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1148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docx

《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docx

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

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学习提纲  

《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学习提纲

学习本书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问题一:

教师为何要进行校本研究?

 问题二:

教师如何进行校本研究?

第一部分 教师为何要进行校本研究

构建和谐教育与和谐学校文化的需要

8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一、校本研究(科研)的内涵

(一)什么是校本

   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

   它有三方面的含义:

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

   就是“问题解决”。

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指向。

这是校本研究(科研)的目的。

在学校中

   是指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因为他们最有发言权。

基于学校

是指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研究,所设计开发的各门课程,都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挖掘学校所存在的各种潜力,让学校的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加彻底。

让学校教师和有关专家结成“研究共同体”

小结:

   “校本”的内涵就是其出发点是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落脚点是解决学校面临的关键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学校自身人员参与为主,辅之以专业研究人员参与,简言之即:

“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

   “校本”包括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校本管理四个方面。

校本培训 是源于学校发展,由学校发起和规划,为了满足学校与教师发展需要,主要是在校内进行的教师学习与培训活动。

校本课程 指的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管理 指的是学校要认真分析、甄别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立足于学校实际,应对本校的问题有一定的决策自主权。

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校本管理四者的关系:

大致说来,校本研究是起点,校本培训是中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脚点,校本管理贯穿、渗透在它们之间,起着协调、组织的作用。

我国的“校本”是相对于国家和地方而言的,力图使学校有更多的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由于教育自身的高度集中管理性质,学校在整个管理体制中很少有自己的天地,时间固定,科目固定,考试形式固定,编制固定,人员很少流动,难以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国“校本”的作用既在于争取自主权,也在于展示学校个性,培养个性化人才。

 我国的“校本”是相对于国家和地方而言的,力图使学校有更多的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由于教育自身的高度集中管理性质,学校在整个管理体制中很少有自己的天地,时间固定,科目固定,考试形式固定,编制固定,人员很少流动,难以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国“校本”的作用既在于争取自主权,也在于展示学校个性,培养个性化人才。

(二)校本研究(科研)的理论基础

终生教育思想

1、终生教育:

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这种连续性教育,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种教育形态。

2、终生教育的基础: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

(三)校本研究(科研)的含义

1、什么是校本研究 

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的实际需要作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结果,并且将研究结果直接应用于改变学校的实际情况的活动。

 

2、校本研究的特点

第一、校本研究活动的研究课题主要来源于学校的实际工作,尤其是教学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第二、校本研究活动作为教育研究活动的一种,有一定的研究目的,采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按照一定的研究程序进行。

第三,校本研究的主体是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

(四)校本研究的意义

第一、可以促进学校实现从客体地位向主体地位的转换。

使学校自身的研究潜能得以发挥,有利于实现学校的自我构建,从而帮助学校形成独特的,符合学校实际的办学特色。

第二、有助于学校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型组织,并使教师在这种学习型组织中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必要的反思。

促进教师与学校逐步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创新。

(五)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第一、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保障

第二、培养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

第三、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二、我国教师教育科研情况的反思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第八章第一节)

1、科研目的不正确:

(1)           教师进行科研并非秉承学术性目的,科研目的过于功利化;

(2)狭隘地将教师科研活动等同于发表文章,以文章数量作为衡量科研活动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标准;以教育科研作为获取经济利益的途径。

2、课题选择不科学:

  

(1)片面追求科研课题的新颖性,在科研中盲目“跟风”;

(2)不顾自身的基础,选择超出自身科研能力驾御范围的大课题,没有意识到蕴藏在普通小课题中的研究价值;

(3)偏重理论性课题,鲜见应用性和开发研究,求大轻小。

3、研究过程不规范

   

(1)不重视资料的收集以及样本的科学选择,无法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甚至存在严重的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的现象;

   

(2)无视自身的研究能力及研究条件的限制,选择课题缺乏必要的论证;

   (3)没有基本的研究计划,或不严格地按照计划展开研究活动,潦草结束,导致科研成果没有说服力和可推广性。

4、研究成果不深刻

   

(1)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对于解决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没有实质性的帮助,缺乏对于实践的指导性;

(2)对于所选课题的研究浅尝辄止,浮于表面,用以表述研究结果的文章中充斥着空话与套话。

(二)促进我国教师教育科研的有效尝试

1、营造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学校文化(第八章第二节);

2、改善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管理工作(第八章第三节);

3、改进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评价机制(第八章第四节);

4、大力推广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第八章第五节)。

第二部分   教师如何进行校本研究

一、教师的科研意识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呼唤-----21世纪的教师要转变观念,成长为学者型、研究型、反思型、专家型的创新型教师。

   教师是否具有科研意识是决定教师进行教科研的关键性因素。

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

教师科研意识是指教师对于教育科研活动的自觉的理性反应。

   教师的科研意识包括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反思意识与创新意识。

(一)问题意识(第一章第一节)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它需要有创造性、有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

   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要求教师要勤于学习,做“有心人”,要有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和善于思考。

(二)批判意识(第一章第二节)

   我们的时代在特别意义上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都必须接受批判。

---康德

   “批判”不是否定一切,而是对于事物进行分析,以发现其本质。

敢于对“定论”进行否定。

   具有批判意识的教师不再盲目地迷信权威和书本。

体现在批判地看待教育理论,批判地分析课程,批判地研究教学方法等。

敢于怀疑、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批判”中,教师可以不断发展主体意识,可以彰显个性,发挥创新的潜能。

(三)反思意识(第一章第三节)

   反思就是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反省自己的教育实践,反省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及教育效果,以便对自己教育观念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就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

经验+反思=成长。

教师反思的形式很多,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都可反思,可以通过写教学日记、写案例、写随笔、教师之间的讨论,以及对照理论反思等方式。

(四)创新意识(第一章第四节)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陶行知

   教师的创新意识是指教师依据自身素质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理论或原理等的高度完善的知觉和自觉的思维。

   具有科研创新意识的教师,一般具有思维的批判性、独特性、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等品质特征和奉献精神、高尚理想、坚定信念等人格特征,善于发现问题。

二、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方法

(一)教育观察法(第四章第一节)

1、教育观察法

是指研究者凭借自身的感官或必要的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于教育活动中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及时做出准确、具体、详细的记录,并进行深入的理性分析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教育观察法的特点

教育观察法的最重要特点是“环境的自然性”。

观察是在对被观察者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的情况下自然进行的,因而可以获得关于被观察者的真实资料。

   教育观察法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操作简便,一般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或者场地。

在某种意义上说,教育观察是和教师的日常工作融合在一起的。

因此,对于广大一线教师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与实用性。

3.教育观察法的类别

(1)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指研究者的观察行为和被观察者的行为是同时发生的,没有时间上的间隔,研究者凭借自身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直接实时实地地观察。

例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违纪动作的观察。

间接观察是指研究者先借助于一定的仪器设备,如录音机,摄像机等将被观察者的行为先记录下来,在以后的某个时间进行观察研究。

例如,教师观看他人或者自己的公开教学录像片。

(2)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按照研究者同被研究者的活动关系,教育观察可以被分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实际上,在研究活动中,“参与”与“非参与”并非截然分开的,多数的教育观察是处于一种“半参与”的状态。

参与性观察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之中,是被观察者的“同伴”。

例如,在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的师生,彼此都在对对方进行参与性观察。

非参与性观察 研究者对于被研究者来说是“客人”的身份,研究者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旁观要研究的现象或者行为。

例如,教师或者教学工作管理人员去听其他教师的课。

(3)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按照观察是否制定严密的计划和程序,教育观察可以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结构式观察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在观察活动开始之前事先拟定好观察计划,对观察活动的目标、研究对象、观察活动的步骤等有详细的规划。

   这种观察形式计划性和系统性较强,观察结果通常是一些规范的数据,适用于验证性和评价性研究。

非结构式观察是指对于观察的具体项目、观察的进程、步骤等在观察伊始不做严密的设计,记录也不使用标准化的方式,对于观察过程中出现的事件和行为尽量广泛地记录。

   非结构式观察依照现场灵活机动地决定观察的进程,更多地适用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研究。

(4)叙述观察、取样观察与评价观察

按照观察内容是否连续完整以及观察记录的方式,可以将教育观察分为叙述观察、取样观察和评价观察。

叙述观察是指观察者详细记录研究过程并记录被观察者不间断的、完整的行为表现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观察方法。

   叙述观察的具体方法包括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和样本描述法。

取样观察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选取被观察者的某些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或者选择在特定的时间内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来收集研究资料。

   取样观察的方式有时间取样观察、事件取样观察等。

评价观察是以预先制定好的评价量表为依据,观察评定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借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观察方法。

量表的制定和选择是影响评价观察实施状况的核心因素。

4、教育观察的具体实施

(1)进入观察现场

(2)实施观察

(3)作观察记录

(4)整理和分析资料

5、教育观察法的作用与局限

作用:

教育观察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前提,是收集原始资料,验证理论的重要途径。

局限:

观察过程难以严格加以控制;所需时间较长,精力较多;观察研究中的样本较小,成果不宜大范围推广。

(二)教育调查法(第四章第二节)

1、教育调查法是指研究者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教育领域的客观资料,通过整理和分析所获得的资料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发现问题,验证假设,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或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

2、教育调查的类别

(1)以研究目的为区分标准,教育调查可以分为现状调查、原因调查、相关调查、区别调查与发展调查

现状调查主要是指调查某一类教育现象目前的基本情况和特征,目的是真实地描述教育现象,或得出一般数据。

例如,调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山东省第一批独生子女的高考升学状况。

原因调查在于查明某一种教育现象之所以产生的可能原因。

例如,调查山东省的“高考移民”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关调查是通过对研究对象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特征进行调查,以确定它们之间是否有关联,其相关性质与程度如何。

例如,对于某一年级学生坐次安排与学业

区别调查是一种比较性的调查,主要调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群体、地区或时期的教育状况,对比分析不同对象间的差异及规律,辨明不同研究对象间的差异性、相似性和内在联系。

例如,调查某市高中男生与女生对于校园暴力的看法。

 

发展调查是一种预测性调查,主要调查某一个教育现象的特征与规律。

可以分别从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展开调查。

例如,研究学生随着年纪的增长而产生的对教师的态度的变化可以采取纵向发展调查,而横向发展调查则适合于考察同一年龄段的、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对于教师的态度的差异。

(2)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分类,教育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与个案调查三种。

全面调查是对研究对象中的每个个体都进行调查,也称为普遍调查。

例如,对于某市初中三年级学生家庭收入状况以及长受教育程度的调查。

抽样调查是将被调查的全部研究对象作为总体,从中抽取出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调查。

样本可以采取随机抽取的方法,也可以非随机取样。

例如,以某市初中三年级中所有学号以五结尾的学生,或者以所有报考市重点中学的学生为样本,调查他们家庭的收入状况与家长受教育程度。

个案调查是将调查范围设定在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身上,深入细致地进行调查。

例如,调查考入某一重点中学的应届新生的家庭收入状况及家长受教育程度。

(3)按照调查研究所采用的方式,教育调查可以分为测验调查、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

测验调查就是以各类测验,如智力测验、能力测验、学业成绩测验等为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并收集、整理、分析测试结果的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是以书面的形式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的方法。

访谈调查是借助语言交流来收集资料的调查形式,研究者根据被防者的答复或者陈述来了解研究对象的情况。

(三)个案研究(第六章)

1、个案研究是指选定典型的、单一的研究对象,对其变化、发展过程直接或间接地进行深入而细致的考查,收集并分析与研究对象有关的资料,探索造成研究对象某种特殊状况的原因,从中揭示出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并提出有价值的改进措施,以推动和完善研究对象的发展,然后把在研究中获得的认识与结论推广应用到一般的人或事的发展变化当中。

简而言之,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的方法。

俗称“解剖麻雀”。

个案追踪法是指在一个短则数月,长则几年的时期内,对某一个研究对象进行有意识的连续跟踪研究,收集有关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的情况和趋势的研究方法。

适用于探索个案发展的连续性、稳定性以及探索某些重要事件或行为对个案为了发展的影响。

例如:

对于寄读在本班、本年级或本校的农民工子女融入新的同龄人团体的整个过程的追踪研究。

2、个案研究的主要方法

追因法是先接受既成的事实,即结果,然后就事实进行推论,探寻和追究出可能致此的原因。

追因法的实施需要首先在确认结果的基础上假设原因,然后选择比较对象或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通过实践检验研究成果。

例如:

对于寄读在本班、本年级或本校的农民工子女如何适应融入或者不能融入新的同龄人团体的原因的探究。

临床法因主要通过口头谈话或问卷谈话的形式进行,又称临床话法,一般适用于问题儿童的研究。

使用此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是否掌握了有关研究对象的详实的资料。

例如:

对于某个因无法成功融入新的同伴团体而产生强烈的疏离感甚至过激行为的农民工子女的研究

产品分析法透过与个案有关的产品的制造过程以及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心理活动状况深入地分析了解个案。

此类研究方法关注的产品包括反映一个地区或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的材料、反映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材料、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人格倾向、情感状态的材料。

3、个案研究的具体操作

(1)记录个案的基本情况

(2)描述并分析个案问题

(3)撰写个案研究报告

4、个案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

 

(1)背景描述

即对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加以客观表述。

具体内容可以根据研究的实际需求由研究者自行增减。

一般包括个案的基本资料、个案的来源、个案的背景资料等。

(2)主要问题的描述

陈述个案特定的环境背景中产生的特殊问题或现象,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

(3)诊断与分析

展示依据对成因的分析得到的结论,结合个案的相关资料综合分析出针对于个案的指导策略或者总结出具有借鉴意义的有益经验。

5、个案研究报告的主要类型

(1)直接而详细地描述个案相关资料的描述性报告

(2)反映个案主要特征的简介性报告

(3)直接论述研究者观点的分析性报告

(四)叙事研究(第七章)

1、叙事研究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者揭示出隐藏在这些生活、事件、经验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学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就是“讲故事”。

2、教师叙事研究的特点

(1)教师既是叙事者又是研究工具。

(2)以教师的生活故事为发生对象。

(3)研究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教育事件。

(4)教师叙事研究所报告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性”。

3、教师叙事研究的内容

(1)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所秉承的信念指导着教师的行为,影响着教师的职业观和人生观,进而也影响着学生的人生。

教师叙事研究首要关注的就是蕴藏在教师的日常行为以及生活故事背后的思想和理念。

(2)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看似重复而平淡的教育教学实际上构成了教师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证明自我、展现自我、塑造自我,而教育叙事研究正应以此为立足点。

(3)教师的教育教学对象

教师面对的是具有思想感情、独特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每一个教育对象,无论看起来多么普通,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对象。

教师在同学生的接触过程中积累无数的“故事”,这些都将是教师进行叙事研究的资源。

4、教师叙事研究报告的撰写

(1)教育叙事研究是以“自传”的形式表达对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现象以及规律的认识与理解,取材于教师的生活实际。

教师每个教育教学叙事必需蕴涵一个或几个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有意义的教育教学问题,或发生的某种意外的教育教学“事故”。

(2)每个教育教学叙事所叙述的事件必须具有典型性,有较强的说服力。

教育教学叙事报告必须有一个贯穿全文的主题,以事实演绎理论。

教育叙事不是记“流水帐”,作为主题的事件应是很重要的,有持久的影响力的,是给教师和事件的其他参与者留有深刻记忆的。

(3)教育教学叙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常用第一人称,尽可能地再现教师在教育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促使教师在反思某个具体事件的过程中表露出自身的个人教育信念并带来积极的转变。

5、教育叙事研究对教师成长的意义

(1)教师叙事研究促进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理念的反思。

(2)教师叙事研究促进教师改善教育教学实践。

(3)教师叙事研究促进教师校本科研能力的生成和提高。

(五)行动研究(第五章)

“行动”主要指实践者、实际工作者的实际活动;

“研究”主要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工作者、学者专家对科学的探索。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实践与研究的深入,两者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研究方法,表述为“行动研究”。

多数学者赞同把“行动研究”的过程解释为:

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计划……(如此循环)。

关于“行动研究”的三种观点:

一是“行动研究即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进行的研究”(持这种观点的人,强调用测量、统计等科学的方法来验证假设,将行动研究看成是小规模的实验研究。

注重的是“科学性”。

二是“行动研究即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主要是针对实际问题。

注重的是“改进”功能。

三是“行动研究即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思考,以理论的批判,意识的启蒙来改进行动。

”(强调自我反思的研究。

注重的是“批判性”。

1、行动研究是指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发现问题,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进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结果为实际工作者所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这种研究实际上将“行动”与“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称为行动研究。

简单地说,行动研究就是教育实践者系统而公开地解决教育实践问题。

2、行动研究的特点

(1)行动研究的目的在于实现教育实践质量的提高

(2)行动研究的主体是教育实践工作者(3)行动研究的过程是动态的、开放的3、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

(1)计划

明确存在的问题;

分析问题的成因;

设想制约问题解决的关键性因素;

拟定包括总体设计和具体行动步骤的计划方案。

(2)行动

按照计划,开展为解决问题而实施的研究性实践活动;根据出现的新问题调整修改计划。

(3)观察

选用自我观察与他人观察的方式,观察参与行动的人员、使用的材料、出现的意外干扰、非预期的行动结果等,大致了解研究的全过程,识别以及控制在“计划”阶段没有预计到会出现的一些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

(4)反思

对行动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和评价;对其它三个环节进行必要的调整;“反思”环节是衔接下一轮行动研究的必要阶段,是行动研究开放性和灵活性的保证。

三、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骤:

选择教育科研课题、提出研究假设、集与整理文献资料、拟定研究计划、呈现教育科研成果。

(一)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

1、一个好课题的标准:

具有研究意义;有科学性;要具体明确;要有创新;要有可行性

2、研究课题的表述

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具体明确表述。

如研究范围、对象、内容、方法。

题目内容最好涉及两个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使研究内容清晰、具体,研究目标一目了然。

(二)提出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就是对研究问题的想法,是研究者对变量关系作出的一种假设,是研究者对研究问题的预测和提议。

研究的过程就是假设得到验证的过程,是理论的先导。

(三)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文献资料的收集:

一个是文本搜索、一个是网络搜索的收集。

文献资料的整理:

去粗存精,列出摘要和提纲,写出文献综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