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小组野外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8910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小组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五小组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五小组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五小组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五小组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小组野外实习报告.docx

《第五小组野外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小组野外实习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小组野外实习报告.docx

第五小组野外实习报告

保山学院

专科地理专业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专业地理教育

年级2011级

小组第5组

成员熊青王赛钦杨立伟王晓燕王小翠

王秋梅鲁丽彬陆双琼

成员学号

指导教师刘淑芬

 

2013年5月11

 

目录

一、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

1.实习地点………………………………………………………2

2.实习人员………………………………………………………2

3.实习目的………………………………………………………2

4.实习准备………………………………………………………2

二、实习的基本内容及经过

1.大理漕涧、分水岭……………………………………………3

2.怒江大峡谷……………………………………………………5

3.高黎贡山………………………………………………………11

4.云峰山…………………………………………………………15

5.腾冲火山地质公园……………………………………………16

6.热海……………………………………………………………18

7.和顺古镇—国殇墓园…………………………………………20

三、实习总结

1.实习收获…………………………………………………………22

2.实习建议…………………………………………………………23

 

一、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

实习时间及地点

时间:

2013年4月22日—2013年4月26日,为期一个星期的野外实习。

地点:

大理漕涧分水岭、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腾冲火山地质公园、腾冲云峰山、腾冲热海、和顺古镇、国殇墓园等。

实习人员

教师:

汪建云、马前涛、刘应涛、付翠丽、刘淑芬等老师。

班级:

地理教育

3.实习目的

根据地理科学专业现行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运行安排,在学院《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地质学基础》等各门专业课程后,组织一次综合性人文、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通过学习,是学生初步掌握人文、自然地理野外考察、调查的基本方法,并灵活运用已学的有关理论知识予以一定的分析,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把所学的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与野外考察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没提高实践工作能力和学习专业的兴趣。

4.实习准备

在准备出去野外实习的时候,我们对所必须经过的点,上网或者去图书馆调查相关的资料,以达到我们对各地点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带上各种野外实习的工具,比如取土样方取土器,测风速器,野外地理实用小工具包等等。

二、实习点及其基本内容

1.大理漕涧

漕涧位于大理州云龙县西南部,辖漕涧、仁德、仁山、铁厂、大坪、鹿山、新胜7个村民委员会,200个村民小组,156个自然村。

2006年末全镇总户数9607户,总人口为34338人,其中白族25679人,汉族4892人,阿昌族2374人,彝族781人,苗族534人,其他民族78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

漕涧坝子的海拔在1950~2120米之间,镇政府驻地海拔2040米;雨量多、气候冷凉,年平均气温13.4℃。

矿产资源主要有锡、镍、铁、铜、铅、大理石等,是县内矿冶企业的重点集中区;境内水能资源丰富,是县内小水电建设的重点地区;主要旅游资源有上、中、下澡潭等温泉、分水岭原始森林、红豆杉林等。

主要农特产品有泡核桃、黑心梨、牛尾巴菜、竹节菜、火腿等。

坝子四周苍山翠岭,环境优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总面积为393.65平方千米,东靠三崇山,与旧州镇相交,南与保山市瓦窑乡接壤,西与保山市坟上、瓦马相邻,北与泸水县老窝乡打虎箐、阿课勇种为界,是大理、保山、怒江三州的结合部,是大理州的西大门,具有极佳的区位优势。

漕涧内有丰富的矿藏、生物、森林、旅游和水能资源。

其中矿业是漕涧的支柱产业,锡矿、镍矿目前属全州独有,铁矿、煤矿、大理石、花岗石等也极具开发潜力。

漕涧位于“三江并流”区域,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其具有了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和水能资源,这一地区动植物物种丰富,有许多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

漕涧分水岭在此以山梁为界,真的一分为二,朝着东西两个方向,斗折蛇行,一路欢歌奔向远方,向西的流经怒江州老窝白族乡(老窝河),然后汇入怒江;向东的流经大理州漕涧镇(漕涧河),然后在保山市瓦窑乡境内汇入澜沧江,流经老挝、泰国、越南等国,最后在湄公河三角洲流入了太平洋。

漕涧地热资源丰富,被称为大理州西大门的“温泉之乡”,境内有三处温泉,当地群众分别称之为上澡塘、中澡塘、下澡塘。

其中以下澡塘最为有名,属瀑布温泉。

它位于漕涧镇新胜村公所的山谷中,三面靠山,一面临溪,分里、外两个澡塘。

外澡塘又称“跌水崖”,一股热水从四五丈高的悬崖缝隙中喷涌而出,宛若蛟龙,势如奔马,响如惊雷,形成瀑布壮观。

温泉涌出的地方,水温高达80℃左右,能煮熟鸡蛋。

泉水中含有丰富的硫化物,远处即可闻到一股清香味。

在此沐浴能治愈风湿等多种疾病。

特别是每年春季农历二月初八的“漕涧澡塘会”,正当农闲时节,远近成百上千的人携带饮食行李,成群结队到这里休息疗养,三五成群地前来住山游乐洗澡,熙熙攘攘,络绎不绝,称之为漕涧的“洗澡一乐”。

漕涧地区物产丰富,各类土特产品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漕涧地区出产一种“乌心梨”,因梨肉全为乌黑色而得名。

其独特之处在于:

梨成熟后,摘下用稻草保温捂藏半月多,梨便自行糖化,甜味倍增,有酒之清香,蜜蜜甜腻,味道甘美,誉满一方。

竹笋也是来自大自然的另一道美食,其肉厚、色白、质嫩、气香、味鲜,素有“寒士山珍”、“素菜中第一品”等美誉,是来到漕涧必定要品尝的美味,还有豆腐渣豆豉、连渣捞、核桃等也极有特色。

漕涧分水岭,它因水而得名,因水而出名,这里虽然“分水“,但是这里蓊郁的群山,把两地人民紧紧连在一起,共同呵护着这里的山山水水,使这里的绿色屏障和淙淙流水,永远造福于两地人民。

2.怒江大峡谷

地理位置

怒江大峡谷位于云南西北部怒江州境内,是从雅鲁藏布大峡谷继续向东南,在云南境内又是一处地理奇观之所在。

是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和最原始古朴的东方大峡谷。

怒江大峡谷位于滇西横断山纵谷区三江并流地带,峡谷在云南段长达300多公里,平均深度为2000米,最深处在贡山丙中洛一带,达3500米,被称为“东方大峡谷”。

基本概况

怒江州的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大峡谷中,怒江大峡谷最为壮观。

双纳瓦底至大兴地之间,有一段傈僳语称为“腊玛登培”,

怒江大峡谷

意思是“老虎跳”。

峡谷更窄,陡峭石壁高1500米,两岸距离最窄处只有10米。

江边怪石嶙峋,有一块黑色巨石稳立江心,虽常受激流冲撞,却傲然不动。

在丙中洛以南4公里处,有气势磅礴的“怒江第一湾”。

江湾台地上有层层农田、房舍和桃树林,恍如世外桃源。

为观奇景,我们在江湾边危险的悬崖上流连多时,大自然的奇特之处,简直是妙不可言。

怒江没有船。

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上下航行更不成。

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

二十一世纪初,政府在怒江上先后建造70多座各类桥。

尚存的几条溜索,已全部改为钢丝溜索,保障各族居民过江的安全。

“溜索”已渐渐变成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和外来旅游者猎奇的目标。

高山、深谷、飞瀑、大江,养育和锤炼了怒江大峡谷的各民族儿女。

这里居住着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等12个民族。

他们勤劳勇敢、粗犷豪放,创造了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颇具民族特色的文化。

他们的服饰、歌舞、年节活动、婚姻形式、生活习俗、宗教活动等独特的魅力,构成一幅和谐的峡谷风情画。

峡谷各族同胞纯朴真诚,热情好客。

傈僳族、怒族、独龙族、藏族等同胞对来客更是诚挚热情。

在傈僳族、怒族村寨里,如果有远方客人到来,不论是哪里人,都要热情留宿,拿出美酒美食款待。

从而印证着多姿多彩的怒江大峡谷已掀开神秘的面纱,正吸引着旅游、科学考察的人们,前去分享怒江大峡谷的种种美妙。

怒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的南麓的吉热拍格,流经西藏、云南、出国境穿过缅甸,最后注入印度洋。

上游藏语叫“那曲河”,因江水深黑,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把它称为黑水河,往东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之间的峡谷中,于贡山县齐那桶涌入怒江,当地的怒族称为“阿怒日美”。

“阿怒”是怒族人的自称,“日美”汉译为江,含义为怒族人居住区域的江,故名怒江。

云南境内的怒江,奔腾于高黎贡山与碧罗雪山之间,两山海拔多在4000-5000米。

怒江河床海拔仅800米左右,河谷与山颠等相差达3000-4000米,形成著名的怒江大峡谷。

怒江两岸尽是高山夹峙、峭壁千仞、危岩嶙峋,不少江岸都是垂直的石壁。

沿怒江的泸水、福贡、贡山等几县境内生活着傈傈族、怒族、独龙族、白族勒墨人、藏族等少数民族。

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南麓的吉热拍格,上游藏语叫那曲河,因江水深黑,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把它称为黑水河,往东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之间的峡谷中,于贡山县齐那桶涌入怒江,当地的怒族人称为阿怒日美。

“阿怒”是怒族人的自称,“日美”泽为江,意为怒族人居住区域的江。

进入贡山后,由北向南,纵贯怒江、保山、临沧德宏州。

流入缅甸后,称萨尔温江。

我国境内长1540千米,怒江州内长300余千米。

怒江奔腾于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之间,两岸山岭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因落差大,水急浪高,十分壮观。

两岩多危崖,又称“水无不怒石,山有俗飞峰”之称,每年平均以1.6倍于黄河的水量像骏马般奔腾向南,撞击出一条山高、谷深、奇峰峻岭的东方大峡谷。

怒江大峡谷收于受印度洋西南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垂直气候,经常是河谷茂林葱绿,炎热似夏,山坡花俏草黄如春如秋,峰顶冰雪世界,一派降冬景象。

怒江东有碧罗雪山,西有高黎贡山,两山南北逶迤、雪峰、环抱。

怒江最险要的丙谷有双纳瓦底大峡谷、齐那桶峡谷等。

齐那桶峡谷,位于怒江上游丙中洛至齐那桶的那恰洛一带,长65千米,几乎无一点平地。

江两岸陡壁直立,两边原始森林一望无际。

江东与西藏、交界的牙关河有不少瀑布,最高的瀑布高达800多米,瀑宽10多米;另一瀑布,瀑布高400多米,上有水潭,水满四下溢溅。

齐那桶纳卡洛段,山高谷深,是怒江大峡谷中最壮观的地段。

峡谷的特征

怒江在怒江州境内全长310多公里,由于江东有碧罗雪山山脉(4000米以上高峰有20余座),江西有高黎贡

  怒江大峡谷

山山脉(也有4000米以上高峰20余座),怒江奔腾于这两山之间,两岸山势雄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谷幽深,河流落差大,水急滩高,形成长310公里、深2000—3000米的大峡谷地段,与科罗拉多大峡谷、雅鲁藏布江杭底峡合称世界三大峡谷。

怒江大峡谷的上段——齐那桶纳卡洛段,两岸雪山高5000—6000米,江面海拔高2000米,高差达3000—4000米,由于山体雄浑,江流湍急,人烟稀少,此段峡谷显得异常幽深、异常神秘,成为探险旅游的绝佳去处。

走进怒江大峡谷,您就来到了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和最原始古朴的东方大峡谷。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大峡谷中,怒江大峡谷最为壮观。

谷地南北走向,怒江大峡谷比科罗拉多大峡谷长。

科罗拉多大峡谷从支流巴利亚河口起到米德湖,全长也不过440公里。

怒江大峡谷单云南段从龙陵的老卡起到贡山的丙中洛,足足600公里,西藏境内还有多长,无法精确统计,从地图上看,最少也是四五百公里,两段加起来超过了1000公里,是科罗拉多的两倍多。

怒江大峡谷也远盛于科罗拉多大峡谷。

科罗拉多大峡谷最深处达1830米,而怒江大峡谷深都在2000米以上,大多数地段突破了3000米。

再往北,太子雪山海拔6054米,梅里雪山6748米,峡谷更深了。

怒江大峡谷山高、谷深、水急,两岸白花飘香,山腰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冬春两季冰雪覆盖,景色如画。

怒江大峡谷内素有:

“十里不同天,万物在一山”之说。

立体气候产生的主体植被、珍稀动植物、名花异卉、稀世药材、树蕨、秃杉、落叶松、各种杜鹃、各种兰花、珙桐(鸽子花)成片成林地点缀着峡谷胜景的自然美。

这些珍稀的植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有树蕨、秃杉、珙桐;二级保护的有三尖杉、清水树等;三级保护的有天麻、雪山一枝蒿等20多种。

被列为国家珍稀保护动物的有虎、灰腹角雉、热羚、红岩羊、金丝猴、叶猴、小熊猫(金狗)、齿蟾等。

还有名目繁多的花卉。

独特的民族风情:

雪山林海、急流飞瀑、岩峰峡谷、汩汩温泉、座座溶洞、高山湖泊。

配之以傈傈族传统的对歌,澡塘会、刀杆节,充满神州色彩的怒族“鲜花节”和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的独龙族剽牛祭天活动以及各民族的婚姻习俗、衣食住行、丧葬礼仪、祭祀活动、图腾崇拜等等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更是给怒江大峡谷增添了不少情趣。

气候特征

怒江州的高山峡谷和温暖潮湿的亚热带山地气候,极利于动植物的生存繁衍。

森林覆盖率达44%,有大量珍稀名贵树种。

其中仅中草药就有356种,兰花多达140多种,野生动物474种,如齿蟾、戴帽叶猴、灰腹角雉,只产于怒江州内,特别珍贵。

从六库镇出发沿着怒江北上。

“V”字型大峡谷的谷底,几乎没有一点点平坦地面,柏油公路的多数地段是在江边石壁上开凿出来的。

冬天,怒江江水是蓝色的;在雨季,江水就是混浊。

江面宽约100多米,满槽江水汹涌澎湃。

江面在怒江州北部最高处海拔1400米,南部最低处海拔仅700米。

北高南低,落差极大,江水以每秒6至7米的流速奔腾咆哮而下。

有万马滩、尖山滩、阎王滩、勐姑滩等70多处急流险滩。

有些江段,浪高1米多。

在茨开镇等地,涛声轰鸣昼夜不息,好像连降暴雨的声音。

在稍微平缓的江段,由于江底暗礁作用,江面连连呈现巨大的环形波纹和旋涡,有些吓人。

成因

怒江大峡谷山高、谷深、水急,两岸白花飘香,山腰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冬春两季冰雪覆盖,景色如画。

滇西北位处欧亚和印支两大板块结合部,这独特的构造形成了横断山大纵谷地带,由北向南,巍峨高耸的碧罗雪山、高黎贡山、担当力卡山与奔腾的澜沧江、怒江、独龙江相间构成了深切割裂的大峡谷——怒江大峡谷。

怒江大峡谷由于受印度洋西南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垂直气候,经常是河谷茂林葱绿,炎热似夏,山坡花俏草黄如春如秋,峰顶冰雪世界,一派降冬景象。

3.高黎贡山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部,高黎贡山山脉的中上部,北纬4°56′—28°22′,东经98°08′—98°50′之间,由北、中、南互不相连的三段组成。

北段位于北纬27°31′—28°22′,东经98°08′—98°37′之间,北与西藏察隅县接壤,东起怒江峡谷,西至担当力卡山山脊与缅甸相邻,面积24.32公顷;中段位于北纬25°11′—26°15′,东经98°40′—98°49′之间,西至高黎贡山山脊与缅甸相邻,东以泸水县、福贡县海拔2500m以上无人居住处为界,向南延伸到泸水县古登乡,北至福贡县的架科底乡,面积3.78万公顷;南段位于北纬24°56′—26°09′,东经98°34′—98°50′之间,东以泸水县和保山市隆阳区境内的高黎贡山东坡海拔1090m以上的山腰为界,西以泸水县、腾冲县境内高黎贡山西坡海拔1900m以上的山腰为界,面积12.45公顷。

高黎贡山的自然资源:

高黎贡山山势陡峭,峰峦起伏,主峰海拔5128米,最低海拔523米,形成了独特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

冬春季节山巅银装素裹,山腰云雾缭绕,山脚木棉如焰,菜花金黄,瓜果飘香。

高黎贡山以其生物的多样性,被学术界盛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高黎贡山日照充足,降水充沛,南北动植物交流汇集,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有种子植物4303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80余种,已知药用植物1200余种,野生食用植物140多种,珍奇花卉如雪兰、蝴蝶兰40多种。

有世界上最大的“大树杜鹃”群落,最大者树龄达500多年,树高25米,基围3.07米。

还有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树种秃杉林,最大的树龄有1千多年,植物学界称其为“绿色寿星”;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树蕨”、云南的樱花原始种、山茶花原生种等。

高黎贡山始终是野生动物理想的栖息家园。

山中有野生动物2389多种,其中属国家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82种,如古原生物羚羊,现已发现200多头,有极重要的科研价值。

有印度虎、金钱豹、白眉长臂猿、熊猴、红面猴、金猫、水鹿等,无愧为“哺乳动物祖先分化的发源地”。

有各种鸟类419种,如白尾雉、红雉、金雕、绿孔雀、锦鸡、鹦鹉及种类繁多的画眉乌、美丽的太阳鸟等。

高黎贡山是“世界雉鹊的乐园”,是得天独厚的“自然博物馆”。

植被:

高黎贡山与怒江自北并列南下,山顶与河谷相对高差近3000米,被誉为"东方第一大峡谷",形成明显的森林植被垂直带景观,可划分为7个植被型,12个植被亚型和44个群系。

自下而上的分布是:

保护区边缘海拔1100米以下,木棉、顶果木、余甘子、虾子花、桫椤等为主的稀树灌木草丛;1000-1800米为以刺栲为标志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和云南松林;1800-2200米是以高山栲为优势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云南松林;1800-2200米是由青冈、贡山栎、硬斗石栎、多变石栎、银木荷、滇楠等组成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2700-3100米是以石栎、杜鹃等为主的山顶苔藓矮林,其间分布有温凉性的云南铁杉林、垂枝香柏林和华山松林,东坡3100-3500米有苍山冷杉林;2700-3600米为箭竹属的高山寒温性竹林;海拔3050-3600米为寒温性灌草丛和草甸;3500米以上是流石滩稀疏植被。

此外,在海拔1800米上下,还有麻栎、旱东瓜、野核桃、西南桦等小片落叶阔叶林。

在众多类型森林环境中,蕴藏着高等植物近千种,秃杉、大树杜鹃、西康玉兰等国家级保护植物约30种。

保护区的植被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北起泸水县南部,南迄腾冲、保山南部,呈狭长状,面积约1234平方公里。

因地势高峻,又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部位,故降水量大,森林生长茂密高大。

一般谷底为干热河谷型植被,中部为阔叶林,海拔3000~3500米的山顶为针阔混交或冷杉、铁杉纯林。

土壤:

本地按海拔由低到高主要有燥红土、红壤、黄红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

地质地貌:

高黎贡山是横断山脉中最西部的山脉,山高及宽度均较云岭、怒山为小。

高黎贡山北连青藏高原,南接中印半岛,使之无论是在气象学还是生物学上,都具有从南到北的过渡特征。

高黎贡山北段位于西藏自治区境内,称伯舒拉岭,山体呈北偏西走向。

进入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后,称高黎贡山,呈南北走向,平均海拔约3500米。

其中,以北段较高,海拔4000米以上,尾端约2000余米。

因怒江切割较深,故相对高度甚大,山势陡峻而险要,是地壳抬升后受河流分割而成的断块山地,多为变质岩组成,下部有大面积的岩浆岩分布。

本地主要有片麻岩、片岩和大理岩。

人文资源:

高黎贡山曾是早期人类活动地之一,从三处新石器晚期遗址出土收集到的大量文物表明,早在新石器晚期,高黎贡山西麓与东麓的台地上就已有人类定居。

他们除农耕外,畜牧、渔猎及制陶已达到较高水平,大量的青铜器出土也标志着这里曾出现过灿烂的青铜文化,有史可稽的哀牢古国文化遗迹也随处可见。

这里也是中国对外交流的最早通道,著名的西南丝绸古道(史称蜀·身毒道)就必经这里,现仍在留下众多遗迹。

如古道、驿站、村寨、烽火台、铁索桥等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这里也是古今中外兵家的必争之地,保存有大量的遗迹与传说,特别是二次大战期间中国远征军与盟军在此共同抗击日军的遗迹更是清晰可辨。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高黎贡山是滇西大反攻的主战场之一,如今山上仍可见数十处地堡、密密麻麻的弹坑和纵横交错的战壕。

保护区内还有山巅雪景、三叠水瀑布、高山温泉、听命湖、天台山永真寺等多处景观。

高黎贡山是生态与文化的完美结合体,是一座“人类的双面书架”,令人欣赏不尽,探究不完。

高黎贡山是怒江和伊洛瓦底江的分水岭,保护区内有80多条河流分别流入这两条江。

这些河流由于落差大(常超过2000米),形成许多美丽的瀑布、叠水,如百花岭阴阳谷三级瀑、美人瀑、高脚岩瀑布群、大坝河口瀑布。

 高黎贡山也是民族迁徙和融合的走廊。

目前在保护区周边地区居住着汉、傣、傈僳、怒、回、白、苗、纳西、独龙、彝、壮、阿昌、景颇、佤、德昂、藏等16种民族,人口约50余万,他们分别源于古氐羌、古百濮、古百越、古三苗族群和古东胡、古吐番、古女真、古中亚民族。

自然灾害:

高黎贡山社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保护区本身自然灾害抵御能力也较弱,风灾、火灾、冰雹、有害生物常使保护区蒙受灾害。

随着人类的入迁加大了对高黎贡山的破坏,人类在保护区外围滥砍滥伐,使保护区的植被减少,加大了水土流失,容易造成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4.云峰山

经纬度:

25.554°N,98.578°E

H:

2445米

坡度:

35°—45°之间

岩石:

玄武岩

土壤:

火山灰土

植被:

热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震阔混交林

人文:

道教

云峰山位于腾冲县西北50公里的瑞镇乡,与前往腾冲火山是同一方向,此山远看形如玉笋挺立,直插天际,因峰腰常常云雾缭绕,故名“云峰山”,是云南较为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景观。

云峰山以“山高谷深,陡峭险峻”而著称,山上1000多级“三折云梯”直通山顶,最陡处的石阶几乎垂直,两旁又是万丈深渊,令人目眩心惊,游客必须手扶铁链,面贴绝壁才可通过。

云峰寺建在两亩见方的山顶,有玉皇阁、老君殿、观音殿等明代建筑。

边远此奇观,直上天梯,收来群山万壑;

登临无限意,欲穷险地,难忘九隘八关。

云峰山

5.腾冲火山地质公园

腾冲火山地质公园

云南省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腾冲和梁河县境内,是我国四大火山群之一,共有97座新生代火山堆。

最高的海拔2700米,相对高差为60~1000米.被誉为“天然地质自然博物馆”。

整个火山群面积达221.36平方公里。

特殊的地质结构,形成了“十山九无头”的奇异火山地貌,火山锥、火山熔洞、熔岩石地、火山湖、堰塞瀑布、柱状节理规模宏大,分布集中,腾冲火山地质公园,类型多样,保存完整,其规模和完整性均居全国之首,有较高的科考和观赏价值,被誉为“火山地质博物馆”。

其中火山口面积最大的是大空山。

地理位置:

大空山处于马站乡。

处东径98°29′,北纬25°10′。

全乡国土面积119.03平方公里,50%以上为火山熔岩地貌。

民族:

马站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123个村民小组。

以汉族为主,全乡总人口27290人,其中汉族27028人,少数民族256人,其中男14429人,女12861人。

气候:

年均气温14℃,有霜期132天,年降雨量1700mm。

年日照时数1646小时,平均日照4.5小时。

植被:

马站乡森林覆盖率为51%,活立木储量达50多万立方米。

植被主要有云南松、杜鹃等。

而万亩梅园则进一步拓展了林地面积,丰富了林业资源内涵。

在火山口脚下,一株五百多年树龄的古鹅毛树是一部浓缩的马站史,兴华村的红豆杉树龄六百多年,为全省最大红豆杉树王。

产业:

该区以旅游业为主。

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本地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火山石、石灰石、硅石等石材的加工业蓬勃发展。

其中,硅石资源分布广,质量高;石灰石资源丰富,是水泥生产的好材料;火山石质地坚硬,有丰富的气孔,可塑性强,经高温熔炼无矿物质辐射,是很好的环保型建筑材料。

开采加工火山石在马站已发展成新兴的产业,经加工后的石桌、石凳、花板、栏杆和地板砖、墙体贴面、石瓦等已逐步销往怒江、大理、楚雄及昆明地区的各风景旅游区和宾馆、酒店,甚至国外……

另外,得益于气候资源,还发展了十几万亩的红花油茶基地。

让乡里人民富裕起来。

腾冲火山地质公园另一奇观柱状节理,和黑鱼河。

柱状节理分布在黑鱼河谷两岸,是由岩浆冷凝形成。

黑鱼河是在熔岩流的作用下,岩浆堵塞地下水脉流露出地表的一种形式。

地理位置:

腾冲的柱状节理离火山公园只有8公里,处于龙川江畔。

黑鱼河与柱状节理相邻。

气候:

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

夏秋季受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气流及北部湾的暖湿气流影响;冬春季受来自印度大陆的干暖气流和北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