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9463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docx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docx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考试分数:

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庸”辨义

“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误解、误用,颇有辨析的必要。

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和稀泥”、当“老好人”,搞折衷主义、模棱两可;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流、跟着走。

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

事实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并非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人,而是其所贬斥的“乡愿”,这种人格与品行也是儒家所极力反对的。

孔子说:

“乡原(愿),德之贼也。

将“中庸”理解为“乡愿”,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

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

不过,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本意。

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献中的解释。

在《中庸》一书中,“中”与“和”是放在一起表述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由此可以看出,“中”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是所谓“时中”,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

对此,《中庸》进一步解释道: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关于‘“庸”汉代学者郑玄的注释是:

“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

”也就是说,儒家所谓“庸”,就是人伦日用;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

用俗话说,“中庸”则大致相当于“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或“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中庸”或“中和”的理念还可以超越人伦的领域,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上:

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的领悟和顺应,能够“赞天地之化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就是《中庸》中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即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极高的境界,需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一一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

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

在孔子看来,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

为此,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关于什么是“仁”、什么是“义”、什么是“礼”、什么是“孝”等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

从教育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从伦理学的视野观照,这就是他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实践。

黑格尔曾因《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而给予这部经典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其实,这恰恰体现了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所在。

人们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中生活,为人处世就需要“与时偕行”、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努力破除种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这样才能不断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

这,可能就是儒家“中庸”思想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属于对“中庸”的错误认识的一项是()(3分)

A.做人要圆融,生活中善丁“和稀泥”、当“老好人”,搞折衷主义、模棱两可。

B.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满足于随波逐流,当个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

C.“中”意为“走中间路线”,“庸”意为“平庸”,“中庸”即折中调和。

D.“中”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庸”,就是人伦日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可以被应用于人伦领域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B.人们对“中庸”的错误认识,从根本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

C.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

D.人们通过领悟和顺应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也是一种“中庸”。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需要对白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

B.在孔子看米,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即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

C.孔子在同答其弟子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

从伦理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D.黑格尔没有体会到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曾因《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而给予这部经典和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

“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

“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而宋祁代方平,拯又论之;祁罢,而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

欧阳修言:

“拯所谓牵牛蹊田而夺之牛,罚已重矣,又贪其富,不亦甚乎!

”拯因家居避命,久之乃出。

其在三司,凡诸管库供上物,旧皆科率外郡,积以困民。

拯特为置场和市,民得无扰。

吏负钱帛多缧系,间辄逃去,并械其妻子者,拯皆释之。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

4、下列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除大理评事除:

任命,授职B.杀而鬻之鬻:

C.吏负钱帛多缧系缧系:

拘禁D.故人、亲党皆绝之绝:

绝交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久之,赴调②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B.①张方平为三司使②何为其然也

C.①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②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

D.①并械其妻子者②汝其善抚之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包拯巧用妙计,智破盗割牛舌案,连盗贼都吃惊佩服。

B.包拯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权兼三司使时,革除了三司的一些弊端,减轻了百姓负担。

C.包拯虽然性格严厉,却能极力推行仁政。

D.包拯规定犯贪污罪的子孙不得入葬。

7、翻译句子(共10分)

(1)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5分)

(2)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初晴游沧浪亭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雨生,娇云浓暖弄微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鸽相对鸣。

8、这首诗在意境上有何突出特点?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分)

9、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分条简要阐明。

(6分)

(三)名句填空(6分)

lO、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暧暧远人村,。

(2),固前圣之所厚。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4)仰观宇宙之大,。

(5)寄蜉蝣于天地,。

(6)无丝竹之乱耳,。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请考生在第11、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奸臣

安勇

岳小湖第一次带秦松回家时,岳忠良正坐在桌子边,守着半导体听《岳飞传》。

岳小湖把秦松推到他面前,满怀期待地喊了一声爸,说,这就是小秦,秦松。

岳忠良从秦松的头看到脚,又反过来从脚看回头,眉头就皱成了一个大疙瘩。

秦松毕恭毕敬地把手里的礼物递过去,礼貌地叫了声伯父。

岳忠良没接东西,鼻子里哼了一声,站起身,拂袖而去,把秦松晾成了一根呆木头。

半导体里的说书人“啪”一拍醒木,吓得他浑身一抖。

这时,岳忠良去而复返,秦松以为有了希望,讪笑着喊声“伯父”。

岳忠良抓起桌上的收音机,又冷冷地哼了一声。

那天,一直到秦松离开,就再没见到岳忠良。

几天后,秦松心事重重地问岳小湖,你爸他,是不是看我不顺眼?

岳小湖听他这么问,就笑成了一团,说,我爸说你长得像奸臣,将来要变成秦桧。

当天晚上,秦松对着镜子看了自己半个钟头,到底也没弄明白他和奸臣究竟有什么关系。

但从此,秦松在岳忠良的面前就表现得格外谨小慎微,生怕一不小心就露出奸臣的迹象来。

但他越是这样,岳忠良就越认定他是个奸臣。

一年后,在秦松和岳小湖的婚礼上,岳忠良借着酒劲,拍拍秦松的肩膀说了四个字:

好自为之!

秦松咬咬牙,在心里回了句:

等着瞧,看看我到底是不是奸臣!

秦松为了尽量远离奸臣,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都小心翼翼循规蹈矩,表现得特别出色。

不时地,秦松会问岳小湖,你爸还认为我会变成奸臣吗?

岳小湖的回答每次都一样,我爸说了,你迟早有一天要当奸臣。

秦松的表现得到了单位领导的重视,不久就提拔他当了科长。

秦松把喜讯带回家,岳小湖很兴奋,岳小湖的母亲也很兴奋,两个女人张罗着要庆贺一下。

岳忠良却面沉似水,冷冷地说,这不是什么好事,秦桧也是个当官的,可陷害忠良,祸国殃民。

五年后,秦松当处长时,表现得很平静,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

但岳忠良仍然不依不饶,自言自语地说,官越大越危险,路还长着呢,从量变到质变,只是时间问题!

多年来,不管身在何处,秦松总感觉有一双眼睛像刀子似的盯着他看,时时刻刻都让他如坐针毡,如履薄冰。

开始他没明白怎么回事,后来终于想清楚了,是岳忠良给他下的奸臣结论始终在监视着他。

岳忠良的手好像就悬在他的头顶上,手里拿着一顶写着奸臣的帽子,如果他稍不留意,这顶帽子就会扣到他的脑袋上。

又是几年后,秦松当了局长。

但他越是不断的升官,岳忠良就越是认定他离奸臣又近了一步,甚至岳忠良还倚老卖老装糊涂,不时地把秦松的名字喊成秦桧。

有时候岳忠良不理秦松,模仿说书人的语气对着空气来一句:

秦桧,你这个奸臣!

秦松局长多年来经受了各种各样的考验,每次只要心里稍微动一点坏念头,耳朵边就能听到有人喊他秦桧。

那声音沙哑低沉,还带着点幸灾乐祸。

秦松每次都是咬咬牙,战胜了诱惑,暗自说一句:

等着瞧,看看我到底是不是奸臣!

秦松当了二十五年官,始终清正廉洁,金钱美女都不沾边儿。

秦松五十三岁那年市里发生了一桩大案。

一位副市长跳楼身亡,紧跟着一大批领导干部纷纷落马。

全市八大局有六个局长被撤职查办,秦松是幸免的两人之一。

秦松得知这一结果后没有喊司机,跑着去了医院。

八十高龄的岳忠良,像枯木头似的已经在医院躺了一个月。

秦松拉着岳父的手涕泪横流,说,如果不是您老人家用特殊的方式警告了我二十八年,现在我就……

岳忠良又奇迹般地活了两年后去世。

在临死之前,秦松问他,现在你承认自己看错人了吧?

我秦松是个好人,不是奸臣。

岳忠良盯着秦松看了很久,用尽最后的力气,说了最后一句话:

没看见你变成秦桧,我死不瞑目!

说完,就睁着眼睛离开了人世。

岳小湖遵照父亲的遗嘱,把骨灰盒摆在了她和秦松的家里。

遗嘱里还有句话,她没敢告诉秦松——就算死了,我也要看到这家伙变成奸臣的那副嘴脸!

料理完岳父的丧事后,秦松就办理了退居二线的手续。

不再做领导的秦松每天都有很多时间,不时地他就会对着岳父的骨灰盒想起一些往事,经常想着想着就会问一问,你说说,咱们俩到底是谁错了?

(选自《天池小小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中两次写“秦松咬咬牙”,写出了秦松强烈地证明自己的愿望以及他坚持的毅力,也为后面写秦松如何做人埋下伏笔。

B.文中写岳忠良时用了“面沉似水”“倚老卖老装糊涂”“幸灾乐祸”等词语,以及“哼”“拂袖而去”等动作来表现他的“冷酷”和对女婿的“挤兑”,刻画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C.秦松能始终保持廉洁之身的秘诀是什么?

——监督的力量!

一个偏执的岳父,以终其一生的刻薄,成就了一个谨慎为官的女婿。

D.文章在用传神的笔触刻画了冷酷严厉的“岳父”形象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更深远的思考:

人需要监督,社会也需要监督!

E.文章在老人之“言”与秦松之“行”的拧拗之间展开,看似有悖情理,让人对老人的偏执啼笑皆非。

但事实上,包裹在“岳父”冰冷外衣里面的刻薄,才是大爱。

(2)小说开头写岳忠良听《岳飞传》有何作用?

(6分)

(3)“秦松在岳忠良的面前就表现得格外谨小慎微,生怕一不小心就露出奸臣的迹象来。

但他越是这样,岳忠良就越认定他是个奸臣。

”秦松都已格外谨小慎微了,岳忠良为何还这么认定秦松是奸臣?

(6分)

(4)小说结尾秦松“对着岳父的骨灰盒想起一些往事,经常想着想着就会问一句,你说说,咱们俩到底是谁错了”,请问你认为他们俩谁对谁错?

说说你的看法。

(8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政治局里的“多余人”

何怀宏

1935年春天,红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的瞿秋白被捕,年仅36岁的他在狱中写下了《多余的话》,之后不久即从容就义。

《多余的话》是20世纪革命文献里罕见的一篇内心独白。

瞿秋白不仅曾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还曾一度主持过政治局,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

但他自认自己政治能力薄弱,担任政治领袖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他自认自己骨子里是一个旧时代的“文人”,而这种“文人”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残余”。

他说他实际上是一个“懦怯’’的书生,杀一只老鼠都不会和不敢的,而真正的懦怯更在缺乏政治上的自信力,没有为自己的见解奋斗的勇气。

经常觉得对方说的话也有几分道理,熟谙孔夫子的忠恕之道。

当时担任第三国际领导人的布哈林曾经为此批评过他。

瞿秋白说,他自己有许多典型的“弱者的道德”一一忍耐,躲避,讲和气,希望大家安静些,仁慈些。

故此,他觉得自己在政治舞台上只是扮演一定的角色,而这毕竟不是自己的生活,他早已感到疲惫、厌倦。

瞿秋白痛感自己是一个政治舞台上的“多余人”,早该下场了。

历史上的精英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念的人”,比如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等;还有一种是“行动的人”,比如政治家、宗教领袖、军事家等等。

“观念的人”对观念、思想有一种很强的感悟甚至创造能力,但也常常因此思想复杂,从而影响到行动的果决;有一种道德的洁癖,有的为了捍卫自己的理念而不肯做出任何妥协。

“行动的人”则往往基本见解一旦形成就坚定不移,敢于斗争而又善于妥协,不害怕弄脏自己的手,也不害怕流他人的血。

因此不论是瞿秋白,还是在他之后担任过领导职务的留美学生张闻天,看来都还有较多的知识分子脾气,他们对于政治权力似乎没有很强烈的欲望,这种最高权力往往像是送上门来的,即使得到了它,他们也似乎没有足够的牢牢把持住它的强烈意志和欲望。

瞿秋白看来更是相当典型的“观念的人”而非“行动的人”,且不是一种思想观念的固执者,而是一个深具怀疑精神的人,同时他又具有艺术家的气质,也是古代“读书种子”的后裔。

传统社会曾经是这种读书人的天堂,而20世纪则成为他们的地狱,新的时代和社会已不再需要这种传统的士大夫文人。

但为什么瞿秋白还是一度进入了权力中枢?

这或许是因为他毕竟还是一个认真刻苦做事,包括认真演好自己角色的人。

他属于很早就到革命后的俄国去实地考察和留学的最初一批人,他虽然自认读马列的书不多,但比其他人还是读得较多。

更重要的是,早期的中国共产党还是以宣传鼓动为中心而不是以武装斗争为中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所以,“观念的精英"在一个动员时代的早期还是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是,他们很快就要被“行动的精荚”挤到一旁。

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行动果断,善于和三教九流打交道的人将占据上风。

除了极少的例外,原先思想启蒙的“动员者”将被暴风骤雨般的斗争所运动,原先的“改造者”也将被改造。

比较好的一个办法,也许就是各种人各得其所,就像瞿秋白所说的,“为什么每一个读书人都要去‘治国平天下’呢?

个人找一种学问或是文艺研究一下不好吗?

鲁迅是瞿秋白的挚友,曾手书一集句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来表示他对瞿秋白的推重和欣赏。

瞿秋白的文学著译相当精彩,若有机会专心文学,又假以时日,未始不能取得如“郭鲁茅巴”之一所取得的文学成就。

但瞿秋白说,虽然他觉得自己枉费了一生精力在自己所不感兴趣的政治上,但“也不觉得后悔"。

我们好歹得爱自己的命运。

《多余的话》主要是对自己政治生涯的心灵交代和自我解剖,瞿秋自在临死前还思考了更深一层的灵魂问题,他在狱中赠给一位医生的照片上写道:

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

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

(节选自《人物》2011年第8期,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瞿秋白痛感自己是一个政治舞台上的“多余人”,因此认为早该下场了,表明他对自己枉费了一生精力在自己所不感兴趣的政治上很后悔。

B.历史上的精英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念的人”,一种是“行动的人”。

作者赞赏“观念的人”而贬斥“行动的人”。

C.瞿秋白的文学著译相当精彩,很受鲁迅的推重和欣赏。

作者认为,如果有机会让瞿秋白专心文学,可能会取得如“郭鲁茅巴”之一所取得的文学成就。

D.瞿秋白1935年在狱中写的《多余的话》是20世纪革命文献里罕见的一篇内心独白,是对自己政治生涯的心灵交代和自我解剖。

E.本篇传记写作思路切口小,从人性伦理的视角对中国现代史中众所周知的人物进行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的思考与探究。

⑵请根据本传记节选部分内容,简要概括瞿秋白的性格特点。

(6分)

⑶文中作者说瞿秋白属于“相当典型的‘观念的人’”,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其原因。

(6分)

⑷本文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

“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一定要有相当的现实感,是仰望星空的人,同时也是站在大地上的人。

”请结合文中瞿秋白的事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8分)

第II卷表达题(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外出旅游时异地的风物让人迷醉欣喜,可是一路上的旅游购物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

B.中国汽车企业近几年纷纷推出自己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有专家提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宜瞻前顾后,不可盲目发展。

C.这种文风承继自周作人、董桥以来中国文人隐忍的传统,抒情而不煽情,简洁凝练的句子体现的是大方之家的功底与素养。

D.虽然教育厅领导只是走访了少数几所学校,但管中窥豹,他们对我市推行素质教育的现状还是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的。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2012年5月30日发生的冰心、吴文藻墓碑的涂碑事件系其嫡孙吴山所为,此事吸引了国内诸多媒体的极大关注,大家纷纷指责吴山的破坏行为。

B.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面临诸多数不清的困难,但一直对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近几年来,已先后向马其顿提供了学校改建、赠送校车等多个援助项目。

C.防止考生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

D.2012年1月11日,伊朗核科学家罗尚遇袭身亡,伊朗高度怀疑恐怖分子利用了从联合国机构获取的情报,包括安理会制裁清单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与该国核科学家约谈的信息,确定下手目标并实施行动。

15、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特点是他们的社会性。

,。

,,。

可见,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①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要对他人及社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

②就是说,任何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总是以社会为前提

③离开了社会,人们不仅无法从事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种活动,而且也无法取得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

④为了适当而自发地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产生了对道德的需要

⑤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

A.③②⑤①④B.③⑤①②④C.②④③⑤①D.②⑤①④③

16、适当调整画线部分句子的语序,把它改写成格式大体一致的排比句。

(可适当增删词语)(6分)

还有什么能伴你一生?

①钱财,像水中时聚时散的浮萍;②美丽容颜,短促如梦,没等看清就逝去了;③健康,像天上的月亮,圆少缺多。

只有心情,如同呼吸,伴你一生,是你唯一不能被剥夺的财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当学习《祝福》中有关鲁镇人絮絮叨叨的祥林嫂态度的内容时,老师讲了一则寓言故事。

请你读了这则故事后,写出老师通过这则故事所阐明的观点。

(5分)

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

有一次,主人提住猪,猪大声嚎叫,猛烈地抗拒。

绵羊和乳牛讨厌猪的嚎叫,便说:

“他常常提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

”猪听了回答道:

“捉你们和提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羊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生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出生的婴儿分成四组:

第一组听不到任何声音;第二组播放录制的催眠曲;第三组用节拍器仿声;第四组播放母亲心跳的声音。

结果表明,第四组仅用了其他三组所用时间的一半,婴儿就安安稳稳地睡着了。

而第一组的婴儿在长达60%的时间内都在啼哭,骚动。

这很耐人寻味。

请以“倾听”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D项为对中庸的正确认识)

2.B(B原文是“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

3.C(C原文是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的)

4.D(“绝”是“消息断绝”之意)

5.C(C项都为表转折的连词;A项分别为补音助词和结构助词“的”;B项分别为“做,担任”,动词和“因为”,介词;D项分别为“他们的”,代词和表希望的副词)

6.D(“不得入葬”错,是“不得葬入大墓”)

7.①端州这地方出产砚台,他的前任知州假借上贡的名义,随意多征几十倍的砚台来送

给权贵们。

(2分)

②张方平担任三司使,因购买豪民的财产而获罪,包拯上奏弹劾。

(2分)

8.意境上突出了静的特点。

(1分)表现了作者对优美大自然的热爱。

(或是闲适愉快的心情)(2分)

9.表达技巧:

(1)第二句运用了“弄”字,具有拟人化特点,十分精当地描绘出和风轻拂,雨云漂浮,丽日隐现的天气特征,相当传神。

(2)末句写耳中所闻,描写了绿阴深处乳鸽细语的景象。

以有声衬无声(或以动衬静),表现了庭院寂寂之境。

(3)景中寓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春雨”“娇云”“花竹”“乳鸽”等景物,表现诗人游沧浪亭时闲适、愉悦的心情。

(答对两点得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