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五项常规工作 提高人物志编纂质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0608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抓好五项常规工作 提高人物志编纂质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抓好五项常规工作 提高人物志编纂质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抓好五项常规工作 提高人物志编纂质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抓好五项常规工作 提高人物志编纂质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抓好五项常规工作 提高人物志编纂质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抓好五项常规工作 提高人物志编纂质量.docx

《抓好五项常规工作 提高人物志编纂质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好五项常规工作 提高人物志编纂质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抓好五项常规工作 提高人物志编纂质量.docx

抓好五项常规工作提高人物志编纂质量

抓好五项常规工作提高人物志编纂质量

抓好五项常规工作提高人物志编纂质量

 

人物部类是一部综合性地方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编纂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部志书人文属性的彰显。

在新一轮修志启动前后,各级、各地地方志部门和地方志科研机构的领导、专家均从不同角度、层次,对如何彰显综合性地方志书中的人文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殷切的希望。

目前,全省范围内新一轮地方志编纂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如何编纂好人物部类,将各地改革开放以来人才辈出、人才荟萃的局面如实记录下来,提高综合性地方志书的人文属性,将是我们这一代“史官”肩负的重要职责。

笔者认为,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抓好五项常规工作。

以下,笔者结合1992年出版的《吴江县志》和正在续编的《吴江市志》(1986~2005),就人物部类的编纂谈几点看法。

一、研究上轮志书人物部类的编纂得失,寻找人物部类编纂的新方向

要编纂好新一轮综合性志书的人物部类,需要很好地研究上一轮志书。

上轮《吴江县志》人物部类的编纂以“卷”形式设置篇目,卷下分设“人物传”、“人物表”两个章节。

其中,“人物传”按照“生不立传”、“详今略古”、“以本籍为主、兼顾外籍”、“以人系事”等原则,系统收录了东晋至1985年期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的杰出人物110人(本籍98人,外籍12人)。

“人物传”中“重点记述明清以来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对吴江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一定作用或影响的人物,以及对外地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吴江籍人士”。

“人物表”仅设“吴江县革命烈士表”,收录吴江解放后人民政府认可的革命英烈151人。

同时,在《吴江县志》的其他相关部类中,以“录”或“表”的形式,对政党组织、政府机关、团体、协会等的主要领导作了收录。

应该说,《吴江县志》人物部类的编纂原则、篇目设计、记述方法等都是新一轮修志过程中需要继承和发扬的。

受首轮修志中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吴江县志》人物部类的编纂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人物数量偏少,部分年代断层严重。

历史上吴江受吴越文化的影响较深,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崇文厚德、人文荟萃、英才辈出的地方,《吴江县志》在其“人物”卷的无题小序中记载到:

“仅同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作者注)一镇从宋淳化三年(992)至清嘉庆十五年(1810),先后出过80个文武举人,38个进士”。

《吴江县志》仅收录110位杰出人物,从数量而言显然是偏少了,尤其是古代人物数量偏少。

再者,部分年代的断层也比较明显。

便如西晋之前人物未收录,西晋仅收录张翰1人,唐代仅收录陆龟蒙1人,宋代仅收录李问1人。

唐代之前的人物资料相对较少,这是事实,但是北宋建立至明代建立长达408年的历史中只收录1人显然不够合理。

也许正是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编纂者后来编纂出版了《吴江札记》一书,对历代漏收的杰出人物作了比较详细的补纂,这也是一大收获。

(2)入志人物选择的偏向性比较严重。

《吴江县志》的编纂工作启动于1986年,受当时“左”的思想残余影响,入志人物都是正面人物,反面人物基本没有,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以正为主、正反兼收”的原则,影响了志书“教化”功能的发挥。

(3)“大人物化”现象比较严重。

《吴江县志》选择的入志人物都是杰出人物,没有能够以一种“平视”的眼光关注那些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影响的所谓的“小人物”,给人一种“望尘莫及”的感觉。

(4)未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在抗战期间为国殉难且被国民政府所承认的英烈。

在《吴江县志》的“吴江县革命英烈表”中,我们看不到在抗战期间为国殉难且被国民政府所承认的英烈。

随着2007年中共吴江市委党史工办抗战史料调查工作的全面结束,调查人员在民国档案或其他资料中发现了一定数量的烈士名录。

也就是说,编纂者在编纂《吴江县志》的过程中,受当时“左”的思想残余影响,未将民国抗战英烈纳入入志资料的收集范畴,致使只有被新生人民政权承认的烈士才能入志的现象发生。

这在当时,也许是普遍的认识和现象,然而在今天看来就显得有欠公允,也自然成为了人物部类的不足之一。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新一轮志《吴江市志》人物部类的编纂工作,要在认真研究《吴江县志》编纂工作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好的经验与做法,寻找、弥补其不足,做到更加全面系统、更加客观真实、更加平民化大众化。

二、回顾20年地方历史发展历程,寻找人物现象的地方特征和时代特征

要做好新一轮综合志人物部类的编纂工作,除了研究上轮志书的不足外,还需要对续志上限和下限时间范围内的地方历史、人物现象作一个客观的历史回顾,概括出人物现象的地方特征和时代特征。

吴江和其他地区一样,也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实施改革开放的。

1978~1985年间,改革的面相对较窄,侧重于农村。

在1986~2005年的20年间,改革开放遍及全市每一个角落,经济发展先后经历了早期“苏南模式”指导下的乡镇工业大发展和企业改革改制精神指引下的民营经济大发展两个重要阶段。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吴江1986~2005年20年间的人物现象也发生了一些显著的、本质的变化:

(1)人才结构得到改善,影响力不断增大。

改革开放后的20年间,人才成长、工作、活动的机会与领域更加宽广,使得吴江杰出的人物数量更多、成就更加卓越、影响更加广泛。

其中,政治军事法律界是以费孝通为代表,有倪征日奥、项环诚、钱国梁、顾云飞、许绍元、陆军、王敏生等人;教育与学术界以费孝通和两院院士为代表,有程开甲、杨家墀、李怀志、顾泠元、薛发根等人;文学艺术界以范小青为代表,有荆歌、吕锦华、陆阿妹等人;工商界以肖四根、顾云奎为代表,有陈建华、崔根良、缪汉根、盛友泉、王伟忠等人。

(2)改革开放以来,人才的迁移特征更加明显,大部分杰出人才都活跃在吴江境外的华夏土地上,甚至一部分杰出人才远涉重洋从事各种领域的工作。

(3)在吴江境内工作并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的人员数量不断增大,这些优秀人才是吴江发展的中坚力量,为本土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4)改革开放后,随着各种吸引优秀人才政策的出台,外籍人士包括国内其他地区(含港澳台)和国外的优秀人才不断到吴江发展创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吴江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5)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和人才的多领域发展,使得人才往往不再是常规单一的教育家、书法家或者作家,而是逐渐成为集多种才能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6)人物平民化趋势在不断拓展。

在肯定人才智力作用的同时,人员的思想品德、敬业精神等也更加得到社会的重视,一大批辛勤工作、无私奉献、为民服务的大众市民也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其功绩得到了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肯定与认可。

(7)人物年轻化趋势十分明显。

1986~2005年间已经过世的杰出人物并不多,如果依然坚持“生不立传”的标准,本轮《吴江市志》的人物部类就难以写出吴江人才荟萃的局面。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新一轮修志《吴江市志》人物部类的编纂工作,要在认真回顾20年地方历史、总结人物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实际情况大胆创新,适当改变“生不立传”、“以大人物为主”等历史做法,增加“人物述略”,采用以人系事、只述不评的方法,系统记述1986~2005年间的人物现象,丰富人物部类的史实,增添志书的人文内容。

三、立足调研后确定的两大原则,抓好志书人物部类篇目设计工作

篇目是志书的灵魂。

要做好《吴江市志》人物部类的编纂工作,首先要抓好篇目设计工作。

在上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人物部类篇目设计的两个原则,一是在衔接上处理续志与前志的关系原则,二是处理好基本篇目与特色篇目的关系原则。

前者要求我们在继承《吴江县志》现有的基本篇目、好的编纂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同时对前志遗漏的人物进行补遗;后者要求我们在传承基本篇目精华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更多地体现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展现1986~2005年20年间人物现象的真实面目。

在坚持两大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将《吴江市志》人物部类分设为“人物传”、“人物述略”、“人物名录”、“费孝通与吴江”等部类和“人物索引”等工具检索。

(1)人物传。

该部类主要是为在国内外具有卓越成就、巨大影响、已经过世的知名人士立传,采取“以叙为主、以议为辅”的手法,述其生平,彰其功绩;同时还包括针对前志遗漏专门设立的“人物补遗”部类。

(2)人物述略。

该部类包括“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社会贤达”、“知名企业家”等,主要是对在世的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作简要的介绍,重点记述其生平经历、工作业绩,与“人物传”不同的是“只叙不议”。

“领导干部”收录副省、副部级以上干部。

“专家学者”收录在国内外有杰出贡献、重大影响的人物。

“社会贤达”收录有特殊才能或者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人士。

同时针对“苏南模式”期间吴江乡镇工业大发展、企业改制前后吴江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为全省排头兵的现实,我们在“人物述略”中专门增设了“知名企业家”部类,收录吴江改革开放以来作出重要贡献、社会影响得到社会认可的企业家。

(3)人物名录。

该部类包括“吴江籍知名人士”、“先进人物”、“杰出新吴江人”、“革命英烈”等。

“吴江籍知名人士”主要收录原为吴江籍、现在国内其他地区或国外工作的知名人士,行政以处级为限,职称以正高级为限。

“先进人物”部类主要收录受到各级党委、政府表彰的人物,各类“先进”主要收录获得地市级及以上级别表彰的人物,军功主要收录获得二等功及二等功以上表彰的人物。

“杰出新吴江人”主要记述新吴江人来吴江发展所取得的杰出成就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展示市委、市政府和市民对外来人口包容、肯定和嘉勉的精神风貌,所收录的人物要求是得到党委、政府和社会认可的人士。

“革命英烈”主要收录两方面的人物:

一是1986~2005年间光荣牺牲并被民政部门、部队追认为革命烈士的英烈;二是对在抗战期间英勇牺牲且被国民政府追认为抗战英烈的人物进行补遗。

(4)费孝通与吴江。

费孝通是享誉世界的人类学、社会学大师,又长期担任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民盟中央的领导人,其在政治和学术两个领域的成就和影响力,吴江目前无人能及。

针对这一实际,我们专门设置了“费孝通与吴江”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家世与生平”、“历次访问吴江”、“费孝通研究吴江”等。

(5)人物索引。

为了方便读者在阅读、利用志书的过程中快速寻找所要查找的人物资料,我们设置了“人物索引”这一专门的检索工具。

在按照两大原则设置篇目的时候,我们还要求编纂人员遵循“以正为主、正反兼收”的修志原则,在选择正面人物入志的同时,借鉴安徽省志办的人物编纂要求,将选择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反面人物入志,以起到警示后人的教化作用。

四、广泛吸收各方意见,完善篇目和入志标准,多途径做好入志人物的资料收集工作

新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我们现在的地方志编纂工作是政府修志,而不是私人修志。

这一规定要求我们在编纂过程中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修志工作,提高志书质量。

为了做好《吴江市志》的编纂工作,我们专门召开市志篇目论证会,广泛听取省、苏州市地方志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篇目设计。

省、苏州市的领导和专家在论证会上对人物部类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与创造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均予以合理采纳。

同时,我们还专门召集市内的组织、人事、党史、档案、经贸、工商联等部门开会,研讨市志入志人物的标准,广泛听取这些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篇目和入志标准。

在篇目、标准确定后,我们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广泛开展资料的收集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是广泛发动各镇、开发区、部门、单位地方志办公室开展入志人物的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二是市志编辑部专门落实编纂人员,针对各类人物词典、传记书籍、档案、报刊、影像资料等资料来源开展收集工作;三是通过互联网开展吴江籍人物资料收索,获取人物线索或基本资料;四是通过信函、电话、电子邮件、实地访谈等多种形式,从拟入志人物本人、亲属、单位手中获取第一手资料;五是采取资料互补的方式,在市志、镇志、区志、专业志(部门志)各编纂办公室之间开展互相提供线索、互相交换资料、互相交流编纂经验的活动,进一步健全资料体系,加快编纂进度,提高编纂质量。

五、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初稿撰写工作,认真扎实做好志稿修改补充工作

在人物部类的初稿撰写工作上,我们提出了一系列严格的要求。

一是人物分类,主要以其专长、成就、影响为分界线,如果其在政治领域的成就大于学术领域,则将其安置在“领导干部”部分,反之则安置在“专家学者”部分。

二是正确处理好职称职务与工作业绩的关系。

具体而言,要避免务虚,力求务实,重在记载其业绩、贡献和影响:

第一,要重在反映工作业绩,不同职业,反映侧重点不同;第二,对高级职称者,要重在反映其学术成就和贡献;第三,对党政领导者,重在记述其作风和政绩,反映如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三是对记载不一的资料,能够考证的尽量予以考证,选择最准确的资料入志;对暂时不能考证的不同记载或说法,则采取多种说法同时保留的存史方法,留一定的余地让读者自己去思考与研究。

四是人物传的基本要素必须记述清楚,如姓名、性别、笔名与别号、籍贯、出生地、生卒年月、求学经历、工作经历、所任职务、所获成就、所著著作、所得荣誉、所犯错误等均要一清二楚。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专门以柳无忌(柳亚子的长子)的传记撰写为范例做了样板,并加以推广。

五是记述人物要注重以人系事,而不是以事系人。

抓住主干,按照时间顺序将人物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不同的事情、事件串联起来。

六是在人物传记的撰写上,注重学习借鉴《史记》笔法,在记载人与事的过程中力求反映人物的形象与特征,同时收录人物照片,增强传记的可读性。

在人物部类的初稿完成后,我们认为志稿要经得起历史和社会的检验,必须做到政务公开,在政务公开的过程中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批评,广泛吸收成熟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解决人物遗漏、史实误差、评价不确定等问题,不断完善志稿。

下一步,我们主要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借助市志、镇志、区志、专业志(部门志)全面开展编纂工作的有利平台,进一步补充遗漏史料,核实史料真伪,提高志稿质量;二是要通过地方新闻媒体、《吴江方志简报》等宣传、舆论和监督平台,对已经收录的人物及其志稿予以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的监督和批评;三是利用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登门拜访等有效途径,广泛听取入志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充实、完善志稿。

一部地方志书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其中人物部类的编纂工作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内容,编纂完成后也将是志书人文内容最重要的承担者和体现者。

因此,怎样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做好人物部类编纂工作,不断提高、彰显地方志书的人文内容,依然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吴福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