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阴之贾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1673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阴之贾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济阴之贾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济阴之贾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济阴之贾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济阴之贾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阴之贾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x

《《济阴之贾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阴之贾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阴之贾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x

《济阴之贾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济阴之贾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一: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

吾济阴之巨室也,能救吾,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

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贾人勃然作色曰:

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

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③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

盍④救诸?

  渔者曰:

是许金不酬也。

  立而观之,遂没。

  注:

①贾人:

商人。

②浮苴:

水中浮草。

③薄:

撞击。

④盍:

何不。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B.犹为不足乎(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

  C.渔者黯然而退(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D.舟薄于石又覆(介词,在)

  2.选出翻译有错的一项()

  A.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有个打鱼的人划着船前去救他)

  B.吾济阴之巨室也(我是济阴的富豪)

  C.渔者载而升诸陆(打鱼人托着他并把他送到岸上)

  D.立而观之,遂没〔(打鱼人)站在岸上看着商人,(商人)就淹死了〕

  3.按要求填空。

  

(1)贾人许百金而酬十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

  

(2)渔者见死不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原话回答。

  4.根据这则小故事,以其中某一人物为对象,写一句评论的话,要求句中能运用成语或格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C

  3.

(1)渔夫不应该一下得那么多的钱

  

(2)是许金不酬也

  4.商人许金不酬,失信于人,终遭灭顶之灾,活该!

(或:

渔夫财迷心窍,见死不救,只图一时痛快,有罪!

)(答案不唯一)

  篇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纪中雅居乐凯茵学校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卷)

  2015年12月9日

  责任人:

王申成

  班级: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得分:

__________

  一、文言文断句方法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断句的基本方法:

  1.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意,搞清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句首发语词: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

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其它的如:

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4.找出动词,明确句意。

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

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比如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句中动词有“亡”“入”“吊”,因此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5.借助名词(代词)断句。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

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6.借助语法结构断句。

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

“……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7.利用总分关系断句。

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掌握了这个写法对断句很有帮助。

如的最后一段: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这显然是总说分承的写法了。

  8.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9.利用对称句式。

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的特点。

如“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句式工整,都为四字一句,据此可正确断句。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

  1、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2、文言句子翻译方法:

“六字法”即“对”、“换”、“留”、“调”、“补”、“删”等。

  对,就是一对一译成现代汉语。

根据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居多这一特点,将文言文中单音节词译成现代汉语中的双

  音节词。

  换,即针对一些词古今意义不同的情况,用现代汉语中的词去替换那些古汉语中有而现代汉语中已不用或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的词。

如: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句中“狱”、“虽”分别用“案件”、“即使”换之。

就译成“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

  另外,古汉语中有一类字,如果按原字去理解,则无论如何都讲不通,这是通假字。

遇到通假字就需要用音同、音近或相应的字去替换。

如: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句中“距”就通“拒”,意为“抵挡、挡住”,而不是“距离”或者“离开”。

还有就是文言文中的数词,有时不是确数,如上句中的“九”并非确指“九次”,而是“多次”。

  留,即对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地名、人名、帝号、年号、朝代名、官职名、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直接保留,不作翻译。

如:

“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中“庆历”是宋仁宗赵桢的年号,直接说“庆历四年的春天”就可以了。

  调,即对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根据现代汉语语法的句序予以调整。

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语法。

如:

“何以战?

”是宾语前置句,“何”作“以”的宾语应译为“凭什么打这一仗”。

  补,即将省略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补出来,以求句意的完整。

如:

“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中承前省略主语“蛇”,译时应加上。

再有,有数词的语句进行翻译时应在数词后加上量词构成数量结构来修饰名词。

如: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中“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数词修饰名词都没有量词,翻译时分别加上量词“个”、“张”、“把”、“把”、“块”。

  删,即将无实义的词,如发语词、助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删去不译。

如:

“夫战,勇气也。

”句中“夫”作句首发语词可删去不译,就译成“打仗,靠的是勇气”。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助词在句中起的表达作用应以相应的句式反映出来。

如:

“乎”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反问。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成:

“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当然,以上介绍的翻译文言文的原则和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要综合地运用。

  3、文言翻译歌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李存审诫子

  李存审①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

”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

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②者凡百余。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

”尔曹③生于膏粱④,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注释①李存审:

五代时后唐的大将。

②镞:

箭头。

③尔曹:

你们。

④膏粱:

精美的膳食。

膏,肥肉。

粱,精米。

  1.解释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少提一剑去乡里去:

____________

(2)位极将相极:

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

  3.翻译句子

  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为子孙留下丰厚的家财,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大隗①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

”若知具茨之山乎?

”曰:

”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

”曰:

”然。

”黄帝曰:

”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

黄帝又问。

小童曰:

”夫为天下者,亦奚③以异乎牧马者哉?

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

  注释①大隗:

传说中的神名。

②具茨:

山名。

③奚:

何,什么。

  1.解释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问涂焉涂:

____________

  

(2)黄帝再拜稽首再:

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3.翻译句子

  夫为天下者,亦奚③以异乎牧马者哉?

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童是如何指导黄帝治理天下的?

(用自己的话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贾人渡河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

”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

”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贾人勃然作色曰:

”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

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

”盍救诸?

”渔者曰:

”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1.解释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向许百金向:

____________

  

(2)许金而不酬许:

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3.翻译句子

  渔者曰:

“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贾人许百金而酬十金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济阴贾人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卫人束氏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

狸狌,捕鼠兽也。

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

狸狌无所食,饥而嗥。

束氏日市肉啖①之。

狸狌生子若②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则得肉食。

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鬃又磔磔然,以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

士怒,推入之。

狸狌怖甚,对之大嗥。

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③。

  注释①啖:

吃。

②若:

及,至于。

③奋掷而出:

用力纵身逃出。

  1.解释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咸无所好咸:

____________

  

(2)束氏日市肉啖之市:

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3.翻译句子

  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狸狌失去捕鼠本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则寓言,你得到什么启示?

(写出一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

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

京城。

③果蔬:

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

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

切成块的肉。

⑥箸:

筷子。

  1.解释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公约之饭之:

____________

  

(2)惟啖胡饼中间少许惟:

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3.翻译句子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可看出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

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存审诫子

  1.

(1)离开。

(2)至,到,达到。

  2.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

  3.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

  4.提示:

围绕”教育孩子富贵来之不易,须知创业艰难;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丧失斗志,应多多历练,有所作为”回答。

  参考译文

  李存审出身贫穷没有地位,他常常训诫他的孩子们说:

”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把剑离开家乡,四十年了,地位达到将相之高,其中脱离险境,生存下来(的情况)不止一次,被利箭射进骨头又取出的情况有上百次。

”于是,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命令他们收藏起来,说:

”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

  害群之马

  1.

(1)通”途”,路。

(2)两次。

  2.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3.治理天下的人,这与牧马的人有什么两样呢?

也是去掉其中不好的马罢了。

  4.示例:

对有损国家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5.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参考译文

  黄帝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少年,便向牧马少年问路,说:

”你知道具茨山吗?

”少年回答:

”知道。

”又问:

”你知道大隗居住在什么地方吗?

”少年回答:

”知道。

”黄帝说:

”这位少年,真是了不起啊!

不只是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

请问怎样治理天下?

”少年推辞不说,黄帝又继续追问。

少年说:

”治理天下的人,这与牧马的人有什么两样呢?

也是去掉其中不好的马罢了。

”黄帝听了拜了两拜,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牧童为”天师”而退去。

  贾人渡河

  1.

(1)刚才。

(2)答应。

  2.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3.渔夫问他:

”刚才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现在却只给十两,难道不是不可以吗?

  4.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

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5.不信守承诺、贪财吝啬。

  参考译文

  济阴郡的商人,渡河时船沉了,(危急中)伏在河中漂着的枯草上哭喊着。

有个渔夫驾着船去救他,还没到他身边时,商人就急忙喊道:

”我是济阴郡的世家大族,你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渔夫用船把他救上陆地以后,商人却只给了渔夫十两金子。

  渔夫问他:

”刚才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现在却只给十两,难道不是不可以吗?

”那商人马上生了气变了脸说:

”你是个打鱼的,一天之内能有多少收入呢?

而现在一下子得了十两金子,还觉得不满足吗?

”渔夫很不高兴地走开了。

过了些日子,这个商人坐船沿着吕梁河而下,船触礁又翻了,而那位渔夫也在那里。

有人便问他:

”你怎么不去救救他呢?

”渔夫说:

”这就是那个答应给我百两金子却又不兑现的人。

”渔夫站在那里看着那条翻了的船往下沉,(过了一会儿)商人和船就沉到江中去了。

  卫人束氏

  1.

(1)都。

(2)买。

  2.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3.过了一会儿,老鼠估计猫没有其他的技能,就去咬猫的爪子,猫吓得奋力跳出了缸。

  4.以啖肉故(生活过于安逸,不愁生计)。

  5.示例:

(1)过分的享受、过度的溺爱,都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2)养尊处优的生活会让人连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失去。

(3)优越的生活条件,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就会消磨人的意志。

  参考译文

  卫国有个姓束的人,他对于全世间的东西都不爱好,只爱好养猫。

猫是捕鼠的动物,他家已经养到了一百多只,家里周围所有的老鼠将要被猫捕完了。

猫没有吃的了,饥饿得整天嗥叫。

束氏每天到集市上买肉喂它们。

猫生了儿子又生了孙子,因为吃肉的缘故,竟然不知道世上还有老鼠,只知道饿了就叫,一叫就得到肉吃。

吃完肉就懒散地走走,非常快乐自在。

  城南有个读书人家里正遭鼠患,老鼠成群地跑来跑去,有的甚至落入缸里去了,读书人急忙到束氏家借了猫。

猫看见老鼠的两只耳朵高高地竖立着,眼睛突露像黑漆一样贼亮,还有红色的胡须,又发出吱吱的乱叫,猫以为老鼠是奇怪的东西,在缸沿上随着老鼠转来转去,却不敢下去捉老鼠。

读书人非常生气,就把猫推了进去。

猫十分害怕,对着老鼠大叫。

过了一会儿,老鼠估计猫没有其他的技能,就去咬猫的爪子,猫吓得奋力跳出了缸。

  篇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一)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

咏左思诗,忽忆戴安

  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

人问其故,王曰:

“吾本乘兴而行,兴

  尽而反,何必见戴!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或问:

“暂住何烦尔?

”王啸咏良久,直指竹

  曰:

“何可一日无此君!

  (选自)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因起彷徨因:

____________

  

(2)尝暂寄人空宅住尝:

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可一日无此君”表达了古人怎样的理想和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雪夜访戴”表现了王子猷怎样的个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韩魏公知北都①,有中外亲②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

  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

乃开醇召漕使显官,特设一卓④,覆以绣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

  劝坐客。

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

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

“物

  破亦自有时。

”谓吏将曰:

“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注释①韩魏公知北都:

韩魏公担任北都的行政长官。

②中外亲:

表兄弟。

③坏冢:

荒墓。

④卓:

  同“桌”。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云耕者入冢而得得:

____________

  

(2)公以百金答之答:

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故也,何罪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