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栽培技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0662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蔬菜栽培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蔬菜栽培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蔬菜栽培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蔬菜栽培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蔬菜栽培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蔬菜栽培技术.docx

《蔬菜栽培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蔬菜栽培技术.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蔬菜栽培技术.docx

蔬菜栽培技术

2.蔬菜栽培制度

  在一定时期内,同一块土地上,各种蔬菜茬口安排布局的制度通称蔬菜栽培制度,它包括蔬菜的轮作、间作、套作及混作等。

根据当地的自然和经济条件,安排合理的蔬菜栽培制度,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土壤肥力,增加花色品种,实现周年生产、均衡供应,既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又有利于蔬菜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重庆地区菜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蔬菜栽培经验,素有精耕细作的传统,形成了轮作及间、套、混作等形式多样的多熟制种植模式,复种指数高。

随着蔬菜科技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蔬菜栽培制度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继承和发展蔬菜栽培制度,对重庆蔬菜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合理的间套作

  在同一个时期,同一块土地上,隔畦、隔行或隔株栽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蔬菜,称为间作。

混插、混植等不规则地混合种植两种以上的蔬菜,称为混作。

套作是在前作蔬菜生长后期播种或栽植后作蔬菜。

间套作是争取农时,提高产量,改进品质,丰富品种,提高复种指数,解决周年生产、均衡供应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能否达到这个目的是衡量间套作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

因此,要搞好间套作必须

  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间套作要和生产条件相适应,量力而为,不要过多过乱地安排间套作,以免降低主作蔬菜的产量;二是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间套作;三是合理搭配蔬菜的种类和品种,根据蔬菜的早、中、晚熟品种,耐寒耐热,短日照和长日照以及植株的大小、高矮、根系的深浅和所需的营养元素等情况来安排间套作;

  四是间套作要有主次之分,对主作和副作要作细致考虑。

间套作的形式和品种搭配是随着蔬菜科技的进步,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施的应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的。

作为生产者需要注意总结经验,不断地改进、完善和创新。

二、连作与轮作

  在同一块土地上,不同年份内连年重复栽培一种蔬菜作物,称为连作。

一种蔬菜连年种植在同一块土地上,易造成相同病虫害的蔓延危害,产量逐年下降。

不同的蔬菜种类耐连作的程度不同,应区别对待。

在同一块土地上,按一定的年限轮换栽种几种性质不同的蔬菜作物,称为轮作,通称换茬。

在一年多熟次的栽培制度下,要求在同一块土地上不但与上一年各季栽培的蔬菜种类不同,而且与它的前后作蔬菜也不相同。

合理的轮作能有效地避免或减轻病、虫、草害的危害,保持地力,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轮作的周期主要依据各类蔬菜主要病原菌在栽培环境中存活和侵染危害的不同情况而定。

洋芋、黄瓜和辣椒等需间隔2~3年,大白菜、番茄、茄子和冬瓜等需间隔3~4年。

在城市近郊和工矿区附近的蔬菜主产区,常年种菜,一般采用菜菜轮作。

由于土地有限,复种指数高,要求在有利于蔬菜生产发展的前提下,对蔬菜轮作进行周密细致的安排。

在城市中远郊季节性菜地和加工菜产地的菜粮兼作地区,多采用粮菜轮作,这对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十分明显。

对农民来讲,粮菜轮作是一种非常好的栽培制度,种粮保证了他们的口粮,种菜又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

目前,在重庆中远郊广大粮区已形成了不少颇具特色的粮菜轮作模式,对粮区蔬菜生产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重庆蔬菜主产区的蔬菜栽培制度和主要的间、

套、轮作形式

  蔬菜主产区以常年种菜为主,主要指城市近郊区或工矿区附近的蔬菜基地。

重庆蔬菜主产区的地形地貌以低山背斜、向斜丘陵和河谷冲积地地带为主。

其海拔高度多在200~500米之间,丘陵多在400米以下,沿江河谷冲积地一般海拔高度多在173~210米,形成了低山背斜晚菜区、丘陵平坝主菜区和沿江河谷冲积土早菜区等各具特色的蔬菜生产区域。

重庆蔬菜主产区的蔬菜栽培制度和主要间套作形式如下:

1.沿江河谷早菜区的两熟制栽培

  土壤为冲积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早春地温回升快,河谷效应明显,大春菜栽培上市较丘陵区提早一个季节。

主产西葫芦、茄子、番茄、辣椒、莲白、小白菜。

其主要栽培模式有:

1.西葫芦→(水淹)→菠菜(莴笋、小白菜、育苗、休闲);

2.茄果类+莴笋→(水淹)→莲白(萝卜、莴笋、菠菜、育苗)。

(注:

“→”表示换茬,“+”表示间套,下同)

2.浅丘平坝主菜区的多熟制栽培

  本地区地势较平坦,海拔高度多在250~300米之间。

栽培菜类品种繁多,复种指数高,达二熟以上。

特点是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和光能。

一般全年按四季安排种植。

早春菜;以菠菜、瓢白、莴笋和莲白等为主;大春菜,以瓜、茄、豆和藕、芋、水藤菜等为主;早秋菜,以小白菜、瓢白、芹菜、莴笋和大白菜为主;秋冬菜,以莲白、花菜、大白菜、莴笋和萝卜为主。

其主要栽培模式有:

1.小白菜(春莴笋)→茄果类+丝瓜(冬瓜、苦瓜)→莲白+小白菜(芹菜、冬寒菜);

2.春莴笋(莲白、小白菜)→瓜类菜+落葵(苋菜、旱藤菜)→大白菜(莴笋、根菜);

3.小白菜(春莴笋)→黄瓜(菜豆)→早秋豇豆(花菜)→莲白(大白菜、莴笋、菠菜);

4.水生菜→冬闲(小白菜、莴笋);5.茄子(辣椒)+丝瓜(冬瓜、苦瓜)→莴笋;

6.春洋芋→冬瓜(苦瓜、丝瓜)+育秋冬菜秧苗→花菜(莲白、大葱、萝卜);

7.春花菜→黄瓜(豇豆、四季豆)→早秋大白菜(萝卜、芹菜、小白菜)→春莴笋(菠菜、瓢白)。

3.低山背斜晚菜区的多熟制栽培

  海拔高度一般在500米左右。

该地区森林覆盖面广,除种植蔬菜外,还种植

粮食、林木和经济作物。

初春地温回升较慢,大春菜(主要有番茄、茄子、辣椒、冬瓜、南瓜、豇豆和菜豆)种植和采收时期比主菜区晚一个季节。

秋季气候较凉爽,昼夜温差大,秋冬菜(主要有莲白、萝卜、大白菜、瓢白和花菜)的采收时间比主菜区早一个节气。

越冬菜到春天的抽薹期较晚。

近年来。

大春菜延后,秋冬菜提前,破季菜栽培有较大发展。

其主要的栽培模式有:

1.春莴笋(菠菜)→豆类菜(茄果类)+莴笋→莲白(大白菜、萝卜);

2.春莲白(菠菜)→瓜类+莴笋(菜用玉米)→萝卜(莴笋、大葱);

3.春莴笋(菠菜)→茄果类(豆类、丝瓜、黄瓜)→早秋莲白(花菜、大白菜)→萝卜(大葱);

4.春洋芋(春花菜)→秋黄瓜(秋茄子、秋番茄、秋菜豆、秋豇豆、早秋莲白)→冬萝卜(冬莲白、春花菜);

5.春莲白→茄果类→秋菜豆(秋黄瓜、秋莴笋)→芹菜(大葱、花菜、萝卜);

6.春花菜(莴笋)→(菜豆、茄子)→秋豇豆(秋黄瓜、早秋大白菜、早秋花菜)→菠菜(大葱、莴笋、芹菜)。

4.塑料大棚的多熟制栽培

  塑料大棚栽培蔬菜,在冬春用塑料薄膜覆盖,6月下旬至9月上旬用遮阳网膜覆盖育苗和栽培,起到寒能保温,旱能保湿,热能遮荫降温,增强抗灾能力,提高大棚利用率和蔬菜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主要的栽培模式有:

1.育苗→茄果类(黄瓜)+莴笋→育苗→秋冬蔬菜

10月上、中旬至11月上旬育茄果类苗,2月下旬移栽,行间套种莴笋;6月下旬育秋冬菜秧苗,8月中旬种秋冬蔬菜。

3月下旬至4月上旬收莴笋;4月下旬开始采收茄果类菜,10月中旬至12月采收秋冬蔬菜。

2.生姜→育苗→秋淡菜(小白菜、莴笋)→育苗

2月下旬开始栽培生姜,6月下旬育秋冬菜秧苗,8月上、中旬撒播小白菜,10月中旬育茄果类苗。

子姜在6月上中旬收获,秋淡菜可收两熟小白菜或一熟莴笋。

3.茄果类菜(黄瓜)+莴笋→育苗(或秋淡菜)→冬寒菜(芹菜、大葱)

2月下旬栽茄果类菜,行间栽培莴笋。

6月下旬育秋冬菜秧苗,若不育苗可种二至三熟小白菜或一熟莴笋,10月上中旬种冬寒菜,冬寒菜从11月至翌年2月采收。

4.育苗(蕹菜)+落葵→育苗→秋淡菜(小白菜)→秋冬菜

3月上旬育蕹菜苗,或播落葵,或栽菜豆。

蕹菜(藤菜)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作秧苗出售,5月上旬至6月中旬可催芽撒播两熟落葵,6月下旬育秋冬菜秧苗,8月中旬撒播小白菜,9月中下旬栽培秋冬菜。

5.椿芽+侧耳根+花卉

  椿芽进行矮密早栽培,行间套种侧耳根,厢间栽培玫瑰、米兰和观赏桃等花卉。

椿芽可提早半个月采收,侧耳根周年生产上市,春、秋有花卉出售。

5.遮阳网膜覆盖下的多熟制栽培

重庆市郊菜区夏季光照强、气温高、旱情重,伏旱延续时间长,又多暴雨危

害,给夏季育苗和早秋菜生产造成极大的困难。

近年来大力推广遮阳网膜覆盖下的多熟制栽培,为夏季育苗和早秋菜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遮阳网膜覆盖主要栽培模式有:

1.育苗→小白菜→莴笋

  6月上、中旬育秋冬菜秧苗,7月上旬取苗假植或定植;7月中旬播小白菜,同时育莴笋苗,8月中旬栽莴笋。

小白菜8月中旬收,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末收莴笋。

2.甘蓝类(莲白、花菜)+小白菜

  品种选用渝丰1号、西园4号、夏光或中甘8号莲白,雪山、白峰花菜。

莲白在7月底至8月初栽植,花菜在8月上旬栽植,行间间种小白菜。

9月初收小白菜,10月上、中旬收莲白,10月中、下旬收花菜。

3.大葱+小白菜

  大葱在4月上、中旬播种育苗,6月下旬定植,行间播种小白菜。

7月下旬收小白菜,9~10月采收大葱。

4.育苗→火葱(蒜苗)

  6月上、中旬育秋冬菜秧苗,7月中旬栽植火葱或大蒜,在8月下旬开始陆续收获。

5.育苗→番茄+葱

  育秋冬苗后,选用渝抗4号番茄(6月上旬异地育苗),在7月中旬定植,行间套种火葱。

8月下旬开始陆续采收火葱,9~10月采收番茄。

6.茄子+小白菜

  选用三月茄,90-11和91-50茄子品种,在5月底播种育苗,7月上旬定植,行间套种小白菜。

8月上、中旬采收小白菜,9~10月收获茄子。

7.黄瓜+小白菜

  选用津研4号和7号黄瓜品种,在6月中、下旬播种,行间套种小白菜。

8~9月采收黄瓜。

8.育苗→菜豆

  育秋冬菜苗后,选用双青玉豆、意选1号、本地白花菜豆品种,在7月中、下旬播种,9~10月采收菜豆。

9.落葵→芹菜

  从5月下旬播种,6月下旬收获,选用玻璃脆青芹菜品种。

5月上旬异地育苗,6月下旬~7月上旬定植,9~10月采收上市。

四、农区粮菜栽培模式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优化种植结构,实行粮菜轮作、间作、套作或净作一季产量高、效益好的季节性蔬菜,既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又弥补城市春秋蔬菜供应的不足。

目前,不少乡镇已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粮菜轮作、间作和套种模式。

(一)黄瓜→水稻→大白菜→莴笋

  黄瓜采用早熟品种,如湘黄瓜2号、4号,2月下旬育苗,3月中旬定植,用地膜加小拱棚覆盖,4月下旬~6月上旬采收。

种一季水稻,当水稻“散籽”(九成熟)后,将水田放干,于8月中、下旬收割后,立即栽大白菜,用极早熟品种夏阳等,10月上、中旬采收。

然后再种一季莴笋。

(二)番茄→水稻→花菜(大葱)→春莴笋

  番茄(品种为早丰)11月初育苗,2月下旬地膜加小拱棚覆盖栽培,4月下旬~5月采收。

种一季水稻,谷穗九成熟时,于8月初将稻田水放干,8月中旬水稻收获后,立即翻土整地,定植花菜(7月上旬育苗)。

如果水稻土为砂壤土,则6月上旬播种育大葱秧苗,8月中、下旬定植。

花菜、大葱10月中旬~11月上旬收获,然后再种春莴笋。

(三)水稻→秋番茄→春莲白(春洋芋)

  水稻“散籽”时,放干稻田水,8月中、下旬收获水稻后,立即整地施基肥,带土团定植番茄苗(选用渝抗4号番茄品种,事先育苗),用“番茄灵”点花,三台果摘心,10月~11月上旬收获后整地,12月上旬定植春莲白或种春洋芋。

(四)春洋芋(春莲白)→水稻→萝卜

  12月中、下旬种春洋芋或春莲白,次年4月下旬~5月上旬收,随后种一季水稻。

8月中、下旬水稻收后种萝卜。

(五)番茄(黄瓜)→水稻→莴笋+莲白(花菜)

  2月下旬定植番茄,或3月上旬定植黄瓜,采用地膜加小拱棚覆盖栽培,4月下旬~5月底采收后,关水整地种水稻。

水稻“散籽”时放水,收割后,栽莴笋。

在莴笋行间套种莲白或花菜,莲白或花菜在春节前后收,炕土。

2月下旬~3月上旬又栽番茄或黄瓜。

(六)水稻→秋菜豆

  选用生育期短的早熟水稻品种,“散籽”时放水,8月初收割,随即带土移栽秋菜豆(选用双青玉豆品种,事先育苗),在10月上市。

(七)水稻→儿菜→水稻

  水稻收割后,整地、炕田,于9~10月栽儿菜,至次年2~3月份收获,再种水稻。

(八)小麦+儿菜→玉米+甘薯(红苕)

  小麦行间套种儿菜。

儿菜于2~3月份收获,又在小麦行间套种玉米。

玉米行间套种甘薯

(九)小麦(胡豆)+茎用芥菜(即青菜头)→夏秋番茄→小麦

  茎用芥菜于9月中旬育苗,10月中、下旬移栽,预留小麦行。

小麦于10月底~11月上旬播种。

茎用芥菜2月上旬采收。

小麦6月上旬收割后定植夏秋番茄,采收后再播小麦。

3.蔬菜育苗

  采用苗床培育菜苗的技术称为蔬菜育苗。

蔬菜育苗的优点是:

节约用种,方便管理,争取农时,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多茬口,提早成熟,延长供应,增加产量,减轻病虫危害及自然灾害的损失,增加菜农经济收益等等,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常育苗方式分为保护地育苗和露地育苗。

蔬菜生产中,一般茄果类、甘蓝类、叶菜类及部分豆类、白菜类、葱类、水生菜类等多采用育苗。

一、保护地育苗

  蔬菜保护地育苗就是在气候条件不适宜蔬菜生长的时期,创造适宜的环境来培育适龄的壮苗。

(一)保护地育苗的类型

  目前国内育苗设备有温室、温床、阳畦冷床和塑料拱棚等四种,使用较广泛的是后三种。

1.温床育苗。

根据加热方式又分为酿热、火热、水热和电热等四种。

2.阳畦冷床育苗。

又称日光温床(室),利用太阳光能增加床内温度进行冬春之际育苗。

3.塑料拱棚育苗。

在我国塑料大棚应用时间较短,但发展速度快,近年来,塑料遮阳网膜推广应用,与塑料薄膜配套使用。

(二)冬季育苗技术

  目前,冬季育苗主要采用塑料大棚育苗,局部地区、社队或专业户应用电热温床育苗。

主要围绕增温、保温、排湿和减少苗期病害,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冬季育苗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苗床、营养土和种子的消毒,营养钵或营养土块的准备,种子催芽;二是确定适宜的播种期播种;三是做好苗期温度和水分管理;四是苗期施肥;五是假植(并苗);六是防治苗期病害。

二、露地育苗

  蔬菜生产中,因前茬蔬菜不能及时腾出地来,而后茬蔬菜又到了播种季节,常需要通过育苗来衔接茬口,以充分利用土地。

同时育苗还可节省用工,方便管理。

在蔬菜生产的正常季节,常进行露地育苗。

  露地育苗与保护地育苗相比,需要的设施不同,而且比较简单。

一般采用深沟高畦育苗,以利排水。

多雨、多暴雨季节,要注意理沟排水,防治洪涝灾害而降低出苗率和损伤秧苗,高温干旱季节要及时搭架遮荫、降温、保湿,促幼苗健壮生长。

  播种前深翻炕土,施足以有机肥为主的基肥,锄细整平,选择雨后晴播种。

切忌大雨来临前播种,以免冲走种子或泥沙淤积影响种子发芽出苗。

播种不宜过稀,也不能过密。

苗期浇水后或降雨后,要中耕松土,减少床土水分蒸发。

中耕的同时要清除苗床内的杂草。

涝雨天气要注意排水,炎热干旱天气,于凌晨或傍晚浇水,保持湿润。

苗床小播种过密,要及时匀苗,匀苗后浇水镇根,利于幼苗生长。

为了防止定植时秧苗过大,可适当节水蹲苗,最好的办法是进行假植。

三、无土育苗

  无土育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育苗方法,即在一定的容器内,用培养基质和营养液进行育苗。

无土育苗不用土,也不进行土壤消毒,用人工调节或自动控制秧苗所需的水、肥、温、光、气等环境条件,培育茄果类、瓜类、豆类及甘蓝类秧苗,出苗快,长势强,生长迅速,整齐一致,秧苗健壮,比一般育苗方法提早40天左右,为实现蔬菜育苗机械化、工厂化创造了条件,对促进我国蔬菜生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已在上海、江苏、山东的部分城市郊区推广应用,获得了显著效果。

4.蔬菜保护地栽培

  蔬菜保护地栽培是在不适宜蔬菜生长的季节,利用保温防寒或降温防涝的设施,人为地创造适宜蔬菜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进行蔬菜生产。

它具有减轻病虫、高低温、暴雨和环境污染等灾害对蔬菜的危害,起到提前或延后栽培,提早或延迟上市,增加菜类花色品种,缓解春秋两淡矛盾,实现周年生产、均衡供应的作用。

  蔬菜保护地栽培是在露地栽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栽培技术上既有联系,又有不相同的一面。

根据社会发展、市场需求,针对各个季节、各种设施进行栽培。

由于菜类品种不同,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栽培季节和方式不同,所要求的保护设施和栽培技术也不相同。

根据重庆地区保护地生产发展需要,分别介绍塑料薄膜、遮阳网膜大棚覆盖栽培及地膜覆盖技术要点。

一、塑料薄膜覆盖(大棚)栽培

  塑料大棚在我国南方地区多用于蔬菜育苗,茄果类、豆类、瓜类蔬菜春早熟或秋延后栽培;冬季或早春叶类菜栽培;食用菌栽培;茄果类、甘蓝类蔬菜制种和留种等。

(一)塑料棚种类和塑料大棚类型

1.塑料棚的种类。

按棚的高矮分为塑料小棚、中棚和大棚。

(1)塑料小棚。

一般用竹竿骨架材料按80~100厘米的间距插一拱架,棚高50~80厘米,棚宽(跨度)130厘米左右,用竹竿纵向连接拱杆形成拱棚,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作成圆拱形小棚。

适用于冬春季蔬菜育苗和瓜、茄、豆类蔬菜及早春速生菜的提早栽培。

(2)塑料中棚。

与小棚相似,棚高介于小棚和大棚之间,约1.5米左右,跨度4米左右,人能在棚内操作,分圆拱形和半圆拱形棚。

宜作育苗、栽培用,性能优于小棚。

(3)塑料大棚。

多用竹木、混凝土和钢管等作骨架,长度随场地及使用面积而定,一般长20~30米,跨度(宽)6~8米,拱架高2.2~2.8米,拱间距0.6~0.8米,拱肩高1.4~1.7米(含插入土40厘米),用竹竿或钢管纵向连接拱杆形成拱棚,在其上覆盖薄膜而成大棚。

塑料大棚骨架坚固耐用,使用寿命长,棚体大、保温性能好,隆冬季节可在棚内增加保温或加温设施,人可在棚内操作管理,人为地调节环境条件,适用用于蔬菜育苗、春早熟和秋延后栽培、无土栽培等。

在国内,特别是长江流域广泛推广应用。

2.塑料大棚的类型。

塑料大棚类型分为圆拱型、半圆拱型和屋脊式三种,前两种透光、保温性能强于屋脊式大棚。

重庆地区竹材资源丰富、取材方便、造价低、建造容易,生产上多采用竹架大棚。

钢结构大棚比较规范,使用寿命长,但投资大、成本高。

(二)塑料大棚周年生产栽培类型

  在塑料棚利用上,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市场需求不同、生产季节、栽培目的和方式各不相同。

其发展方向是:

在市场经济导向下,大力发展以效益为目标,以春秋两淡为重点,充分利用塑料薄膜、遮阳网覆盖栽培寒能保温、旱能保湿、热能遮阴降温、增强抗灾能力,提高设施栽培利用率、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1.蔬菜育苗。

冬春季利用塑料棚培育茄果类、瓜类、豆类、薯芋类及藤菜的幼苗或假植等保护耐寒蔬菜幼苗安全越冬;夏季利用遮阳网膜覆盖培育甘蓝类、茄果类、叶菜类等幼苗。

2.春早熟栽培。

早春利用保护设施进行防寒保温,提早定植茄果类、瓜类(特别是黄瓜)、豆类、生姜和速生菜等喜温蔬菜,提早上市(20天左右),提高产量,增加春淡花色品种。

3.春延后栽培。

利用保护设施夏季播种,夏末秋初栽培番茄、茄子和黄瓜等果菜,延长生长期和供应期,增加秋淡果菜品种,一般可延长30~40天。

4.秋冬菜提前栽培。

利用荫棚、遮阳网膜覆盖遮荫、降温、防暴雨等保护设施,于夏季育苗栽培早秋甘蓝(莲花白)、花菜等甘蓝类、白菜类(大白菜)及秋莴笋、芹菜、速生叶菜,增加秋淡叶类蔬菜品种,一般可提前上市30~40天。

5.无土栽培。

生产无公害、无污染蔬菜。

二、遮阳网膜覆盖栽培

  遮阳网膜覆盖栽培是继塑料薄膜、地膜覆盖栽培之后,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通过在蔬菜上试验、示范、推广,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的保护地栽培技术、近10年来,在我国蔬菜遮阳网覆盖夏季育苗和夏秋季蔬菜栽培上广泛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一)遮阳网膜的种类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遮阳网膜按颜色分有:

黑色、白色、银灰色、绿色、蓝色、黄色和黑银灰色相间的双色网膜等,以黑色、银灰色用途最广,用量最大。

按幅宽规格分有:

90厘米、140厘米、150厘米、160厘米和200厘米等。

视栽培方式和方法选用不同的规格,一般使用寿命3~5年。

(二)遮阳网膜覆盖的作用

  遮阳网膜是一种用于遮阳、降温的塑料网状覆盖材料。

其主要作用包括:

1.遮光降温,遮光率在25%~65%左右,降低地面温度非常显著;2.保水保湿,夏秋可以减少抗旱浇水次数30%左右;3.夏季防暴(雨)保墒、防病避鸟、虫危害;秋冬及春末防霜冻、保温;4.省工省力;5.苗齐苗壮。

提高成苗率20%左右,省种10%左右;6.提前、延后上市20天左右,并使蔬菜品质提高。

(四)遮阳网膜覆盖栽培的类型

  根据栽培季节、菜类品种及栽培目的,结合各地市场需求状况、地理环境条件、生产水平等综合因素,来决定采用遮阳网膜覆盖栽培的类型。

1.遮阳网膜覆盖育苗。

用于春季豆类、瓜类育苗,夏季甘蓝类、茄果类、绿叶菜类、葱蒜类、芥菜类蔬菜育苗,达到遮光、降温,减少床土水分蒸发,防暴雨和早春霜冻等危害或损伤秧苗,提高成苗率,培育健壮秧苗的目的。

2.大春蔬菜(夏季采收)大棚栽培后期覆盖栽培。

大棚春季栽培的茄子、辣椒、黄瓜和冬瓜等在采收中后期高温、强光照时期覆盖遮阳网膜,加强肥水管理,可延长供应期,提高单产,增加收入。

3.大春菜延后(破季)栽培。

大春菜的番茄、茄子、豇豆、菜豆和黄瓜等蔬菜夏初育苗,夏末采用遮阳网膜覆盖栽培,可增加秋淡花色品种,延长供应期30~40天,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显著。

4.秋冬蔬菜提早栽培。

秋冬蔬菜中的甘蓝(莲花白)、花菜、大白菜、莴笋、芹菜、大葱及速生小白菜等提早在夏季育苗栽培,秋季收获,一般可提早20~40天采收,增加秋淡花色品种和上市量。

  此外,还可利用遮阳网膜覆盖栽培越冬防冻叶类蔬菜、食用菌、花卉、药材、水果和木材育苗等。

三、地膜覆盖栽培

  地膜覆盖栽培(又称塑料薄膜地面覆盖栽培),是用0.01~0.02毫米厚的塑料薄膜(俗称地膜)紧紧贴盖于栽培厢(畦)地面上,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简易覆盖栽培方法,又称“促根栽培”。

地膜覆盖为作物创造了适宜又相对稳定的保温、保水、保肥的环境条件,促进生长,延长生育期,获得早熟、丰产的效果。

地膜覆盖栽培多用于春季蔬菜的提前栽培。

(一)地膜覆盖的作用

1.提高地温。

蔬菜覆盖地膜后,能更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和保持土壤温度。

2.保持土壤水分。

地膜覆盖后,有效地阻止了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于平缓。

3.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地膜覆盖避免了雨水直接冲刷土壤表面,减轻土壤板结和肥料流失。

4.促进土壤养分分解,增强地力。

地膜覆盖后,保持了土壤孔隙度,改善了土壤水、热、气状况,有益于微生物的活动,加速了有机质的分解和氮素的消化作用,使土壤养分增加。

5.增强光照。

白色地膜覆盖的反射光可增加作物的光照强度,提高光利用率。

6.抑制杂草、防治病害。

利用黑色膜覆盖,透光率减少,可有效地抑制杂草生长;利用银灰色膜可避免蚜虫直接危害及蚜虫传播的病毒病。

(二)地膜覆盖栽培方式

  目前各地区地膜覆盖栽培的方式有:

小棚加地膜覆盖栽培,大棚地膜覆盖栽培,温室地膜覆盖栽培,露地地膜覆盖栽培等四种栽培方式。

前三种方式在塑料小拱棚、大棚及温室内再用地膜覆盖在畦面或拱架上栽培蔬菜,比单纯的小棚、大棚或温室栽培蔬菜,更能提高地温,降低湿度,减轻病害,效果更好。

1.直接覆盖畦面。

早春栽培的豆类和瓜类蔬菜,直播蔬菜先按作物的株行距要求开厢作畦,施基肥,锄细整平打窝,播种后将地膜覆盖在畦面,与畦面表土贴紧,四周盖严,出苗后按株行距位置在地膜上开口,将幼苗伸出膜外,再用细土盖严播种窝边的地膜保温。

2.地膜先盖天,后盖地。

为了避免幼苗遭受倒春寒(晚霜)危害,用竹片在畦面作成弓形竹架,将地膜覆盖在弓形竹架上,保温,助苗生长;待露地气候稍暖,茄果类秧苗现花,瓜类和豆类秧苗现蔓时,撤除竹架按植株位置开口,将地膜覆盖在畦面上,然后用细土封口保温,促进生长发育。

3.地膜盖地又盖天栽培。

若早春及春季倒春寒比较严重,为了实现早熟丰产的目的,定植前将地膜覆盖在畦面上,开口定植,覆土封口,在畦面上再用竹片作成拱架后再覆盖一层0.02毫米厚的地膜,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