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浙江省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 生物word版有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1098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5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浙江省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 生物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浙江省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 生物word版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浙江省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 生物word版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浙江省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 生物word版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浙江省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 生物word版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浙江省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 生物word版有答案.docx

《届浙江省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 生物word版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浙江省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 生物word版有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浙江省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 生物word版有答案.docx

届浙江省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word版有答案

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届第二次联考

高三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季相的形成是由于群落存在

A.垂直结构B.水平结构C.时间结构D.营养结构

2.下列人体细胞中有多个细胞核的是

A.肝脏细胞B.神经细胞C.横纹肌细胞D.红细胞

3.任何生物都可以被归到一个物种中去,物种是生物

A.分类的基本单位B.进化的基本单位C.繁殖的基本单位D.存在的基本单位

4.人口、粮食、环境和资源是人类发展面临的四大问题,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利用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产生的硫、氮氧化物,使臭氧减少危及全球生物

B.水土流失的冲积物、放射性物质、电厂的废热等不会对水体产生污染

C.大量猎杀野生动物使物种多样性降低,但不会影响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全球人口控制的目标是:

人口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

5.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至少已发现了3000多种单基因遗传病,大多属于常见病

B.多基因遗传病在患者后代中的发病率远远低于1/2或1/4的频率水平

C.猫叫综合征起因于第五号染色体缺失,属于非整倍体变异

D.近亲结婚会导致伴性遗传病的发生率大大提高

6.生长素作用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对多种幼苗茎和根的生长和弯曲部位进行观察,发现如图所示的共同特点,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乙侧细胞小于甲侧,因此细胞分裂速度大于甲侧

B.生长素是尖端部位产生后作用于生长部位的

C.茎和根弯曲的直接原因是甲侧细胞伸长生长快于乙侧

D.外界环境的作用导致生长素从乙侧向甲侧运输

7.下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甲、乙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

B.甲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吸水能力逐渐下降

C.两条曲线差异的原因是甲、乙溶液的浓度不同

D.10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8.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有氧条件下,线粒体能将C6Hl2O6分解为C02和H20

B.需氧呼吸产生的C02中的0都来自于底物C6H1206

C.厌氧呼吸时丙酮酸在酶的催化下被[H]还原为乳酸,同时产生少量ATP

D.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再转变为C6H1206需要消耗能量

9.下列生理过程在生物膜上发生的是

A.水绵细胞内NADPH的消耗B.人体细胞内RNA分子的合成

C.效应B细胞内抗体的合成D.叶肉细胞内02的产生

10.以下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北方针叶林是最大的森林带,也是世界木材的主要产地

B.稳定的群落中,各物种既能适应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也能相互适应

C.群落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是适应空间非均一性的结果

D.弃耕农田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质会逐渐减少

11.下图中①和②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

”表示着丝粒,则图示结构形成的原因最可能是

A.易位B.倒位C.碱基对替换D.碱基对缺失

12.关于质膜的各种组分及流动镶嵌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胆固醇存在于脂双层内部,具有限制质膜流动性的作用

B.在细胞表面,磷脂分子因其理化性质会自发地形成完全相同的脂双层

C.组成质膜的磷脂、蛋白质和胆固醇都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

D.动物细胞的质膜和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分别是两者与周围环境区分开的界面

13.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特征可以是个体特征的统计值,但密度和分布型是种群所特有的

B.毎年每1000人中出生了20人死亡了10人,其出生率为1%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密度的影响不大

D.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及其变化趋势

14.下列关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出现的时间早于染色体

B.纺锤体牵引导致着丝粒断裂,使后期染色体数加倍

C.前期核膜解体产生的小泡在末期聚集成一个细胞板

D.间期最重要的变化是S期的DNA复制

15.下列细胞产物的合成,均能体现细胞分化的是

A.mRNA、tRNAB.DNA、DNA聚合酶C.血红蛋白、磷脂D.甲状腺激素、抗体

16.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会引发—系列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会吞噬任何入侵的病原体,将它们消化

B.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可被细胞外的抗原直接激活

C.成熟的B淋巴细胞最多能与两个同种抗原结合

D.淋巴干细胞在脊髓中增殖分化为B淋巴细胞

17.肺炎双菌转化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有多种菌株,光滑型菌株是唯一能引起肺炎或败血症的类型

B.显微镜下能看到R型菌的菌体表面粗糙,菌体的外面没有荚膜

C.离体细菌转化实验时,需先加热杀死S型菌,再抽提DNA、蛋白质和荚膜物质

D.S型死菌和R型活菌混合注射导致小鼠患病死亡后,其体内只能分离出S型活菌

18.神经元是构成人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受刺激后会产生负电波并沿树突传送出去

B.神经元可分为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两大类

C.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在另一神经元的轴突处组成突触

D.在膝反射的二元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

19.下丘脑和垂体之间存在两种联系方式。

下图为下丘脑和垂体部分结构模式图,①〜④为相关结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可分泌多种下丘脑调节激素,通过①的运输作用于垂体后叶④

B.下丘脑与神经垂体③通过神经分泌束②产生直接联系

C.腺垂体分泌促激素的细胞既属于神经系统,又属于内分泌系统

D.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促进细胞生长,不促进细胞分裂

20.中心法则揭示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正常情况下,人体神经细胞内可发生的过程是

A.abcdB.bedC.abcD.bc

21.下列关于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入侵宿主细胞的过程与质膜的流动性有关,与质膜上的受体无关

B.HIV携带逆转录酶,其遗传信息存在于两条RNA分子上

C.HIV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殖,所以切断传播途径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D.HIV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自身可以合成一部分蛋白质

22.一对夫妇均色觉正常,但女方的父亲是红绿色盲患者。

他们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葛莱弗德氏综征患儿,下图中不可能是患儿产生原因的是(注:

Y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

23.下列实验中,细胞不需要一直保持活性的是

A.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C.伞藻的相互“嫁接”实验

D.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其复原

24.果绳的直刚毛和卷刚毛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现有若干只直刚毛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个体数如图。

若让卷刚毛雄果蝇与亲本中所有直刚毛雌果蝇随机交配,则指代雌果蝇的性状分离比为

A.直刚毛:

卷刚毛=3:

1

B.直刚毛:

卷刚毛=3:

2

C.直刚毛:

卷刚毛=2:

3

D.直刚毛:

卷刚毛=4:

1

25.细胞内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都属于酶促反应,涉及多种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

B.DNA复制和转录都需要有关酶的催化使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开

C.mRNA、tRNA和rRNA的形成都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

D.RNA聚合酶起作用时,从起始密码位置向终止密码位置移动

26.将某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容器中,保持适宜的pH值和温度,改变其他条件,测定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绿藻细胞代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照开始后溶解氧增加缓慢,限制因素可能是C02浓度或温度

B.添加C02后合成的三碳糖大部分运至叶绿体外合成蔗糖

C.一段时间后部分溶解氧可来自添加的C02中的0原子

D.7~9分钟绿藻细胞的真正光合速率为25微摩尔/分

27.如图1所示,将一灵感灵敏电流计的电极置于某神经纤维上,在其左侧箭头处给予一适宜强度的刺激,根据电流计指针的变化做出的曲线图如图2。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未受刺激时,电流计测得的是静息电位,a、b两处膜对K+的通透性较大

B.受刺激后,a、b两处膜内、外可能存在局部电流,且方向相反

C.若图1中a、b间的距离为0时,受刺激后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D.若将a处电极移向膜外,刺激后电流计指针的变化曲线与图2不同

28.下图是一个具有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系图谱。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Ⅲ9体细胞中仅含有一个乙病致病基因,则Ⅱ3与Ⅱ4在生育Ⅲ9时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C.若2对基因位于1对染色体上,则Ⅰ1与Ⅰ2的基因型相同,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不同

D.无论2对基因位置关系如何,Ⅱ3、Ⅱ7、Ⅲ8、Ⅲ11基因型均相同

非选择题部分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4分)

29.(6分)近几十年随着森林不断遭到砍伐,马鹿的栖息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为了更好地保护马鹿,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的集合体,马鹿种群密度的调査常釆用发,该方法调査值往往(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2)森林采伐后,马鹿种群的生存空间受到制约,导致降低,马鹿种群密度降低。

同时生境破碎化会加快物种的灭绝,导致群落中物种多样性降低,群落发生演替。

(3)科学家调査记录马鹿种群每个个体的具体年龄,绘制获得马鹿种群的圆形,有利于了解马鹿种群未来数量的动态变化。

30.某研究小组在探究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活动中,选择了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罩,罩内分别放置甲、乙两盆长势相似的不同植物,在水分充足、光照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密闭培养,并用红外线测量仪定时测量玻璃罩内的CO2含量,持续90min,结果如下表(假设实验期间光照、水分和温度等条件而恒定不变)请分析以下问题

测量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CO2含量(mg/L)

150

112

83

50

48

48

48

48

48

48

150

110

75

30

18

12

12

12

12

12

(1)实验开始至40min,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50〜90min内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2)该探究活动的自变量是,由实验结果可推测植物更适合大棚种植。

(3)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色素的含量也可能影响光合速率。

为了进一步研究两种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色素含量差异,小组成员用等量两种植物的绿色叶片分别制取色素滤液,在黑暗环境中用上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白屏上投射的可见光谱中,出现明显暗带的是光区域;甲乙两组结果比较,暗带更明显的那种植物,在其他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光合作用速率更。

(4)若要进一步分析光合色素中叶绿素a所占比例的多少,可用纸层析法分离不同色素,再比较进行分析。

31.(7分)高等植物三色堇叶片有叶缘圆齿和锯齿、叶形圆形和卵形两对相对性状,其中一种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另一种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基因均独立遗传。

现有一圆齿圆形叶植株与一锯齿卵形叶植株杂交,F1现型为:

圆齿圆形叶:

锯齿圆形叶=1:

1;取F1中圆齿圆形叶植株自交,F2统计结果为:

圆齿圆形叶:

圆齿卵形叶:

锯齿圆形叶:

锯齿卵形叶=18:

14:

9:

7,请据此分析下列问题:

(1)单就叶形性状而言,由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方式遵循定律。

(2)若取F2中圆齿植株自交,发现每棵植株的自交后代中均出现锯齿植株,结合F2的性状分离比,最合理的解释是。

(3)若让F2中锯齿卵形叶植株各自隔离种植并自交,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4)为验证F2中圆形叶植株的基因型,对F2所有圆形叶植株进行测交,理论上占的植株测交比例为圆形叶:

卵形叶=1:

3,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这一结果(若仅需一对基因,则中A、a,表示,若用两对基因则用A、a和B、b表示)。

32.(14分)

(一)回答下列有关果胶酶生产及固定化应用的问题。

(1)用射线处理一些霉菌后,稀释并接种在以较低浓度果胶为的培养基中,可获得产果胶酶的高产菌株。

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基上可判断菌株是否属于同一种类。

(2)在分离高产果胶酶菌种的试验操作中,对于获得纯化的果胶酶高产菌单菌落影响最大的是。

A.实验所用的霉菌孢子来源于多个菌株

B.涂布前涂布器未在酒精灯火焰上的灼烧灭菌

C.已添加果胶的蔗糖豆芽汁培养基作为选择培养基

D.实验操作过程中未打开超净台的过滤风

(3)黑曲酶在发酵过程中除分泌果胶酶外,常还分泌蛋白酶、淀粉酶、欲检测黑曲霉在某种环境下分泌的总酶(蛋白质)量,可将提取液稀释后加入试剂,在特定光程下测定OD值,并利用以绘制的标准曲线定量。

(4)利用或交联法对果胶酶进行固定化处理时,果胶酶与介质间均可形成新的化学键,固定化酶柱使用结束后用大量清水洗涤,其目的是。

(二)生物技术已经渗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能够识别和切割DNA分子内一小段的酶,早在1970年,科学家就从中分离出了这种酶。

(2)转入了人胰岛素原基因的大肠杆菌,可以合成,经进一步加工后可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胰岛素。

(3)目前基因工程已经广泛应用于遗传育种、和生态环境保护三大领域。

(4)1943年,科学家在致癌物的诱导下培养小鼠的结缔组织,获得了能在小鼠体内生长肉瘤的长期培养细胞系(可连续传代的细胞)——。

(5)胚胎分割是指借助技术将早期胚胎切割成几等分,再移植到代孕母子宫中发育,产生同卵多仔后代的技术。

(6)胚胎干细胞移植是指把胚胎干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经过胚胎培养、胚胎移植后直接由受体完成克隆动物的技术。

33.(10分)植物开花受光周期的影响。

菊花属于短日照植物,只有当白昼短于一定时数若干天后,才能开花。

请设计实验,探究菊花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是顶端花芽还是下部叶片,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材料和用具:

生长状况一致的有花芽但未开花的菊花植株若干盆,遮光纸若干等。

(要求与说明:

光源直接利用自然光,可适当遮光进行短日照处理,不遮光进行长日照处理,每日光照强度的变化忽略不计)

(1)实验思路(其中分组操作中表格表示)

①将上述菊花植株摘除顶部叶片,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

②。

……

(2)结果预测及结论:

(3)研究者将植物顶端叶片去掉,直接用下部叶片进行实验,主要是基于下列哪项事实?

A.植物顶端的叶片面积小

B.植物顶端的叶片长出的时间晚

C.植物顶端的叶片颜色浅

D.植物长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接受光周期的刺激

(4)研究人员又对菊花进行了如图的处理,从实验结果可以说明。

(5)秋冬季节的晚上,常可见到园艺工人用灯光照射未形成花芽的菊花一段时间,其主要目的是。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届第二次联考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CCADBCADDD11〜20:

BAADDAACBD21〜28:

BBADDCCB

二、非选择题

29.(6分,每空1分)

(1)同一物种个体标志重捕大于

(2)环境容纳量(K值)次生

(3)年龄金字塔

30.(7分,每空1分)

(1)减小CO2浓度

(2)植物种类,时间或CO2浓度乙

(3)红光和蓝紫光大

(4)不同色素带的宽度

31.(7分,每空1分,遗传图解2分)

(1)2自由组合

(2)圆齿基因纯合致死

(3)0

(4)4/9

32.(14分,每空1分)

(一)

(1)唯一碳源菌落的形态特征

(2)C

(3)双缩脲

总酶(蛋白)含量为横坐标,以OD值为纵坐标(或反映总酶(蛋白)含量和OD值关系)

(4)共价偶联法洗去残留的果胶

(二)

(1)特殊核苷酸序列细菌

(2)人胰岛素原

(3)人类疾病防治

(4)L-细胞系

(5)显微操作

(6)胚激活

33.(10分)

(1)实验思路

②(2分,每组下部叶片和顶端花芽的处理各0.5分)

组别

下部叶片处理

顶端花芽处理

A

不遮光

不遮光

B

遮光

不遮光

C

不遮光

遮光

D

遮光

遮光

③将4组菊花放在自然光下,且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观察比较开花情况(1分)

(2)结果预测及结论:

(4分,每种结果与结论各1分)

①若A、C组不开花,B、D组开花,说明菊花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是下部叶片

②若C、D组开花,A、B组不开花,说明菊花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是顶端花芽

③若A、B、C组均不开花,仅D组开花,说明菊花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必须同时是顶端花芽和下部叶片

④若B、C、D组均开花,仅A组不开花,说明菊花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既可以是顶端花芽,也可以是下部叶片

(3)D(1分)

(4)短日照诱导产生的物质可运输给长日照诱导的植株导致开花(1分)

(5)延迟开花(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