奶放在你书桌上,又安静地退出。

“吱呀”一声……

第三个“横断面”:

母亲爱中有忧。

十八岁时

“妈,我紧张。

”你紧锁着眉头。

“有什么好紧张的,没出息。

像平时一样,放松。

你就是考了专科也一定不给你复读!

”妈妈将一条巧克力放进你的书包,轻快地说,“自信一些,我在家中备好你爱吃的橙子!

第四个“横断面”:

儿忧高考,母鼓励。

三十岁时

“你瞧你那样,还像个三十岁的大男人么?

怎么,这么点小挫折你就受不了了?

不就是被炒了,咋了,再找个工作不就完事了?

你瞧瞧你那样儿……”父亲坐在对面的沙发,吐着烟圈,为你干着急。

这算什么呢?

第五个“横断面”:

父亲因爱与忧而用激将法。

四十五岁时

“妈,我在这边儿好着呢,嗯,不用担心。

哦,对了,上次给您带去的水果啊,你和爸要想着吃。

还有那盒西洋人参,不要舍不得吃,反正是花了钱的东西,不能退。

对,不能退,搁的时间长了会坏的……”电话这头你焦虑地叮咛,电话那头母亲安静地听着。

第六个“横断面”:

儿忧父母。

五十五岁时

丁零零……“哎呀,妈,不是让您不要忙着接电话嘛,您和爸都这把年纪了,要是摔着了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我下次拨两遍,第一遍您慢慢走,第二遍您再接。

还有,让我爸不要忘记下星期的高血糖的复查;那药要按时吃,不要心疼钱,您身体不好,儿子我心疼呐!

第七个“横断面”:

细节展现儿子的爱与忧。

爱就像一件破大衣,担忧就是大衣上的补丁。

虽然它样式旧了,也褪了色,但它却越穿越舒适,越穿越暖和。

[赏析] 本文运用了影视片中最常用的叙事方法——叙事蒙太奇。

传达出的意蕴不只是爱中有忧,忧中有爱,还有角色的变化会使这种意蕴更丰富、更绵长。

“破大衣”而不是“华美的袍”,“补丁”而不是“虱子”,虽然比喻难免跛脚,但作者的用心可见一斑。

二、在写作中,要用“纵断面”来突出“动情点”

长篇幅的文章尤其是记叙文内容繁多,要反映出事件的全过程,同样要讲究谋篇,讲究题材的切取,尽量避免从头到尾平铺直叙。

这类文章要十分注意运用“纵断面”,最主要的是用“倒叙”“插叙”“补叙”等来突出动情点。

1.倒叙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比如,在《永不忘记》一文中采用把情节的结局放在开头叙述,然后再叙述情节的发生、发展的叙述方法。

这是最典型的倒叙的方法。

文章的第一部分写潘老师和王翔的父亲、妹妹到车站送王翔上大学,王翔送给潘老师一幅自画像。

无限的深情都凝结在一幅画着一个卖冰糕的孩子,写着“永不忘记,谢谢老师”的铅笔画上。

画有什么含义?

永不忘记什么呢?

这种先叙事情结局的手法既曲折、引人入胜地点了题,又制造出悬念,引起读者急切的关注。

这里又借人物对话交代画上的孩子就是王翔,他是个难得的孩子,他能上大学全靠潘老师的帮助。

自然地引起倒叙。

2.插叙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如《同志的信任》为表现文章的中心——鲁迅先生是“最可信的同志”的需要,先写鲁迅先生接到方志敏的密信、文稿及看信的经过,再插写方志敏被捕及狱中书写文稿和密信以及托付鲁迅先生,然后再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鲁迅先生如何珍藏密信、文稿和把它们转交给党中央的情况等。

3.补叙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

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

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

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

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

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

由此可见,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段,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段“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

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

一、真题回放

(安徽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表演艺术家说:

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

剧作家说:

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二、佳作赏析

木 偶

安徽考生

“生命是碧绿的藤蔓,四处蔓延无限生长;生命是脱缰的野马,日夜不歇拼命奔跑;生命是无尽的长河,昼夜不息奔流到海。

生命是有活力的,不该因任何事而萎靡不振!

”他的话如同战场上响起的号角,振奋人心,台下顿时掌声雷动,站在领奖台上的他,脸上挂满了自信与骄傲的微笑。

使用排比、比喻来烘托“动情点”。

十几年前的他,极其普通,领着微薄的工资,每天重复着同样的生活,像是台老旧的电视机,只有黑白两种颜色。

而他周围的人似乎也都过着同样的生活,每个人都像提线木偶一样忙碌,头脑中却一片空白,掌控自己的并不是自己的思想,而是来自生活的压力。

运用倒叙的手法,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他有梦想,不相信自己只是个木偶,总幻想着某一天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被万众瞩目。

为了这个梦,他一直很努力。

生活在他的眼里并不是单调的,因为他有一颗向上的心,他始终觉得,未来并不遥远。

插叙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为下文做了铺垫。

  

可总有人要来打碎他的梦。

一个自称可以预知未来的人告诉他,命运的剧本早已经写好,十年后的他依旧会如此碌碌无为,劝他安心生活,别为了所谓梦想而试图改变。

一开始他并不相信,但当他的生活一步步与命运的剧本契合时,他有些泄气了。

他想,也许自己注定平凡,也许自己每天就只能重复黑白默片般的生活,也许自己就只能庸碌一生。

命运的线提着他,他开始妥协,相信每个人的剧本都是既定的,并不会因为他的个性与梦想而改变,他只是个木偶而已。

在他的脸上已经看不到任何憧憬,他的梦想的火苗即将熄灭。

插叙心理变化,与上文的梦想形成了对比。

  

他一个人一直走,漫无目的,在生活的岔路口站立、彷徨。

一天,当一丛藤蔓突然映入他的眼帘时,他震惊了!

藤蔓四处蔓延,交相生长,满眼的绿,透着旺盛的生命力!

它们生在不起眼的墙角,却在此拼命地展现着自己,也许曾枯萎过很多次,可每一次它们都战胜了命运,又茂盛起来,并且不断地疯长、努力地疯长。

使用拟人手法描写生命力顽强的藤蔓,再次点出“动情点”。

他像被冷水泼了脑袋,清醒了,命运的剧本为何不可改写?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不可能过着一样的生活,每个人都可以改写自己命运的剧本。

让自己的生活丰满起来,我们不是木偶!

他重新振作了,又一次朝着梦想前进。

他开始有所期待,期待草上晶莹的露珠,期待翩跹而至的蝴蝶,期待明天和煦的阳光……他努力生活着,享受着一点一滴的改变。

即使没能实现梦想,也曾为了改写命运努力过,他想。

此刻的他站在领奖台上,被一柱专属于他的灯光照耀着,毫无疑问,他成功了。

他成了一位著名作家,每天奋笔疾书。

他用笔杆打破了命运的牢笼,谱写了崭新的人生剧本。

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严谨。

那个自称能预知命运的人告诉他——他十年后仍旧会碌碌无为,殊不知他十一年后成功了。

命运为我们设定好生与老的情节,我们无法抗拒;但生命也给予我们创造的活力,我们应努力运用。

我们是命运手上脱线的木偶,努力抗争,终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赏析] 本文“横断面”与“纵断面”交错使用,用“纵断面”呈现了主人公由梦想到消沉再到奋起的心路历程,文章跌宕起伏。

用“横断面”使主人公形象丰满,内容充实。

谋篇布局,精练老到。

 

[例文一]

冬 天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

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

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

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

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

“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的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

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

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

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第一个“横断面”:

小时候和爸爸、兄弟们在一起吃白水豆腐。

写出了爱和温暖。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

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

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

“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

”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

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

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

有点儿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

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

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

S君口占两句诗道:

“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

”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

我渐渐地快睡着了。

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

船夫问要不要上净慈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

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

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第二个“横断面”:

和朋友在冬日西湖划船聊天。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

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

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

别的路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

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儿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火把;但那是少极了。

我们住在山脚下。

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

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

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

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

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

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们守着。

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

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

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

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第三个“横断面”:

和妻子、孩子在台州的生活。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

本文善于运用“横断面”烘托“动情点”。

三个片断写了三个不同的场景,时间不同,人物不同,场景不同,反映的内容也不同,但是烘托的“动情点”却相同。

换言之,就是中心明确而突出:

“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同时让“纵断面”托起“横断面”。

本文中的三个“横断面”,通过时间顺序一一呈现,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要学习这种泾渭分明的文章思路。

[例文二]

(原稿)

回 家

刘 倩

好不容易盼来了假期,告别了无休无止的作业,告别了接二连三的考试,收拾好行囊,踏上回家的路程。

对于我们这样一群迎着朝阳走来,披着星光回去的学生来说,家早已成了一处只停歇片刻的驿站。

走上回家的小道,我的脚步轻快而又急促,家越来越近,我心情特别的好,想象着回到家中,迎面而来的是父母亲切的笑脸,暖人的话语飞入心中,熟悉的物品井井有条地摆着,热腾腾的饭菜端上来,三口人围坐在桌旁,亲情浓浓。

欢快地飞上楼,“咚咚咚”敲门,急切又兴奋。

许久没有人开门,我的心陡地凉了,再敲,依旧是沉默。

默默地掏出钥匙打开门,屋里冷冷清清,父母都不在家,可今天他们应该休息啊。

我跌坐在椅子上,这就是朝思暮想要回来的家,这就是那个温暖亲切的家。

物品依旧井井有条,气氛却是那样冷清。

桌上一张纸条静静地躺着,是妈妈留给我的。

爸爸出发去了外地,妈妈利用业余时间在外打工,挣钱贴补并不宽裕的家庭,连休息也顾不上。

我理解他们的苦衷,他们不在家陪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

虽然理解父母,但我心里还是有点儿难过,一个多月不回家,回来又是孤孤单单一个人。

邻居家里不时传来说笑声、音乐声,刺激着我的耳膜,也刺激着我的心。

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了,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红霞映得窗玻璃像红宝石,夕阳的光辉一丝一丝往下褪,最后,夕阳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