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选修5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本章测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9939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5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选修5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本章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选修5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本章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选修5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本章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选修5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本章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选修5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本章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选修5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本章测试.docx

《学年选修5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本章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选修5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本章测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选修5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本章测试.docx

学年选修5第二章烃和卤代烃本章测试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水平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有关丙烷、丙烯、丙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丙烷、丙烯、丙炔的球棍模型分别为

B.相同物质的量的三种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比为3∶2∶1

C.丙烷、丙烯、丙炔三种物质都含不饱和键

D.丙烷中碳原子的立体结构是锯齿状的

答案 D

解析 A项,丙炔中的三个碳原子应是共直线的;B项,标准状况下水是液态,相同物质的量的三种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的体积相同;C项,丙烷属于饱和烃,不含不饱和键;D项,丙烷中的碳原子都是饱和碳原子,因此其立体结构是锯齿状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烷烃的通式为CnH2n+2,随n值增大,碳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逐渐减小

B.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为溴乙烷

C.1摩尔苯恰好与3摩尔氢气完全加成,说明1个苯分子中有3个碳碳双键

D.n=7,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的烷烃共有五种

答案 D

解析 烷烃中碳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2n/(14n+2),随着n值增大而增大,A项错误;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为1,2二溴乙烷,B项错误;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而是存在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C项错误;分子式为C7H16且主链上有5个碳

3.丙烷的分子结构用键线式表示为

,有机物A的键线式为

,有机物B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发生加成反应可得到有机物A。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有机物A的一氯代物只有4种

B.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有机物A,名称为2,2,3三甲基戊烷

C.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8H18

D.B的结构可能有3种,其中1种的名称为3,4,4三甲基2戊烯

答案 A

解析 根据信息提示可得A的结构简式为

,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所以A的一氯代物有5种;A是B和等物质的量的H2加成后的产物,故B可能的结构简式有3种:

基1丁烯、3,4,4三甲基2戊烯、3,4,4三甲基1戊烯。

4.以下物质:

(1)甲烷、

(2)苯、(3)聚乙烯、(4)聚乙炔、(5)2丁炔、(6)环己烷、(7)邻二甲苯、(8)苯乙烯。

既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而褪色的是(  )

A.(3)(4)(5)(8)B.(4)(5)(7)(8)

C.(4)(5)(8)D.(3)(4)(5)(7)(8)

答案 C

解析 所给物质(4)(5)(8)中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可以发生氧化反应与加成反应。

(1)

(2)(3)(6)既不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也不与溴水反应,(7)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但不与溴水反应。

5.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

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

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

C.由氯代环己烷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

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

答案 D

解析 A项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为取代反应,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为加成反应;B项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为硝化反应(取代反应),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为氧化反应;C项由氯代环己烷制环己烯为消去反应,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为加成反应;D项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为酯化反应(取代反应),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为水解反应(取代反应)。

6.从柑橘中可以提炼得到1,8萜二烯(

)。

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10H16

B.常温下呈液态,难溶于水

C.其一氯代物有8种

D.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 C

解析 其一氯代物有9种分别为

,C错误。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有机物燃烧只生成CO2和H2O,且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则此有机物的组成为CnH2n

B.一种烃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并通过浓硫酸,减少的总体积就是生成的水蒸气的体积

C.某气态烃CxHy与足量O2恰好完全反应,如果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温度>100℃),是y=4;若体积减少,则y>4;否则y<4

D.相同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消耗O2越多,则烃中含H量越高

答案 D

解析 有机物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该有机物的组成可能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A项不正确;烃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也可能比燃烧前的气体体积小,B项不正确;

CxHy+

O2―→xCO2+

H2O 体积变化

1L  

L  xL 

L 

L

如果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则y=4;若体积减小,则y<4;若体积增加,则y>4,C项不正确;相同质量的烃完全燃烧,含H量越高,耗氧量越多,D项正确。

8.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能使溴水褪色

C.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最多能和4molH2反应

D.一定条件下,能和NaOH的醇溶液反应

答案 D

解析 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A、B正确;该有机物分子中还含有一个苯环,苯环与碳碳双键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C项正确;该有机物分子中连有氯原子的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D项错误。

9.在实验室中,下列除杂的方法正确的是(  )

A.溴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振荡,用汽油萃取出溴

B.乙烷中混有乙烯,通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

C.硝基苯中混有浓硫酸和浓硝酸,将其倒入NaOH溶液中,静置,分液

D.乙烯中混有CO2和SO2,将其通过盛有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答案 C

解析 溴和KI发生反应生成I2,虽然除去了溴,但是引进了杂质I2,且溴苯和汽油互溶,无法萃取,A错误;通入H2的量不好控制,少量时,不能将乙烯全部除去,过量时,就会使乙烷中混有H2,而且反应条件要求高,B错误;因为浓硫酸、浓硝酸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易溶于水而不溶于硝基苯的盐,C正确;NaHCO3溶液只能除去SO2,不能除去CO2,D错误。

10.下列反应中,生成的有机物只有一种的是(  )

A.异戊二烯(

)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发生加成反应

B.2氯丁烷(

)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HCl分子的反应

C.甲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硝化反应生成一硝基甲苯的反应

D.新戊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取代物的反应

答案 D

解析

 

B有CH3—CH===CH—CH3和CH3CH2—CH===CH2两种;

C苯环上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所以其一硝基取代产物有三种;

D只有

一种。

11.某有机物结构简式为

,对该有机物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最多有7个碳原子共线

B.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其一氯代物最多有5种

D.最多有25个原子共面

答案 D

解析 依据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模型可知,如果碳原子的四个键都为单键(即饱和碳原子),则四个单键中最多只有两个键共面。

共线的碳原子最多只有4个,A项错误;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面,B项错误;该有机物的一氯代物最多有6种,C项错误;苯环上所有原子共面,由于单键可旋转,最多共面原子数为25个(两个有甲基的苯环及中间的碳原子,两甲基上各一个氢原子),D项正确。

12.已知:

n、m的最大值分别为(  )

A.2、2B.2、4

C.4、2D.4、5

答案 A

解析 利用烷烃的满足条件可知烷烃为

13.《斯德哥尔摩公约》禁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是滴滴涕,其结构简式为

,有关滴滴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属于芳香烃

B.分子中最多有23个原子共面

C.分子式为C14H8Cl5

D.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5molH2加成

答案 B

解析 该分子中有氯原子,所以不属于烃类;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4H9Cl5;由于分子内有两个苯环,所以最多可以与6molH2加成;两个苯环上的所有原子可共平面,所以最多有23个原子共面。

14.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常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类推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其正确与否。

下表中有关推论正确的是(  )

已知事实

推论

A

氯乙烷能发生消去反应

所有的卤代烃都能发生消去反应

B

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

乙烯在空气中燃烧有黑烟

苯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烟更浓

D

烷烃的含碳量随碳原子数的增大而增大

炔烃的含碳量随碳原子数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 C

解析 只有β碳原子上有H原子的卤代烃才能发生消去反应,A项错;丙烯中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B项错;炔烃的含碳量随碳原子数的增大而减小,D项错。

15.有机物的结构可用“键线式”表示,如CH3—CH===CH—CH3可简写为

有机物X的键线式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C8H8

B.有机物Y是X的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则Y的结构简式为

C.X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D.X与足量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环状的饱和烃Z,Z的一氯代物有4种

答案 D

解析 由X的键线式结构可知其分子式为C8H8,与苯乙烯(

)互为同分异构体,X分子结构中含碳碳双键,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X与足量H2加成生成的环状饱和烃Z中只有两种不同位置的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2种。

16.如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

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

A.①④B.③④

C.②③D.①②

答案 B

解析 易知发生4个反应得到的产物如下所示,显然Y、Z中只含一种官能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2分)

17.(8分)下图中A、B、C分别是三种有机物的结构模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种模型分别是有机物的________模型和________模型。

(2)A及其同系物的分子式符合通式________(用n表示)。

当n=________时,烷烃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

(3)A、B、C三种有机物中,所有原子均共面的是________(填名称)。

结构简式为CH2===CH(CH2)5CH3的有机物中,处于同一平面内的碳原子数最多为________。

(4)有机物C具有的结构或性质是________(填字母)。

a.是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交替的结构

b.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c.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

d.一定条件下能与氢气或氧气反应

(5)等质量的三种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H2O和CO2,消耗氧气的体积(相同状况下)最大的是________(填分子式)。

答案 

(1)球棍 比例 

(2)CnH2n+2 4 (3)乙烯、苯 5 (4)bd (5)CH4

解析 根据题图可知,三种物质依次是甲烷、乙烯和苯。

(2)甲烷及其同系物即烷烃的通式为CnH2n+2。

甲烷、乙烷和丙烷均无同分异构体,从丁烷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即正丁烷和异丁烷。

(3)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共面;而乙烯和苯都是平面结构,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共面。

(4)苯分子中没有单键和双键,其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a错误。

苯有毒,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b正确。

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能萃取溴水中的溴而使溴水褪色,c错误。

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能在氧气中燃烧,d正确。

(5)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含氢量越高,消耗的氧气越多。

所有的烃中,甲烷的含氢量最高,所以本题答案为CH4。

18.(6分)运动场上,当运动员受伤时,队医常常在碰撞受伤处喷洒一些液体,已知该液体是一种卤代烃(R—X)。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该卤代烃(R—X)是氯代烃还是溴代烃,可设计如下实验:

a.取一支试管,滴入10~15滴R—X;

b.再加入1mL5%的NaOH溶液,充分振荡;

c.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取溶液少许,冷却;

d.再加入5mL稀HNO3酸化;

e.再加入AgNO3溶液,若出现________沉淀,则证明该卤代烃(R—X)是氯代烃,若出现________沉淀,则证明该卤代烃(R—X)是溴代烃。

①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同学认为d步操作可省略。

你认为该同学说法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能否大量使用该卤代烃?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白色浅黄色①R—X+NaOH

ROH+NaX ②不正确 在b步中NaOH溶液是过量的,若没有d步骤,直接加入AgNO3溶液,将会产生褐色沉淀,干扰观察沉淀颜色,无法证明是Cl-还是Br-

(2)不能大量使用该卤代烃,因为有毒的卤代烃挥发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

解析 

(1)根据出现的沉淀的颜色,可知卤素原子的种类,在加AgNO3溶液之前,必须加入稀HNO3酸化,因为过量的NaOH能与AgNO3反应生成AgOH,AgOH不稳定,立即分解为褐色的Ag2O沉淀,干扰对卤素原子的检验。

(2)有毒的卤代烃挥发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

19.(11分)具有去污作用的物质E可通过下列途径合成:

已知:

苯磺酸能溶于NaOH溶液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属于________(根据官能团写出其有机物类别)。

(2)烃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与C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3)分别将B、C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A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卤代烃 

(2)

 互为同系物 (3)C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不能

(4)

(5)CH3(CH2)11Cl+NaOH

CH3(CH2)9CH===CH2+NaCl+H2O

解析 

(2)根据E的结构简式可知D的结构简式是

(3)苯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但

能。

可据此鉴别二者。

(5)注意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是NaOH乙醇溶液、加热。

20.(7分)实验室制溴苯可用如图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关闭F夹,打开C夹,向装有少量苯的三口烧瓶的A口加少量溴,再加少量铁屑,塞住A口,则三口烧瓶中发生的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试管内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E试管内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3)待三口烧瓶中仍有气泡冒出时打开F夹,关闭C夹,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溴苯中除去溴,用NaOH溶液处理后再洗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有白雾产生,试液变红 生成浅黄色沉淀

(3)液体倒吸,三口烧瓶中液体分层

(4)Br2+2OH-===Br-+BrO-+H2O

解析 

(2)三口烧瓶中发生反应时有HBr生成,HBr气体遇水蒸气会生成白雾。

E中发生反应:

AgNO3+HBr===AgBr↓+HNO3,有浅黄色沉淀出现。

(3)HBr极易溶于水,其溶于水后导致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则广口瓶中的水会倒吸入三口烧瓶,使三口烧瓶中的液体分层。

21.(10分)已知CH3—CH===CH2+HBr―→CH3CHBrCH3,1mol某芳香烃A充分燃烧后可以得到8molCO2和4molH2O,该芳香烃A在不同条件下能发生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变化: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2)上述反应中,①是________反应,⑦是________反应。

(填反应类型)

(3)写出C、D、E、H的结构简式:

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H________。

(4)写出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8H8 

(2)加成 酯化(或取代)

(3)

 

 

(4)

解析 1mol芳香烃A完全燃烧后能生成8molCO2和4molH2O,则烃A的化学式为C8H8,因A为芳香烃,含苯环,故其结构简式为

框图中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22.(10分)烯烃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按下面的框图进行反应。

已知:

D是

请填空: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其名称为____________。

(2)框图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填数字代号)。

(3)框图中①、③、⑥属于________反应。

(4)G1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由D→E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由E→F2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3二甲基2丁烯

(2)② (3)加成 (4)

(5)

解析 可由D推知A为

,B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