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操作规程.docx
《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操作规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操作规程
附件5
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
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操作规程
一、车辆安全检视
(一)驾驶室内部
1.安全带:
检查安全带是否磨损、损坏,是否能够牢固地插入锁扣。
2.灯光:
打开近光灯、远光灯、转向灯检查;打开小灯,关闭前照灯,打开前雾灯检查。
查看灯光是否齐全,固定可靠。
3.喇叭:
按喇叭,检查喇叭是否正常发声,音量和音调是否稳定。
4.后视镜:
手动调整后视镜,检查后视镜是否正常。
5.仪表:
启动发动机,检查各仪表和指示灯显示是否正常。
6.刮水器:
喷射喷洗液,打开刮水器开关检查刮水器是否正常工作。
7.门锁:
检查门锁是否正常。
8.转向盘自由转动量:
驾驶室里,驾驶员向左或向右轻轻转动转向盘,判断其自由转动量的大小。
如自由转动量过大,检查前轮毂轴承是否松动,球接头配合间隙是否过大,转向器内齿杆齿条的配合间隙是否过大。
9.制动踏板自由行程:
将发动机熄火,踩制动踏板数次,使之耗尽真空度为止。
此时,用手轻轻按压制动踏板,检查踏板自由行程是否正常。
10.离合器自由行程:
当踩下离合器踏板到3/4时,离合器就应该稳固的接合。
检查其行程是否合适,可以用直尺在踏板处测量,先测出踏板最高位置高度,再测出踩下踏板到感到有阻力时的高度,两个数值的差就是该车离合器行程数值,如果不符合要求就需要及时调整。
11.驻车制动器制动力:
检查驻车制动器拉索及锁止状态。
12.发动起有无异响:
启动发动机,听发动机是否有异响。
(二)左中后部
1.油箱及邮箱盖:
检查油箱、油管、接头有无凹瘪和渗漏,油箱支架固定螺栓是否紧固,检查固定箍带和支架是否断裂损坏。
2.轮胎及轮胎螺栓、半轴螺栓:
1.检查轮胎表面是否有裂纹、割痕或者其他损坏,胎面是否嵌入金属微粒或其他异物;2.检查胎面是否异常磨损;3.轮胎气压是否正常,气门嘴是否完好。
3.检查轮辋是否损坏、腐蚀、变形和跳动;4.检查轮胎螺栓、半轴螺栓紧定情况,是否松动。
3.制动鼓及轮毂:
检查制动器摩擦片和制动盘厚度是否在正常范围,检查制动盘是否磨损严重或损坏。
4.制动管路:
检查制动管路是否有裂纹和老化,是否有渗漏现象。
5.贮气筒:
启动发动机,查看气压表,检查贮气筒内是否有压缩空气,如气压表指针为“0”,查看贮气筒放水开关是否完好。
6.钢板弹簧及U型螺栓:
(1)检查钢板弹簧叶片是否有断裂或错开。
(2)检查中心弹簧和弹簧夹箍是否断裂。
(3)检查钢板弹簧U型螺栓是否松动。
7.传动轴螺栓:
检查传动轴各连接螺栓是否紧固和连接可靠。
8.变速器壳:
检查变速器壳体是否有损伤,是否漏油。
9.侧栏板:
检查车辆侧栏板是否牢固、可靠。
(三)车后部
1.牌照:
检视车辆牌照及支架是否齐全有效,安装牢固。
2.灯光:
检查倒车灯、后雾灯、制动灯和牌照灯,检查灯光是否齐全,固定可靠。
3.备胎:
检视备胎及备胎架是否齐全完好有效,备胎气压是否正常。
4.驱动桥壳:
驱动桥壳体是否弯曲变形、裂损。
5.后栏板:
检查后栏板是否牢固、可靠。
(四)右中后部
1.轮胎及轮胎螺栓:
1.检查轮胎表面是否有裂纹、割痕或者其他损坏,胎面是否嵌入金属微粒或其他异物;2.检查胎面是否异常磨损;3.轮胎气压是否正常,气门嘴是否完好。
3.检查轮辋是否损坏、腐蚀、变形和跳动;4.检查轮胎螺栓、半轴螺栓紧定情况,是否松动。
2.半轴螺栓:
检查半轴螺栓紧定情况,是否松动。
3.制动鼓及轮毂:
检查制动器摩擦片和制动盘厚度是否在正常范围,检查制动盘是否磨损严重或损坏。
4.制动管路:
目测检查制动液管路和轮缸,是否有磨损和渗漏。
5.贮气筒:
发动机中速运转数分钟,查看气压表示值是否达到标准。
6.钢板弹簧及U型螺栓:
(1)检查钢板弹簧叶片是否有断裂或错开。
(2)检查中心弹簧和弹簧夹箍是否断裂。
(3)检查钢板弹簧U型螺栓是否松动。
7.传动轴螺栓:
检查传动轴各连接螺栓是否紧固和连接可靠。
8.差速器:
检查差速器壳是否有裂损。
(五)右前部
1.轮胎及轮胎螺栓、半轴螺栓:
1.检查轮胎表面是否有裂纹、割痕或者其他损坏,胎面是否嵌入金属微粒或其他异物;2.检查胎面是否异常磨损;3.轮胎气压是否正常,气门嘴是否完好。
3.检查轮辋是否损坏、腐蚀、变形和跳动;4.检查轮胎螺栓紧定情况,是否松动。
2.半轴螺栓:
检查半轴螺栓紧定情况,是否松动。
3.制动鼓及轮毂:
制动摩擦片严重磨损,表面出现沟槽及不规则形状。
4.制动管路:
检查制动管路(如接口处)是否渗漏。
5.贮气筒:
察看气压表,检查贮气筒内有无压缩空气。
6.钢板弹簧及U型螺栓:
(1)检查钢板弹簧叶片是否有断裂或错开。
(2)检查中心弹簧和弹簧夹箍是否断裂。
(3)检查钢板弹簧U型螺栓是否松动。
(六)前部及发动机舱
1.牌照:
检视车辆牌照及支架是否齐全有效,安装牢固。
2.灯光:
检查远光灯、近光灯、前雾灯和牌照灯,检查灯光是否齐全,固定可靠。
3.后视镜:
手动调整后视镜,检查后视镜是否正常。
4.散热器:
检视散热器框架、发动机罩及锁扣、保险杠、翼子板、档泥板或护轮板是否齐全有效,连接紧固。
5.冷却液:
检查冷却液品质及冷却液液面高度(液面应在上下标线之间)。
6.风扇皮带:
1.检查风扇皮带松紧度是否适当。
否则可扳动发电机或动力转向泵进行调整。
2.检查风扇叶片固定情况及叶片是否变形、风扇的风量。
7.润滑油:
1.检查泄漏:
检查发动机油底壳的接触面、油封、排放塞、机油滤器器是否漏油。
2.检查润滑油液面:
启动发动机,达到正常工作温度时,关掉发动机,等几分钟,让机油流回油底壳。
这时再取出机油尺,将其擦干后插入,重新取出检查机油油位,观察机油尺前端的油迹。
如果油迹在上下标志之间偏上的位置,则说明机油量正常;如果低于下标志则必须添加机油,如果高于上标志,则需要放出部分机油。
8.制动液:
目测检查制动液品质和液面高度(液面高度在MAX和MIN之间)。
9.高压线:
测量点火高压线的电阻值。
电阻规格值:
5000~7000Ω。
检查点火高压线是否损坏、漏电。
10.蓄电池:
目视检查畜电池表面是否清洁,是否有液体流出;蓄电池桩头是否松动或被腐蚀;畜电池状态指示灯是否为绿色(正常)。
(七)客车内部
1.灭火器:
检查车辆是否有灭火器,灭火器放置位置是否妥当,灭火器是否在年检安全期内。
2.应急反光牌:
检查车辆是否有应急反光牌,是否在有效期内。
3.车门:
检查车门是否正常开启。
4.应急出口:
应急出口包括应急门、应急窗或撤离舱口。
检查应急出口是否具备,是否能正常使用。
标准规定,客车应急门的净高应为1250毫米,净宽应为550毫米;应急窗的面积应为4.0×105平方毫米;撤离舱口的净面积应为4.0×105平方毫米。
5.栏杆及扶手:
检查栏杆及扶手是否磨损、损坏,是否牢固可靠。
6.车内灯:
打开车内灯,检查灯光是否正常、牢固可靠。
二、旅客急救
(一)心肺复苏抢救法
步骤一:
(1)判断患者意识是否丧失(通过轻拍患者面部或肩部并呼唤,如无反应立即呼救,并使患者仰卧,头部后仰,以开通气道;
(2)判断患者有无呼吸,如无呼吸进行人工呼吸;再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是否消失,无脉搏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步骤二:
考生演示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
(1)口对口吹气:
保持气道开放的同时,考生用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深呼吸再深呼吸一口气后,用双唇包严患者的口唇,缓慢而持续地将气体吹入。
连续进行两次充分吹起。
第一次吹气完毕,应抬起嘴,手松鼻,并侧转头吸入新鲜空气,同时观察患者胸部。
如果吹气有效,患者胸部会膨起,并随气体地排出而下降,然后再作下一次吹气。
要求:
每次吹气时间为1~1.5秒,每次吹起量为800毫升,一般不超过1200毫升。
(2)有无脉搏判断:
考生用一只手在前额继续保持头部后仰的同时,另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的喉部,平喉结向靠近抢救者一侧的颈部滑动到胸锁乳突肌前缘的凹陷处。
要求:
轻柔触摸,不可用力压迫,以免刺激颈动脉窦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而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停止;正确判断有无脉搏很重要,因为对有脉搏的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3)无脉搏胸外心脏按压
a.按压方法:
b.每分钟60~80次频率作15次按压,每作15次按压,需作人工呼吸2次(按压与吹起比为15:
2)。
连续做4遍或进行1分钟后,在判断,检查脉搏、呼吸的恢复情况和瞳孔的变化:
有脉搏无呼吸,只作吹起,每5秒钟一次,并密切监测脉搏。
有呼吸无脉搏,只作胸外心脏按压,每分钟60~80次,并密切监测呼吸。
如仍无脉搏无呼吸,则继续以15:
2的比例进行按压与吹气,以后每4~5分钟检查一次。
单人操作心肺复苏的时间要求:
0~5秒:
判断意识;
5~10秒:
呼救,同时放好仰卧体位;
10~15秒:
开放气道,并观察呼吸是否存在:
15~20秒:
作人工呼吸2次;
20~30秒:
判断脉搏;
30~50秒:
进行胸外心脏按压15次,并做人工呼吸2次,以后连续反复进行。
(二)指压止血法:
指压止血法是指较大的动脉出血后,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上方(近心端),使血管被压闭住,中断血液。
操作要领
1.颞动脉压迫止血法:
用于头顶及颞部动脉出血。
方法是用拇指或食指在耳前正对下颌关节处用力压迫。
2.颌外动脉压迫止血法:
用于肋部及颜面部的出血。
用拇指或食指在下颌角前约半寸外,将动脉血管压于下颌骨上。
3.颈总动脉压迫止血法:
常用在头、颈部大出血而采用其它止血方法无效时使用。
方法是在气管外侧,胸锁乳深肌前缘,将伤侧颈动脉向后压于第五颈椎上。
但禁止双侧同时压迫。
4.锁骨下动脉压迫止血法:
用于腋窝、肩部及上肢出血。
方法是用拇指在锁骨上凹摸到动脉跳动处,其余四指放在病人颈后,以拇指向下内方压向第一肋骨。
5.肱动脉压迫止血法:
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下部的出血。
方法是在病人上臂的前面或后面,用拇指或四指压迫上臂内侧动脉血管。
注意事项:
一般小动脉和静脉出血可用加压包扎止血法。
较大的动脉出血,应用止血带止血。
在紧急情况下,须先用压迫法止血,然后再根据出血情况改用其它止血法。
(三)加压包扎止血法:
适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
用消毒纱布垫敷于伤口后,再用棉团、纱布卷、毛巾等折成垫子,放在出血部位的敷料外面,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紧紧包扎起来,以达到止血目的。
如伤处有骨折时,须另加夹板固定。
伤口内有碎骨或异物存在时,不得应用加压包扎止血法。
(四)加垫屈肢止血法:
在上肢一小腿出血,在没有骨折和关节损伤时,可采用屈肢加垫止血。
如上臂出血,可用一定硬度、大小适宜的垫子放在腋窝,上臂紧贴胸侧,用三角巾、绷带或腰带固定胸部:
如前臂或小腿出血,可在肘窝或国窝加垫屈肢固定。
(五)绷带包扎法:
用绷带包扎伤口,目的是固定盖在伤口上的纱布,固定骨折或挫伤,并有压迫止血的作用,还可以保护患处。
操作要领
1.环形法:
此法多用于手腕部,肢体粗细相等的部位。
首先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
第一圈环绕稍作斜状;第二、三圈作环形,并将第一圈之斜出一角压于环形圈内,最后用粘膏将带尾固定,也可将带尾剪成两个头,然后打结。
2.蛇形法:
此法多用于夹板之固定。
先将绷带按环形法缠绕数圈。
按绷带之宽度作间隔斜着上缠或下缠。
3.螺旋形法;此法多用于肢体粗细相同处。
先按环形法缠绕数圈。
上缠每圈盖住前圈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呈螺旋形。
4.螺旋反折法:
此法应用肢体粗细不等处。
先按环形法缠绕。
待缠到渐粗处,将每圈绷带反折,盖住前圈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
依此由下而上地缠绕。
注意事项
1.打好绷带的要领是,不要过紧,也不能过松。
不然会引起血液循环不良或松得固定不住纱布。
如果没经验,打好绷带后,看看身体远端有没有变凉,有没有浮肿等情况。
2.打结时,不要在伤口上方,也不要在身体背后,免得睡觉时压住不舒服。
3.在没有绷带而必须急救的情况下,可用毛巾、手帕、床单(撕成窄条),长筒尼龙袜子等代替绷带包扎。
(六)三角巾包扎法:
对较大创面、固定夹板、手臂悬吊等,需应用三角巾包扎法。
操作要领:
1.普通头部包扎:
先将三角巾底边折叠,把三角巾底边放于前额拉到脑后,相交后先打一半结,再绕至前额打结。
2.风帽式头部包扎:
将三角巾顶角和底边中央各打一结成风帽状。
顶角放于额前,底边结放在后脑勺下方,包住头部,两角往面部拉紧向外反折包绕下颌。
3.普通面部包扎:
将三角巾顶角打一结,适当位置剪孔(眼、鼻处)。
打结处放于头顶处,三角巾罩于面部,剪孔处正好露出眼、鼻。
三角巾左右两角拉到颈后在前面打结。
4.普通胸部包扎:
将三角巾顶角向上,贴于局部,如系左胸受伤,顶角放在右肩上,底边扯到背后在后面打结;再将左角拉到肩部与顶角打结。
背部包扎与胸部包扎相同,唯位置机反,结打于胸部。
注意事项:
1.一般家庭没有三角巾,但其在急救时用途较广,应配备。
制作很简单,用一米见方的布,从对角线剪开即成。
2.三角巾除上述用法外,还可用于手、足部包扎,还可对脚挫伤进行包扎固定,对不便上绷带的伤口进行包扎和止血。
3.三角巾另一重要用途为悬吊手臂;对已用夹板的手臂桢固定作用;还可对无夹板的伤肢想到夹板固定作用。
(七)骨折固定法
1.肱骨骨折固定法:
患者手臂呈屈肘状,用两块夹板固定,一块放于上臂内侧,另一块放在外侧,用绷带固定。
如只有一块夹板,则夹板放在外侧加以固定,用三角巾悬吊伤肢。
2.大腿骨折固定法:
将伤腿拉直,夹板长度上至腋窝,下过脚跟。
两块夹板放于大腿内、外侧;有绷带或三角巾缠绕固定。
3.脊柱骨折固定法:
病情多较严重。
严禁乱加搬动,应轻巧平稳地在保持脊柱安定状况下,移至硬板担架上,用三角巾固定后,及早转运。
切勿扶持患者走动,或躺在软担架要上,这样会使脊柱骨折加重对神经操作,引起终生截瘫。
注意事项
1.有出血时应先止血和消毒包扎伤口,然后固定骨折。
如有休克,同时进行抢救。
2.对于大腿、小腿和脊椎骨折,一般应就地固定,不要随便移动患者。
3.固定力求稳妥牢固,要固定骨折的两端和上下两个关节。
4.上肢固定时,肢体要弯着绑屈肘状。
下肢固定时,肢体要伸直绑。
三、轮胎更换
1.轮胎气压检查
标准的轮胎气压一般都标在油箱盖的内侧或车门的侧面,检查时使用轮胎气压表来测量轮胎气压。
评分标准:
未能正确检查气压的扣10分。
2.后轮胎外侧轮胎的拆卸、安装及千斤顶使用
工具:
千斤顶、套筒扳手、备用轮胎。
步骤:
用套筒扳手松开轮胎螺栓。
拆卸轮胎螺栓时先不要用千斤顶将车身顶起,而要先将车轮螺栓松开几圈后再将车身顶起。
把千斤顶设置在横梁或车桥下面时,应将座板放在被支撑件的中心位置上,并且注意勿使座板滑脱。
先用手转动千斤顶,使千斤顶伸长,把千斤顶支顶在车体指定的两个缺口之间。
把止轮器牢靠地顶在地面的轮胎上,如果有可能,最好使用两个止轮器。
使用摇杆转动千斤顶的轴。
用一只手扶着摇杆,用另一只手摇动摇杆,慢慢摇动。
如果停车处路面较松软,可在千斤顶下面垫一块大木板。
顶起车身,使车轮离开地面2厘米~3厘米。
用套筒扳手彻底旋松车轮螺栓,并将需要更换的轮胎卸下。
卸下的轮胎最好放在车身下面,以防意外事故。
装上备用胎。
用手拧上螺丝。
用套筒扳手进一步拧紧螺栓后,将车身放落于地面,再用套筒扳手将车轮螺栓按照对角顺序拧紧。
车轮螺栓要按照对角顺序进行拧紧,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会影响车轮及轮毂等部件的使用寿命。
将换下的轮胎放入备胎座内,工具放入工具箱。
整理好工具,取回警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