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岳阳楼记》复习导引.docx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岳阳楼记》复习导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岳阳楼记》复习导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岳阳楼记》复习导引
《岳阳楼记》复习导引
一、本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
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述洞庭湖的景象为主,写景象是为了抒“览物之情”;议论是文章的主旨所在,然而是通过着力景物描写来引发议论,突出主题的。
二、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唐宋文举要》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字希文著有《范文正公记》
三、语音
谪(zhé)守朝晖(huī)夕阴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ng)
霪(yín)雨心旷神怡(yí)皓(hào)月宠辱偕(xié)忘
潜行(qián)浩浩汤汤(shāng)潇(xiāo)湘属(zhǔ同“嘱”)
四、通假字:
1、百废具兴:
具通“俱”,都2、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咐
五、古今异义词
属予作文以记之作文:
古义:
写文章
今义:
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
六、一词多义
胜:
巴陵胜状:
优美的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
观赏
战必胜矣:
胜利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
极:
南极潇湘:
达到国:
去国怀乡:
国都
感极而悲:
到极点固国不以…
…:
国防
此乐何极:
穷尽
或:
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作为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向
或以为死:
有人或异二者之为:
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一:
洞庭一湖:
全赋:
诗赋:
一种文化
一碧万顷:
一片复若赋:
赋税
长烟一空:
完全岁赋其二:
征收
以:
不以物喜:
因为
以尽吾齿:
用来
以王命聚之:
用
七、重点词语解释
1、增其旧制:
扩大它旧有的规模。
增:
扩大制:
规模。
2、胜状:
盛景,好景色。
3、横无际涯:
宽阔无边。
涯,边。
4、朝晖夕阴:
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晖,日光。
5、阴:
昏暗6、气象:
景象
7、大观:
雄伟景象。
8、前人之述备矣:
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备,详尽。
述:
记述
9、霪雨:
连绵的雨10、霏霏:
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1、山岳潜形:
山岳隐没了形体。
潜:
隐没。
形:
形迹
12、薄暮冥冥:
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13、樯倾楫摧:
桅倒下,桨断折。
樯:
桅;倾:
倒下;国都;楫:
浆;摧:
折断
14、排空:
冲向天空15、去国怀乡:
离开;国都
16、萧然:
萧索的样子
17、极而悲者矣:
悲伤
18、春和景明:
春:
春风;和:
和煦;景:
日光;明:
明媚
19、翔集:
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20、岸芷汀兰:
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21、长烟一空:
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一,全。
22、郁郁青青:
郁郁:
形容香气很浓;青青:
青翠碧绿
23、皓月:
明亮、皎洁24、跃金:
闪烁
25、把酒临风:
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举:
面对
26、何极:
哪有穷尽。
27、尝求:
曾经,探求
28、古仁人之心:
思想感情29、庙堂:
朝廷
30、江湖:
不在朝廷(地方)
31、微斯人:
没有这种人。
微,非、如果没有。
32、吾谁与归:
我同谁一道呢?
归,归依。
八、重点句子翻译
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在它的上面刻写着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
2、朝晖夕阳,气象万千:
清晨,湖面上洒满了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象。
4、前人之述备也: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5、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鉴物之情,得无异乎?
:
既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远调的官司员和吟诗作赋的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可能会有所有同吧?
6、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矣:
登上这坐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
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7、浮光跃金,静影成壁:
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白璧。
8、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下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九、特殊句式
(1)微斯人,吾与谁归?
——反问句、宾语前置句
(2)与之相同的句式还有
A、孔子云:
何陋之有?
B、王曰:
“何坐?
” C、缚者何为者也?
十、整体把握课文
1、划分文章结构,并归纳段意,并说说各部分作用。
第一部分
(1):
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缘由。
作用:
引出下文,对后文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及末段写“古仁人之心”,都具有引发作用。
下文的写景、抒情、议论都是围绕着如何对待贬谪这一点展开的。
第二部分(2—4):
写登楼所见景物及不同景象所引起的不同感受,作用为第五段议论作伏笔。
可分两层:
第一层
(2):
概括描写洞庭湖的美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第二层(3—4):
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物的不同而异。
这一部分重点在第二层。
分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物(景),一暗一明;情,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照。
其实,悲和喜表现虽“异”,但本质相同,都是作者所反对的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
这样,就自然过渡到下文论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思想境界上来。
第三部分(5):
抒写作者阔大的情怀及伟大的政治抱负。
作用:
点明全文主旨,揭示中心。
这一部分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回答,进一步揭示了古仁人和迁客骚人思想感情之“异”。
这一传诵千古的警句,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也表达了作者高远的志向。
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以“古仁人”为学习榜样的决心。
第四部分(6):
写作这篇记的时间。
2、中心
本文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的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
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政治抱负。
十一、《岳阳楼记》写作特色简括:
1、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写景时融情于景。
文章先简略记述重修岳阳楼之事,然后写在岳阳楼上所见的自然风光,接着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景不同,情亦不同,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这里的景色写得很出色,但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为了写迁客骚人的情。
把人物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写,这是本文写景的显著特点。
最后进入议论,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得政治抱负。
扼要的叙事,生动的写景,简明的议论,衔接得极其自然,而且带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2、大量运用赋体,四字句如珠玉走盘
3、运用对偶、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
如:
“衔远山,吞长江”、“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等,它们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整齐对称;他们内容或相关,或相反,或相近,又可以互相映衬或对照,大大增加了表达效果。
4、文字还合辙押韵,增强了文章的音律美。
如“明”、“惊”、“青”、“金”等。
十二、与本文相关的对联、古迹
1、岳阳楼上范仲俺作文寄情2、岳阳楼上范仲俺先忧后乐
醉翁亭中欧阳修与民同乐醉翁亭中欧阳修与民同乐
3、范仲俺为天下先忧后乐
欧阳修与吏民同醉同乐
4、岳阳楼上的对联:
A、“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由此联想到《岳阳楼记》的一句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
陵可与言诗
2、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黄鹤楼、腾王阁
十三、内容分析
(一)分析第一段
1、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
(滕子京的政绩是什么?
)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2、这背景说明了什么?
给我们什么启示?
“谪”写滕子京政治上的失意,“通”和“兴”又突出了滕子京政绩斐然,一方面对好友的政绩十分赞赏,一方面对“重修岳阳楼”的盛举表示支持。
启示:
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也应该奋发有为而不能消沉下去。
3、岳阳楼重修时的盛况是什么?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的作用是什么?
盛况: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作用:
写出岳阳楼重修后的文化氛围,诗情雅趣,为下文“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伏笔。
4、作者的写作缘由是什么?
属予作文以记之
5、作者对好友政绩的赞赏,对“重修岳阳楼”盛举支持,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政治态度?
这反映了作者一种积极的政治态度:
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也应该奋发有为而
不能消沉下去。
(二)分析第二段
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
子是什么?
“衔”“吞”有何好处?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阳,气象万千”。
“衔”“吞”是拟人手法,使人产生生命之感把“远山
”“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的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
作者如何描写“岳阳楼之大观”的?
写“岳阳楼之大观”有何目的?
从时空角度来描写从岳阳楼上眺望洞庭湖的远景,空间上形容湖面上的广阔浩淼——①气势非凡:
“衔远山,吞长江”②宽阔无边: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湖光山色):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目的:
展现出岳阳楼的美景,说明其确实名不虚传,且印证上文“唐贤今人诗赋”之多,也为后面议论过渡铺垫。
3、写岳阳楼地理位置的句子是什么?
有何作用?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作用:
引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引发“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的疑问和感慨。
从而自然引出下文的“景”之异和“情”之异。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有何作用?
结构上:
承上启下,引出下文迁客
骚人两种览物之情。
内容上:
统领三四段。
(三)分析三、四段
第三四段描绘的画面特点分别是什么?
这两幅画面分别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
为什么有这种心情?
这两段写景分别有什么作用?
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法?
段落
景物特点
渲染
气氛
心情
原因
写景作用
读时语调
第三段
阴冷萧索
阴沉恐怖
悲
物暗己悲
1、为下文写“感极而悲”
速度缓慢,读出
原文:
渲染气氛。
压抑感、悲凉、
去国怀乡
2、为第5段议论“不以
低沉
忧谗畏讥
己悲”伏笔。
第四段
晴朗明丽
晴朗明丽
喜
景明则喜
1、为下文写“其喜洋洋”
语速轻快,停顿
原文:
渲染气氛。
稍短,读出喜悦
心旷神怡
2、为第5段议论“不以
感、喜悦、昂扬
宠辱偕忘
物喜”伏笔。
作者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悲: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喜: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目的:
这样写是为了将“迁客骚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
十四、重点语段赏读。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变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面的字
求:
探求居:
处在先:
在……之前后:
在……之后
微:
如果没有
归:
归依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行失或喜或悲。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延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延做官就为国君忧虑。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3、写出课文中与“二者之为”相照应的句子,二者指什么?
去国
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二者指迁客骚人的“感极而悲”和“其喜洋洋”。
4、“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指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览物之情之异,其作用是引出古仁人之心内涵的解释说明。
5、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仕途进退原则: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文段中起揭示主题作用的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文中的“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进亦忧”指的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退亦忧”指的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8、“进亦忧,退亦忧”表达的是忧国忧民的思想。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的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
10、“微斯人,吾谁与归?
”是反问句式,作用是:
加强语气,强调自己决心与古仁人同道,志存高远,同时勉励好友腾子京。
11、想一想,古仁人为什么会“异二者之为”?
答:
迁客骚人的心情会因天气不同而受影响,古仁人胸怀宽广,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忧国忧民,既不会“感极而悲”,也不会“其喜洋洋。
”
12、作者为什么写古仁人的悲喜观?
答:
古仁人的悲喜感情和外物没有关系,和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他们不论为官否,都是忧国忧民的。
作者肯定了古仁人的悲喜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实际上否定了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已悲”的悲喜观。
这样既表达了对与他有相似遭遇的好友的劝勉之情,也表明自己不以个人得失为意的阔大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
13、作者认为如何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4、文章末段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主旨的?
答:
作者巧用设问方式层层推进,最后点出警句。
文章先用比较的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阐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出开阔的胸襟;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耶?
”使文章推进一层,问句后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深刻。
15、读文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句,简要说明一下你长大后,如何借鉴这句话为人处世?
答:
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又要以国家的利益为重。
16、《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文质兼美脍炙人口,请选一句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体会?
参考示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告诉我们在生活上、学习中,不要因一点得失而沾沾自喜或灰心丧气,要拥有一颗平常心。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表现了滕子京政治失意时政绩斐然,告诉我们在生活上、学习中,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也应该奋发有为而不能消沉下去。
17、你如何看待范仲俺的思想观点和现实意义?
答:
范仲俺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这是他远大政治抱负的表现。
范仲淹的忧君思想虽然带有时代的局限性。
但他那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德,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18、据说范仲俺“苦读以水沃面,”请再举几个我国古代读书人苦读的故事。
A、战国时苏秦锥刺股B、西汉时的孙敬头悬梁,
C、晋代车胤囊萤,孙康映雪D、西汉时匡衡凿壁偷光
19、范仲俺与欧阳修生活在同一时代,都自幼失去亲人,家贫失学,终成大才,请你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和看法
答:
生活中的不幸与磨难往往是一个人意志的试金石,成为一个人前进和成长的动力源泉。
十五、理解填写
1、文中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相照应,表现腾子京被贬之后不计得失,仍奋发有为的句子: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与“前人之述备矣”相照应的句子是: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从空间的角度描写洞庭湖广阔浩淼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4、从时间写洞庭湖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
朝晖夕阳,气象万千。
5、文中概括迁客骚人“悲”的句子: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6、文中概括迁客骚人“喜”的句子: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7、文中写月光的句子: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成璧。
8、文中写月光的对偶句:
浮光跃金,静影成璧。
9、文中写鸥飞鱼游的句子: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0、文中表明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
11、文中抒发作者远大抱负的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2、文中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实写洞庭湖景象的语句):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
由此联想到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13、由“渔歌互答”你联想到《三峡》中的渔歌是: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附: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被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盛景,全在洞庭
一湖。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之水,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了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谪迁的人和诗人,大多聚会在这里,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都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又如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上波浪平静,天色与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绿。
有时湖面上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上波澜不惊,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
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是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君主忧虑。
这样,(他们)进入朝廷为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那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啊!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