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四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0020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北四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北四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北四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北四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北四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北四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生物试题.docx

《苏北四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北四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生物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北四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生物试题.docx

苏北四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生物试题

苏北四市(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2014届高三期末统考

淮安市2013-2014学年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生物试题2014.1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并填涂相应的准考证号。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非选择题时,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题无效,在草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脂肪均含N、P等元素

B.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麦芽糖、核酸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脱氧核糖

D.自由水和结合水的作用不同,不能相互转化

【解析】

DNA的组成元素为C、H、O、N、P,脂肪的组成元素为C、H、O。

绝大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

麦芽糖是二糖,由两个葡萄糖分子组成,葡糖糖是六碳糖。

自由水和结合水的作用不同,但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B

2.下列有关细胞器的成分及功能叙述中,错误的是

A.线粒体含RNA,能产生ATP和CO2  B.叶绿体含DNA,能产生糖类和O2

C.内质网含蛋白质,能参与脂质的合成  D.核糖体含磷脂,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解析】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含有少量的DNA和RNA,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ATP和CO2,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水和ATP。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少量的DNA和RNA,在光反应阶段能分解水产生O2和[H],在暗反应阶段能固定和还原CO2产生糖类等有机物。

内质网含有蛋白质,其中滑面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重要场所。

核糖体只有RNA和蛋白质组成,没有生物膜结构,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答案】D

3.生产啤酒时,麦芽中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会降低啤酒品质,故生产过程中需降低其活性。

下图为不同pH和温度对PPO活性影响的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PPO能催化多酚类物质的生化反应

B.pH为8.4时,温度高于90℃,PPO的活性将进一步降低

C.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应将温度控制为80℃、pH控制为8.4

D.温度相同,pH为7.8比8.4时该酶的酶促反应产物要少

【解析】

由图可知,pH与酶活性的关系可以表示为抛物线状,温度与酶活性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为抛物线状。

多酚氧化酶的作用是催化多酚类物质的氧化。

pH为8.4时,温度等于90℃,PPO的活性已经下降,温度进一步升高,PPO的活性将进一步降低。

PPO的活性高时,啤酒品质反而降低;在温度为80℃、pH为8.4时,PPO的活性较高,啤酒品质会降低。

相同温度时,pH为8.4时该酶的活性较高。

【答案】C

4.关于人体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只有部分用于合成ATP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氧的参与,该过程与有氧呼吸完全不同

D.细胞供氧不足时,无氧呼吸可将糖类氧化为乳酸或酒精

【解析】

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只有少部分用于合成ATP。

在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两个阶段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中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的参与,但它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细胞供氧不足时,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可将糖类氧化为乳酸,没有酒精产生。

【答案】A

5.将洋葱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上培养,让其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子细胞至分裂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染色单体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都被标记

C.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都不被标记

D.有半数的染色体中只有一条染色单体被标记 

【解析】

将洋葱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上培养,让其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每条染色体都被标记,但只有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单链含有标记;继续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子细胞至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但只有一条染色单体含有标记,另一条不含标记。

【答案】A

6.下列关于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易导致实验失败的操作是

①蛋白质鉴定时,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再加入样液

②还原糖鉴定时,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③淀粉鉴定时,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样液中

④鉴定酵母菌是否产生酒精,可直接将重铬酸钾加入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中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

蛋白质的鉴定需要双缩脲试剂,该试剂在使用时要先加NaOH溶液然后再加CuSO4溶液。

还原糖的鉴定需要斐林试剂,该试剂需要水浴加热,才能看到砖红色沉淀。

淀粉的鉴定需要碘液,不需要加热,可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液中。

鉴定酒精需要使用酸性的重铬酸钾。

【答案】A

7.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利用新鲜绿色菠菜叶为实验材料,用层析法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由于操作不同,而得到了以下四种不同的层析结果。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可能误用蒸馏水作提取液和层析液B.乙可能是因为研磨时加入无水乙醇过多

C.丙可能是正确操作得到的理想结果D.丁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CaCO3

【解析】

叶绿体中的色素属于有机物,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水作提取液和层析液。

乙中每种色素都有,但含量很少,可能是无水乙醇过多,色素浓度太低导致的。

丙中每种色素都有,但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较多,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较少,这不应该是正确操作得到的理想结果,如果操作无误,应该是叶绿素类的含量多。

丁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很少,可能是研磨时未加入CaCO3破坏了叶绿素类物质,因为与类胡萝卜素相比,叶绿素类更易受到破坏。

【答案】C

8.关于“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B.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用龙胆紫对细胞进行染色后,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现象一定更明显

D.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均能复原

【解析】

在“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质壁分离的前后可以对照,质壁分离过程和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也可以对照,所以本实验有对照。

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增加,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用龙胆紫对细胞进行染色后,细胞已经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因而观察不到的质壁分离现象。

使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会使细胞由于大量失水而死亡,不会再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答案】B

9.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蝗虫的卵巢是观察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最佳材料

B.在果蝇杂交实验中,摩尔根等人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可选用过氧化氢为底物

D.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解析】

卵原细胞的有丝分裂一般在性成熟前就已完成,在减数分裂时就不再进行有丝分裂,而且卵细胞在受精前通常只能分裂到减二中期,所以蝗虫的卵巢不是观察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最佳材料。

在果蝇杂交实验中,摩尔根等人确实是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一般不选用过氧化氢为作底物,因为高温本身会使过氧化氢分解,干扰实验结果。

调查人群中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在社会人群中调查,调查人群中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答案】B

10.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整个实验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B.实验前先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除去CO2

C.两种呼吸方式的产物中都有酒精

D.通过检查是否有CO2产生不能判断其呼吸方式【解析】

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光不是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因而不必再黑暗条件下进行。

在实验前先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主要是杀死溶液中的杂菌,防止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时,产物只有CO2和水,没有酒精,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和CO2。

由于两种呼吸方式都有CO2产生,所以无法通过这一点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答案】D

11.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

在此过程中

A.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化

C.群落优势种无明显变化D.森林形成后苔藓会消失

【解析】

弃耕的农田进行的是次生演替,不存在任何生物生长的演替才是初生演替。

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会增加,群落中的食物链增加,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

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会发生更替,这也是演替的本质。

森林群落形成以后,苔藓植物会减少,到通常不会消失。

【答案】B

12.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脱氧核苷酸对模型,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

在A中,从五碳糖和磷酸基团的形态和位置可判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不是反向平行的。

在B中,A与T这个碱基对之间的氢键该是两个而不是三个。

在C中,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中的脱氧核糖与磷酸基团之间的连接位置不对;而且,G与C这个碱基对之间的氢键该是三个而不是两个。

D正确。

【答案】D

13.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

B.沉淀物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C.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强

D.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

35S标记的应该是噬菌体的外壳,外壳中含有S元素,而DNA中不含S元素。

在②过程中,如果不充分搅拌,会使较多的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上,这样沉淀物中含有的放射性较高,如果搅拌充分,沉淀物的放射性较低。

在上清液中含有较多的噬菌体外壳,所以反射性相对较高。

上述实验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A

C

B

A

14.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B.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可以发生重组

【解析】

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是正确的。

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而基因重组是可遗传的变异中的一种。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例如交叉互换。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可以发生重组,例如基因的自由自合。

【答案】D

15.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物种生存的环境相对稳定,则该物种就不会发生进化

B.由同一物种进化形成不同物种的外因有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等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解析】

若物种生存的环境相对稳定,则该物种也会发生进化,因为变异是客观存在的,环境会对这些变异进行选择,从而使基因频率改变。

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是生物进化的外部原因。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以及物种与环境的的生存斗争而实现的。

【答案】B

16.右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

B.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

C.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

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①处的液体会减少

【解析】

①~③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和血浆。

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组织液和淋巴中也有少量的抗体。

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降低,①处的液体会增加。

【答案】C

17.病毒性肠胃炎多由“诺如病毒”引起,主要症状有呕吐、腹泻、发热等。

该病毒变异性强,极易造成反复感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诺如病毒的变异来源最可能是基因突变

B.严重的呕吐、腹泻会导致内环境稳态破坏

C.反复感染该病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被损

D.机体发热可能是产热过多或散热不畅造成

【解析】

病毒不存在有性生殖,所以没有基因重组,也没有染色体变异,只存在基因突变。

严重的呕吐、腹泻会导致内环境的稳态受到破坏。

反复感染该病的原因是该病毒易于突变,人体缺少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机体发热可能是产热和散热不均衡造成的。

【答案】C

1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人工生态林中适当增加植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所有的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D.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会造成一定的威胁

【解析】

在人工生态林中适当增加植物的种类,能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外来物种入侵会威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答案】C

19.下图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达到环境容纳量后所发生的三种可能变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因环境阻力的存在,该种群数量不能呈“J”型增长

B.曲线Ⅰ说明该种群栖息地可能受到轻度破坏

C.形成曲线Ⅱ后,若建立保护区可以提高该种群数量

D.形成曲线Ⅲ最可能的原因是该种群的天敌数量增多

【解析】

在自然条件下,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该种群数量不会呈“J”型增长。

由曲线Ⅰ可知,其环境容纳量比原来略有减少,这说明该种群栖息地可能受到轻度破坏。

形成曲线Ⅱ后,该种群数量减少,如果建立保护区,可以增加该种群的数量。

形成曲线Ⅲ不可能是该种群的天敌数量增多,天敌多不会导致一种群完全消失。

【答案】D

20.下图为某动物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n,DNA数目为2a)分裂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上的基因,①③细胞处于染色体着丝点(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

B.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2a

C.正常情况下,基因A与a、B与b分离发生在细胞①和

D.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

【解析】

①是有丝分裂的后期,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4n,DNA数目为4a。

③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2a。

基因A与a、B与b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细胞③中。

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应该是aB、aB、Ab。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不得分。

21.关于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碳元素多少决定的

B.氨基酸和蛋白质都是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

C.蛋白质肽链的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也发生改变

D.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至少有n-m个肽键

【解析】

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R基团决定的,A错误;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蛋白质在细胞中有结构蛋白、调节、催化、免疫、运输等作用,B错误;肽链的盘曲和折叠构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不同结构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功能也发生改变,C正确;如0-0-0-0-0-0,一条肽链由6个氨基酸组成,脱水缩合形成5个肽键。

同样,若是n个氨基酸组成一条肽链,一共有至少(n-1)个肽键,因此,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至少有(n-m)个肽键。

D正确。

【答案】CD

22.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分子物质均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B.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均不需要消耗能量

C.分泌蛋白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排到细胞外

D.抑制细胞呼吸对细胞吸收K+的速率无影响

【解析】

气体分子及脂溶性小分子可以通过扩散进入细胞,氨基酸、离子等物质进出细胞一般是主动运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其动力来自于浓度差,B正确;分泌蛋白是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C错误;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ATP,所以抑制细胞呼吸会影响细胞吸收K+的速率,D错误。

【答案】ACD

23.下图是具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Ⅱ7不携带致病基因。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如果Ⅲ8是女孩,则其基因型只有两种可能

D.Ⅲ10不携带甲、乙两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

【解析】

由Ⅰ1、Ⅰ2和Ⅱ4(无中生女有)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正确;由Ⅰ1、Ⅰ2和Ⅱ6(有中生男无)可知,判断甲病是显性病,题目中甲、乙两病其中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用XB表示甲病致病基因、a表示乙病致病基因。

由Ⅲ9基因型为aaXbY,可推出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Ⅱ3的基因型为AaXbY,如果Ⅲ8是女孩,其基因型有4可能,为aaXBXb、aaXbXb、AaXBXb、AaXbXb,C错误;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可推出Ⅰ1基因型是AaXBXb、Ⅰ2基因型是AaXBY,所以Ⅱ6的AAXbY(概率为1/3)或者AaXbY(概率为2/3)。

题目可知,Ⅱ7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Ⅱ7基因型为AAXbXb,Ⅱ6产生精子中携带乙病致病基因a的几率为1/3,由于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Ⅲ10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

所以,Ⅲ10不携带甲、乙两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D错误。

【答案】AB

24.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和乙烯(ACC是乙烯的供体)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科学家用拟南芥下胚轴插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促进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为50μmol/L

B.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均有一定的生根量,这与其自身的激素有关

C.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细胞中,生长素和乙烯是同时合成并发挥作用的

D.ACC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作用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促进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在10μmol/L和100μmol/L之间,若进一步探究最适浓度,可以在10μmol/L和100μmol/L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A错误;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均有一定的生根量,说明枝条本身就含有自身产生的生长素,B正确;由题目无法说明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细胞中生长素和乙烯是同时合成并发挥作用的,C错误;由图中信息可知,与ACC激素浓度为0比较,低浓度的ACC对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对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所以ACC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作用的影响具有两重性,D正确.

【答案】AC

2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

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

【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不仅来自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还可以来自于无机环境,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A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它可发生在同一物种之间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物种之间的,而植物激素的作用是在个体的体内,所以B错误;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如母鸡下蛋后的叫声,养鸡人会知道,C正确;一定限度内,食草动物吃草也有利于草的更新与分蘖,D错误。

【答案】AB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5分)

三、非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8小题,共计65分。

26.(8分)下图表示显微镜的目镜以及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中的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用显微镜观察时,将图1中的甲换到乙,则视野中的亮度会变▲,看到的细胞数目会变▲。

(2)图2为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细胞图像,制作该临时装片时需要选取根尖的▲部位,进行该实验的四个步骤为▲。

若观察到细胞出现重叠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3)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在吸取细胞培养液计数之前需要将培养液▲。

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的结果如图3所示,则该1ml样品中酵母菌数约为▲个。

【解析】

(1)甲、乙没有螺纹,为目镜。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由低倍镜换到高倍镜时,视野中的视线会变暗,看到的细胞数目会变少。

(2)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根尖的分生区的细胞分裂旺盛,应选取根尖的分生区的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1解离:

上午10时~下午2时,剪取洋葱根尖2-3MM,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中(1:

1),在室温下解离。

目的:

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2漂洗:

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

目的: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3染色:

把根尖放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的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

4制片:

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

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

目的:

是细胞分散开来,便于观察。

若观察到细胞出现重叠现象,其原因可能是解离不充分、压片力度不足,细胞没有分散开来等原因。

(3)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抽样检测法(样方法),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使酵母菌分布均匀。

由图3可知,此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是25×16型,即大方格内分为25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

原1mL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为=每个小格中的平均酵母菌数x400个小格x酵母菌培养稀释倍数x10000,则该1ml样品中酵母菌数约为,2x400x100x10000=8×108个

【答案】

(1)暗少

(2)分生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缺少步骤、颠倒顺序均不得分)解离不充分(压片力度不足,细胞没有分散开来)(3)抽样检测法(样方法)振荡摇匀8×108

27.(8分)人体细胞内的溶酶体是一种含有多种水解酶的细胞器,其内部的pH为5左右。

溶酶体的作用存在胞吞和自噬两种途径,下图表示吞噬细胞内溶酶体的产生和作用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与溶酶体产生直接相关的细胞结构是▲,与水解酶合成和加工有关的细胞器有▲(至少答3种),溶酶体能消化病原体的原因是▲。

(2)细胞能识别病原体主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物质);图示过程体现了细胞中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的关系是▲

(3)留在细胞内的残余体多为脂褐质,其数量随着个体的衰老而增多,存在大量脂褐质的细胞可能还具备的特征有▲。

①细胞核体积变大②细胞间的黏着性下降③细胞内水分减少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