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猿相揖别.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1248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猿相揖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猿相揖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猿相揖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猿相揖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猿相揖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猿相揖别.docx

《人猿相揖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猿相揖别.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猿相揖别.docx

人猿相揖别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知道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方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文物资料,了解远古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

解释题目:

“人猿相揖别。

”——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

目前基本公认的科学论断是什么?

但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

新——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也许会有新的结论。

我们要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推动人类向前发展。

学习新课:

一、从猿到人

1、进化中关键的一步——直立行走

小组讨论:

直立行走有什么作用?

提问:

是什么原因促使古猿改变原来的行走方式而站立起来的?

那么,直立行走为何能实现?

——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

劳动不仅使猿直立行走,还促使人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

提问:

观察P5图,比较人手和猿手最重要的区别是什么?

猿手的大拇指不能灵活的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人手大拇指增长,大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拇指能灵活的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2、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制造工具

展示一些旧石器的图片

提问:

这些石器是怎样制成的?

使用这种石器的历史?

(已有二三百万年)

旧石器、新石器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概念

3、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看P6《古人类分布图》回答:

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

气候有什么特点?

继元谋人之后,已发现的中国境内的古人类中比较著名的有

二、从“北京人”到“山顶洞人”

时间、地点

1、头像对比

2、石器(打制)

3、火(保存火种——人工取火)

4、针(“山顶洞人”用于缝制衣服)

5、组织方式(群居——氏族)通过一些幻灯片帮助理解

小结:

从一千多万年以前到一万八千年前,古猿到人类经历年由直立行走——手、脑形成和语言产生——制造工具——使用天然火、氏族组织,古猿逐渐进化成远古人类,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练习:

《中史穿梭机》中游戏1

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不应强调让学生记忆人类演进过程的年代,应侧重能否初步认识人类的起源;能否说出远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演进顺序;能否科学想象并简单描述他们的生活与生产情况。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起源地。

②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河姆渡氏族和半坡氏族。

③河姆渡氏族和半坡氏族距今的年代、生活的地区、生活的环境、生活和生产方式;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分析实物资料,培养了解、分析历史的能力,分析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社会生活,了解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明确农耕、畜牧、定居是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

②通过对比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房屋,了解自然环境因素、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对人类生活以及历史进程的影响,感悟并思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知道历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③通过观察岩画、器物的图片和实物(陶塤、小口尖底瓶)来了解先民的精神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出土文物图片的分析,体会史前时代的历史是先民不断努力创造的,从中体会到我们的先民们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②通过陶塤的试吹、小口尖底瓶的汲水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以及对先民、对祖先的敬慕之情,激发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实物资料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教学难点:

通过实物资料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第一课,我们知道了人猿相揖别,人类便踏上了自己的发展历程。

在漫长的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石制工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

人工取火的成功,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大家是否知道,在此之后,人类在史前时代又取得了哪些巨大的进步?

学习新课:

一、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

1、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

阅读P18的图:

回答:

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

回答:

中国和西亚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有哪些?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人们不断加强联系,互通有无,物质生活不断丰富。

2、生产工具

伴随着农垦畜牧业的出现,生产工具有了很大的改进。

新石器——新石器时代

(展示新石器工具的图片:

石斧、石镰)

3、发明了陶器

二、古老的村落

1、世界上最早的村落——出现于九千年前的西亚地区

要求学生用形象的语言描述P11的图面,

然后老师学生一起解读,内容见幻灯片

2、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1)房屋特点

展示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房屋结构图,看其有何特点?

这种半地穴式和干栏式房屋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读P12下图,能否看出半坡居民的生活活动有哪些吗?

(2)主要粮食作物:

粟水稻

(3)艺术创造:

彩陶:

人面鱼纹盆(展示半坡彩陶仿制品)

黑陶

三、精神家园

1、展示三幅岩画,观察其中所画事物以什么为主?

这些画面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2、展示山顶洞人服饰想象图,

反映山顶洞人比前人有何进步之处?

项链的出现反映出什么现象?

(原始的审美意识萌芽)

3、展示半坡小口尖底瓶仿制品

提问:

如何使用?

有何缺陷?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半坡居民积累了许多生产和生活经验,初步懂得重力平衡原理,形成了科学知识的萌芽)

4、介绍半坡居民的墓葬情况

课堂小结:

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

推动了原始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促使农业村落出现,人类逐步实现定居生活;)

布置作业:

请根据本课内容写一篇原始村落参观记,并附上你想象中的情境画。

探究题:

你能否进一步改进小口尖底瓶,使它更方便实用?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备课时间

9、2

上课时间

12、18

教学

层次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祖先,了解尧舜禹的故事。

能够对古史传说和史实做出初步的比较和判断。

教学重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讲故事,谈体会,了解这些古代传说中的故事,哪些具有历史事实成分,哪些是虚构的,从而培养学生养成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炎帝和黄帝事迹的学习,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通过对“尧舜禅让”的学习,培养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美德;通过对“大禹治水”的学习,培养坚强的意志及奉献精神,以及环境保护意识。

中华民族的形成

教学难点

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创新点

教学中特别注意了以下能力的培养:

一是语言表达能力;二是重点观察和想像能力;三是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总之注意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课型

探究方式

探究合作式学习

教学环节

 

导言

 

新课

教学过程

一、注意激情引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五千年前,当文明的曙光与滔滔的黄河溶在一起的时候,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是谁告诉我们龙的来由?

今天就让我们穿过厚重的历史长廊,来到传说时代。

二、看图,拓宽学习领域

首先讲中华民族的形成。

因此让学生看图,讲述炎帝和黄帝的故事,同时根据书中的内容,请同学们归纳黄帝和炎帝的作为,并请同学们认真的进行观察,看能发现什么;同时介绍传说时代的两大战事。

三、情境模拟,指导互动探究

教学中根据学生对课文禅让制的了解以及查找资料所得,请学生进行情境模拟,编排历史剧,通过这使同学们了解什么是禅让制,并归纳出禅让制的特点。

关于大禹治水这个内容,设计了“时空对话”:

通过禅让制过渡到大禹治水,看看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四、神话传说擂台赛

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从他们的认知规律出发,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地注意到了这一点,让学生讲自己熟知的神话故事,在激励中争当擂主,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五、以线索为纲,播放动画,体会中国以后的历史阶段。

中国历史是一个宏大的历史画面,是一部厚重的史卷,因为传说时代之后,历史就进入到有史实的阶段,正好动画是从夏朝播放到现代,使学生对整个朝代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六、结束语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把我们国家历史在向前推进。

 

阅读课文,迅速捕捉课文中的信息,使孩子学会主动学习!

 

做小考古学家,利用学生占有的知识量充分锻炼观察力和想象力。

 

编排历史剧。

拟:

假使我们现在生活在传说的三皇五代时期,而你恰恰是尧、舜,你怎样选择继承人?

以组为单位。

 

思考与启示,注意创新思维的培养。

 

擂台赛,促使学生“百花齐放”

 

谈收获与体会

设计中我采取以人为线、以史为本、以故事为例的学习框架,设计了“故事会”“历史剧表演”“擂台赛”等学习步骤和环节,目的是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展示过程,强调自主,鼓励发现,重视拓展迁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充分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

 

要使学生互动,同时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他们的表演欲望,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推动互动的开展。

 

学生这个年龄有很强的表现欲和竞争意识,所以会争先恐后的讲述故事,从这些故事中,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看待传说时代,从而培养人文素养。

 

真正的让学生学会一些东西,不仅仅是知识能力,也是其他能力。

 

以鼓励为主,给同学们留下一个美丽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