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工程讲义修改稿卜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9360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工程讲义修改稿卜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提升工程讲义修改稿卜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提升工程讲义修改稿卜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提升工程讲义修改稿卜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提升工程讲义修改稿卜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升工程讲义修改稿卜琰.docx

《提升工程讲义修改稿卜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工程讲义修改稿卜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升工程讲义修改稿卜琰.docx

提升工程讲义修改稿卜琰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概况介绍

安乡县教师进修学校卜琰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是2013年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效益,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而作出的重大部署。

概念解析:

关于“三通”,首先是宽带网络校校通。

二是优质资源班班通。

三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关于“两平台”。

一个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用来引导教育资源的汇聚共享、建设与应用。

一个是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首先是为管理系统的决策服务,同时为全国学校服务。

一、提升工程实施背景

●国际发展背景:

第一,政府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战略举措予以实施。

近二三十年来,信息技术对人类的影响,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它不仅对我们的生产方式产生影响,对我们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也产生了影响。

但是就在教育方面,它的影响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因此,教育信息化的潜力极其巨大,教育信息化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

这里以率先进入信息化社会的美国为例,1996—2010年,美国政府先后制定了四个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纲领性文件:

1996年,颁布第一个规划,题目是“帮助美国学生进入21世纪做准备”,主要讲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美国的教育变革;2000年,又颁布第二个规划,题目是“数字化学习——为所有学生提供触手可得的世界课堂”;2005年,颁布第三个规划,题目是“迎接美国教育的黄金时代”,主要讲因特网、法律等如何变革美国的教育;到2010年,美国出台第四个规划,题目是“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学习”,除了美国外,像英国、新加坡、韩国、印度、泰国这些国家,都做了类似同样的计划。

我们国家在去年也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第二,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

国际上非常重视利用市场机制来推动教育信息化,一些私营机构和企业深度参与到教育信息化中,特别是高校,现在流行的精品课程、视频教学、网络教学,在美国主要都是一些大公司来做,他们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

第三,强化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教育信息化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中,有极强的引导作用。

面对信息技术给教育领域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各国政府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都高度重视,美国10多年前就设立专门机构,制订标准,把30%的教育技术投入用于教师培训,大规模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

德国设立地方性的教师计算机培训中心,由教师进修学院组织咨询团,对教师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辅导。

●我国政策背景:

背景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整体战略目标是: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纲要第二部分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

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

开发网络学习课程。

在线网络课堂(

比如参加职称计算机考试,我们可以在淘宝网购买相应模块的题库,熟悉考试流程与题型之后便可轻松过关。

参加驾驶员科目一理论考试,只要我们上网搜索,同样有海量的试题给我们选做。

构建国家教育管理系统:

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资源,搭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比如现在已经建立的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对学生学籍、转学、升学等业务进行信息化管理,通过全国联网实现对全国中小学学生动态监管),也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方面。

本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任务重、要求高。

大家如有兴趣可以搜索全文阅读。

背景二: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是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之后又一重要的指导文件。

《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工作方针为“四个坚持”:

面向未来,育人为本。

面向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要求,面向未来国力竞争和创新人才成长的需要,努力为每一名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

  应用驱动,共建共享。

以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发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构建信息化学习和教学环境,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

统筹规划,分类推进。

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和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统筹做好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明确发展重点,坚持分类指导,鼓励形成特色。

深度融合,引领创新。

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总体发展目标为“三基本两显著”:

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各级各类教育的数字资源日趋丰富并得到广泛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资源建设机制不断完善,数字鸿沟显著缩小,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环境基本形成。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和社会力量的作用,面向全社会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建设便捷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

充分依托公共通信资源,地面网络与卫星网络有机结合,超前部署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教育信息网络,实现校校通宽带,人人可接入。

  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进一步整合和集成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覆盖全国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管理信息体系,教育决策与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学校管理信息化应用广泛普及。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独特优势,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创新不断深入,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

背景三: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2012年)

2012年10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

通知提出了当前七项重点工作:

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及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力度。

1、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基础性工作

2、教育信息化深入应用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应用能力

3、要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业务能力的基本要求——加大培训力度

4、要把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摸清底数、做好规划、同步安排、加快实施

二、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基于以上各种政策背景,教育部就提升工程的实施提出如下意见。

●意见主要内容:

以“应用”为核心,以标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为引领,通过“培训-测评-应用”系统推进工程实施,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新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

●具体任务:

1、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

 围绕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的现实需求,吸收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和最新成果,研究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指南等,建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有效引领广大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规范指导各地建设资源、实施培训、开展测评、推动应用等环节的工作。

2、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全员培训

各地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原则上每五年不少于50学时。

试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分认定,推动学分应用,激发教师参训动力。

教育部整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培训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推动“英特尔未来教育”、“微软携手助学”、“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项目与各地教师培训的融合,通过提供课程资源、培训骨干培训者和共建培训平台等方式,扩大优质资源辐射范围。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本地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新一轮全员提升培训。

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整合本地区项目和资源,建设教师选学服务平台,推动各地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全员培训。

完善专项培训体系,做好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相关培训的有机衔接,重点加强中小学校长、专兼职培训者和教研员等骨干队伍以及农村教师的培训。

地市及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专项培训和专题教研,组织开展区域性教师全员培训。

健全中小学校本研修管理制度,确保研修质量。

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重点通过现场诊断和观课磨课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用结合。

3、推行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

各地要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特点,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强化情境体验环节,确保实践成效,使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建立学习效果即时监测机制,确保培训质量。

坚持底部攻坚,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建立以校为本的常态化培训机制。

推行移动学习,为教师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便捷有效学习提供有力支持。

加强薄弱环节,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等方式,为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农村教师提供针对性培训。

4、遴选一线教师满意的培训资源

教育部依托现有资源,建设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汇聚各地培训课程资源和培训服务信息,建立优质资源遴选机制,推动资源交易与交换。

对通用性强的优质资源进行加工升级,启动教师培训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建设工作,利用合作项目引进和开发优质资源,建立优质课程资源库。

各地要重点建设典型案例资源,支持中小学与高校及教师培训机构合作,加工生成性资源,开发微课程资源,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

充分利用已有平台汇聚本地资源,与国家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5、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本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测评,主要采取教师网上自测方式,通过案例开展情境测评,以评促学、以评促用。

根据能力测评指南,开发适合本地实际的测评工具,建立网络测评系统,为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测评服务。

各地要根据测评数据及时调整提升工程实施计划,确保全体教师应用能力得到提升。

培训机构要根据测评数据制定完善培训方案,确保按需施训。

中小学校要分析测评数据,找准短板,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研修。

教师要根据测评结果,明确自身不足,查漏补缺,合理选学。

6、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各地要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

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各地要通过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和优秀课例征集等活动,发掘推广应用成果,形成良好应用氛围。

通过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区、示范性网络研修社区和示范校等举措,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综合创新。

7、加强组织保障确保提升工程取得实效

统筹安排各项工作。

各省要开展专项调研,分析现状和问题,摸清教师需求,明确工作重点和思路,做好整体设计,制订提升工程主要实施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形成规划方案,2013年底前报送教育部。

2014年起,分年度组织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原则上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总数的20%。

完善管理制度,出台配套政策,开发测评工具,尽快建立教师主动应用的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

教育部负责提升工程实施的统筹管理和监督评估等工作。

成立执行办公室(设在华东师范大学),负责组织管理的具体工作。

成立专家委员会,负责研究、指导和评审等工作。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省提升工程实施的组织管理。

成立领导小组,整合相关部门力量,确定专门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具体工作。

采取招投标机制,遴选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承担培训任务。

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实施精细化管理。

地市及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提升工程的组织管理。

制定管理办法,落实相关政策。

整合教师培训、教研、电教和科研等部门的力量,加强对中小学校的指导,做好全员培训。

中小学校长是本校提升工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整合资源,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落实保障经费。

各省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管理平台建设、专项培训、资源开发和能力测评等工作。

中西部省份要在“国培计划”专项经费中切块用于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地市及区县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本地教师全员培训。

中小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

做好监管评估。

教育部审核各省规划方案,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对各地工作进行动态监测,定期通报监测结果。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专家评估、网络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做好提升工程实施的监管评估工作。

地市及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点加强中小学校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的监管评估。

 

三、湖南省提升工程实施规划

教育部2013年10月颁布提升工程实施要求之后,我省于今年7月下发了《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规划》,正式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计划从今年开始到2017年,以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含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显著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提升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原则

1.深度融合原则

积极利用信息化成果,以信息技术应用手段和培训课程资源为载体,推行混合式培训,引导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全过程,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2.应用导向原则

坚持把应用作为提升工程实施的切入点、着力点和核心要务。

通过将信息技术深入应用于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中,改变教师与学生传统的“教与学”模式,构建形成内容更加多元、方式更加灵活、目标更加多样的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和环境虚拟化。

3.按需施训原则

充分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遵循教师专业成长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律,以需求为导向,以实施“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为契机,合理设计培训项目,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有效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能力。

4.分层推进原则

按照先易后难、先骨干后全员、逐步推进的方式,构建省、市、县、校四级培训体系,强化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培训,打造一支教育理念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及研究能力强、覆盖各学科、各学段的骨干教师队伍和培训者团队,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以骨干带全员,点面结合,分层推进,确保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任务顺利完成。

●目标任务

从2014年起,以“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为引领,以混合式培训为主要方式,以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培训者培训为突破口,以市、县、校三级培训为主体,分年度、分层次、分类别对全省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到2017年,全面完成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测试认证工作。

我们常德地区今年要求培训骨干教师391人,一线教师10000人。

混合式培训模式解析:

集中现场实践性培训(30学时):

组建以一线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信息技术理论与技术专家为支撑的培训专家团队,结合10个学科案例教学,采用案例“观摩、解读、研讨、实践、评价”的培训流程,强化情境体验。

网络研修(30学时):

教师通过网络研修平台进行网络课程学习、交流和探讨,着重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掌握但在集中现场实践性培训中尚未掌握的理论与技术方面的问题。

校本研修(20学时):

实施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

建立“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设计系列校本研修活动,组织教师将所学习掌握的信息技术理论与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打造师生负担轻、教学效果好的优质课堂。

●培训主题

为确保提升工程网络研修阶段的实施成效,应以“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为主题,组织学员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理念、方法、应用案例和工具软件使用等模块的学习,通过在线学习、在线研讨、在线作业和实践应用,有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重在帮助教师树立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意识,学会操作常用信息技术设备,运用通用软件和学科软件,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数字教育资源的获取、加工和制作等。

注重在多媒体空间教学环境下,通过学科案例教学,引导教师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导入、讲解、启发、示范、指导、技能训练、总结与复习、评价等教学环节。

2、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重在帮助教师在网络和移动学习环境下,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学习任务设计、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学习过程监控、学习评价等环节,有效指导和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3、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

重在帮助教师利用教师工作坊、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等,有效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协同备课、经验分享、课例研究、专题研讨、教学反思等校本及区域研修活动,促进终身学习,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测评方式

按照“以评促学、以评促用”的基本原则,在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过程中,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诊断测评、培训测评及发展测评工作,激发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

1、诊断测评:

即训前测试。

由教师利用网上测评系统进行自测为主,测试内容涵盖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各项指标,帮助教师了解自身不足,找准能力发展短板,确定培训目标,为教师有效选学提供依据。

每位参培教师进入国家网络测评系统,完成训前自测。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评工具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依据能力标准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设置“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3个系列的课程,共27个主题,帮助教师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见灯片对比图示:

 根据您的能力自评结果,推荐课程主题如下表,您在选课时可参考此表,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课程进行学习。

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最为欠缺的主题类别来学习,套用一句广告词“总有一款适合你”,这样就为老师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条件

2、培训测评:

即训中测试。

集中现场实践性培训主要评价指标为:

培训课程完成数量;作业完成数量和质量;学习考勤和学习态度;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资源利用、课件开发和课堂教学实践操作的成效等。

网络研修主要评价指标为:

网络课程学习完成数量;网络在线学习、讨论时长;参与交流讨论发言发帖的数量与质量等。

校本研修主要评价指标为:

参与研修学时数量;主题研修、讨论交流及课堂教学重点难点问题解决成效等。

培训测评成绩满分为100分,测评结果根据得分情况分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合格(60-79分)和不合格(60分以下)四个等次。

3、发展测评:

即训后测试,采取上机测试形式完成。

测试内容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要求确定,测试系统和题库由省工程办负责开发、制定。

上机测试成绩满分为100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

●证书颁发与应用

1、证书颁发:

教师经培训测评和发展测评合格及以上者,由省工程办颁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合格证书(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中级证书)。

2、证书应用:

证书作为教师培训学分登记依据,每1学时记1学分。

证书(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中级证书)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教师聘用、特级教师评审、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的必备条件,与教师考核奖励直接挂钩。

四、案例交流

个人案例展示:

黎薇(小学音乐)个人空间:

黎薇,长沙市高新区明德麓谷学校音乐教师兼教育处主任。

长沙音乐名师工作室成员,高新区十佳学科带头人,长沙市优秀音乐教研工作者,湖南省电化教育馆空间建设优秀指导教师……曾多次参加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现场教学比武和录像课比武,均获一等奖。

2012年参加“湖南省中小学音体美健名优教师网络课程资源评优活动”,个人空间被评为音乐学科“魅力空间”。

空间案例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优秀案例;先后赴郴州、衡阳、长沙等地讲课,培训各地空间建设骨干教师近2000名。

在网络音乐教研一块成绩突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3年所试教的音乐欣赏课《苗岭的早晨》作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修订音乐教材示范课例,在全国发行。

空间简介视频

空间典雅朴实、内涵丰富,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设立了视频、论文、歌谱、教案、音频等十个总栏目,共有文档3497篇,有视频近千个。

看左侧的导航,这些视频资源,包含有精彩课例、艺术展演、学校活动等20个子栏目,其中大部分是原创资源。

李文娟名师工作室(小学英语)

湖南省基础教育网:

:

88/zjer2/st/superTeacher.do?

method=main&superTeacherId=29

地市规划方案

华容县马鞍山实验学校周艳《教育上云端》

湖北武昌水果湖第二小学刘进《校本研修的理念与实践》

五、提升工程实施的意义

实施提升工程对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破解教育信息化发展瓶颈问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综合效益的基础工作;是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实现教师终身学习,有效促进专业自主发展的关键路径,将助推教师“激发教育创新,拓展成长空间,成就发展梦想”。

第一,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是我国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

在当前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时期,提升工程把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核心目标,确实抓住了关键,抓住了根本,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一战略意义。

如何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近几年我国已经作出了一系列的阐述和具体部署。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2012年,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保障”,并从“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