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七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9972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1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七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七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七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七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七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七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docx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七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七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七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docx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七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

专题七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

线索一 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的演变。

(1)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后,逐步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君主立宪制,形成了责任内阁制。

美国独立后,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共和制、三权分立制政体。

(2)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政体,德国1871年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线索二 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但昙花一现。

(3)十月革命一举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最终变为现实。

考点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题点:

“光荣革命”的评价)英国人麦考莱指出,“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

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

”这次革命的最大“收效”是(  )

A.宫廷政变没有流血B.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

C.限制了国王的权力D.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体

[解析] 根据材料“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国王的权力要受法律的约束,故B项正确。

[答案] B

2.(题点:

英国政治体制的完善)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主要是由资产阶级和包括新贵族在内的大地产者发动的;政变后,由他们控制国家政权。

19世纪中期以后,大地产者最终失去了控制国家政权的权利。

这一变化主要是(  )

A.宪章运动的产物B.工业革命深入发展的影响

C.启蒙运动的影响D.民主政治逐渐变革的结果

[解析] 宪章运动发生在19世纪早期,故A项错误;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参与政权,故B项正确;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故C项错误;大地产者失去对政权的控制主要是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 B

3.(题点:

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英国在政治上一方面“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和规定”,另一方面“注重保持自身,善辟蹊径,自成体系,在政治制度的建设中造就自己的风格特点”。

这主要体现了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民主制与君主制相结合B.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C.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D.传统向现代渐进发展

[解析] 材料“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和规定”体现了继承传统的一面,“注重保持自身,善辟蹊径,自成体系”体现了勇于创新的一面,故B项正确。

[答案] B

视角1 从人类政治智慧角度,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政治体制确立过程中所呈现的基本特征。

视角2 从权力的分配与制约角度,认识国王、议会和内阁权力的演变及影响。

视角3 从中英政治制度的关联角度,考查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前提

(1)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打击了国内封建制度和封建势力。

(2)1688年“光荣革命”改变了议会与国王之间的关系,王权由神授变为来自议会。

2.确立:

《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议会掌握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

3.发展

(1)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首相和内阁须从多数党中选出,行政权转移到内阁手中。

(2)1832年议会改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的席位。

4.特点

(1)英国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以代议制民主政治为基础。

(2)国王:

是国家元首,但平常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3)内阁:

是最高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职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4)议会:

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国家权力中心。

(5)首相:

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拥有行政权、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5.意义

(1)结束了英国封建专制,使英国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对其他国家产生深远影响。

考点二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题点:

1787年宪法的背景)在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梅森提出制订保障公民权利的《权利法案》的决议,最后以10票反对、0票赞同的悬殊比例被否决。

这一结果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  )

A.民主力量比较薄弱    B.首要任务是建立中央政府的权威

C.民众缺乏民主意识    D.各州政府反对人民拥有权利

[解析] 联系1787年制宪会议的背景可知,美国独立之后建立的是一个松散的邦联,邦联政府权力很小,无法应对内忧外患,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应对危机,而不是保障公民权利,故B项正确。

[答案] B

2.(题点:

美国制宪会议呈现的特点)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几种意见及最终方案,这些意见及最终方案体现了(  )

意见一

意见二

最终方案

反对一人执掌大权,认为一人掌权,总统形同英国国王。

总统应该有足够大的权力来钳制国会可能出现的独断和多数暴政。

总统实行任期制。

总统有对国会议案的否决权,有权任命官员、与外国签约,但必须得到参议院的同意。

A.国会是联邦政府权力中心     B.民主与妥协是美国宪法的特征

C.美国总统应该对宪法负责    D.联邦政府的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解析] A项与材料中“总统有对国会议案的否决权”不符,故A项错误;最终方案综合了几种意见,最终方案中“总统有对国会议案的否决权”“必须得到参议院的同意”体现了两者的制约平衡,故B项正确;材料中意见分歧是“总统”和“国会”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答案] B

3.(题点:

1787年宪法的特点及影响)美国只有一个政治纪元,也只有一种政治时间,无论其政治身份在危机时刻发生何种结构性的改造,还都是发生在1787年宪法设定的政治框架内。

这旨在强调(  )

A.美国的近代宪法完美无缺B.联邦宪法化解危机的功能

C.美国宪政实践具有连续性D.宪法固化美国的政治身份

[解析] 1787年宪法并非完美无缺,如保留了黑人奴隶制等,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化解危机,而是强调美国政治身份的稳定性,故B项错误;根据“只有一个政治纪元,也只有一种政治时间”、“都是发生在1787年宪法设定的政治框架内”可知美国宪政具有稳定性与连续性,故C项正确;材料旨在强调美国宪政实践的连续性,并非固化,故D项错误。

[答案] C

视角1 从微观层面分析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特点及其体现的原则。

视角2 从权力的分配与制衡角度,认识美国中央政府与各州、南方与北方以及联邦政府内部的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

视角3 从中美关联的角度,分析中华民国政治体制对美国政治体制的继承和创新。

1.背景:

美国独立后建立的邦联体制存在严重的缺陷,无力解决国内外贸易、偿还债务、国家安全等问题,面临着维护共和制及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

2.确立:

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及三权分立的总统共和制政体。

3.体现原则

(1)联邦制原则:

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包括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

同时宪法让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

(2)分权制衡原则:

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部分,分别由国会(分参众两院)、总统和最高法院行使,又互相制约。

(3)民主原则(人民主权原则):

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出,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

总统由各州选举团选出,即先由各州议会选出候选人,再由选举人选举总统。

总统和议员均实行任期制。

4.评价

(1)局限性:

没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没有废除黑人奴隶制,留下种族歧视的烙印。

(2)积极性:

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为美国长期的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考点三 法国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题点:

法国政体确立的特点)1871年8月,法国国民议会获得了制定宪法的权力,但保皇派内部分化严重,结果《1875年宪法》获得通过。

“这部宪法并不是在建立一种理想的美满的政治制度,它只在适应当前需要,规定可行的实际办法”。

这说明法国政体的最终确立(  )

A.是保皇派对资产阶级的妥协B.遵从了卢梭的民主思想

C.受益于政治现实和妥协精神D.受巴黎公社的影响巨大

[答案] C

2.(题点:

法国政治权力的分配与制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

“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这说明(  )

A.总统有控制议会的权力B.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C.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D.行政权力高于立法权力

[解析] 根据材料“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可知,立法权和行政权具有相互制约的特点,故C项正确。

[答案] C

3.(题点:

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在俾斯麦出任帝国宰相的漫长任期中,德皇和宰相在原则问题上都是相互信任的,以至于俾斯麦能够大权在握、纵横捭阖,成为帝国权力的真正化身。

这主要说明(  )

A.帝国宰相与德皇之间相互制约

B.德意志帝国宰相掌握最高行政权

C.俾斯麦的职权凌驾于德皇之上

D.帝国宰相职权和任期取决于德皇

[解析]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下,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并对皇帝负责,故D项正确。

[答案] D

4.(题点:

德国代议制的发展)1908年,德意志部分议员提出议案,要求详细规定帝国宰相的职责,规定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到议会的赞同。

此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

这一变化表明德意志帝国(  )

A.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B.资产阶级代议制有所发展

C.皇帝的权力受到了严格限制

D.权力的中心变为帝国议会

[解析] 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1908年德意志二元制君主立宪体制下,内阁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因而德意志并未形成责任内阁制,A项错误;根据“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的不信任”可知,德意志资产阶级代议制有所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C项错误;德意志二元制君主立宪体制下,权力中心为皇帝而非帝国议会,D项错误。

[答案] B

视角1 从法国历史传统和工业革命的角度,分析法国民主共和制确立过程的曲折性。

视角2 从近代文明发展的角度,认识德国君主立宪制的民主性和进步性。

1.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背景:

法国大革命后,君主制与共和制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2)确立:

1875年,法国议会以一票优势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3)内容:

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可连选连任。

(4)影响: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背景:

分裂状况阻碍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普鲁士在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国。

(2)确立:

1871年德国制定《德意志帝国宪法》。

(3)内容:

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内阁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实行联邦制。

(4)特点:

立宪为虚,君主专制是实,具有军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残余。

(5)影响

①积极:

德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此后,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②消极:

专制主义色彩浓厚;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

考点四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1.(题点: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19世纪上半期,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社会改造方案纷纷出现。

这反映了(  )

A.民族主义思潮兴起B.社会主义成为历史发展潮流

C.工业革命加剧社会分化D.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衰落

[解析] “民族主义思潮”材料未反映,A错误;19世纪上半期,世界历史的主流是发展资本主义,B、D错误;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明显,一些思想家纷纷提出社会改造方案,C项正确。

[答案] C

2.(题点:

巴黎公社的特点)巴黎公社成立后,公社委员会公告中指出:

“你们将创立真正代表人民的机构,能找到永远不以主子自居的代表人”。

这反映了公社委员会(  )

A.坚持了无产阶级专政B.极力推行直接民主制

C.实行了人民监督制度D.坚持人民公仆的宗旨

[解析] 据材料“真正代表人民的机构,能找到永远不以主子自居的代表人”反映公社委员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故D项正确。

[答案] D

3.(题点: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价值)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

“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

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

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

”这反映了马克思的民主观(  )

A.强调民主的阶级性B.具有历史局限性

C.主张民主与专政不可分离D.继承并超越资产阶级民主

[答案] D

4.(题点:

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十月革命前,列宁指示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军队要给士兵放假,以便组织他们回乡争取农民的选票,以便“在立宪会议中获得多数”。

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向人民发出号召:

“把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

”这反映了列宁(  )

A.坚持《共产党宣言》的指导B.践行《四月提纲》的构想

C.借鉴了巴黎公社的做法D.希望夺取沙皇政府权力

[解析] 《四月提纲》提出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主张,具体方式为和平夺权,与材料中列宁的做法相符,B项正确。

巴黎公社和《共产党宣言》都主张暴力夺权,与材料不符,A、C两项错误。

沙皇专制统治在二月革命时已被推翻,D项错误。

[答案] B

5.(题点: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一战期间,漫画家沈泊尘在《申报》上发表了一系列讥讽联军的漫画,结果几乎闹成国际大交涉,以致被上海租界法庭判为污辱协约国而罚《申报》赔款。

下图《虽不中亦不远矣》为沈泊尘于一战期间创作的一幅漫画,据此判断,作者的主要意图是(  )

A.讽刺帝国主义战争自掘坟墓   B.肯定俄国二月革命的进步性

C.抨击俄国与德国的封建专制   D.歌颂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深远

[解析] 漫画中一把民主的剑刺穿俄皇逼向德皇,命名为《虽不中亦不远矣》,意在说明一战期间的俄国十月革命威胁到德皇的统治,作者意指民主的剑虽没刺中德皇,但也不远了,可知歌颂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深远符合题意,故选D项。

[答案] D

视角1 从制度创新角度,分析巴黎公社措施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理解其无产阶级伟大尝试的意义。

视角2 结合20世纪初俄国的国情,认识俄国十月革命进程呈现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1.马克思主义诞生

(1)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内容:

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阐明社会发展的规律;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号召无产阶级联合。

(3)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

②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巴黎公社

(1)背景: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准备以武力解散国民自卫军。

(2)措施

①政权建设:

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国民自卫军和工人阶级的国家机构;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规定最高工资限额。

②社会经济: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等。

(3)意义

①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③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3.十月革命

(1)原因: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一战激化了国内矛盾;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巩固的工农联盟。

(2)过程

①二月革命:

推翻了沙皇统治,形成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

②《四月提纲》:

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指明了革命发展的道路。

③七月事件: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和平夺权已不可能,使布尔什维克党改变策略,决定进行武装起义。

④彼得格勒起义: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⑤建立政权:

颁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题线1 从制度创新与完善角度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

【追溯高考1】(2016·课标全国Ⅰ,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解析] 题干信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体现了君主立宪制下王权仍然拥有行政权力,说明君主立宪制还没有完善,故选B。

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排除A;内阁制度1721年后逐步形成,排除C;《权利法案》并没有限制英王的行政权,排除D。

[答案] B

『知识拓展』君主立宪制下国王、议会、内阁的地位和关系

(1)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仍是世袭的国家元首、立法机关的一部分、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英国国教的世俗领袖和英联邦的元首。

(2)议会中的上院,保留尊严和荣誉,权力相当有限;下院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政府监督等一切大权,是政治权力中心。

(3)内阁通过下院中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

内阁首脑是首相,拥有行政大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事实上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拥有各部大臣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的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等。

(4)内在关系:

责任内阁制下,首相是由国王任命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由首相提名、国王批准组成;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对点训练1】(2018·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模拟)2016年11月3日,英国高等法院裁定,首相特雷莎·梅无权动用行政权来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政府必须获得议会授权才可以启动脱欧程序。

2017年3月1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首相特雷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

材料主要体现英国(  )

A.国王依然掌握部分行政权

B.首相实际上是对国王负责

C.政治蕴含分权制衡的理念

D.尚未实现真正的三权分立

[解析] 1721年责任内阁制形成后,行政权从国王转移到内阁手中,材料中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授权只是一种形式,故A项错误;首相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对议会负责,故B项错误;高等法院裁定首相无权启动法律,“政府必须获得议会授权才可以启动脱欧程序”,既体现了司法权、行政权、立法权的分立,也体现了司法权和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英国的三权分立,故D项错误。

[答案] C

题线2 从权力分配与制衡角度考查美国民主共和制

【追溯高考2】(2017·课标全国Ⅱ,34)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

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

亚当斯此举(  )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解析] 美国宪法规定: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有权任免内阁成员。

要求内阁成员辞职是总统的权力,C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加强总统的权力,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内阁中意见分歧,并没有体现党派之争,D项错误。

[答案] C

『知识拓展』美国较早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原因

(1)从历史上看,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直接继承和发展了英国的议会制度和资本主义自由经济模式,没有专制主义的传统,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阻力相对较小。

(2)从经济上看,美国独立前,资本主义经济就较为发达,其经济发展的水平与英、法处于同一水平,资产阶级民主力量实力雄厚。

(3)从思想上看,启蒙思想在美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传播,推动了美国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就直接吸取了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

(4)从外部环境看,美国位于北美大陆,受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影响较小,其建立民主制度的过程受外部干扰较小,这一点与法国形成鲜明的对比。

(5)从个人因素来看,美国民主人士的不断努力也是美国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重要原因,比如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等。

【对点训练2】(2018·湖北百所重点中学高三联考)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曾经谈到,“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

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美国(  )

A.法制建设的程序符合民情

B.政治制度体现了天赋人权

C.各州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大

D.民主观念植根于民众心中

[解析] 根据材料“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其强调的重点在民情,而不是在强调法制与民情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与天赋人权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美国各州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其强调的是民情,而民情之中则主要在指民主观念植根于民众心中,故D项正确。

[答案] D

题线3 从文明发展角度考查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追溯高考3】(2013·课标全国Ⅱ,34)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解析] 1871年初,普鲁士王国完成德国的统一,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经济迅速发展。

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与专制主义传统在帝国内延续,君主是实,立宪是虚,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从而导致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

据此排除B、C、D三项,选择A项。

[答案] A

『知识拓展』

1.近代德国民主脆弱的原因

(1)德国是容克地主阶级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的,统一后,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和专制残余。

(2)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因此德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先天不足的缺陷。

资产阶级不敢也不愿行使对皇权的制约与监督权,在涉及国家发展的一些重大方针问题上经常“缺位”,使得民主制度徒有其表。

2.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

(1)德国的议会权力很小,帝国议会甚至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体现了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2)德意志帝国是披着议会外衣的半专制国家,在这个国家里,普鲁士贵族居于统治地位,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处于从属地位。

【对点训练3】(2018·陕西安康高三模拟)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

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

A.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

B.由各邦分享军事、外交大权

C.组织形式呈现联邦主义性质

D.体现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

[解析] 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与德意志帝国建立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帝国宪法突出了普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