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设计说明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9182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云港设计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连云港设计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连云港设计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连云港设计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连云港设计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连云港设计说明书.docx

《连云港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云港设计说明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连云港设计说明书.docx

连云港设计说明书

1.规划背景

1.1区位与环境条件

新区29-2地块位于连云港市行政中心南侧,该地块南为海宁路,北为建设路,东侧是连云港行政文化中心宽度近百米的中央大道绿地,西跨科苑路紧邻宽达300米的城市集中绿化带。

新区29-2地块离连云港市政府距离不足500米,城市交通便捷,配套设施齐全,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本次规划总用地10.22公顷。

1.2自然条件及现状条件

规划地块属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常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历年平均降水量930多毫米,常年无霜期为220天。

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由于受海洋的调节,气候类型为湿润的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光照充足,雨量适中。

该地块周边景观优美,交通便利,因此规划在此基础上结合周边的发展态势,定位为中高档居住区。

1.3功能定位

随着市民总体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置业者的兴趣将由关注住房的居住面积转向关注居住区的环境品质与社区生活质量上来,住区景观的观念也将深入人心。

该地块具有交通、景观、服务三大区位优势,因此本设计将新区29-2地块区的规划定位为“现代化、景观型的高尚住宅区”。

1.4规划依据

1.4.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4.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1.4.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1.4.4《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定(DBJ08-55-96)》

1.4.5国家及连云港市关于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有关规范、规定

1.4.6连云港市规划局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

1.4.7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关图纸

1.4.8新区29-2地块地形图(规划红线图)及建设单位要求

2.规划设计原则

2.l设计导则

2.1.1.保证住宅朝向:

依据连云港市地区气候特点及课题研究,良好的朝向对于住户来说,无论是采光日照,还是通风,都是至关重要的。

而且良好的朝向是在保证住户使用权利的前提下提高容积率的最为有力手段。

这是本方案设计的根本依据之一。

2.1.2确保使用功能合理:

居住、活动、文化及绿化景观是居住区使用功能的主体,不能以牺牲使用功能来换取简单的形式上的虚华,而应该以人居环境丰富的内涵体现新世纪住区的特征,形式内容相统一,避免城市住区塑造方面的误区。

2.2设计原则

2.2.1作为新世纪的现代化居住区,规划设计及建筑单体设计应面向新世纪,达到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

2.2.2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环境为规划目标,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绿意盎然、生活方便,具有文化内涵的住区。

注重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的生活质量,合理分配和使用各项资源,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把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作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完善的配套设施,方便的交通系统,宜人的空间设计以及健身、休闲、娱乐场所的设置,将有助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2.3规划设计及建筑单体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变性,适应市场变化。

2.2.4强调住区环境与建筑,单体与群体,空间与实体的整合性。

注意住区环境、建筑群体与城市发展风貌的协调。

2.2.5强调绿脉与居民生活活动的融合。

以点状的组团绿地、带状的林荫步行道和集中块状的中心绿地为主的居住区绿化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绿地的功效,满足不同层次的居民活动的需求,将住宅组团与绿色活动空间融为一体。

2.2.6建立车行系统与步行系统以分为主、适当结合的居住区交通方式,力求在小汽车进入普通家庭的同时,仍能提供给居民安全、便捷、环境优美的交通空间。

2.2.7多样化的户型与人情化的生活场所的塑造。

只有多样化的户型才能适应市场上多层次、多要求的选择。

通过组团空间,滨水绿带,步行绿带,开放绿地等多层次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场所的塑造,增强居民归属感与自豪感。

2.2.8努力将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与传统的居住生活要求有机地结合,提高别墅功能质量和居住环境水平,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经济、科学、超前的现代居住空间。

2.2.9根据市场需求,实施滚动开发,坚持居住区建设与社区建设的互相结合,通过社区的运营,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贯彻于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住区建设与管理中。

3.规划设计理念

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一直是设计者不断追寻的目标,新区29-2地块作为面向新世纪的居住区,为设计创意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定位。

本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全新的城市住区内涵:

3.1充分利用景观资源,实现土地价值的极致提升

基地东侧有近百米宽、并与行政文化中心广场联为一体的中央大道绿化带,西侧有宽度达300米的城市绿化带,这两者是新区29-2地块最为重要的外部景观资源。

本次设计充分考虑的外部景观资源的借取和利用。

住宅整体上按照正南北朝向,与周边道路有一定角度布置,一则是每户都有最好的朝向,二则每户住宅都能获得较好的景观视线通廊,使所有住宅在享受充分阳光的同时,拥有宽广的视野。

将基地外部景观资源内部化,以景观设计作为提升城市土地经济价值的手段。

3.2充分体现对家庭生活的关怀

居住区是家庭生活的原点,通过对家庭发展趋势的关注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工业社会中生产与生活分离、重生产轻生活等观念都将在新世纪产生全新的变化,家庭具有比纯粹的居住更为广阔的社会功能。

家庭生活将进入高质量的阶段,从而也将赋予居住区更为生动的时代气息。

因此,居住区规划设计定位于为每个人及每个家庭提供具有优美环境和温馨氛围的家园社区。

3.3密切关注新世纪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

我国在二十世纪末进入老龄人口社会,这一人口变化趋势将在新世纪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

本规划设计中努力尝试为居住者尤其是老幼弱小者提供方便的、尽量独立于车行系统的步行系统,为其活动提供开敞景观空间,使这一部分居住者的安全活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居室。

3.4适时引入符合时代特征的交通手段和理念

新世纪人们对交通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铁、轻轨和公交措施等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城市人居环境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外部公共交通环境。

同时,小汽车进入普通家庭将成为一种强大的发展趋势,而且正在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政策的扶持。

规划设计为适应这一发展态势,努力营造流畅快捷的道路交通系统和充足的停车场库用地,同时使交通空间与步行开敞景观空间之间既有一定分隔,又能达到相互交流。

3.5努力适应动态的市场变化与居民居住需求

大规模的居住开发必须具有良好的市场适应能力,本方案在两个层面上体现出对动态变化着的市场的呼应:

其一,通过建设标准的差异形成多元化的供方市场,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居住需求;其二,通过与住区分期开发的协调,满足不断发展的居住需求,随着建设时序的变化,适时调整建设标准。

4.规划设计构思

新区29-2地块以环形主要道路和L形集中绿带及步行带构成核心骨架。

以L形绿色走廊贯穿整个居住区,并伸入至各组团内部,通过配套公建相对集中布局及绿化、交通系统组织空间,形成错落有致、收放有序、形式多样的整体有机结构和丰富的空间景观效果。

这种空间布局形式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线性的空间组织,将不同层次的开敞空间结合起来,使每一个别墅单元融入整体结构之中,赋予每一个别墅组合单元不同的空间特点,增强场所感和可识别性。

规划为老人、儿童以及每一个居民多样化的居住生活活动提供空间和交往的机会,创造出安全、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

4.1总体布局

该地块规划设计中,无论是绿地景观还是住宅都注重整体的构图和空间效果,其中的每一栋建筑都不是独立的存在,不仅是所在组团的构成部分,也是整体结构不可或缺的因素。

不同的建筑、建筑组群,在整体的环境中遥相呼应,形成相互对话、交流的空间效果。

小区的总体布局结构可以概括为“一环两轴三片”。

“一环”是指围绕居住区的环形道路,向内伸入组团内部,既提供了便捷的交通,也为人车分行提供了可能性;“两轴”是指横穿小区结合水景设计的L形中心绿带和绞结部从西南到东北走向的绿化步行带,这两轴构成了小区内绿化景观系统的骨架;“三片”是指以由西北向东南依次布置的小高层、多层、多层(内有少量低层别墅)住宅群。

4.2住宅设计

住宅设计中力求作到以下几点:

房间齐备,套内安排卧室、起居、餐厅、储藏等基本空间,并参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了房间面积和面宽的设计;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没有相互干扰,交通顺畅,起居厅与餐厅、厨房空间配置紧密协调,并设有入户的过渡空间,紧凑的空间布局使建筑使用面积系数均达到了80%以上。

所有房间都有直接采光、并保证了日照的要求。

在户型和面积的选择上,我们参照连云港当地的市场状况和未来住宅的发展趋势,设置了大中小三种档次的户型以满足各个层次的消费需求。

建筑类型均采用多层为主,辅以小高层和别墅。

主力房型在125平方米左右,面向中高档市场,房型为三房二厅二卫。

(建筑立面形体特色请张工补全)

4.3道路交通设计

本区规划车行道与步行道既结合又局部分开,小区内车行道路分为三级:

[1]小区主路:

机动车道宽7米。

[2]小区次路:

机动车道宽4米。

[3]宅间路:

机动车道宽2.5米(部分为硬质铺地)。

小区主路采用环状布置。

小区南部海宁路入口为小区主入口,西侧科苑路设小区车行次入口,海宁路和科苑路的十字路口的圆形绿化广场设1个人行入口。

所有入口都设有入口广场,作为小区内外的过渡空间。

小区步行系统结合绿化系统和公共建筑设计,做到真正的人车分流,由小区中心绿地及绿化带自然而又方便地延伸入多个组团。

小区机动车停车采取地面停车与地下停车相结合的方式,地面停车位113个;地下停车面积10300平方米,可停车379辆,全区共计492个机动车位(按户数的50%和公建30辆/万m2计算)。

非机动车停车主要通过住宅底层或半地下室予以解决,不影响小区环境。

4.4绿化景观设计

小区内绿化景观分为三个层次:

中心绿地、组团绿化和隔离绿带。

中心绿地纵穿小区,由草地、硬地和水体间隔构成,结合水景设计,是小区的主要的景观轴线和步行轴线;以中心绿地为绞合点,数条绿带伸入小区住宅组团内部,形成绿化渗透和景观视线通廊,增加了绿地与住宅的接触面,提高了中心绿地的可视性;每个居住组团有自己的组团绿地。

小区内部的三个绿化层次和小区外部城市公共绿化空间相结合,构成多个层次的、立体的绿化配置,为小区内的所有住宅提供了不但是可视的、同时也是可用的绿化景观,充分体现了设计中景观环境设计的均好性和外部资源内部化原则。

5.经济技术指标

5.1规划用地平衡表

项目

面积(ha)

比例(%)

规划总用地

10.22

100.0%

其中

住宅用地

5.65

55.3%

公建用地

0.29

5.2%

公共绿地

0.08

27.2%

道路广场用地

0.01

12.3%

5.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数量

规划用地面积

公顷

10.22

规划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122749

住宅建筑面积

平方米

117190

公共建筑面积

平方米

11772

规划住宅总套数

944

多层面积

平方米

82512

小高层面积

平方米

27852

别墅面积

平方米

4120

平均每户建筑面积

平方米/户

124

规划居住人口

3304

户均人口

人/户

3.5

建筑密度

%

27.75

容积率

万平方米/公顷

1.20

绿化率

%

53.0

公共绿地率

%

27.8

停车位

492

 

5.3户型一览表

住宅户型

面积

栋数

层数

建筑面积

b-a

120

9

11

23760

b-b

93

2

11

4092

a-a

147

5

6

8820

a-b

133

5

6

7980

a-c

131

10

6

15720

a-d

116

5

6

6960

a-e

112

4

6

5376

a-f

125

12

6

18000

a-g

120

12

6

17280

a-h

99

2

6

2376

c-a

206

10

4

4120

小计

 

 

 

114484

公共建筑

 

 

 

8265

总计

 

 

 

122749

6.管线工程规划设计

6.1给水排水

6.1.1概况

本基地面积10.22公顷,小区内为多层建筑和小高层,并设有地下停车场和公共建筑,绿化率为53.0%。

6.1.2市政供水

由城市市政两路水源供给基地用水。

引水管管径为g200的两根给水管,并与城市管网形成环网向建筑物供水作生活、消防用。

6.1.3给水系统

本项目主要用水为生活用水、绿化浇洒用水、公共建筑用水等。

多层住宅:

1层-2层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3层-11层,利用城市管网压力供水,水箱夜间进水。

屋顶设给水水箱,其中贮存初期消防用水量9m3。

6.1.4消防系统

室外消防给水采用低压给水系统,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布置成环状,并规范要求设置室外消火栓。

6.1.5排水系统

小区内建筑室内污废分流,采用设专用通气管的排水系统。

卫生间一层,污水单独排出户。

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中。

厨房含油废水汇至集水井,经隔油处理后排至室外窨井。

地下停车场的污废水汇入集水井后采用潜水泵输送至室外窨井,排往城市污水管网。

潜水泵型号采用ASl6—2CB,N=1.6Kw。

6.2供电

住宅楼和配套建筑物电源由电业站采用电缆埋地向各楼配电间(或配电箱)供电。

本工程装接功率为9826KW。

多层住宅楼电源由电业站采用全塑电缆埋地向各楼之配电箱(开关)供电,至各电表箱用户箱以及所有电器之管线采用BV线穿塑料管暗敷。

消防设备均采用两路电源供电,在终端设自动切换箱以保证用电之可靠性。

照明灯具回路与插座回路分开设置,插座回路(除壁挂空调插座回路外)设漏电保护。

本区各楼均按三级防雷建筑设置防雷措施。

各楼顶部设避雷带(25*4D镀锌扁钢),利用建筑柱内钢筋或采用25*4镀锌扁钢在墙内暗敷引下,利用地下基础柱及基础钢筋作接地体;

保护接地系统采用TT制;联合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6.3通讯

6.3.1电话

所有住宅均按2对/户考虑,住宅电话通讯1888对。

6.3.2共用天线和闭路电视接收系统

各楼予留有线电视网接口,与有线电视联网。

电视终端每户客厅和主卧房各设一只。

公建部分根据需要设置或预留。

终端采用TV、FM双孔插座。

6.3.3访客对讲呼叫系统

各住宅楼分设呼叫系统,采用套装门口机,终端到各户。

6.4防灾

6.4.1消防

消防给水源取自城市自来水管网,消防泵直接从给水管网中抽水。

室外每隔120m沿小区主要道路设室外消火栓。

消防用电设备供配电采用双电源末端自动切换装置。

消防用电回路采用耐火电缆。

公共建筑及住宅公共部位,设火安自动报警及灭火联动装置,并以紧急广播系统。

6.4.2保安

小区内设安保中心,在通讯中心合并,在小区出入口、公寓出入口、地下车库及出入口、室外停车场、小区主要交通要道及主要公共设施处设电视监控系统。

在多层公寓底层出入口处设电话对讲呼叫保安系统。

设联通各户的可视对讲呼叫保安系统,在小区内形成网络,上机位于管理中心。

6.4.3防雷

小区按三类防雷建筑设置防雷措施,在屋面采用Ф12圆钢设置接闪器,引下线采用建筑物柱内外侧两根主筋,接地利用建筑物基础。

防雷接地及电气保安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

6.4.4防洪

小区按城市防洪标准设防。

6.4.5人防

本小区设地下车库,兼做人防工程使用。

6.5环卫工程

小区沿车行道路设置垃圾收集点,半径为50-70米,以方便了居民使用。

7.建筑结构设计

7.1设计依据

7.1.1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JGJ—16—92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ll—89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l0—89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GBJl08—87

7.1.2设计荷载:

(单位KN/m2)

(1)风荷载基本风压O.55

(2)屋面荷载:

上人屋面1.5;不上人屋面O.7

(3)楼面荷载:

卧室

厨房

卫生间

厅、走道

阳台

办公

商场

住宅楼梯

1.5

2.0

2.0

2.0

2.5

2.0

3.5

1.5

(4)本工程按7度抗震设防,场地类别为IV类。

7.2设计说明

7.2.1基础部分:

多层住宅采用墙下设沉降控制复合桩基。

考虑桩、土、基础之间的共同作用,按沉降控制设计,以达到经济合理之目的。

7.2.2上部结构选型:

多层住宅采用砖混结构,小高层住宅采用框架结构。

7.2.3框架抗震等级3级,建筑物安全等级2级。

7.2.4结构材料:

(1)承重墙:

±O.00以下用MUlO粘土砖,MlO水泥砂浆,±0.00以上用MUl0多孔砖,M10~M5混合砂浆;

(2)填充墙:

±O.00以下用MUlO粘土砖,M5水泥砂浆,±0.00以上外填充墙用MU7.517孔多孔砖,M5混合砂浆;内填充墙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及GRC轻质墙板;

(3)混凝土:

框架结构C30,其余C20钢材:

A3F,焊条E43(II级时用E50)钢筋:

I级(ø),II级(Φ)

7.2.5凡住宅建筑总长超过50米,上部结构设置变形缝,基础混凝土添加UEA等微膨胀剂,带地下室时设置后浇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