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园建设计规范碧桂园.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9807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方地区园建设计规范碧桂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方地区园建设计规范碧桂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方地区园建设计规范碧桂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方地区园建设计规范碧桂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方地区园建设计规范碧桂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方地区园建设计规范碧桂园.docx

《北方地区园建设计规范碧桂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方地区园建设计规范碧桂园.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方地区园建设计规范碧桂园.docx

北方地区园建设计规范碧桂园

北方地区园建设计规范

  1 绿化种植相关间距控制规定

  1.1 绿化植物栽植间距和绿化带最小宽度规定

  1.1.2 绿化植物与建筑物、构筑物最小间距的规定

  1.1.3 绿化植物与管线的最小间距

  1.2 道路交叉口植物布置规定

  道路交叉口处种植树木时,必须留出非植树区,以保证行车安全视距,即在该视野范围内不应栽植高于1米的植物,而且不得妨碍交叉口路灯的照明,为交通安全创造良好条件。

 1.3 植物配置按形式分为规则式和自由式,配置组合基本有如下几种:

  1.4 绿篱设置

  1.4.1 绿篱有组成边界、围合空间、分隔和遮挡场地的作用,也可作为雕塑小品的背景。

 1.4.2 绿篱以行列式密植植物为主,分为整形绿篱和自然绿篱。

整形绿篱常用生长缓慢、分枝点低、枝叶结构紧密的低矮灌乔木,适合人工修剪整形。

自然绿篱选用植物体量则相对较高大。

绿篱地上生长空间要求一般高度为0.5-1.6m,宽度为0.5-1.8m。

  1.4.3 绿篱树的行距和株距

  1.5 宅旁绿化

  1.5.1 宅旁绿地贴近居民,特别具有通达性和实用观赏性。

宅旁绿地的种植应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如在华北地区,建筑物南面不宜种植过密,以致影响通风和采光)。

在近窗不宜种高大灌木;而在建筑物的西面,需要种高大阔叶乔木,对夏季降温有明显的效果。

  1.5.2 宅旁绿地应设计方便居民行走及滞留的适量硬质铺地,并配植耐践踏的草坪。

荫影区宜种植耐荫植物。

  1.6 平台绿化

  1.6..1 平台绿化一般要结合地形特点及使用要求设计,平台下部分空间可作为停车库,辅助设备用房、商场或活动健身场地等;平台上部空间作为安全美观的行人活动场所。

要把握“人流居中,绿地靠窗”的原则,即将人流限制在平台中部,以防止对平台首层居民的干扰,绿地靠窗设置,并种植一定数量的灌木和乔木,减少户外人员对室内居民的视线干扰。

  1.6.2 平台绿地应根据平台结构的承载力及小气候条件进行种植设计,要解决好排水和草木浇灌问题,也要解决下部采光问题,可结合采光口或采光罩进行统一规划。

  1.7 停车场绿化

  车场的绿化景观可分为:

周界绿化、车位间绿化和地面绿化及铺装。

常见绿化树种分类表

 

 

 2 道路景观

  2.1 景观功能

  2.1.1 道路作为车辆和人员的汇流途径,具有明确的导向性,道路两侧的环境景观应符合导向要求,并达到步移景移的视觉效果。

道路边的绿化种植及路面质地色彩的选择应具有韵律感和观赏性。

  2.1.2 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道路可形成重要的视线走廊,因此,要注意道路的对景和远景设计,以强化视线集中的观景。

  2.1.3 休闲性人行道、园道两侧的绿化种植,要尽可能形成绿荫带,并串连花台、亭廊、水景、游乐场等,形成休闲空间的有序展开,增强环境景观的层次。

  2.1.4 居住区内的消防车道占人行道、院落车行道合并使用时,可设计成隐蔽式车道,即在4米幅宽的消防车道内种植不妨碍消防车通行的草坪花卉,铺设人行步道,平日作为绿地使用,应急时供消防车使用,有效地弱化了单纯消防车道的生硬感,提高了环境和景观效果。

  2.2 居住区道路宽度

  2.3 道路及绿地最大坡度

  2.4 路面分类及适用场地

  2.5 路缘石及边沟

  2.5.1 路缘石设置功能:

确保行人安全,进行交通引导。

保持水土,保护种植,区分路面铺装。

  2.5.2 路缘石可采用预制混凝土、砖、石料和合成树脂材料,高度为100-150mm为宜。

  2.5.3 区分路面的路缘,要求铺设高度整齐统一,局部可采用与路面材料相搭配的花砖或石料;绿地与混凝土路面、花砖路面、石路面交界处可不设路缘;与沥青路面交界处应设路缘。

  2.5.4 边沟是用于道路或地面排水的,车行道排水多用带铁篦子的L形边沟和U形边沟;广场地面多用蝶形状和缝形边沟;铺地砖的地面多用加装饰的边沟,要注重色彩的搭配;平面型边沟水篦格栅宽度要参考排水量和排水坡度确定,一般采用250-300mm;缝型边沟一般缝隙不小于20mm。

  3 场所景观

  3.1 休闲广场

  3.1.1 休闲广场应设于住区的人流集散地(如中心区、主入口处),面积应根据住区规模和规划设计要求确定,形式宜结合地方特色和建筑风格考虑。

广场上应保证大部分面积有日照和遮风条件。

  3.1.2 广场周边宜种植适量庭荫树和休息座椅,为居民提供休息、活动、交往的设施,在不干扰邻近居民休息的前提下保证适度的灯光照度。

  3.1.3 广场铺装以硬质材料为主,形式及色彩搭配应具有一定的图案感,不宜采用无防滑措施的光面石材、地砖、玻璃等。

广场出入口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

(广场地面材料选择可参见5.4路面分类及适用场地)

  3.2 游乐场

  3.2.1 儿童游乐场应该在景观绿地中划出固定的区域,一般均为开敞式。

游乐场地必须阳光充足,空气清洁,能避开强风的袭扰。

应与住区的主要交通道路相隔一定距离,减少汽车噪声的影响并保障儿童的安全。

游乐场的选址还应充分考虑儿童活动产生的嘈杂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离开居民窗户10m远为宜。

  3.2.2 儿童游乐场周围不宜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保持较好的可通视性,便于成人对儿童进行目光监护。

  3.2.3 儿童游乐场设施的选择应能吸引和调动儿童参与游戏的热情,兼顾实用性与美观。

色彩可鲜艳但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游戏器械选择和设计应尺度适宜,避免儿童被器械划伤或从高处跌落,可设置保护栏、柔软地垫、警示牌等。

  3.2.4 居住区中心较具规模的游乐场附近应为儿童提供饮用水和游戏水,便于儿童饮用、冲洗和进行筑沙游戏等。

  3.2.5 儿童游乐设施设计要点

  

  4 自行车架

  自行车在露天场所停放,应划分出专用场地并安装车架。

自行车架分为槽式单元支架、管状支架和装饰性单元支架,占地紧张的时候可采用双层自行车架,自行车架尺寸按下列尺寸制作。

  

  5 垃圾容器

  

(1)垃圾容器一般设在道路两侧和居住单元出入口附近的位置,其外观色彩及标志应符合垃圾分类收集的要求。

  

(2)垃圾容器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

普通垃圾箱的规格为高60-80cm,宽50-60cm。

放置在公共广场的要求较大,高宜在90cm左右,直径不宜超过75cm。

  (3)垃圾容器应选择美观与功能兼备、并且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产品,要求坚固耐用,不易倾倒。

一般可采用不锈钢、木材、石材、混凝土、GRC、陶瓷材料制作。

  6 座椅(具)

  

(1)座椅(具)是住区内提供人们休闲的不可缺少的设施,同时也可作为重要的装点景观进行设计。

应结合环境规划来考虑座椅的造型和色彩,力争简洁适用。

室外座椅(具)的选址应注重居民的休息和观景。

  

(2)室外座椅(具)的设计应满足人体舒适度要求,普通座面高38-40cm,座面宽40-45cm,标准长度:

单人椅60cm左右,双人椅120cm左右,3人椅180cm左右,靠背座椅的靠背倾角为100-110°为宜。

  (3)座椅(具)材料多为木材、石材、混凝土、陶瓷、金属、塑料等,应优先采用触感好的木材,木材应作防腐处理,座椅转角处应作磨边倒角处理。

  7 信息标志

  7.1.1 居住区信息标志可分为4类:

名称标志、环境标志、指示标志、警示标志。

  信息标志的位置应醒目,且不对行人交通及景观环境造成妨害。

  标志的色彩、造型设计应充分考虑其所在地区建筑、景观环境以及自身功能的需要。

  标志的用材应经久耐用,不易破损,方便维修。

  各种标志应确定统一的格调和背景色调以突出物业管理形象。

  7.1.2 居住区主要标志项目表

  8 栏杆/扶手

  8.1 栏杆具有拦阻功能,也是分隔空间的一个重要构件。

设计时应结合不同的使用场所,首先要充分考虑栏杆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其次要考虑栏杆的造型美,突出其功能性和装饰性。

常用材料有铸铁、铝合金、不锈钢、木材、竹子、混凝土等。

  8.2 栏杆大致分为以下3种:

  

(1)矮栏杆,高度为30-40cm,不妨碍视线,多用于绿地边缘。

也用于场地空间领域的划分。

  

(2)高栏杆,高度在90cm左右,有较强的分隔与拦阻作用。

  (3)防护栏杆,高度在100-120cm以上,超过人的重心,以起防护围挡作用。

一般设置在高台的边缘,可使人产生安全感。

  8.3 扶手,设置在坡道、台阶两侧,高度为90cm左右,室外踏步级数超过了3级时必须设置扶手,以方便老人和残障人使用。

供轮椅使用的坡道应设高度0.65m与0.85m两道扶手。

  9 围栏/栅栏

  9.1 围栏、栅栏具有限入、防护、分界等多种功能,立面构造多为栅状和网状、透空和半透空等几种形式。

围栏一般采用铁制、钢制、木制、铝合金制、竹制等。

栅栏竖杆的间距不应大于110mm。

  9.2 围栏、栅栏设计高度

  10 挡土墙

  10.1 挡土墙的形式根据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经过结构设计确定。

从结构形式分主要有重力式、半重力式、悬臂式和扶臂式挡土墙,从形态上分有直墙式和坡面式。

  10.2 档土墙的外观质感由用材确定,直接影响到挡墙的景观效果。

毛石和条石砌筑的挡土墙要注重砌缝的交错排列方式和宽度;预制混凝土预制块挡土墙应设计出图案效果;嵌草皮的坡面上需铺上一定厚度的种植土,并加入改善土壤保温性的材料,利于草根系的生长。

  10.3 常见挡土墙技术要求及适用场地

  10.4 挡土墙必须设置排水孔,一般为3m2设一个直径75mm的排水孔,墙内宜敷设渗水管,防止墙体内存水。

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必须设伸缩缝,配筋墙体每30m设一道无筋墙体每10m设一道。

  11 坡道

  11.1 坡道是交通和绿化系统中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直接影响到使用和感观效果。

居住区道路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园路不应大于4%;自行车专用道路最大纵坡控制在5%以内;轮椅坡道一般为6%;最大不超过8.5%,并采用防滑路面;人行道纵坡不宜大于2.5%。

  11.2 坡度的视觉感受与适用场所

  11.3 园路、人行道坡道宽一般为1.2m,但考虑到轮椅的通行,可设定为1.5m以上,有轮椅交错的地方其宽度应达到1.8m。

  12 台阶

  12.1 台阶在园林设计中起到不同高程之间的连接作用和引导视线的作用,可丰富空间的层次感,尤其是高差较大的台阶会形成不同的近景和远景的效果。

  12.2 台阶的踏步高度(h)和宽度(b)是决定台阶舒适性的主要参数,两者的关系如下:

2h+b=60-6cm为宜,一般室外踏步高度设计为12cm-16cm,踏步宽度30cm-35cm,低于10cm的高差,不宜设置台阶,可以考虑做成坡道。

  12.3 台阶长度超过3米或需改变攀登方向的地方,应在中间设置休息平台,平台宽度应大于1.2m,台阶坡度一般控制在1/4-1/7范围内,踏面应做防滑处理,并保持1%的排水坡度。

  12.4 为了方便晚间人们行走,台阶附近应设照明装置,人员集中的场所可在台阶踏步上暗装地灯。

  12.5 过水台阶和跌流台阶的阶高可依据水流效果确定,同时也要考虑儿童进入时的防滑处理。

  

  13 树池/树池箅

  

(1)树池是树木移植时根球(根钵)的所需空间,一般由树高、树径、根系的大小所决定。

  树池深度至少深于树根球以下250mm。

  树池箅是树木根部的保护装置,它既可保护树木根部免受践踏,又便于雨水的渗透和步行人的安全。

  

(2)树池箅应选择能渗水的石材、卵石、砾石等天然材料,也可选择具有图案拼装的人工预制材料,如铸铁、混凝土、塑料等,这些护树面层宜做成格栅装,并能承受一般的车辆荷载。

树池及树池箅选用表

  

  14 自然水景

  14.1 自然水景与海、河、江、湖、溪相关联。

这类水景设计必须服从原有自然生态景观,自然水景线与局部环境水体的空间关系,正确利用借景、对景等手法,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形成的纵向景观、横向景观和鸟瞰景观。

应能融和居住区内部和外部的景观元素,创造出新的亲水居住型态。

  14.2 自然水景的构成元素

  14.3 驳岸

  

(1)驳岸是亲水景观中应重点处理的部位。

驳岸与水线形成的连续景观线是否能与环境相协调,不但取决于驳岸与水面间的高差关系,还取决于驳岸的类型及用材的选择。

驳岸类型列表如下:

  

(2)对居住区中的沿水驳岸(池岸),无论规模大小,无论是规则几何式驳岸(池岸)还是不规则驳岸(池岸),驳岸的高度,水的深浅设计都应满足人的亲水性要求,驳岸(池岸)尽可能贴近水面,以人手能触摸到水为最佳。

亲水环境中的其他设施(如水上平台、汀步、栈桥、栏索等),也应以人与水体的尺度关系为基准进行设计。

  14.4 景观桥

  

(1)桥在自然水景和人工水景中都起到不可缺少的景观作用,其功能作用主要有:

形成交通跨越点;横向分割河流和水面空间;形成地区标志物和视线集合点;眺望河流和水面的良好观景场所,其独特的造型具有自身的艺术价值。

  

(2)景观桥分为钢制桥、混凝土桥、拱桥、原木桥、锯材木桥、仿木桥、吊桥等。

居住区一般采用木桥、仿木桥和石拱桥为主,体量不宜过大,应追求自然简洁,精工细做。

  14.5 木栈道

  

(1)邻水木栈道为人们提供了行走、休息、观景和交流的多功能场所。

由于木板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粗朴的质感,因此行走其上比一般石铺砖砌的栈道更为舒适。

多用于要求较高的居住环境中。

  

(2)木栈道由表面平铺的面板(或密集排列的木条)和木方架空层两部分组成。

木面板常用桉木、柚木、冷杉木、松木等木材,其厚度要根据下部木架空层的支撑点间距而定,一般为3-5cm厚,板宽一般为10-20cm之间,板与板之间宜留出3-5mm宽的缝隙。

不应采用企口拼接方式。

面板不应直接铺在地面上,下部要有至少2cm的架空层,以避免雨水的浸泡,保持木材底部的干燥通风。

设在水面上的架空层其木方的断面选用要经计算确定。

  (3)木栈道所用木料必须进行严格的防腐和干燥处理。

为了保持木质的本色和增强耐久性,用材在使用前应浸泡在透明的防腐液中6-15天,然后进行烘干或自然干燥,使含水量不大于8%,以确保在长期使用中不产生变形。

个别地区由于条件所限,也可采用涂刷桐油和防腐剂的方式进行防腐处理。

  (4)连接和固定木板和木方的金属配件(如镙栓、支架等)应采用不锈钢或镀锌材料制作。

  14.5 庭院水景

  14.5.1 庭院水景通常为人工化水景为多。

根据庭院空间的不同,采取多种手法进行引水造景(如叠水、溪流、瀑布、涉水池等),在场地中有自然水体的景观要保留利用,进行综合设计,使自然水景与人工水景融为一体。

  14.5.2 庭院水景设计要借助水的动态效果营造充满活力的居住氛围。

  

  14.6 泳池水景

  14.6.1 泳池水景以静为主,营造一个让居住者在心理和体能上的放松环境,同时突出人的参与性特征(如游泳池、水上乐园、海滨浴场等)。

居住区内设置的露天泳池不仅是锻炼身体和游乐的场所,也是邻里之间的重要交往场所。

泳池的造型和水面也极具观赏价值。

  14.6.2 游泳池

  

(1)居住区泳池设计必须符合游泳池设计的相关规定。

泳池平面不宜做成正规比赛用池,池边尽可能采用优美的曲线,以加强水的动感。

泳池根据功能需要尽可能分为儿童泳池和成人泳池,儿童泳池深度为0.6-0.9m为宜,成人泳池为1.2-2m。

儿童池与成人池可统一考虑设计,一般将儿童池放在较高位置,水经阶梯式或斜坡式跌水流入成人泳池,既保证了安全又可丰富泳池的造型。

  

(2)池岸必须作圆角处理,铺设软质渗水地面或防滑地砖。

泳池周围多种灌木和乔木,并提供休息和遮阳设施,有条件的小区可设计更衣室和供野餐的设备及区域。

  

  15庇护性景观

  15.1 概念

  

(1)庇护性景观构筑物是住区中重要的交往空间,是居民户外活动的集散点,既有开放性,又有遮蔽性。

主要包括亭、廊、棚架、膜结构等。

  

(2)庇护性景观构筑物应邻近居民主要步行活动路线布置,易于通达。

并作为一个景观点在视觉效果上加以认真推敲,确定其体量大小。

  15.2 亭

  15.2.1 亭是供人休息、遮荫、避雨的建筑,个别属于纪念性建筑和标志性建筑。

亭的形式、尺寸、色彩、题材等应与所在居住区景观相适应、协调。

亭的高度宜在2.4-3m,宽度宜在2.4-3.6m,立柱间距宜在3m左右。

木制凉亭应选用经过防腐处理的耐久性强的木材。

  15.2.2 亭的形式和特点

  15.3 廊

  15.3.1 廊以有顶盖为主,可分为单层廊、双层廊和多层廊。

  廊具有引导人流,引导视线,连接景观节点和供人休息的功能,其造型和长度也形成了自身有韵律感的连续景观效果。

廊与景墙、花墙相结合增加了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

  15.3.2 廊的宽度和高度设定应按人的尺度比例关系加以控制,避免过宽过高,一般高度宜在2.2-2.5m之间,宽度宜在1.8-2.5m之间。

居住区内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连廊尺度控制必须与主体建筑相适应。

  15.3.3 柱廊是以柱构成的廊式空间,是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限定性的空间,能增加环境景观的层次感。

柱廊一般无顶盖或在柱头上加设装饰构架,靠柱子的排列产生效果,柱间距较大,纵列间距4-6m为宜,横列间距6-8m为宜,柱廊多用于广场、居住区主入口处。

  15.4 棚架

  9.4.1 棚架有分隔空间、连接景点、引导视线的作用,由于棚架顶部由植物覆盖而产生庇护作用,同时减少太阳对人的热幅射。

有遮雨功能的棚架,可局部采用玻璃和透光塑料覆盖。

适用于棚架的植物多为藤本植物。

  9.4.2 棚架形式可分为门式、悬臂式和组合式。

棚架高宜2.2-2.5m,宽宜2.5-4m,长度宜5-10m,立柱间距2.4-2.7m。

  棚架下应设置供休息用的椅凳。

  15.5 膜结构

  9.5.1 张拉膜结构由于其材料的特殊性,能塑造出轻巧多变、优雅飘逸的建筑形态。

作为标志建筑,应用于居住区的入口与广场上;作为遮阳庇护建筑,应用于露天平台、水池区域;作为建筑小品,应用于绿地中心、河湖附近及休闲场所。

联体膜结构可模拟风帆海浪形成起伏的建筑轮廓线。

  16 模拟化景观

  16.1 概念

  模拟化景观是现代造园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替代材料模仿真实材料,以人工造景模仿自然景观,以凝固模仿流动,是对自然景观的提炼和补充,运用得当会超越自然景观的局限,达到特有的景观效果。

16.2模拟景观分类及设计要点

 

  17 照明景观

  17.1 概念

  17.1.1 居住区室外景观照明的目的主要有4个方面:

(1)增强对物体的辨别性;

(2)提高夜间出行的安全度;(3)保证居民晚间活动的正常开展;(4)营造环境氛围。

  17.1.2 照明作为景观素材进行设计,既要符合夜间使用功能,又要考虑白天的造景效果,必须设计或选择造型优美别致的灯具,使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7.2 照明分类及适用场所

 

  常见绿化树种分类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