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白仓至新宁公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1954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7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邵阳白仓至新宁公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湖南邵阳白仓至新宁公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湖南邵阳白仓至新宁公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湖南邵阳白仓至新宁公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湖南邵阳白仓至新宁公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邵阳白仓至新宁公路.docx

《湖南邵阳白仓至新宁公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邵阳白仓至新宁公路.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邵阳白仓至新宁公路.docx

湖南邵阳白仓至新宁公路

 

湖南省邵阳白仓至新宁公路

环境影响报告书

(初稿简本)

 

建设单位:

湖南交通运输厅规划办公室

编制单位: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二○一七年七月

目录

1建设项目概况1

1.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1

1.2项目概况1

1.3与规划的相符性分析2

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

2.1环境现状4

2.2评价范围6

3环境影响预测及防治措施8

3.1环境影响与污染源强分析8

3.2环境保护目标11

3.3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18

3.4主要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22

3.5环境风险分析及应急预案32

3.6环境经济损益分析33

3.7环境保护管理及监测计划33

4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6

1建设项目概况

1.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拟建湖南省邵阳白仓至新宁公路起点接二广国家高速公路(湖南境内与本项目相接段为邵永高速公路),终点接洞新高速公路,途径邵阳市的邵阳、新宁两县,全长83.885km。

本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在湖南省的局部加密线,是湖南省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将使新宁、广西资源等区域与邵阳市区、长株潭城市群之间的交通联系更加便捷,高速公路运营里程缩短约30km,将有效改善区域外部交通条件,提高崀山景区的可达性,对于开发区域旅游资源有重要作用。

此外,新宁县属于湖南省落后的大湘西地区,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邵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湘西崛起”与“湘西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其建成后,将成为区域内重要的一条经济走廊,对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1.2项目概况

1.主要工程内容

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00km/h,路基宽度24.5m,沥青混凝土路面。

主线全长83.885km,路基土石方1129.81万m3,排水及防护工程34.73万m3,路面工程111.29万m2;桥梁28356m/69座,隧道2368m/6座,桥隧比为35.25%;征地8263.35亩,拆迁房屋19.40万m2。

本项目塘田市互通、新宁东互通、崀山互通设连接线,连接线均采用设计速度为60km/h的二级公路标准,双向两车道,路基宽度12m,沥青混凝土路面。

连接线总长9.284km,路基土石方62.11万m3,排水及防护工程22835m3,路面工程82675m2;桥梁1410m/3座;征地422.97亩,拆迁房屋8677m2。

2.路线主线

本项目工可推荐路线方案起点位于邵阳县塘渡口镇蛇湾(原黄塘乡蛇湾),与邵永高速公路相接,与南侧的邵永高速公路相接,推荐方案主线自东北往西南方向布设,总体走向与邵阳至新宁二级公路(G207、S223)、夫夷水走向基本一致。

路线在蛇湾与邵永高速公路相接后,在白仓镇北侧往西南延伸,路线分别在塘田市镇西北侧的下垅和胡家车两次跨越夫夷水,之后路线沿夫夷水东岸前行,依次过回龙寺镇、清江桥乡、黄龙镇、白沙镇,在白沙镇西侧的新屋里第三次跨越夫夷水,路线往西南延伸,项目终点位于新宁县城西南部的老人冲,与洞新高速公路相接。

推荐方案主线全长83.885km(含一处长链745m),其中邵阳县境内25.441km,新宁县境内58.444km。

3.主线连接线

本项目塘田市互通、新宁东互通、崀山互通设连接线。

塘田市连接线北起本项目塘田市互通,往南在曾家湾跨越夫夷水后经黄毛冲后与G207相交,总长3.586km。

新宁连接线起于本项目新宁东互通,往西北在宛旦平跨越夫夷水后在杨溪铺与S223相交,总长2.430km。

崀山连接线起于本项目崀山互通,路线往西北展线,在新屋里跨越夫夷水后与崀山大道相交。

总长3.268km。

4.投资估算

本项目交通厅行业意见批复估算为82.8亿元。

1.3与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1.本项目为《湖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规划中38条其他高速公路中的一条。

本项目选线过程中,按照《湖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对本项目环评的建议,避开了夫夷水饮用水源保护区河段和崀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莨山地质公园、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范围,符合湖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环评结论。

2.根据《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路线所经的新宁县属于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属于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生态区域;邵阳县属于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属于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农业区域。

本项目为《湖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规划中38条其他高速公路中的一条,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属于高污染、高能耗、高物耗产业,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第三产业、拓展农村就业有推动作用,本项目建设符合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符合《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3.本项目路线从新宁县城规划区东南侧边缘经过,与《湖南省新宁县城总体规划修改(2011-2020)》中规划的崀山高速走向不一致。

工可就路线经过新宁县城路段的方案即路线终点方案进行了综合比选,从路线的整体走向及路网衔接、新宁县城的长远发展、对崀山自然遗产及崀山旅游的影响、征地拆迁量及社会影响等方面比较,推荐采用终点南方案。

推荐方案路线路线从新宁县城规划区东南侧边缘经过,整体路线不在新宁县城的规划发展方向上,不会对新宁县城的发展构成影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新宁县城南侧夫夷水沿线一带的发展,对新宁县城的长远发展、推动崀山旅游、构建县城周边四通八达交通网络具有积极意义,新宁县政府同意本项目路线方案,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已经批复了本项目选址意见书。

4.本项目路线没有进入崀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内,主线K81+800~K83+140长约1.34km路线和崀山连接线K0+500~K3+268长约2.8km路线位于崀山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区内,拟设置的取土场、弃渣场、施工场地等临时设施选址均避开了崀山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区范围,本项目编制了水土保持方案,施工过程中将严格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提出的要求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水土保持措施。

本项目建设符合《崀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年)》对外围保护区的保护规划要求。

 

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1环境现状

1.生态环境

(1)拟建公路途经湖南省新宁县、邵阳县,气候属中亚热带长江以南东部季风区,也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

项目区内的地带性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原始的常绿阔叶林已不存在,现有植被均为人工林,主要有杉木林、阔叶混交林、湿地松林、毛竹林、脐橙林等5种植被类型,其植被分布大都呈斑块状,群落种类单一。

拟建公路北段丘陵地带主要分布有湿地松、油茶、脐橙等人工植被和杂灌木丛。

在缓坡、沟谷、山体下缘水肥条件较好的区段,有杉木林、毛竹林和樟树林等分布,在山坡上部和近山脊区段,主要分布马尾松林。

这些林木主要为中幼林,胸径大都在15cm以下。

在公路南段中山地带主要分布杉木、马尾松、毛竹和阔叶混交林。

(2)项目所在市县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有60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杉1种,二级保护植物有59种。

这些保护植物主要分布在深山老林中,路线走廊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原生植被的生存环境早已遭到破坏,公路沿线已经很难见到这些植物的踪影。

根据调查和当地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在公路途经的路基范围内没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在公路两侧评价范围内,现场调查时没有发现有这些植物,但由于项目影响范围的区域相对较大,在公路两侧评价范围内仍有可能分布有银杏、钟萼木、连香树、鹅掌楸、香果树、水青树、伞花木、杜仲等8种保护植物,有可能分布于在村民的房前屋后或村头墓地可能有零星存在,且常与古树伴生,可能出现的区段为K27+500~K27+900、K39~K40、K57~K60、K76+300~K76+500路段。

(3)拟建项目评价范围内有古树名木13株,均位于新宁县境内,其中有3株距离拟建公路中心线约50m,其余10株距离公路中线100~150m。

(4)邵阳县和新宁县均为林业大县,生态公益林面积较大。

据初步估算,拟建公路在邵阳县占用国家级生态公益林22.1公顷、省级生态公益林5.2公顷,在新宁县占用生态公益林44.9公顷,均为国家级。

树种以马尾松、杉木、湿地松、樟树、杜英、枫香、桤木、桉树、栎类为主,主要为水源涵养林。

(5)评价区内陆生动物以东洋界种为主,多为常见种,鸟类占多数。

拟建公路邵阳段途经的区域为丘陵区,没有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分布,新宁段途经舜皇山西缘山脚,属中山地貌,山顶为湖南舜皇山自然保护区(距离拟建公路直线距离在5km以外),湖南舜皇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8种,这些动物大多栖息保护区的腹地,山高林密的地方,拟建项目沿线区域人为活动频繁,仅偶而能见到少数几种保护动物的踪影。

根据现场调查和当地群众的反映,在拟建项目评价范围内可能出现的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4种:

国家

级保护动物红腹雉、国家

级保护动物穿山甲、小灵猫、红腹锦鸡,湖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

喜鹊、普通翠鸟、山斑鸠、野猪、刺猬等,《国际贸易公约保护动物》(附录一、二)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列入的动物7种:

脆蛇蜥、灰鼠蛇、乌梢蛇、银环蛇、蝮蛇、竹叶青、画眉等。

(6)项目区被利用的土地主要为林地、耕地、其他农用地及城镇厂矿用地,其他用地比例较小。

拟建公路评价范围总面积为5176hm2,耕地(水田和旱地)和林地在土地利用现状类型中占主导地位,分别占评价范围总面积的42.39%和45.38%,其它各土地类型所占比例较低。

(7)拟建项目主线K81+800~K83+140长约1.34km路线和崀山连接线K0+500~K3+268长约2.8km路线位于崀山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区内,没有进入崀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内。

(8)按照《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路线所经的新宁县属于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属于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生态区域;邵阳县属于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属于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农业区域。

2.地表水环境

(1)项目所在区域主要河流为夫夷水及支流,属资水南源。

本项目设桥梁5次跨越夫夷水、6次跨越其支流。

根据湖南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DB43/023-2005),路线跨越的夫夷水河段环境功能区划为渔业用水区,水质目标为Ⅲ类,所跨夫夷水支流均没有水环境功能区划。

经邵阳市环境保护局确认,夫夷水及其支流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2)拟建公路所跨河流基本保持自然状态,污染较轻,水质较好,主要污染源为农业面源污染。

夫夷水3处拟建桥位处和夫夷水支流清江河拟建桥位处水质现状监测结果可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3.地下水环境

本项目沿线所经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土层中的孔隙水、部分路段为基岩裂隙水、局部为碳酸盐岩溶水。

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区以含水量丰富、中等丰富为主,第四系松散土层中的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区以含水量贫乏为主。

4.声环境

(1)本项目沿线未进行声环境功能区划,经邵阳市环境保护局确认,项目沿线道路两侧红线外35m以内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35m以外的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点执行2类标准。

(2)本项目地处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新宁县境内,工程所在地为农村地区,沿线现有道路主要有G207、S223及等级较低的农村公路和县、乡公路为主,交通量不大,本项目沿线现状主要噪声污染源以社会生活噪声为主,兼有部分交通噪声。

(3)本项目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保护目标主要包括沿线的村庄、学校等。

推荐方案全线评价范围内共有声环境敏感点85处,其中学校1处、幼儿园1处、居民点83处。

(4)沿线布设的27处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中,梁家、苏家桥、赤木村、官付坪、老渡口、水头村、香铺子等7处敏感点临现有公路省道S223(监测期间昼间车流量为64~168辆/h,夜间车流量为32~50辆/h),主要噪声源为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其4a类标准区域和2类标准区域均可以达标,其余20处敏感点的主要噪声源均为社会生活噪声,除油溪村夜间监测值超标0.5dB以外,其余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总体来看,项目区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5.环境空气

(1)经邵阳市环保局的确认,崀山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区路段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其余路段执行二级标准。

(2)本项目推荐线评价范围内共有环境空气敏感点85处其中学校1处、幼儿园1处、居民点83处。

(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明:

刘家塘和白沙中学的各项监测指标可以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二级标准,杨柳田的部分监测指标达不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一级标准,超标指标为TSP、PM10,分别超标0.48和0.2倍。

2.2评价范围

1.生态环境

一般路段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300m以内区域以及该区域以外的公路取、弃土场、施工期临时工程设施用地,以及该区域以外的公路取、弃土场、施工期临时工程设施用地。

2.地表水环境

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的陆域以及跨河上游500m、下游1000m以内的水域。

3.声环境

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

4.环境空气

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

 

3环境影响预测及防治措施

3.1环境影响与污染源强分析

1.生态环境影响及污染源强分析

(1)施工期

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主要表现在主体工程对土地的占用和分割,改变了土地利用性质,使评价范围植被覆盖率下降,林地面积减少,耕地利用压力增大;路基的填筑与开挖、取弃土场等的施工,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地形、地貌,而这些变化若是路基占用部分,则是永久无法恢复的;该项目的施工、建设,在一定时段和一定区域将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和团粒结构发生改变;工程活动扰动了原有的自然生态和环境,还会对评价区的动植物的生长、分布、栖息和活动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2)营运期

营运期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固体废物上,沿线设施的工作人员及过往司乘人员将产生废纸、废塑料袋、盒、烟蒂等生活垃圾,根据经验数据,每人每天约产生1kg固体垃圾。

2.地表水环境影响及污染源强分析

(1)施工期

1桥梁施工废水

主要污染物为SS、石油类等。

围堰或钢套筒着床可能造成SS最大增量约2000mg/L,影响范围为河流下游500m,影响时间较短。

钻孔等工序均是在围堰中施工,其SS排放量见表3.1-1。

表3.1-1桥墩施工期SS的排放量估算

主要施工工艺

产生排放速度或浓度

备注

无防护措施

(一般围堰防护)

有防护措施

(钢管围堰防护)

钻孔

0.31kg/s

0.10kg/s

钢护筒防护,及时运走钻孔产生的浮渣

钻渣沉淀池

500~1000mg/L

<60mg/L

防护措施为堤外渣场沉淀池或容器盛装

考虑到一般情况下桥梁基础施工大约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污染影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所以施工中应加强管理和设备检修,尽量避免钻渣(泥浆)泄漏对沿线地表水体水质造成影响。

2筑路材料运输与堆放对水体的影响

筑路材料运输与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粉尘将可能飘落水中对沿线地表水体的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排放量估算参考环境空气施工期污染源强分析。

3施工营地生活污水

主要是施工人员就餐和洗涤产生的污水及粪便污水,主要含动、植物油脂、洗涤剂等各种有机物,其成分及其浓度详见表3.1-2。

经估算,施工人员每人每天排放的生活污水量约为0.08t。

表3.1-2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成分及浓度

主要污染物

BOD5

COD

氨氮

SS

石油类

动植物油

浓度(mg/L)

100~150

200~300

20~70

200~300

2~10

10~20

由表可知,污染物浓度超过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的相应指标,但是污水排放比较分散,且水量不大,仅限于施工期,因此建议设置化粪池或利用旱厕结合沉淀池,污水经沉淀隔油后用于周边农田灌溉或施工场地洒水,沉淀后的污泥定期清理用于肥田,施工结束后将沉淀池覆土掩埋。

4施工生产废水

主要有预制厂、拌和站等冲洗施工机械的生产废水和隧道施工废水等。

一般一处场地的生产废水量(冲洗废水)少于1t/天,冲洗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浓度可达到3000~5000mg/L。

隧道施工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氨氮和SS。

其主要污染物浓度范围见表3.1-3。

表3.1-3隧道施工废水主要成分及浓度

主要污染物

pH

COD

SS

氨氮

石油类

浓度(mg/L)

9~10

50~60

300~500

2.5~3.5

9~10

施工生产废水污染物浓度远超过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相应限值的要求,需采取相应的酸碱平衡及沉淀措施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2)营运期

1路(桥)面径流

路(桥)面径流污染物主要为悬浮物、石油类和有机物,降雨1h内径流中污染物浓度见表3.1-4。

经分析,降雨对公路附近河流造成影响的主要是降雨初期1h内形成的路(桥)面径流。

表3.1-4桥面径流中污染物浓度

项目

5~20min

20~40min

40~60min

平均值

pH

6.0~6.8

6.0~6.8

6.0~6.8

6.4

SS(mg/L)

231.42~158.52

158.52~90.36

90.36~18.71

125

BOD5(mg/L)

6.34~6.30

6.30~4.15

4.15~1.26

4.3

石油类(mg/L)

21.22~12.62

12.62~0.53

0.53~0.04

11.25

2沿线设施生活污水

经估算,服务区、停车区及收费站每人每天生活污水量约为0.108t。

根据类比调查,沿线设施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浓度见表3.1-5。

表3.1-5沿线设施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成份

主要污染物

主要污染物浓度(mg/L)

BOD5

COD

氨氮

SS

石油类

动植物油

收费站

200~250

400~500

40~140

500~600

2~10

15~40

服务区、停车区

400~600

800~1200

40~140

500~600

2~10

15~40

由表可知,污染物浓度较高,需要采取污水处理设施对其进行处理,以使服务设施污水达到相应的排放要求。

3.地下水环境影响及污染源强分析

1施工期

施工期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隧道施工过程中导致的地下水水位下降带来的环境问题,隧道施工后续排水问题,施工期含油污水、建筑材料堆放期间的淋漓水等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2营运期

路(桥)面径流中的SS本身为泥沙类物质,污染较小,土壤层对其的天然阻滞作用较强,对地下水含水层的影响很小。

石油类污染物主要积聚在土壤表层80cm以内,由于土壤层的吸附作用,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运移过程中一般被吸附净化,对表层土壤影响较大,但对地下水含水层影响较小。

沿线设施污水量较小,且均安装了污水处理设备,因此,沿线设施对地下水基本无影响。

4.声环境影响及污染源强分析

(1)施工期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有打桩机、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压路机等,运输车辆包括各种卡车、自卸车。

主要施工机械和车辆噪声级在81~93之间。

为了保护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以及学校的正常教学,施工单位应采取必要的噪声控制措施,降低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2)营运期

营运期主要是交通噪声对村庄、学校等敏感点产生的影响。

营运期各车型单车平均辐射声级:

小型车71.4~79.6dB,中型车71.2~81.3dB,大型车78.1~86.9dB。

5.环境空气影响及污染源强分析

(1)施工期

1TSP

TSP为施工期主要环境空气污染物,主要来源是开放或封闭不严的灰土拌和、储料场、材料运输过程中的漏撒,临时道路及未铺装道路路面起尘等。

灰土拌和扬尘:

可能会对路线两侧50m内的村庄和拌合站周围150m范围内的村庄造成粉尘污染。

混凝土搅拌扬尘:

在水泥混凝土拌和站下风向50m处大气中TSP浓度8.849mg/m3,100m处1.703mg/m3,150m处0.483mg/m3,在200m外基本上能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要求。

散体材料储料场扬尘:

基本上集中在下风向50m条带范围内。

散体材料运输扬尘:

影响范围可达下风向150m(在下风向150m,TSP污染仍可能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4倍之多)。

2沥青烟和苯并[]芘

施工期间的沥青熬制、搅拌和摊铺等作业过程中将会有沥青烟和苯并[]芘的排出。

沥青混凝土拌和站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粉尘、沥青烟和-苯并芘。

在下风向100m处,沥青搅拌站周围的环境空气中沥青烟的浓度在1.16~1.29mg/m3范围内,搅拌机排气筒监测结果表明沥青烟排放平均浓度、排放量也基本可满足GB16297-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要求。

因此建议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必须采用密封性能良好,除尘效率高的拌合设备,拌合站的选址应避开下风向200m范围内的学校和大片居民区等环境空气敏感保护目标。

(2)营运期

公路通车后,汽车尾气为主要空气污染物,以NO2为主要的气态污染因子,营运近期NO2日均排放量大约为0.157~0.552mg/m∙s,营运中期NO2日均排放量大约为0.246~0.629mg/m∙s,营运远期NO2日均排放量大约为0.412~1.37mg/m∙s。

本项目由于交通量较低,车速较小,其NO2排放源强较低,对环境影响不显著,因此不进行量化预测。

3.2环境保护目标

1.生态环境

公路沿线自然植被、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等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2-1所示。

表3.2-1湖南省邵阳白仓至新宁公路主要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概况

敏感目标

敏感目标特征

相关关系

主要影响及时段

野生动物

价范围内可能出现的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4种:

红腹雉、穿山甲、小灵猫、红腹锦鸡,《国际贸易公约保护动物》(附录一、二)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列入的动物7种:

脆蛇蜥、灰鼠蛇、乌梢蛇、银环蛇、蝮蛇、竹叶青、画眉,湖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

喜鹊、普通翠鸟、山斑鸠、野猪、刺猬等。

K41~K43、K69~73、K74~75、K77~K79路段可能出现。

公路建设对野生动物影响较小,影响时段为施工期

植被

项目区内的地带性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原始的常绿阔叶林已不存在,现有植被均为人工林,主要有杉木林、阔叶混交林、湿地松林、毛竹林、脐橙林等5种植被类型,其植被分布大都呈斑块状,群落种类单一。

在公路占地范围内没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评价范围内在村民的房前屋后或村头墓地可能有零星存在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种:

银杏、钟萼木、连香树、鹅掌楸、香果树、水青树、伞花木、杜仲等。

评价范围内有古树名木13株。

占用。

重点保护植物可能出现的区段为K27+500~K27+900、K39~K40、K57~K60、K76+300~K76+500路段。

评价范围内有古树名木13株,均位于新宁县境内,其中有3株距离拟建公路中心线约50m,其余10株距离公路中线100~15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