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初级实务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8846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6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初级实务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会计初级实务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会计初级实务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会计初级实务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会计初级实务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初级实务复习资料.docx

《会计初级实务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初级实务复习资料.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初级实务复习资料.docx

会计初级实务复习资料

会计初级实务复习资料

第一章 总 论

一、本章考情分析和最新命题方向

1.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在考试中不重要,考分在4分以内,只能出小分题。

 

2.本章最新命题方向:

应注意会计核算的四个前提以及二个会计等式。

 

二、本章教材新变化

对比旧教材,本章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删除了会计核算的13个一般原则,将这部分内容移到了中级职称考试中了。

以前年度考试,会计核算的13个原则是本章主要的出题点,大部分分数来源于一般原则,因此,删除一般原则后,本章在考试中分数更少了,考生每次复习应控制在1小时以内,把时间放到资产、收入、报表等重点章去,复习效果才好。

 

三、本章重点、难点精讲 

本章包括三个内容,即会计概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会计概述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

会计除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外,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职能。

 

3.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对象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资金运动包括各特定对象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即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等过程。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会计主体前提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活动。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一个法律主体可以包含若干会计主体,一个会计主体也可以包含若干法律主体。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持续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将延续下去。

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人为的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的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等的期间。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三)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会计要素的概念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个要素。

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财务状况的要素,构成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框架;收入、费用及利润是企业经营成果的要素,构成利润表的基本框架。

这六项会计要素又称为会计报表要素。

 

2.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1)资产。

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具有以下特征:

①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②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也是企业所控制的; ③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2)负债。

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具有以下特征:

①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②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3)所有者权益。

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

①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②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 ③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的分配。

 

3.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收入。

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不包括偶发事件中产生的利得,如营业外收入。

 

(2)费用。

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3)利润。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4.会计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的两边会计要素发生变化,有四种类型:

两边金额同增;两边金额同减;资产内部的彼增此减;权益内部的彼增此减。

 

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2)收入-费用=利润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注:

本章试题的分数基本来源于上述考点,考生背熟了上述考点,可以做到基本不丢分;要求考生在复习中将考点背5遍,一考就过)

第二章 会 计 核 算 基 础

一.本章考情分析和最新命题方向

1.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在考试中处于一般地位,考题形式为客观题,几乎不出主观题。

但因篇幅长,考分也较多,一般在15分左右。

 

2.本章最新命题方向:

考生应注意错账的查找和更正方法。

 

二、本章大纲和教材的新变化

本章内容略有变化:

(1)新增加了原始凭证按经济业务的分类,指出:

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类别不同可分为①款项收付业务凭证; ②出入库业务凭证; ③成本费用凭证; ④购销业务凭证; ⑤固定资产业务凭证; ⑥转账业务凭证。

 

(2)指出了复合分录包括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三、本章重点、难点精讲 

本章可分为四部分内容,包括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会计核算的七种基本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档案;会计电算化。

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是:

(一)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

1.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是指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而资金运动是通过经济业务事项来进行的。

经济业务事项具体包括: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2.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这些也成为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

 

(二)会计科目和账户

1.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会计科目按照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又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2.账户的概念及其分类

(1)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2)账户的分类

账户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账户称为总分类账户,根据明细科目设置的账户称为明细分类账户。

根据会计科目的内容分类,账户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五类。

 

3.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分为左方、右方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

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表示的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其基本关系如下: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4.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1)二者的联系: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2)二者的区别:

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三)借贷记账法

1.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2.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3.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

其方法包括:

(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

其公式为: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试算平衡法

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其公式为: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4.对应账户

在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关账户之间的应借应贷关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5.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简单会计分录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6.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要做到:

依据相同、方向相同、期间相同、金额相等。

 

(四)会 计凭 证

1.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2.会计凭证的种类

(1)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原始凭据。

 

(2)记账凭证又称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3.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1)原始凭证名称; 

(2)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 

(3)接受原始凭证单位名称; 

(4)经济业务内容(含数量、单价、金额等); 

(5)填制单位签章; 

(6)有关人员签章; 

(7)凭证附件。

 

4.原始凭证的分类

(1)按照来源不同分类

外来原始凭证。

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

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仅供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2)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类

一次凭证。

是指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

 

累计凭证。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

其特点是,在一张凭证内可以连续登记相同性质的经济业务,随时结出累计数及结余数,并按照费用限额进行费用控制,期末按实际发生额记账。

 

汇总凭证。

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的若干张原始凭证,按照一定标准综合填制的原始凭证。

 

(3)按照经济业务的类别不同分类

①款项收付业务凭证。

是指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增减等业务的原始凭证。

 

②出入库业务凭证。

是指记录材料、产成品出入库等情况的原始凭证。

 

③成本费用凭证。

是指记录产品生产费用的发生和分配的原始凭证。

 

④购销业务凭证。

是指记录材料物品采购或劳务供应、产成品(商品)或劳务销售情况的原始凭证。

 

⑤固定资产业务凭证。

是指记录固定资产购置、调拨、报废和盘盈、盘亏业务的原始凭证。

 

⑥转账业务凭证。

是指会计期间终了,为了结平收入和支出等账户,计算并结转成本、利润等,由会计人员根据会计账簿记录整理制作的原始凭证。

 

5.原始凭证的填制

原始凭证的填制要做到:

记录真实、内容完整、手续完备、书写清楚规范、编号连续、不得随意涂改刮擦挖补、填制及时。

 

6.原始凭证的审核

原始凭证审核重点是:

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

 

7.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包括:

(1)记账凭证的名称; 

(2)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 

(3)记账凭证的编号; 

(4)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 

(5)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及其记账方向; 

(6)经济业务的金额; 

(7)记账标记; 

(8)所附原始凭证张数; 

(9)会计主管、记账、审核、出纳、制单等有关人员签章。

 

8.记账凭证的种类

(1)按内容分类,可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收款凭证。

 

(2)按照填列方式分类,可分为复式凭证和单式凭证。

 

①复式凭证:

是将每一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及其发生额均在同一张记账凭证中反映的一种凭证。

 

②单式凭证:

是指每一张记账凭证只填列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一个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记账凭证。

填列借方科目的称为借项凭证,填列贷方科目的称为贷项凭证。

 

9.记账凭证的审核

记账凭证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内容是否真实、项目是否齐全、科目是否正确、金额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正确。

 

10.会计凭证的保管要求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五)会计 账 簿

1.会计账簿的意义

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的,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2.账簿的分类

(1)按用途分类

①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

②分类账簿

③备查账簿,简称备查簿。

如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备查簿、应收票据贴现备查簿。

 

(2)按账页格式分类

两栏式账簿

三栏式账簿:

用于登记只有金额核算的账户,如应收账款; 

多栏式账簿:

用于登记成本费用账户,如管理费用; 

数量金额式账簿:

用于既要进行金额核算又要进行数量核算的账户,如原材料。

 

(3)按外型特征分类

订本账:

适用于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活页账:

适用于明细账。

 

卡片账:

适用于固定资产。

 

3.会计账簿的登记

(1)可以使用红色墨水记账的情况包括:

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等。

会计中的红字表示负数。

 

(2)不发生账簿记录错误,不得刮、擦、挖补或用褪色药水更改字迹,应采用规定的方法更正。

 

4.对账的主要内容

(1)账证核对,做到账证相符。

 

(2)账账核对,做到账账相符。

账簿之间核对的内容包括:

核对总分类账簿的记录; 

   总分类账簿与所属明细分类账簿核对; 

   总分类账簿与序时账簿核对; 

   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3)账实核对,是指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

包括:

   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数额是否相符; 

   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是否相符; 

   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是否相符; 

   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是否相符等。

 

5.错账查找的方法,包括:

差数法、尾数法、除2法、除9法。

 

(1)差数法:

利用错账的差数来查找错账。

 

(2)尾数法:

对于发生的角、分的差错,可以只查找小数部分。

 

(3)除2法:

将差数除2来查找错账,用来查找记反方向的差错。

 

(4)除9法:

以差数除9来找错,可用于将数字写小,如400写成40;将数字写大,如将50写成500;将邻数颠倒,如将96写成69。

 

6.错账更正方法,包括:

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

 

(1)划线更正法是指在结账前发现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可以采用划线更正法。

更正时,可在错误的文字或数字上划一条红线,在红线的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由记账人员在更正处盖章,以明确责任。

 

(2)红字更正法适用于二种情况:

一是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的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有错误,从而引起记账错误。

更正的方法是:

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示注销原记账凭证,然后用蓝字填写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并据以记账。

二是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

更正方法是:

按多记的金额用红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冲销多记的金额,并据以记账。

 

(3)补充登记法(又称补充更正法)适用于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

更正的方法是:

按少记的金额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补充少记的金额,并据以记账。

 

(六)账务处理程序

1.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

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2.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总账,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总分类账可以较详细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

其缺点是:

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

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3.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账,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便于了解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

其缺点是:

按每一贷方科目编制汇总转账凭证,不利于会计核算的日常分工,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的工作量较大。

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4.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并可做到试算平衡,简明易懂,方便易学。

其缺点是:

科目汇总表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

它适用于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七)财产清查

1.财产清查的意义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2.财产清查的分类

(1)按财产清查的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需要进行全面清查的有:

年终决算之前;单位撤销、合并;中外合资;企业股份制改造;开展全面的资产评估、清产核资前;单位主要领导调离工作前。

局部清查有:

现金应每日清点一次;银行存款每月至少同银行核对一次;债权、债务每年至少核对一至二次;存货有计划抽查,贵重物品每月清查一次。

 

(2)按财产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3.财产清查的方法

(1)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现金的清查。

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来确定库存现金的实存数,然后再与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及盈亏情况。

 

银行存款的清查。

通过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来查明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

 

(2)实物资产的清查方法:

包括实地盘点法和技术推算法。

 

(3)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

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发函询证的方法进行核对。

 

(八)会计档案

1.会计档案的归档和保管

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由财务会计部门按照归档的要求,负责整理立卷或装订成册。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可暂由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保管1年。

期满之后,应由财务会计部门编造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保管;未设立档案部门的,应当在财务会计部门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如果会计档案需拆封重新整理,应会同原财务会计部门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2.会计档案的查阅和复制

企业应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的查阅、复制登记制度。

会计档案不得借出。

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

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拆封和抽换。

 

3.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

各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根据其特点,分为永久、定期两类。

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五种。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应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考生应掌握企业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规定,分数较多。

 

4.会计档案的销毁

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由本单位档案部门提出销毁意见,会同财务会计部门共同鉴定和审查,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对于保管期限已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以及涉及到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另行立卷。

 

(九)会计电算化

1.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内容:

包括设置会计科目电算化;填制会计凭证电算化;登记会计账簿电算化;进行成本计算电算化;编制会计报表电算化。

 

2.选择计算机运行环境和会计软件

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既可以选购商品化的会计软件,也可自行开发或委托开发会计软件,但所选择的会计软件必须达到财政部印发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

 

3.利用计算机及相应的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

(1)电算化会计岗位一般分为:

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会计档案资料保管、软件开发等。

 

(2)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应具备四个条件:

配备了适用的硬件和软件;配备了电算化人员;建立了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人机并行3个月以上取得一致的核算结果

第三章 资 产

一.本章考情分析和最新命题方向

1.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是考试的第一重点章,特别重要,2004年有36分,约占总分的1/3还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本章最新命题方向:

本章有大量的客观题,同时必有2、3道主观题,本章内容中,应特别注意原材料核算、股票投资成本法的核算、固定资产的核算、无形资产的核算;同时适度关注坏账的核算、短期投资的核算、平价购入债券的核算。

考生对本章越熟练,考试成功率就越高。

 

二、本章大纲和教材的新变化

对比旧教材,本章内容有较大变化:

(1)企业的坏账损失只能采用“备抵法”进行核算,企业采用备抵法进行坏账核算时,应按期估计坏账损失,按期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除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外,新增加了个别认定法。

 

(2)短期投资去掉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核算,使短期投资核算难度降低了。

 

(3)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核算,删减了权益法核算的大部分内容,不会再出权益法核算的大题了。

 

(4)固定资产折旧范围扩大了,包括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也应计提折旧(计提的折旧计入管理费用)。

 

(5)固定资产修理费,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三、本章重点、难点精讲 

本章包括六部分内容,分别是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是:

 

(一)货币资金

1.现金管理制度

(1)企业应当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范围使用现金,企业可用现金支付的款项有:

(1)职工工资、津贴; 

(2)个人劳务报酬; 

(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 

(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企业支出; 

(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款项; 

(6)出差人员必须携带的差旅费; 

(7)结算起点(1000元人民币)以下的零星支出; 

(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2)库存现金的限额是指为了保证企业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允许企业留存现金的最高数额。

一般按照单位3~5天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确定,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开户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可按多于5天但不超过15天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确定。

 

2.现金的核算

企业应当设置“现金”总账和“现金日记账”,每次办理完收付款业务应当及时结出账面余额,每日终了,将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数核对,月度终了,“现金日记账”的余额应当与“现金”总账的余额核对,做到账款相符、账账相符。

 

3.现金清查

企业应当按规定进行现金的清查,一般采用实地盘点法,清查小组清查时,出纳人员必须在场;对于清查的结果应当编制现金盘点报告单。

清查中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