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1630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理解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阅读理解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阅读理解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阅读理解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阅读理解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阅读理解1.docx

《阅读理解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理解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阅读理解1.docx

阅读理解1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完成1I——17题。

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的指定区域内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23分)

散步

莫怀戚

①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儿子突然叫起来:

“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他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找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和他在一起的时间还很长,我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已经短了。

我说:

“走大路。

③但是母亲抚摸着孙子的小脑袋,改变了主意:

“还是走小路吧Z”她的眼顺着小路望去:

那里有金黄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路的尽头有一口美丽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④这祥;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足去。

到了一处;我蹲了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穴,然而很疲,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1.第

自然段,对“我”主要用的描写方法是()(2分)

A、语言动作B、心理语言

C、环境动作D、景物心理

12.一家人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分歧”是什么意思?

发生了怎样的分歧?

(4分)

答:

      。

13.“我”为什么最终决定“走大路”?

(3分)

答:

      。

14.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是?

(3分)

答:

      。

15.“我”与“妻子”的动作都是“蹲下来”,“背起了”,“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但含义是否相同呢?

为什么?

(4分)

答:

      。

16.怎样理解文中“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所包含的意义?

(4分)

答:

      。

17.请结合生活实际,具体说说你对“尊老爱幼”的想法:

(3分)。

答:

      。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7题。

(24分)

匆匆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树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

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已逃走了罢: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②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

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cén)而泪潸潸(shān)了。

③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这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倒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④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⑤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作者是,我们初中阶段还学过他的《》和(填写文章名)。

(3分)

12.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2分)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

(2)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

13.第①段写了哪些自然现象?

(用原文作答)(2分)

14.第②段中,“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原因是什么?

(2分)

15.第③段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时间匆匆而逝的特点?

(2分)

16.第④段中,作者用了一连串问句,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慨?

(2分)

17.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

(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9题。

(24分)

摆渡

高晓声

①有四个人到了渡口,要到彼岸去。

②这四个人,一个是有钱的,一个是大力士,一个是有权的,一个是作家。

他们都要求渡河。

③摆渡人说:

“你们每一个人,谁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分一点给我,我就摆;谁不给,我就不摆。

④有钱人给了点钱,上了船。

⑤大力士举举拳头说□□你吃得消这个吗□□也上了船□

⑥有权的人说:

“你摆我过河以后,就别干这苦活了,跟我去做一点干净省力的事儿吧。

”摆渡人听了高兴,扶他上了船。

⑦最后轮到作家开口了。

作家说:

“我最宝贵的,就是写作。

不过一时也写不出来。

我唱个歌儿给你听听吧。

⑧摆渡人说:

“歌儿我也会唱,谁要听你的!

你如果实在没有甚么,唱一个也可以。

唱得好,就让你过去。

⑨作家就唱了一个。

⑩摆渡人听了,摇摇头说:

“你唱的算甚么,还没有他(指有权的)说的好听。

”说罢,不让作家上船,篙子一点,船就离了岸。

⑪这时天色已浓,作家又饿又冷,想着对岸家中,妻儿还在等他回去想办法买米烧夜饭吃,他一阵心酸,不禁仰天叹道:

“我平生没有作过孽,为什么就没有路走了呢?

⑫摆渡人一听,又把船靠岸,说:

“你这一声叹,比刚才唱的好听,你把你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意分给了我。

请上船吧!

⑬作家过了河,心里哈哈笑。

他觉得摆渡人说得真好,作家没有真情实意,是应该无路可走的。

⑭到了第二天,作家想起摆渡人已跟那有权的走掉,没有人摆渡了,那怎么行呢?

于是他就自动去做摆渡人。

从此改了行。

⑮作家摆渡,不受惑于财富,不屈从于权力;他以真情实意待渡客,并愿渡客以真情实意报之。

⑯过了一阵之后,作家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原来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

1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文中刻画人物时主要的手法是描写。

(2分)

12.请从文章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或近义词。

(2分)

(1)虚情假意反义词是:

()

(2)屈服近义词是:

()

13.根据文章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2分)

(1)彼岸:

(2)改行:

14.文章第

自然段应填上的标点符号是()(2分)

A.,“”!

B.:

“?

”。

C.:

“”?

15.下列语句句式改变后,意思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3分)

A.原句:

我平生没有作过孽,为什么就没有路走了呢?

变换为:

我平生作过孽,所以没有路走了。

B.原句:

歌儿我也会唱,谁要听你的!

变换为:

歌儿我不是不会唱,但我要听你唱的!

C.原句:

作家没有真情实意,是应该无路可走的。

变换为:

作家没有真情实意,难道会有路可走吗?

16.文中写了四个人,他们各自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4分)

(1)有钱人:

(2)大力士:

(3)有权人:

(4)作家:

17.摆渡人认为作家的一声长叹比唱的好听,为什么?

(3分)

18.说说你对第15自然段中画线句的理解。

(3分)

19.文章结尾,作家为什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

(3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1—20题。

(24分)

月迹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下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

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

“月亮进来了!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

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奶奶说:

“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我们就都跑了出去。

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

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

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

”我问。

“是树,孩子。

”奶奶说。

“什么树呢?

“桂树。

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

“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谁?

”我们都吃惊了。

“嫦娥。

”奶奶说。

“嫦娥是谁?

“一个女子。

哦,一个女子。

我想:

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

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

“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

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的嫉妒。

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

“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

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

“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

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磁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

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

河水

(1)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

(2)地闪着银光。

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

“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

“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

我们都看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

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

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

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

”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

”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

正像奶奶说的那样:

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3)地睡了一会儿。

1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1分)

1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2分)

面面相觑()粗糙()

13.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2分)

(1)争执:

(2)掬:

14.从下面的选项中给文中空白

(1)

(2)(3)处选择恰当词语。

(3分)

(1)

(2)(3)

A.甜甜B.灿灿C.细细

15.判断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两种修辞方法。

(2分)

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

16.细读文段,谈谈你对下面几句话的理解。

(4分)

(1)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

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2)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17.进到屋子里的月亮发生了哪些有趣的变化?

(2分)

18.熟读第

段,说说作者在文中除了描写了酒杯中的月亮,还描写了哪三种月亮?

(3分)

、、

19.奶奶为什么说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2分)

20.文章结尾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反映了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

文章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

(3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1——20题。

(共23分)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活着有什么劲!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本文略有改动)

11.本文的作者是,体裁是。

(2分)

12.请给“觉”字注音并组词。

(组词时不得使用原文中已出现的词语)(2分)

()

()

13.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

田地:

诀别:

14.第①段中,“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的原因是什么?

(2分)

15.文中划线处“跑”和“踩”的词性是;母亲为什么对这两个词比我还敏感?

(3分)

16.阅读全文,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

(2分)

17.找出母亲话语中最能体现母爱的一句话(用原文回答)。

(2分)

18.文章第⑦段中出现的“菊花”象征着什么?

(3分)

19.母亲临终前说: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请顺着母亲的思路,续写母亲想说的话。

(2分)

母亲说: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20.结合实际,谈谈你从文中得到的感悟。

(3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

(15分)

一棵小桃树

①那是好多年前的秋天,我们还是孩子。

奶奶从集市上回来,带给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

“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

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

”我们都认真起来,全含了桃核儿爬上床去。

我却无论如何也睡不着,想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

②秋天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冬天,孩子自有孩子的快活,我竟将它忘了。

春天的一个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里拱出一个嫩芽儿,便叫道:

“这是什么呀?

”我才忽然记起了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

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

第二天才展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

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

“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不出好桃子。

”我却不大相信,偏要留下它将来开花结果。

……

③如今,它开了花了,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多,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

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

花瓣儿单薄()得好像是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得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的脸,又偏苦涩()地笑着。

④就那么一树,孤零零地开在墙角。

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恋过它,一只蝴蝶飞过它。

可怜的小桃树!

⑤我不禁有些颤抖了:

这花儿难道就是我当年要做的梦的精灵吗?

⑥雨却这么大地下着,花瓣儿纷纷落下来。

我只说有了这场春雨,花儿会开得更艳,香味会蓄得更浓,谁知却片片付给风和雨了!

⑦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

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落,变得赤裸了。

然而,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上,高高的一枝上,竟还保留着一个将开的花苞,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红的光。

⑧我心里多少有了些安慰。

小桃树啊!

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

明日一早,你会开吗?

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育出一个桃儿。

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好吗?

(本文作者贾平凹,有改动)

18.本文体裁是,除了此文,我们还学过贾平凹的《》。

(2分)

19.给加点字注音。

(2分)

单薄()苦涩()

20.小桃树刚从土里冒出来是什么样子?

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抄写在横线上,并指出其表达方式。

(3分)

21.“高高的一枝上,竟还保留着一个将开的花苞,嫩红的,在风中摇着,……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红的光。

”此句中为什么把“花苞”比作“指示灯”?

(3分)

22.第⑦段中“千百次地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

”这句话写出了小桃树的什么精神?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呢?

(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

(15分)

走一步,再走一步

①那是费城7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57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

当时和我一起的5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②“嗨!

”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

③“我们现在就去爬吧!

”有个孩子叫道。

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

……

④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

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

我听见有人哭泣,正纳闷儿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

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⑥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

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

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⑦“我下不去!

”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⑧“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手电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⑨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看见了。

”我说。

⑩“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

不要担心下一步。

听我的话。

⑪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我顿时有了信心。

“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儿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我又照着做了。

我的信心大增。

“我能办得到的。

”我想。

⑫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哭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⑬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本文作者莫顿·亨特,有改动)

1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分)

应付()着眼()

19.第④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人物的描写方法,其表达作用是

(3分)

20.第

段中“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2分)

21.选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3分)

22.从选文中找出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中心句:

(2分)

启示:

(3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8-23题。

(15分)

散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来是不愿意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儿子突然叫起来:

“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好走;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找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和他在一起的日子还很长,我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已经短了。

我说:

“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

“还是走小路吧!

”她眼顺着小路望去: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路得尽头有一口美丽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8.本文的作者是,体裁       。

(2分)

19.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分)

一霎间(   )     尽头(   )

20.文中的“分歧”指的是什么?

是如何解决这一“分歧”的?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