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综逻辑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1017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综逻辑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管综逻辑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管综逻辑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管综逻辑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管综逻辑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综逻辑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管综逻辑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综逻辑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综逻辑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管综逻辑真题及答案解析

26、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满天星斗,其中有些是自身发光的恒星,有些是自身不发光但可以反射附近恒星光的行星。

恒星尽管遥远,但是有些可以被现有的光学望远镜“看到”。

和恒星不同,由于行星本身不发光,而且体积远小于恒星,所以,太阳系外的行星大多无法用现有的光学望远镜“看到”。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解释上述现象?

A.现有的光学望远镜只能“看到”自身发光或者反射光的天体。

B.有些恒星没有被现有的光学望远镜“看到”。

C.如果行星的体积够大,现有的光学望远镜就能够“看到”。

D.太阳系外的行星因距离遥远,很少能将恒星光反射到地球上。

E.太阳系内的行星大多可以用现有的光学望远镜“看到”。

【解析】解释题

待解释的现象:

为什么太阳系外的行星大多无法用现有的光学望远镜“看到”。

A项,不能解释,因为由题干可知,行星可以反射附近恒星光,若光学望远镜可以“看到”反射光的天体,那么行星也应该被观测到。

B项,无关选项,不能解释。

C项,不能解释。

D项,可以解释,说明了太阳系外的行星无法被“看到”的原因,是因为距离太远。

E项,无关选项,题干说的是“太阳系外”,本项是“太阳系内”。

【答案】D

27.长期以来,手机产生的电磁辐射是否威胁人体健康一直是极具争议的话题。

一项达10年的研究显示,每天使用移动电话通话30分钟以上的人患神经胶质癌的风险比从未使用者要高出40%,由于某专家建议,在取得进一步证据之前,人们应该采取更加安全的措施,如尽量使用固定电话通话或使用短信进行沟通。

以下哪项如果是真,最能表明该专家的建议不切实际?

(A)大多数手机产生电磁辐射强度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B)现在人类生活空间中的电磁辐射强度已经超过手机通话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

(C)经过较长一段时间,人们的体质逐渐适应强电磁辐射的环境。

(D)在上述实验期间,有些每天使用移动电话通话超过40分钟,但他们很健康。

(E)即使以手机短信进行沟通,发送和接收信息瞬间也会产生较强的电磁辐射。

【解析】措施目的型削弱题

题干:

人们应该采取更加安全的措施,如尽量使用固定电话通话或使用短信进行沟通(措施)→避免手机产生的电磁辐射威胁人体健康。

B项,说明不使用移动电话通话,并不能避免电磁辐射,措施达不到目的。

【答案】B

28、甲、乙、丙、丁、戊和己等6人围坐在一张正六边形的小桌前,每边各坐一人。

已知:

(1)甲与乙正面相对;

(2)丙与丁不相邻,也不正面相对。

如果己与乙不相邻,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如果甲与戊相邻,则丁与己正面相对。

B甲与丁相邻。

C戊与己相邻。

D如果丙与戊不相邻,则丙与己相邻。

E己与乙正面相对。

【解析】题干中有3个信息:

(1)甲与乙正面相对;

(2)丙与丁不相邻,也不正面相对;

(3)己与乙不相邻

(1)可得下图:

(2)知,丙和丁的坐次只可能是:

1和2,3和4,4和3,2和1.

故,由(3)可知,己只能在1或2;故丙和丁只能为:

3和4,4和3,如下图:

由以上分析可排除B、C、E三项。

A项,若甲与戊相邻,则己与丁可能正面相对,也可能不正面相对,排除A;

D项,若丙与戊不相邻,则戊只能在丙的对面,则己与丙相邻,正确。

29、人类经历了上百年的自然进化,产生了直觉、多层次抽象等独特智能。

尽管现代计算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这种能力还需要人类的指导,完全的自我学习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因此,计算机要达到甚至超过人类的智能水平是不可能的。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上述论证的预设?

A.计算机很难真正懂得人类的语言,更不可能理解人类的感情。

B.理解人类复杂的社会关系需要自我学习能力。

C.计算机如果具备完全的自我学习能力,就能形成直觉、多层次抽象等智能。

D.计算机可以形成自然进化能力。

E.直觉、多层次抽象等这些人类的独特智能无法通过学习获得。

【解析】假设题

题干:

尽管现代计算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直觉、多层次抽象等独特智能还需要人类的指导→计算机要达到甚至超过人类的智能水平是不可能的。

E项,必须假设,否则,如果计算机通过学习可以学会“直觉、多层次抽象等独特智能”,那么计算机就可能达到或者超过人类的智能水平。

【答案】E

30、为进一步加强对不遵守交通信号等违法行为的执法管理,规范执法程序,确保执法公正,某市交警支队要求:

凡属交通信号指示不一致,有证据证明求助危难等情形,一律不得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系统;对已录入信息系统的交通违法记录,必须完善异议受理、核查、处理等工作规范,最大限度减少执法争议。

根据上述交警支队的要求,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有些因求助危难而违法的情形,如果仅有当事人说辞但缺乏当时现场的录音录像证明,就应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系统。

B对已录入系统的交通违法记录,只有倾听群众异议,加强群众监督,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执法争议。

C如果汽车使用了行车记录仪,就可以提供现场实时证据,大大减少被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系统的可能性。

D因信号灯相位设置和配时不合理等造成交通信号不一致而引发的交通违法情形,可以不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系统。

E只要对已录入系统的交通违法记录进行异议处理、核查和处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执法争议。

【解析】推论题

题干:

交通信号指示不一致→不得录入;

有证据证明求助危难→不得录入;

已录入信息→完善异议受理、核查、处理等工作规范,最大限度减少执法争议。

A项,?

等价于:

录入→┐有证据证明求助危难,故若无证据,无法推出任何结论,可真可假。

B、E项,由?

可知,题干没有涉及“完善异议受理、核查、处理等工作规范”与“最大限度减少执法争议”之间的关系,当然也就无法确定二者之间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B、E项可真可假。

C项,题干没有提及,可真可假。

D项,由?

知此项为真。

【答案】D

31-32题基于以下题干

某次讨论会共有18名参会者。

已知:

(1)至少有5名青年老师是女性;

(2)至少有6名女教师已过中年;

(3)至少有7名女青年是教师;

31、根据上述信息,关于参会人员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有些青年教师不是女性。

(B)有些女青年不是教师

(C)青年教师至少有11名。

(D)女青年至多有11名

(E)女教师至少有13名。

【解析】由

(2)知,至少有6位中年女教师,由(3)知,至少有7名青年女教师,故女教师至少有13名。

【答案】E

32、如果上述三句话两真一假,那么关于参会人员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青年教师至少有5名。

(B)男教师至多有10名。

(C)女青年都是教师。

(D)女青年至少有7名。

(E)青年教师都是女性。

【解析】三句话有两真一假,故

(1)(3)至少有一句是真话。

无论哪一句为真,青年女教师人数都至少有5人,故青年教师至少有5人,A项为真。

【答案】A

33、当企业处于蓬勃上升时期,往往紧张而忙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设计和修建“琼楼玉宇”;当企业所有的重要工作都已经完成,其时间和精力就开始集中在修建办公大楼上。

所以,如果一个企业的办公大楼设计得越完美,装饰得越豪华,则该企业离解体的时间就越近;当某个企业的大楼设计和建造趋向完美之际,它的存在就逐渐失去意义。

这就是所谓的“办公大楼法则”。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观点?

A某企业的办公大楼修建得美轮美奂,入住后该企业的事业蒸蒸日上。

B一个企业如果将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修建办公大楼上,则对其他重要工作就投入不足了。

C建造豪华的办公大楼,往往会加大企业的运营成本,损害其实际利益。

D企业办公大楼越破旧企业就越有活力和生机。

E建造豪华的办公大楼并不需要企业提供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解析】因果型削弱题

题干:

企业的办公大楼设计得越完美,装饰得越豪华→企业离解体的时间就越近。

A项,举反例,削弱题干。

B、C、D项,支持题干;

E项,如果把题干中“所以”之前的部分看作原因,题干“所以”以后的部分看作结果,则此题的结构就成了:

“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导致办公大楼法则”,则E项说明“建造豪华的办公大楼并不需要企业提供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则削弱了题干的前提。

从假言命题的负命题角度分析,应该选A,从因果关系的角度分析,应该选E,而且两个选项都能讲通。

个人认为命题人考虑不大周全。

暂定A为参考答案,等官方解析吧。

【答案】A

34.张云、李华、王涛都收到了明年二月初赴北京开会的通知。

他们可以选择乘坐飞机、高铁与大巴等交通工具进京。

他们对这次进京方式有如下考虑;

(1)张云不喜欢坐飞机,如果有李华同行,他就选择乘坐大巴;

(2)李华不计较方式,如果高铁比飞机便宜,他就选择乘坐高铁;

(3)王涛不在乎价格,除非预报二月初北京有雨雪天气,否则他就选择乘坐飞机;

(4)李华和王涛家住得较近,如果航班时间合适,他们将一同乘飞机出行。

如果上述3人的考虑都得到满足,则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如果李华没有选择乘坐高铁或飞机,则他肯定和张云一起乘坐大巴进京。

(B)如果张云和王涛乘坐高铁进京,则二月初北京有雨雪天气。

(C)如果三人都乘坐飞机进京,则飞机票价比高铁便宜。

(D)如果王涛和李华乘坐飞机进京,则二月初北京没有雨雪天气。

(E)如果三人都乘坐大巴进京,则预报二月初北京有雨雪天气。

【解析】

(1)张云:

李华同行→大巴;

(2)李华:

高铁比飞机便宜→高铁;

(3)王涛:

┐预报雨雪→飞机;

(4)李华和王涛:

航班合适→飞机

由(3)知,王涛:

┐飞机→预报雨雪。

A项,李华没有坐高铁或飞机,一定会坐大巴,但未必与张雨同行,可真可假。

由B项知,王涛没坐飞机,则“预报”二月初北京有雨雪天气,但此项说“有雨雪天气”,可真可假。

由C项可知,李华没坐高铁,由

(2)知:

┐高铁→┐高铁比飞机便宜。

故飞机比高铁便宜或者一样钱,可真可假。

由D项知,王涛坐飞机,由(3)知,可真可假。

由E项知,王涛没坐飞机,则“预报”二月初北京有雨雪天气,为真。

【答案】E

35.某市推出一项月度社会公益活动,报名踊跃。

由于活动规模有限,主办方决定通过摇号抽签的方式选择参与者,第一个月中签率为1:

20;随后连创新低,到下半年的10月份已达1:

70,大多数市民屡摇不中,但从今年7至10月,“李祥”这个名字连续4个月中签,不少市民据此认为,有人在抽签过程中作弊,并对主办方提出质疑。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消解上述市民的质疑?

(A)摇号抽签全过程是在有关部门监督下进行的。

(B)在报名的市民中,名叫“李祥”的近300人。

(C)已经中签的申请者中,叫“张磊”的有7人。

(D)曾有一段时间,家长给孩子取名不回避重名。

(E)在摇号系统中,每一位申请人都被随机赋予一个不重复的编码。

【解析】削弱题

题干:

“李祥”这个名字连续4个月中签→有人在抽签过程中作弊。

A项,诉诸权威;

B项,说明中签的“李祥”未必是同一人,削弱题干。

C项、D项,无关选项;

E项,不能削弱题干。

【答案】B

36.美国扁桃仁于上世纪70年代出口到我国,当时被误译成“美国大杏仁”。

这种误译导致大多数消费者根本不知道扁桃仁、杏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

对此,尽管我国林果专家一再努力澄清,但学界的声音很难传达到相关企业和普通大众。

因此,必须制定林果的统一行业标准,这样才能还相关产品以本来面目。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上述论证的假设?

(A)美国扁桃仁和中国大杏仁的外形很相似。

(B)进口商品名称的误译会扰乱我国企业正常的对外贸易活动。

(C)“美国大杏仁”在中国市场上销量超过中国杏仁。

(D)我国相关企业和普通大众并不认可我国林果专家的意见。

(E)长期以来,我国没有关于林果的统一行业标准。

【解析】措施目的型假设题

题干:

扁桃仁和大杏仁被误用(原因)→制定林果的统一行业标准(措施)→还相关产品以本来面目(目的)

E项,措施有必要,否则,如果我国已经有了林果的统一行业标准,那么就不需要制定这一标准了。

B项,措施有恶果,无须假设;

其余三项显然无须假设。

【答案】E

37.10月6日晚上,张强要么去电影院看了电影,要么拜访了他的朋友秦玲。

如果那天晚上张强开车回家,他就没去电影院看电影。

只有张强事先与秦玲约定,张强才能去拜拜访她,事实上,张强不可能事先与秦玲约定。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那天晚上张强与秦玲一道去电影院看电影。

(B)那天晚上张强拜访了他的朋友秦玲。

(C)那天晚上张强没有开车回家。

(D)那天晚上张强没有去电影院看电影。

(E)那天晚上张强开车去电影院看电影。

【解析】题干中有以下判断:

(1)看电影

拜访秦玲,可得:

┐拜访秦玲→看电影。

(2)开车回家→┐看电影,等价于:

看电影→┐开车回家。

(3)拜访秦玲→约定,等价于:

┐约定→┐拜访秦玲。

(4)┐约定。

由(4)(3)

(1)

(2)串联得:

┐约定→┐拜访秦玲→看电影→┐开车回家。

故,那天晚上张强没有开车回家。

【答案】C

38~39题基于以下题干

天南大学准备选派两名研究生、三名本科生到山村小学支教。

经过个人报名和民主评议,最终人选将在研究生赵婷、唐玲、殷倩等3人和本科生周艳、李环、文琴、徐昂、朱敏等5人中产生。

按规定,同一学院或者同一社团至多选派一人。

已知:

(1)唐玲和朱敏均来自数学学院;

(2)周艳和徐昂均来自文学院;

(3)李环和朱敏均来自辩论协会。

38.根据上述条件,以下必定入选的是:

(A)唐玲。

(B)赵婷。

(C)周艳。

(D)殷倩。

(E)文琴。

【解析】由题干知:

“同一学院或者同一社区至多选派一人”,故有:

(1)┐唐玲∨┐朱敏;

(2)┐周艳∨┐徐昂;

(3)┐李环∨┐朱敏。

(2)知,周艳和徐昂至少一个不入选;由(3)知李环和朱敏至少一个不入选。

又知5个本科生中有3人入选,故周艳和徐昂有一人入选一人不入选(4),李环和朱敏有一人入选一人不入选(5),文琴必入选。

【答案】E

39.如果唐玲入选,那么以下必定入选的是:

(A)李环。

(B)徐昂;(C)周艳。

(D)赵婷。

(E)殷倩。

【解析】由

(1)知:

唐玲→┐朱敏。

由(5)知:

┐朱敏→李环。

【答案】A

40.有些阔叶树是常绿植物,因此,所以阔叶树都不生长在寒带地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结论?

(A)常绿植物不都是阔叶树。

(B)寒带的某些地区不生长阔叶树。

(C)有些阔叶树不生长在寒带地区。

(D)常绿植物都不生长在寒带地区。

(E)常绿植物都生长在寒带地区。

【解析】隐含三段论

题干中的结论:

所有阔叶树都不生长在寒带地区,只需要证明:

有的阔叶树在寒带,即可反驳题干的结论。

题干中的前提:

有的阔叶→常绿;E项:

常绿→寒带。

故有:

有的阔叶→常绿→寒带,故E项正确。

【答案】E

41~42题等于以下题干

某大学运动会即将召开,经管学院拟组建一支12人的代表队参赛,参赛队员将从该院4个年级的学生中选拔。

学校规定:

每个年级都须在长跑、短跑、跳高、跳远、铅球等5个项目中选择1~2项参加比赛,其余项目可任意选择;一个年级如果选择长跑,就不能选择短跑或跳高;一个年级如果选择跳远,就不能选择长跑或铅球;每名队员只参加1项比赛。

已知该院:

(1)每个年级均有队员被选拔进入代表队;

(2)每个年级被选拔进入代表队的人数各不相同;

(3)有两个年级的队员人数相乘等于另一个年级的队员人数。

41.根据以上信息,一个年级最多可选拔

(A)8人。

(B)7人。

(C)6人。

(D)5人。

(E)4人。

【解析】题干中有以下信息:

A项,若一个年级有8人,则另外三个年级一共有4人,只能分别为1人,1人,2人,与

(2)矛盾,不成立。

B项,若一个年级有7人,则另外三个年级一共有5人,只能分别为1人,1人,3人或者1人,2人,2人;与

(2)矛盾,不成立。

C项,若一个年级有7人,则另外三个年级一共有6人,可以分别为1人,2人,3人,满足

(1)

(2)(3),成立。

【答案】C

42.如果某年级队员人数不是最少的,且选择了长跑,那么对于该年级来说,以下哪项是不可能的?

(A)选择短跑或铅球。

(B)选择短跑或跳远。

(C)选择铅球或跳高。

(D)选择长跑或跳高。

(E)选择铅球或跳远。

【解析】由题干知:

长跑→┐(短跑∨跳高)=长跑→┐短跑∧┐跳高

跳远→┐(长跑∨铅球)=长跑∨铅球→→┐跳远。

故,该年级队员,没有选择短跑、跳高和跳远,故B项,选择短跑或跳远,必然为假。

【答案】B

43.为防御电脑受到病毒侵袭,研究人员开发了防御病毒和查杀病毒的程序。

前者启动后能使程序运行免受病毒侵袭,后者启动后能迅速查杀电脑中可能存在的病毒。

某台电脑上现装有甲、乙、丙三种程序,已知:

(1)甲程序能查杀目前已知的所有病毒;

(2)若乙程序不能防卸已知的一号病毒,则丙程序也不能查杀该病毒;

(3)只有丙程序能防御已知的一号病毒,电脑才能查杀目前已知的所有病毒;

(4)只有启动甲程序,才能启动丙程序。

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如果启动了丙程序,就能防御并查杀一号病毒。

(B)如果启动了乙程序,那么不必启动丙程序也能查杀一号病毒。

(C)只有启动乙程序,才能防御并查杀一号病毒。

(D)只有启动丙程序,才能防御并查杀一号病毒。

(E)如果启动了甲程序,那么不必启动乙程序也能查杀所有病毒。

【解析】

(1)甲能查杀所有已知病毒

(2)┐乙防卸已知的一号病毒→┐丙杀已知的一号病毒

(3)查杀已知的所有病毒→丙防御一号病毒

(4)启动丙→启动甲

A项,可得:

启动丙→启动甲→能查杀已知的所有病毒,故可以查杀已知的一号病毒;

又由:

(3)知,丙可以防御一号病毒,故A为真。

E项是干扰项,甲可以查杀“已知的”所有病毒,不代表能查杀“所有病毒”。

【答案】A

44.研究人员将角膜感觉神经断裂的兔子分为两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

他们给实验组兔子注射一种从土壤霉菌中提取的化合物。

3周后检查发现,实验组兔子的角膜感觉神经已经复合;而对照组兔子未注射这种化合物,其角膜感觉神经都没有复合,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该化合物可以使兔子断裂的角膜感觉神经复合。

以下哪项与上述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的方式最为类似?

(A)科学家在北极冰川地区的黄雪中发现了细菌,而该地区的寒冷气候与木卫二的冰冷环境有着惊人的相似。

所以,木卫二可能存在生命。

(B)绿色植物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能茁壮成长,而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下只能缓慢生长。

所以,光照有助于绿色植物的生长。

(C)一个整数或者是偶数,或者是奇数。

0不是奇数,所以,0是偶数。

(D)昆虫都有三对足,蜘蛛并非三对足。

所以,蜘蛛不是昆虫。

(E)年逾花甲的老王戴上老花眼镜可以读书看报,不戴则视力模糊。

所以,年龄大的人都要戴老花眼镜。

【解析】结构相似题

题干用的是求异法,B项也是求异法。

A项,类比;C项,选言证法;D项,演绎推理;E项,例证法。

【答案】B

45.张教授指出,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分为四级,即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院试在县府举行,考中者称“生员”;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生员才有资格参加,考中者称为“举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于乡试后第二年在京城礼部举行,举人才有资格参加,考中者称为“贡士”,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在会试当年举行,由皇帝主持,贡士才有资格参加,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二甲,三甲各若干名,统称“进士”,一甲第一名称“状元”。

根据张教授的陈述,以下哪项是不可能的?

(A)未中解元者,不曾中会元。

(B)中举者,不曾中进士。

(C)中状元者曾为生员和举人。

(D)中会元者,不曾中举。

(E)可有连中三元者(解元、会元、状元)。

【解析】中生员,才能中举人,中举人,才能中贡士;中贡士,才能中进士;

即:

进士→贡士→举人→生员。

【答案】D

46.有人认为,任何一个机构都包括不同的职位等级或层级,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一个层次。

如果某人在原来级别岗位上干得出色,就会被提拔,而被提拔者得到重用后却碌碌无为,这会造成机构效率低下,人浮于事。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观点?

A。

个人晋升常常会在一定程序上影响所在机构的发展。

B。

不同岗位的工作方式不同,对新的岗位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C。

王副教授教学科研都很强,而晋升正教授后却表现平平。

D。

李明的体育运动成绩并不理想,但他进入管理层后却干得得心应手。

E。

部门经理王先生业绩出众,被提拔为公司总经理后工作依然出色。

【参考答案】E

解析:

削弱,题干认为提拔了的人才一定会碌碌无为,而E项如果为真,是A且非B得削弱,提拔了但是依然很出色。

47.如果把一杯酒倒入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杯污水倒入一桶酒中,你得到的依然是一桶污水。

在任何组织中,都可能存在几个难缠人物。

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把事情搞糟。

如果一个组织不加强内部管理,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某低效的部门就会被吞没。

而一个无德无才者就能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

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

如果不将一杯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就不会得到一桶污水

B如果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组织,就会使组织变得更为高效

C如果组织中存在几个难缠人物,很快就会把组织变成一盘散沙

D如果一个正直能干的人在低效部门没有被吞没,则该部门加强了内部管理

E如果一个无德无才的人把组织变成一盘散沙,则该组织没有加强内部管理。

【参考答案】D

解析:

题干说如果一个组织不加强内部管理,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某低效的部门就会被吞没。

因此如果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某低效的部门没有被吞没,那么一定加强了内部管理。

48.自闭症会影响社会交往,语言交流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行为。

研究人员发现,实验鼠体内神经连接蛋白的蛋白质如果合成过多,会导致自闭症。

由此他们认为,自闭症与神经连接蛋白质合成量具有重要关联。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A。

生活在群体之中的实验鼠较之独处的实验鼠患自闭症的比例要小。

B。

雄性实验鼠患自闭症的比例是雌性实验鼠的5倍。

C。

抑制神经连接蛋白的蛋白质合成可缓解实验鼠的自闭症状。

D。

如果将实验鼠控制蛋白合成的关键基因去除,其体内的神经连接蛋白就会增加。

E。

神经连接蛋白正常的老年实验鼠患自闭症的比例很低。

【参考答案】C

解析:

题干认为自闭症合成量高,那么就会导致自闭症,无因无果的强支持,如果自闭症的合成量不高,那么就不容易导致自闭症,故选择C项。

49.张教授指出,生物燃料是指利用生物资源生产的燃料乙醇或生物柴油,它们可以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

受世界石油资源短缺、环保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日益重视生物燃料的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所以,应该大力开发和利用生物燃料。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张教授论证的预设?

A.发展生物燃料可有效降低人类对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消耗。

B.发展生物燃料会减少粮食供应,而当今世界有数以百万计的人食不果腹。

C.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是现代社会能源供给体系的适当补充。

D.生物燃料在生产与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电和石油等。

E.目前我国生物燃料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取得很大成绩。

【参考答案】A

解析:

假设,题干的前提说的是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短缺,生物燃料发展迅猛,因此认为应该大力开发生物燃料,很明显假设新能源能降低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

50.有关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新增870万结核病患者,同时有140万患者死亡。

因为结核病对抗生素有耐药性,所以对结核病的治疗一直都进展缓慢。

如果不能在近几年消除结核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