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的未来》读后感精选8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1584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投资者的未来》读后感精选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投资者的未来》读后感精选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投资者的未来》读后感精选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投资者的未来》读后感精选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投资者的未来》读后感精选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投资者的未来》读后感精选8篇.docx

《《投资者的未来》读后感精选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资者的未来》读后感精选8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投资者的未来》读后感精选8篇.docx

《投资者的未来》读后感精选8篇

《投资者的未来》读后感精选8篇

  在“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的言论影响下,很多人都认为天朝持续的经济增长必将伴随着股市的持续上升。

  不过,事实和《投资者的未来》都证明这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甚至于恰恰是相反的。

  至于是什么原因,在书中已经给出了一定的解释:

1、乐观的预期导致了过高的估值和相对的供不应求;2、国内投资者投资渠道的单一性进一步导致了过高的估值。

  所以,作者的单纯的“买入—持有”策略在天朝并不是必然胜者的投资策略!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注意到作者的结论和我们的感觉是有些偏差的:

作者的偏差在于,他看到和使用的数据是整体经济和整个股市的比较关系。

而我们个人感觉的偏差在于,我们自己本身不可能买入整个市场指数范围内的股票组合,同时绝大多数人并不能真正做到耐心持有和在合理价格买入。

  要知道,最初上市的公司,不仅数量上不能反映这个经济的发展和增长;而且从质量上来说,由于股市更多被作为地方国有企业改革的途径和手段之一,所以在理论上和事实上都是无法保证的。

  实际上,如水晶苍蝇拍老师所说的那样,天朝股市其实还是非常不错的投资圣地的。

  而能否成功的关键则在于:

是否能够在合适的价格买入值得长期持有的公司,并真正的做到长期持有!

  今天刚看完这本书,总的来说有三点感悟:

  1、不能被高成长率的股票所迷惑。

高成长率、创新型企业对社会的进步是有利的,但对投资者来说并不一定是好的选择,高成长率通常意味着高价格,股票价格反应的是企业的预期收益,若实际收益高于预期则股价上涨,反之则下跌,从数学的角度来讲就是股价的变动是企业收益的二次函数,所以要想投资获得好的收益,需找到那些实际收益高于预期收益的企业而不一定是高成长的企业。

  2、股利再投资,复利效果更加明显。

巴菲特执掌伯克希尔。

哈撒韦公司后就进行过一次分红,用巴老的话说就是把一块钱放在公司里比投资者自己拿着能创造更多的回报,其实这是一个特例,没有公司能保证它的回报一定就多于投资者自己使用所得的回报,一鸟在手胜于二鸟在林,今天收到的股利是确定的,并且可以继续投入到原公司以增加持股,稳定的股利还能反映出公司财务状况的稳健,给投资者以信心,所以选择高股利支付的公司也是一个很好的投资策略。

  3、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

把个人的投资范围扩大的全球可以降低单一国家股市的系统性风险,作者西格尔教授推荐买其它国家的指数基金,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个人认为也可以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买其它市场的股票,像腾讯、阿里巴巴、蒙牛这些我们熟悉的好企业都是在香港上市,如果有能力研究的话也可以适当买入。

  三点感悟,以此留念,以备后查……

  我们先来定义“长期投资”的年限。

根据《投资者的未来》所举范例,各类企业的统计年限至少都有20年,再结合中国有价值的企业,如万科、平安等,它们成为行业旗舰后到现在都至少经过了10年,所以这篇文章谈的“长期投资”年限在起码15年以上。

如果要算上茅台、五粮液等,那么“长期投资”的年限可以延长到40年。

  接下来作者又把长期投资获利因素进行了排位,依次是股利、价格、增长率。

  一、股利。

股利是投资者在熊市的保护伞和牛市的加速器。

长期进行股利再投资可以使股票数量成倍增加,只要以合理价格买入和坚持股利再投资,当企业价值回归到正常值时,投资者获利相当可观。

总所周知,企业经营质量是长期股价的“称重器”;

  二、价格。

价格决定了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是否高估。

以低价或者合理的价格买入坚挺的旗舰型企业符合“低买高买”的商业准则,而且低价买入是获得丰厚股利的唯一途径。

  三、增长率。

增长率是衡量某一产业发展趋势的重要标准,但它往往会制造令人眼花缭乱的“投资骗局”。

高增长率意味着高回报,由此会吸引过度投入,产生激烈竞争,其后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如高科技行业糟糕的投资表现。

  然后作者对从1953年到现在幸存下来的标准普尔500企业进行分析。

结果是消费业、医疗保健业的胜出概率最大。

其中经营优良的旗舰型企业,给投资者的长期回报也是最丰厚的,原因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该类行业将伴随人口终生;就消费者来讲,其更看重的是消费品品牌,该类企业可以总是把生产放到劳动力成本低的地方,这样就出现了生产成本可以一直下降,产品价格一直上升的现象;另外,利用品牌、销售渠道,它们还可以在全球进行扩张,如可口可乐。

而重工业,一直受到劳动力成本上升、存货价值下降的困扰,市场份额总被新兴市场的后起之秀夺取。

长期投资失败率相当高。

其中,石油行业是个例外,资源稀缺性、长期消费量趋势和长期低估的价格优势使其脱颖而出。

  综合来看,50年的投资,消费业和医疗保健业中的旗舰型企业给予投资者的回报最大,是整个股票市场的“大概率事件”。

  坚定的长期投资拥趸者

  《投资者的未来》的作者西格尔是美国沃顿商学院的金融学教授,也是美国首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的得意门生。

萨缪尔森认为,西格尔教授的另外一本书《StocksfortheLongRun》,令人信服地论证了长期投资中采用“买入持有”策略进行股票投资的好处。

《投资者的未来》则是《StocksfortheLongRun》一书的自然延伸,揭示了投资什么样的股票会在长期中获利。

  《投资者的未来》第12章“1802-XX年总实际收益率指数”图表中,展示了过去两个世纪里,股票、长期政府债券、票据、黄金以及美元的累计收益率。

西格尔教授的结论是,相对其他资产,股票的优势是巨大的。

在过去200年里,剔除通货膨胀后的股票长期年均收益维持在6。

5%-7%之间。

这个6。

5%-7%的长期实际股票收益率被称为“Siegel常量”。

  为长期投资者提供选股框架

  《投资者的未来》成为长期价值投资理论的必读经典,主要是因为西格尔教授为那些力图在长期成为赢家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选择股票的框架。

他在这本书所做的最重要的一项研究是对标准普尔500指数整个历史的剖析,揭示了挑选值得长期投资的优秀个股的基本原则。

  对投资者而言,表现最好的公司来自拥有知名品牌的日常消费品行业和制药行业。

西格尔通过对1957—XX年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的数据分析,找出了长期投资中成为赢家的三个部门,它们是卫生保健部门、日常消费品部门和能源部门。

前两者占据了标准普尔500指数20家最佳幸存公司90%的名额。

  寻找伟大公司,首先要理解投资者收益的基本原理。

西格尔得出的投资者收益的基本原理:

股票的长期收益并不依赖于实际的利润增长情况,而是取决于实际的利润增长与投资者预期的利润增长之间存在的差异。

投资者对于增长的不懈追求——寻找激动人心的高新技术、购买热门股票、追逐扩张产业、投资于快速发展的国家,常常带给投资者糟糕的回报。

显然,增长率陷阱是投资者通向投资成功之路上最难逾越的一道障碍。

  大部分表现最好的公司特征:

1、略高于平均水平的市盈率;2、与平均水平持平的股利率;3、远高于平均水平的长期利润增长率。

  表现最好的股票名单中找不到科技或电信类公司的名字。

  投资市盈率最低的股票,投资于增长预期较温和的股票的投资组合,远远强过投资高价格、高预期股票的投资组合。

  准备好为好股票掏钱,不过要记住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在任何价格下买入”。

  价值投资精髓:

买入价够便宜

  西格尔指出增长率并不能单独决定一只股票长期收益的高低,只有当增长率超过投资者对股价过于乐观的预期时,高收益率才能实现。

根据这个原理,只要真实的利润增长率超过了市场预期的水平,投资者就能赢得高额收益。

  投资者对增长率的期望都体现在股票价格之中,市盈率是衡量市场预期水平的最好指标。

高市盈率意味着投资者预期该公司的利润增长率会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西格尔在书中指出,记住,不管泡沫是否存在,定价永远是重要的。

那些为了追求增长率舍得付出任何代价的人,最终将会被市场狠狠地惩罚。

定价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它影响到股利的再投资。

股利的再投资是长期股票投资获利的关键因素。

股利的再投资策略将会是你的“熊市保护伞”和牛市中的“收益加速器”。

  总之,价值投资如果只用一个词来描述其精髓,那就是“安全边际”这个词。

而西格尔教授“定价永远是重要的”忠告,正好说明了《投资者的未来》用历史数据验证了价值投资的精髓。

  这两天一直在想:

增长率陷阱为什么会产生。

  表面上,毫无疑问,是投资者对于公司的未来的增长过度乐观,以至于给出了很高的估值,于是导致了交易价格过高,以这时的价格买入会导致随后的收益变小。

  而实际上,这终归是表面上的解释,不是根本的原因。

很简单,每个人是否会对一家公司的未来“过度乐观”并不是主动这样去想和去做的,而是在自以为理性的分析中不自觉地实现的。

  更深一层原因在于:

投资者对于自己所分析的公司及其行业缺乏充分的了解,因为不了解,所以对于行业的真是增长空间、增长速度变化没有预见性,甚至不具有对变化的敏感性,于是导致盲目的乐观和高估值。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了解却看好”,则是因为根本上,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就像上市公司一样,只有那些拥有自己的宽阔护城河的上市公司才能成为我们长期持有、持久获利的投资标的,投资者个人也存在着这样的一个“护城河”问题。

  比如说,一个人是个出色的运动员,却在文化上缺乏专长;一个出名的老中医,却不了解最简单的人体解剖学……,所谓术有专精,谁都不可能了解全部的专业和行业。

能够对一个行业、专业有所了解,甚至成为专家,已经是非常难得的,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时间,而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必须要有所取舍才能实现某一个细分行业、专业的专家,并形成自己的特殊专长。

  如果,我们能够从自己的专长、专业的角度出发,去寻找自己所了解的行业和公司,增长率陷阱也许就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了。

  最近看了一本书,名为《投资者的未来》,感觉还是有些启发,书中的观点有一些新意,能够获得一些启发。

  主要思想:

选择股票的最大误区可能算是增长率陷阱,在我们以往的投资理念中,选择具有远大前景,每年可以快速增长的股票,买进并持有到价值兑现,可能是最常规的一种对价值投资的理解,然而,通过该作者对长期上市公司的股票回报进行跟踪和比对分析,作者得出一个特别的结论,那就是,持有高成长公司,其长期收益仅比标准普尔指数略高,而回报最高的组合,是一些增长率并不高,有些甚至被看作夕阳产业的公司。

作者经过分析认为,要获得最佳回报,应该综合考虑两个因素,即预期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如果一个公司实际增长率虽然很高,但是投资者的预期增长率更高,那么可能表现出公司的股价被严重炒高,从而拉低了整体收益,如果另外一个公司能够稳定增长,但是投资者都不看好该公司,那么投资的机会就来了。

前者典型的例子是80年代的IBM公司,而后者,如万宝路和一些石油公司。

  除了预期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造成了一个公司股票的价格高低,另外一个影响长期投资回报的重要指标是公司分红,一个保持高分红的公司,回报率要远远高于长期不分红的公司,前提是红利被用于再买入该公司股票。

这样的原因,一个是坚持分红的公司,相对来说对股东需要有一个交代,而不分红的公司,谁也不知道公司利润去了哪里。

有一个特殊的例子,巴菲特的哈撒维公司,保持不分红,但是巴菲特有长期的投资收益做保证,因此股东们都很信任他。

这种信任是无法推广到所有的上市公司的,因此,对管理层报以警惕的眼光是非常有必要的。

  该书还对当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和未来全球经济做了一定的分析。

在该作者看来,未来50年,西方发达国家将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也就是人口老龄化问题,退休的人越来越多,工作的人相对来说负担将迅速增加。

为了保证生活水平不下降,退休的人可能会不得不卖出自己工作时积累的有价证券甚至不动产,当平衡打破时,就会带来资本价格的极速下降和贬值。

作者给出的解决老龄化危机的方法就是全球化,发达国家退休人员把资本出售给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以保证自己的生活。

看到这里,我有一个疑问,中国也在逐渐向老龄化国家过度,自己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是否还有能力支撑起发达国家,还需要打个问号。

  总的来说,该书的新思路是值得认真思索的,尤其是在投资股票,选择行业和公司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标准来筛选公司,是一个非常重要都问题。

毕竟,长线投资的时间周期太长,很多年之后,你的投资策略是正确是错误,可以得到检验,但是已经失去意义了。

作文

  西格尔是什么人物?

沃顿商学院的金融学教授,跟巴菲特算是好友,这本书巴菲特也留言:

“投资者应该认真学习杰里米西格尔的新发现与新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西格尔曾经在1999年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一篇警示网络股泡沫的文章,引起了网络股的长期大幅下跌。

看来这个人还是很牛的。

应是金融理论派的代表人物。

  《投资者的未来》这本书我认为有三个核心思想:

定价、股息率、老龄化与全球化。

前两个比较核心,第三个有点意思,尤其是里面有句话:

中国是高增长的代表,但高增长不一定带来高收益,原因是大家对于高增长给予了过高的定价,文中还举例了05年附近中国股市的收益率来做例证,有道理。

但是现在的股市市场还在给予高定价吗?

  1、定价:

“股票的长期收益是依赖于公司的实际利润增长率吗?

答案是否定的。

它依赖的是增长率与投资者预期的比较。

”其实大师的很多话都是一语击中要害的。

之前很难理解价值投资者选择低市盈率的股票,这句话可以解释为:

低市盈率的股票更容易超预期,当然,与第二个股息率更高也有关系。

我也相信10倍PE比40倍PE更容易超预期,当然选择的10PE也应是精挑细选的。

西格尔在书中给出的答案是:

寻找旗舰企业。

西格尔对比了1957—XX年近50年中20个收益率最佳的股票:

主要是两个产业:

高知名度的消费品牌公司和著名的大型制药企业。

里面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巴菲特刚刚入股的一家公司—亨氏食品,年收益率是14。

78%。

表现最好的是卖烟的,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年收益率是19。

75%。

制药企业老龄化是最根本的原因。

品牌消费企业的成功来源于“备受尊敬与信赖的品牌使得公司可以将产品价格提高到竞争价格之上,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利润,持续的较高增长率要胜过转瞬即逝的超高增长率”。

“此外,这些公司都积极开拓了海外市场”。

  网络泡沫的定价这里就不重复了。

  书中关于”在失败的行业中取胜“的观点值得重视。

开篇援引了彼得林奇在《战胜华尔街》中的一段话:

”如果一家公司在一个停滞不前的市场获得的份额持续增加,而另一家公司则在一个激动人心的市场上为避免份额的减少而竭力挣扎,那么前者的境况无疑要比后者好得多“。

西格尔举了三个例子:

西南航空、沃尔玛、纽克钢铁公司,这三个公司所在的行业不好,但这三家公司”从未停止过降低成本的努力,以最低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可靠的商品和服务是他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他们最大程度的提升了员工的劳动生产率。

“A股中寻找这样公司的代表,格力电器和长城汽车无疑是最佳选择。

  2、股息率。

西格尔给出了两个观点:

”高股利是熊市里投资加速器,股利再投资可以在低价位拿到更多筹码“。

”股利是对管理层很好的约束,股利很难造假,是对净利润的最佳解释”。

文中还给出了两个比较容易出现高股利的行业“大型综合石油公司和烟草制造公司”,中石油的分红还真没怎么研究过。

  3、老龄化可以用全球化的办法来解决。

这部分有些宏观,但很有意思。

发达国家老龄化后要出售相关资产,会不会带来股市的大跌。

西格尔给出的答案是来自中国和印度的资金会购买这些被出售的资产,中国和印度会提供发达国家足够的养老商品。

大逻辑上我不怀疑,但这些都要建立在全球贸易的基础上,只是,会不会在我们生存的几十年里被某一事件中断?

至少在现在是看不到的,杞人忧天了,所以,或许我们生存在股票投资最好的年代。

  最后,用书中的话结束这篇稚嫩的读后感,或许几年实践回头看看,到时也有个好笑的东西拿出来。

“一些人认为:

一旦这些成功的基于价值的策略被广为知晓,股票价格将会调整,优势将会消失。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

沃伦巴菲特在1985年就说过:

在35年里我从未见过价值投资的趋势。

看来人类有把简单事情复杂化的坏习性。

  春节七天假期后上班,从朋友那里看到西格尔写的一本关于投资的书——《投资者的未来》,遂借来阅读。

我是一口气把它读完的,前后总共用了近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

觉得它确是一部值得专业的和业余的投资者一读的好书。

  作者杰里米·西格尔是世界顶级的投资、金融专家之一。

他的发现令人惊奇。

他认为:

投资者对于增长的不懈追求——寻找激动人心的高新技术、购买热门股票、追逐扩张产业、投资于快速发展的国家,常常带给投资者糟糕的回报。

事实上,增长率本身就可能成为投资陷阱,吸引投资者购买定价过高的股票,投身过度竞争的产业。

  《投资者的未来》粉碎了传统理念,为那些力图在长期成为赢家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选择股票的框架。

尽管科技创新刺激了经济增长,但是它对投资者却不那么“友善”。

看看那些在低速发展甚至萎缩下滑的产业中拥有数十年历史的历久弥坚的老公司,它们提供的投资收益超过了“勇猛进取”的后来者。

许多被认为已经过时的产业部门事实上击败了市场。

  西格尔认为,投资者必须对增长的另一面——“增长率陷阱”保持警醒。

要投资高增长率的公司吗?

不一定,因为你会陷入增长率陷阱,增长最快的公司、行业或者国家不一定会给你带来最好的投资收益率,比如IBM和新泽西石油,比如航空和通讯,比如巴西和中国。

  要购买首次IPO的公司股票吗?

不一定,长期来看,它们的表现很糟糕。

  股票的长期收益是依赖于该公司实际的利润增长率吗?

也不一定,依赖的是增长率与投资者预期的比较。

  你对美国西南航空的预期很低,但是它给你带来的长期回报远远高于你预期很高的通用电气或者是IBM。

  放弃股利,而让公司用于再投资会带来更高的回报?

答案依旧是否定的,股利的再投资策略将会是你的熊市保护伞和牛市中的收益加速器,而交给公司却很有可能浪费和损失掉。

  科技股是获得暴利的优秀品种吗?

依然是否定的答案,科技行业是生产力的创造者和价值的毁灭者。

  西格尔在书中一次次地带领我们进行时间旅行,对过去半个世纪的美国股市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反思,颠覆了许多传统理念,为投资者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教训,这些主要包括:

  1、指数投资的短板:

从1957年标准普尔500指数诞生以来,陆续加入到这个指数中的超过900家新公司,平均投资收益比不上最初就在该指数上的500家原始公司。

如果投资者将投资成败系于指数,不断用快速成长的新公司取代指数中增长缓慢的老公司,这反而会使回报降低。

  2、增长率的陷阱:

和我们的直觉正好相反,投资高成长的新兴产业、公司或者国家并不能带来投资的高回报。

因为投资者会掉进“增长率陷阱”,为创新和美好前景付出了过高的价格。

  3、投资者收益的基本原理:

股票的长期收益并不依赖于实际的利润增长情况,而是取决于实际的利润增长与投资者预期的利润增长之间的差异。

例如,投资者因为法律方面的潜在阻力对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前景抱有较低的预期,但实际上它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较低的市场预期、较高的增长率和股利率,这三者为高收益率的形成创造了完美的条件。

  4、历久弥坚的胜利:

历久弥坚的老股票战胜了勇猛进取的后来者。

投资回报表现最好的公司来自拥有知名品牌的日常消费品行业和制药行业。

印证了巴菲特的观察:

“那些被又宽又深的壕沟保护着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带给投资者最好的收益。

”这就是作者所谓的“旗舰企业”,它们有三个基本特征:

略高于平均水平的市盈率;与平均水平持平的股利率;远高于平均水平的长期利润增长率。

表现最好的股票中没有一只平均市盈率超过27倍。

  5、IPO的糟糕表现:

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中失败者远远高超过成功者,不仅回报低于老股票,而且风险更大。

既然“老的”总比“新的”表现出色,为什么当初“新的”还要被创造出来呢?

原因很简单:

对于企业家、风险投资家及投资银行家来说,新公司能够创造出巨大的利润。

但是对于怀着热切希望捕捉机会的投资者而言,却为这些驱动经济前进的公司付出了过高的价格。

正如格雷厄姆所言:

“大多数新发行的股票都在适宜的市场条件下销售——对股票销售者适宜意味着对购买者得不那么适宜。

  6、科技的二重性:

传统投资理念认为,投资者通过购买带来新产品新发明的科技公司股票,自己的财富就可以伴随这些伟大公司的发展而增长。

然而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经济增长和利润增长是两码事。

事实上,科技是生产力的创造者和价值的毁灭者。

最典型的例子是1999—XX年,由于光纤技术的快速进步,导致电信业严重供过于求,电信公司被迫大幅降价,对利润造成严重伤害,三家电信巨头和其余113家电信公司陆续破产。

以致一位企业家疾呼:

“你们这些家伙必须停止发明新技术了!

  7、股利再投资的妙用:

熊市保护伞和收益加速器。

在过去十年,股利被轻视,因为投资者更注重资本利得,认为放弃股利让公司再投资能带来更高的回报。

但是股票收益的历史揭示了现金股利的重要性。

在熊市中,通过再投资股利积累更多的股份能够缓和投资组合价值的下降,所以是“熊市保护伞”;当股价上涨时,这些额外的股份能够大幅度提高未来收益,所以再投资股利还是“收益加速器”。

此外,一般来讲,股东目标和管理层目标有着很大不同,除非把股利交给像巴菲特这样的能够合理分配资本的管理者,否则把利润以股利的形式交给投资者会降低管理层浪费股东财富的可能性。

  《汉书。

董仲舒传》中说:

“古人有人日: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是啊!

为“结网”,我买过好多关于投资方面的书籍,有投资大师的经典书,也有经典技术分析方面的书。

总之,花过不少“织网的钱”。

  这本《投资者的未来》因为是借来的书,我准备明天去还掉。

但由于时间关系,书中一些精当的话语,还没能细嚼慢咽地品味。

所以,我想过些天去买上一本,作为本人在以后的业余投资生涯中的得力帮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