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规范复习训练题37.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9020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规范复习训练题3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规范复习训练题3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规范复习训练题3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规范复习训练题3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规范复习训练题3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规范复习训练题37.docx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规范复习训练题3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规范复习训练题37.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规范复习训练题37.docx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规范复习训练题37

课时规范训练

1.(2016·江苏苏北四市二模)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中动物类群的分布

B.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分布的差异,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C.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D.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解析:

选C。

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C错误。

2.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

下图中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曲线甲、乙、丙对应的物种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解析:

选C。

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群落的总生产量增加,有机物总量增加,生物种类越来越多,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

在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而是取代其优势地位。

3.某地红松林受到人为砍伐破坏,形成一片“空地”,一段时间后空地上出现杨树、白桦等植物。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松重新成为该处的优势种。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地”上出现杨树、白桦属于次生演替

B.“空地”形成前后,物种的丰富度不同

C.与杨树、白桦相比,红松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D.“空地”上的红松林一定与其他红松林的物种组成相同

解析:

选D。

“空地”上出现杨树、白桦后,该地物种组成及群落的结构发生了改变,物种丰富度不同,属于次生演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松重新成为该处的优势种,说明红松在竞争中处于优势,故A、B、C正确,D错误。

4.(2016·河南陕州中学一模)有些人工林面积大,构成的树种单一,树木年龄和高度比较接近,树冠密集,这种森林被称为“绿色沙漠”。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

B.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

C.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生态系统的稳态容易维持

D.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缺少天敌对虫害的控制,易暴发虫害

解析:

选C。

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十分稀少,抗外界冲击能力差,生态系统不稳定,A正确;因为树木的年龄和高度比较相近,树冠密集,阳光很难穿透到达树林下层,使下层植被很难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生态系统的稳态不容易维持,C错误;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生物种类少,自我调节能力差,D正确。

5.(2016·江苏淮安模拟)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

在此过程中(  )

A.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化

C.群落优势种无明显变化D.森林形成后苔藓会消失

解析:

选B。

弃耕的农田进行的是次生演替,A错误;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会增加,群落中的食物链增加,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B正确;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会发生更替,这也是演替的本质,C错误;森林群落形成以后,苔藓植物会减少,一般不会消失,D错误。

6.(2016·新疆乌鲁木齐二模)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生演替都是初生演替,陆生演替都是次生演替

B.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昆虫首先出现在灌木阶段

C.一般情况下,农田弃耕后,土壤表层有机物质会逐渐增多

D.群落中种群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解析:

选C。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是根据演替的起点划分,不是根据水分的有无划分,A错误;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昆虫首先出现在草本植物阶段,B错误;一般情况下,农田弃耕后,土壤表层有机物质会逐渐增多,C正确;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D错误。

7.为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园艺家引入一种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原真菌相似,但毒性较低的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园艺家利用的原理是(  )

A.寄生 B.竞争

C.捕食D.共生

解析:

选B。

这两种真菌的生理特征相似,所以属于竞争关系。

8.(2016·广东六校联考)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边坡

处理方式

植被覆盖率(%)

小型土壤动物

土壤有机质(g/kg)

物种数

个体数

移栽植物

97

37

260

19.8

不干预

8

9

28

11.9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解析:

选B。

种植植物与不干预相比,生物数量及种类都明显提高,因此移栽植物会提高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A错误;种植植物后小型土壤动物明显增多,这也是移植植物的预期结果,B正确;边坡甲实验时没有移栽乔木,但也有可能发生群落的演替自然长出乔木,C错误;群落演替过程达到相对稳定阶段后不会再继续加剧,D错误。

9.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不易受到影响的群落是(  )

A.群落甲B.群落乙

C.群落丙D.群落丁

解析:

选D。

根据图形中的信息可知,丁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而且各物种比例恰当,所以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该群落不易受到影响,D正确。

10.生态学家高斯为研究三种草履虫的种间关系完成如下实验,请回答:

(1)如图a所示,单独培养三种草履虫时,其种群数量增长符合__________型增长模型。

获得该曲线,需要每天定时记录,应该在________下对血球计数板小方格中的草履虫数量进行统计,然后进行估算。

(2)图b为双小核草履虫和尾草履虫混合培养后的结果,由于前者的繁殖能力比后者强而占有更多的资源,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__________关系。

(3)图c为尾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培养的结果,尾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好氧细菌,大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酵母菌,所以分布在试管上部和下部的草履虫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种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从图a看出,单独培养三种草履虫时,其种群数量增长均符合“S”型增长模型。

为获得该曲线,需要每天定时记录,应该在显微镜下对血球计数板小方格中的草履虫数量进行统计,然后进行估算。

(2)从图b看出,双小核草履虫和尾草履虫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

(3)图c中尾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好氧细菌,大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酵母菌,好氧细菌聚集在培养液的表层,即试管的上部,所以分布在试管上部和下部的草履虫分别是尾草履虫、大草履虫,这种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

(1)S 显微镜 

(2)竞争 (3)尾草履虫 大草履虫 垂直结构

11.(2013·高考课标Ⅰ卷)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

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

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演替。

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_______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

(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生态系统。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解析:

(1)该演替是在原有的土壤、种子等条件基本保留的情况下进行的,属于次生演替。

(2)恢复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呈负相关,即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3)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类越多,对于阳光的争夺越激烈,植物分层越多且明显,而动物分层与植物分层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

答案:

(1)次生 土壤 

(2)草丛 常绿阔叶林

(3)复杂 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

12.(2016·山东潍坊一模)小型动物线虫普遍存在各类土壤中,其类群和数量极丰富,被看作是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性指示生物之一。

我省沿海某湿地的三个群落中土壤线虫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湿地类型

线虫属丰富度

土层深度(cm)

植物寄生线虫(条/100g干土)

腐食线虫(条/100g干土)

食细菌线虫(条/100g干土)

碱蓬群落

19

0~10

93

15

12

10~20

14

2

10

柽柳群落

18,

0~10

89

19

28

10~20

21

0

15

白茅群落

24

0~10

598

92

71

10~20

163

9

7

请据表中数据回答:

(1)科研人员调查土壤中的线虫时,常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首先在三个群落内各选取5个采集点,每个土样分0~10cm、10~20cm两层,在设置采集点时应做到____________选择地点。

(2)腐食线虫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成分,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使此类线虫和表中____________线虫数量明显增多。

(3)表中三个群落的____________线虫均为绝对优势类群,且各营养类型的线虫都“表层聚集”分布。

从线虫的取食习惯分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①湿地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cm)土层;②深层土壤中____________积累较少。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营养结构最复杂的群落可能是____________,因为该群落土壤线虫的____________最高。

解析:

(1)线虫属于土壤小动物,调查线虫时应该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并做到随机取样。

(2)腐食线虫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生活污水中的有机质丰富,排放到湿地后会导致细菌在湿地中大量繁殖,所以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会使腐食线虫和食细菌线虫数量增加。

(3)据表分析,三个群落中的植物寄生线虫类群的数量最多,为优势种群。

线虫出现表层聚集现象可能是由于湿地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于0~10cm的土层,且深层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少。

(4)据题表分析,白茅群落的线虫属丰富度为24,其余两个群落的线虫属丰富度均低于该群落,所以白茅群落的营养结构最为复杂。

答案:

(1)取样器取样 随机

(2)分解者 食细菌

(3)植物寄生 0~10 有机质(腐殖质)

(4)白茅群落 丰富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