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和谐校园11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9257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1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1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1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1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1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111.docx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1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构建和谐校园11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111.docx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111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摘要】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育事业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作长期而艰辛的探索。

需要我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同学关系构建良好的教风、学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立科学严格与人文关怀和谐统一的管理制度,建设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和谐校园;构建;策略;意义;和谐校园文化;科学发展观。

一、和谐校园的含义:

所谓和谐校园,应该是指建立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础之上的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

首先,和谐校园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础之上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织部分。

党中央和国务院不久前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英明决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全面协调的社会。

其次,和谐校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胡锦涛同志指出: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再次,和谐校园是和谐发展的。

所谓和谐,包括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人的外在行为与内在心里之间的和谐。

二、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对新时期执政规律的新把握,反映了党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新认识,是我们党对增强党的执政能力途径的新探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1)校园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的前沿阵地。

所谓和谐校园,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学生间、师生关系和谐,它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通过确立以人为本的成才目标实现主体和谐,创新以人为本的成才模式实现管理和谐,创造以人为本的成才环境实现校园环境和谐,这三个和谐的复合效应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和灵魂。

和谐校园是人文教育的纽带、根本。

每个成员都是这个和谐关系中的主体,他们之间人际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学校人文精神的塑造。

人际间真诚的爱和沟通,将引领大家崇尚自然、崇尚纯洁。

校园内的一言一行都彰显着这样的人文精神,体验真、善、美,在体验中感悟真理、真情,让教育触动心灵、滋润心灵。

在和谐的氛围中,激发个体的自我意识,激励他们充分地体现自我生命的价值,这是教育者实施绿色、和谐教育的共同愿望。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

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

现代意义的和谐社会,就是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相处融洽,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和帮助,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社会。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构建和谐校园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2.构建和谐校园是实现学校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

构建和谐校园,可以使在学校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每个人都能获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与保障,进而实现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广大师生员工能够心气平和地学习、工作,干事业、求发展,进而促使学校的管理秩序、教学秩序和教科研秩序呈现出一种平稳、持续、连贯的运行态势,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行与不断发展。

3.构建和谐校园是增强学校创造活力的现实需要。

校园内人际关系和谐,就能使学校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就能不断增强校园的创造活力,推动学校的前进与发展。

4.构建和谐校园是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

教育事业就一个地区来说,只有推进构建和谐校园,坚持以人为本,亲和互助,才能让每一层次的学校,无论大小,都呈现出和谐发展的态势,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5.构建和谐校园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自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全党全国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响应,分别结合自身的实际落实党的这一决策,我院也不例外。

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胡锦涛同志说“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2)他的这个讲话是就全国而言的,具体到一个单位、一个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也容不尽相同,但精神实质是不变的。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就是要求我们从人的需求与利益出发考虑发展问题,“人”(包括一切参与者)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尊重多数人利益的同时不忽视少数;不是为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了让人民过得更好而发展,发展的成果全民共享;发展要克服片面性,边发展边解决问题和矛盾;发展的过程应该平稳踏实,尽量避免大的波折;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吃子孙饭;注意发展的连续性和永续性,争取代代荣昌。

长期以来,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差距、不同的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在学校中反映出来。

社会、家长,甚至一些教育工作者当中都存在着对教育功利、浮躁的观念,一味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重视知识而忽视德性;对优质教育资源攀比性占用而不顾其对个体发展的实际效果;对教育商业性的盲目炒作,只顾借教育赚一时之利,却忘记了教育对人类发展的根本目的。

同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尤其是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着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不和谐的现象,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教育的“畸形儿”,严重影响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和国家未来的发展。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因而必然也必须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为此,基础阶段的学校教育应同时考虑学生身心成长的主观需求和社会文化的客观需求。

在教育运作上,应视学生身心成长的主观需求为本,社会文化的客观需求为用。

因为只有过着和谐美满、充实健康和有意义生活的人,才具有真正的生产性。

在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我们更应该重视人的发展,只有当我们拥有了健康的个体,才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才会拥有健康的社会和持续发展的经济。

如果一个民族的学校教育不能培养出健康的个体,那么发展中的经济也迟早会由于社会道德的瓦解而遭到严重的破坏。

所以,学校教育应把“全人的教育”、“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价值取向,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先后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定。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重要基地,从教育的作用来看,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两大功能,在启迪心智、传授知识、确立人生价值、实现人类进化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3)因此,学校教育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致力于和谐校园的创建。

三、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作长期而艰辛的探索。

我们要立足学校实际,对构建和谐校园这一工程的各要素进行分析,针对各要素的和谐特征,在管理上下工夫。

(4)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象对待亲人一样对待学生,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和教育学生,热情关心和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教知识,教做人,把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把育人工作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

同时,教师要善于优化自己的情感,以健康的心态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坚强意志和健康人格。

 同样,学生也要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形成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和谐校园氛围。

2.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

同学之间友好相处,相互关爱,互相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

在相互信任、坦诚相待、宽以待人中,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取另一颗真诚的心,不断拓展同学间在学习和生活中结下的深厚友谊。

学校也要不断完善教育设施,开发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展现风采相互交流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著名权威报告《学会生存》也指出:

“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

在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5)

3.构建良好的教风、学风。

要不断启迪和引导全校教职工,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自己的工作。

争做品德高尚,行为高雅,忠于职守,开拓进取,勤于耕耘,勇攀高峰,爱岗敬业,追求一流的教学水平,追求一流的科研成果,培养一流学生的楷模。

在学生中,要大力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理想、团结、自强、成材”。

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能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

4.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

校园文化是凝聚历史、凝聚师生、凝聚学校、凝聚社会的法宝。

这样的校园文化应该为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爱国、爱党、爱校。

同学之间、同事之间、师生之间讲诚信、讲文明的作风。

这样的校园文化更应该树立师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校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

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

5.建立科学严格与人文关怀和谐统一的管理制度。

没有科学的管理,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就难以开展;当然,不恰当地强调制度的严格,也容易造成人的创造欲望窒息,出现人际关系紧张、气氛压抑的局面。

因此,学校管理既要科学规范,更应体现人文精神,要人格化、弹性化,充分尊重人,相信人,“管是为了不管”,要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教师主动发展,构建刚性制度与人性化管理和谐统一的学校管理模式。

在出台制订各岗位职责、教职工考勤考评、教学事故界定及处理办法、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等制度时,应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发动教职工参与讨论修改,重要的规章制度还要通过教代会讨论表决,有的规章制度也必须发动学生参与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样,制订出来的规章制度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得到学校全体成员的支持,大家执行起来也才心情舒畅,营建起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促进全体师生员工的和谐发展。

   

6.建设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没有稳定的工作环境,学校的教学活动将难以正常开展。

学校的各项工作要以稳定为前提,不断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要加强学校的保安保卫工作,完善安全管理规定,制订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对学生,开设心理辅导,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健康地学习和生活。

构建和谐校园不但包括师生个体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学校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包括学校与社会的和谐等。

所以,校园在构建和谐的进程中,一定要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和文化氛围,为每一位师生员工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

要强化品牌意识,不断提高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师生能够感受到生活在这所校园的快乐、自信、幸福和自豪。

事实上,只有学校快速发展了,才能把更多更好的人才、科技成果与和谐文化推向社会,为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与服务,做出更大的贡献,体现学校的魅力和价值。

要强化群众意识,这也是加快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要把师生员工对工作、学习、生活的满意与不满意、赞成与不赞成、高兴与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为师生员工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使教师能够安心工作,学生感到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好,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充分地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学校发展的步伐。

要强化政治意识,坚持德育为先,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学校的历史使命,也是建设先进的和谐文化之需要。

面对社会变革给教育工作带来的大量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西方敌对势力思想文化渗透的新挑战,面对改革给师生员工思想观念和利益带来的新问题,学校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探索和谐视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把握新规律,探索新途径,创造新思路、新方法,营造新环境,构建新机制,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和谐是一幅精美的画卷,令人惊艳,令人回味,和谐是超凡脱俗的世外高人,深藏不露,飘逸于浮云之上。

它会给空虚的心灵带来希望,给懵懂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灵魂带来自信。

让我们携起手来,用心情的音符去谱写和谐校园的欢快乐章!

参考文献: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解析》(中共党史出版社)

[2]胡锦涛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发展全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作出重要讲话

[3]《以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福建教育》2006年第6期)

[4]《建设和谐校园六要素》(《中国教育报2007年3月6日.付留鑫文)

[5]《学会生存》——法国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尔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摘要】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育事业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作长期而艰辛的探索。

需要我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同学关系构建良好的教风、学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立科学严格与人文关怀和谐统一的管理制度,建设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和谐校园;构建;策略;意义;和谐校园文化;科学发展观。

一、和谐校园的含义:

所谓和谐校园,应该是指建立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础之上的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

首先,和谐校园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础之上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织部分。

党中央和国务院不久前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英明决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全面协调的社会。

其次,和谐校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胡锦涛同志指出: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再次,和谐校园是和谐发展的。

所谓和谐,包括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人的外在行为与内在心里之间的和谐。

二、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对新时期执政规律的新把握,反映了党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新认识,是我们党对增强党的执政能力途径的新探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1)校园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的前沿阵地。

所谓和谐校园,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学生间、师生关系和谐,它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通过确立以人为本的成才目标实现主体和谐,创新以人为本的成才模式实现管理和谐,创造以人为本的成才环境实现校园环境和谐,这三个和谐的复合效应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和灵魂。

和谐校园是人文教育的纽带、根本。

每个成员都是这个和谐关系中的主体,他们之间人际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学校人文精神的塑造。

人际间真诚的爱和沟通,将引领大家崇尚自然、崇尚纯洁。

校园内的一言一行都彰显着这样的人文精神,体验真、善、美,在体验中感悟真理、真情,让教育触动心灵、滋润心灵。

在和谐的氛围中,激发个体的自我意识,激励他们充分地体现自我生命的价值,这是教育者实施绿色、和谐教育的共同愿望。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

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

现代意义的和谐社会,就是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相处融洽,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和帮助,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社会。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构建和谐校园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2.构建和谐校园是实现学校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

构建和谐校园,可以使在学校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每个人都能获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与保障,进而实现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广大师生员工能够心气平和地学习、工作,干事业、求发展,进而促使学校的管理秩序、教学秩序和教科研秩序呈现出一种平稳、持续、连贯的运行态势,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行与不断发展。

3.构建和谐校园是增强学校创造活力的现实需要。

校园内人际关系和谐,就能使学校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就能不断增强校园的创造活力,推动学校的前进与发展。

4.构建和谐校园是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

教育事业就一个地区来说,只有推进构建和谐校园,坚持以人为本,亲和互助,才能让每一层次的学校,无论大小,都呈现出和谐发展的态势,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5.构建和谐校园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自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全党全国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响应,分别结合自身的实际落实党的这一决策,我院也不例外。

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胡锦涛同志说“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2)他的这个讲话是就全国而言的,具体到一个单位、一个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也容不尽相同,但精神实质是不变的。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就是要求我们从人的需求与利益出发考虑发展问题,“人”(包括一切参与者)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尊重多数人利益的同时不忽视少数;不是为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了让人民过得更好而发展,发展的成果全民共享;发展要克服片面性,边发展边解决问题和矛盾;发展的过程应该平稳踏实,尽量避免大的波折;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吃子孙饭;注意发展的连续性和永续性,争取代代荣昌。

长期以来,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差距、不同的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在学校中反映出来。

社会、家长,甚至一些教育工作者当中都存在着对教育功利、浮躁的观念,一味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重视知识而忽视德性;对优质教育资源攀比性占用而不顾其对个体发展的实际效果;对教育商业性的盲目炒作,只顾借教育赚一时之利,却忘记了教育对人类发展的根本目的。

同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尤其是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着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不和谐的现象,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教育的“畸形儿”,严重影响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和国家未来的发展。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因而必然也必须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为此,基础阶段的学校教育应同时考虑学生身心成长的主观需求和社会文化的客观需求。

在教育运作上,应视学生身心成长的主观需求为本,社会文化的客观需求为用。

因为只有过着和谐美满、充实健康和有意义生活的人,才具有真正的生产性。

在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我们更应该重视人的发展,只有当我们拥有了健康的个体,才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才会拥有健康的社会和持续发展的经济。

如果一个民族的学校教育不能培养出健康的个体,那么发展中的经济也迟早会由于社会道德的瓦解而遭到严重的破坏。

所以,学校教育应把“全人的教育”、“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价值取向,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先后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定。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重要基地,从教育的作用来看,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两大功能,在启迪心智、传授知识、确立人生价值、实现人类进化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3)因此,学校教育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致力于和谐校园的创建。

三、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作长期而艰辛的探索。

我们要立足学校实际,对构建和谐校园这一工程的各要素进行分析,针对各要素的和谐特征,在管理上下工夫。

(4)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象对待亲人一样对待学生,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和教育学生,热情关心和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教知识,教做人,把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把育人工作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

同时,教师要善于优化自己的情感,以健康的心态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坚强意志和健康人格。

 同样,学生也要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形成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和谐校园氛围。

2.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

同学之间友好相处,相互关爱,互相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

在相互信任、坦诚相待、宽以待人中,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取另一颗真诚的心,不断拓展同学间在学习和生活中结下的深厚友谊。

学校也要不断完善教育设施,开发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展现风采相互交流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著名权威报告《学会生存》也指出:

“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

在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5)

3.构建良好的教风、学风。

要不断启迪和引导全校教职工,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自己的工作。

争做品德高尚,行为高雅,忠于职守,开拓进取,勤于耕耘,勇攀高峰,爱岗敬业,追求一流的教学水平,追求一流的科研成果,培养一流学生的楷模。

在学生中,要大力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将学风建设的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