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日益崛起的发展中国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8567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日益崛起的发展中国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七章日益崛起的发展中国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七章日益崛起的发展中国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七章日益崛起的发展中国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七章日益崛起的发展中国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日益崛起的发展中国家.docx

《第七章日益崛起的发展中国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日益崛起的发展中国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章日益崛起的发展中国家.docx

第七章日益崛起的发展中国家

第七章日益崛起的发展中国家

第一节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

一、第三世界的崛起

1.概念辨析:

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国家”这个提法主要强调它们的国际政治地位,强调他们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发展中国家”的提法主要是强凋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它们大多是二战后摆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的国家,比较贫穷落后。

由于这这国家在地域上大多数位于南半球的亚非地区,且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

所以,又称民族独立国家和南方国家。

2.第三世界国家崛起的标志性内容

(1)亚非会议

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的代表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

亚非会议确定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会议所倡导的团结合作、反帝反殖、维护独立、捍卫和平的“万隆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非会议的召开为亚非国家联合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树立了典范,增强了亚非国家的民族自信心,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增进了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推动了第三世界联合反帝、反殖、反霸的斗争,足第三世界崛起的里程碑。

(2)不结盟运动

50年代末、60年代初,随着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超级大国对亚非拉广大地区的争夺日益加剧。

为了摆脱大国的控制,避免卷入关苏双方的冲突,一些中小国家,尤其是新独立的国家,倡导和平、中立、不结盟的政策。

在铁托(南斯拉夫总统)、纳赛尔(埃及总统)、苏加诺(印度尼西亚总统)、尼赫鲁(印度总理)、恩克鲁玛(加纳总理)等的积极倡导下,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第一届不结盟田家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参加不结盟运动的条件是:

推行独立的外交政策、不加入大国军事集团、不缔结双边军事同盟、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等。

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圈从最初的25个已经发展到目前的115个,约占联合国成员的2/3。

不结盟运动的出现是第三世界形成的里程碑。

(3)“77国集团”

第三世界国家为了加强经济合作,共同反对发达国家的控制、剥削和掠夺,1964年在日内瓦联合国第一届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发表宣言,由此形成了“77国集团”(又称“发展中国家会议”)。

自70年代以来,“77国集团”以联合国为讲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推动南北对话,缓和和改善南北关系,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

到90年代,已有133个国家加入了77国集团。

3.第三世界国家崛起的地位和作用

(1)世界重要的政治力量

——冷战时期冲击了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

——冷战后成为世界多极化发展中重要力量。

(2)在建立国际新秩序斗争中作用巨大。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始于1974年。

1974年4月,根据阿尔及利亚主席布迈丁提议,有100多个国家支持和赞同的专门研究原料与发展问题的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在纽约召开。

第三世界国家在会上同美国等霸权国家进行了正面交锋,其焦点是要不要改变建立在不平等、控制和剥削基础上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以大量事实和材料揭示了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剥削性和不公平性,呼吁以平等、合理的新秩序取而代之。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实质。

打破西方对发展中国家控制、剥削的不合理、不公正和不平等的旧秩序。

二、发展中国家政治制度的多样化

1.政治体制多样

——政教合一的神权制国家(沙特、伊朗等)

——君主制国家(绝对君主制如阿曼;二元君主制如约旦、科威特等:

议会君主制如泰国、马来西亚等)

——共和制国家(总统共和制如菲律宾、埃及等;议会共和制如新加坡、印

度等)

——部落酋长制国家(如阿联酋)

2.政党制度多元(P224)

有一党制、主从政党制、两党制、多党制和无党制5种类型。

3.政治思潮多种

(1)民族主义思潮

——独立前是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异族压迫的思想武器。

——独立后是巩固政权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反对外来干涉的精神支柱。

——一般而言具有进步性、值得肯定;也可能演化成为民族虚无主义或民族

沙文主义。

(2)社会主义思潮

从50年代到7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歌猛进,国际社会一度出现了“东风压倒西风”的格局。

在第三世界国家中也产生了一股“社会主义浪潮”,许多获得独立的国家都宣布自己要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如利比亚的卡扎菲将国名定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埃及的纳赛尔把自己领导的党称为“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缅甸的奈温则将他领导的党称为“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

从1955年到1990年,先后有55个发展中国家宣称要搞社会主义,占战后新独立的国家总数的59%。

此外,形形色色的民主社会主义,基督教社会主义,阿拉伯社会主义,非洲社会主义等等纷纷登上历史舞台。

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社会主义”运动,并非是我们所理解的社会主义,有些甚至与马克思主义无关。

这些国家真正要表达的东西其实是对社会主义思潮中“公平,反资本,照顾弱势群体”等内涵的向往,同时表明他们不完全赞同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是发展中国家试图走独立道路的政治理想在理论层面的体现。

80年代以后,随着苏联的解体和社会主义事业步入低谷,在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也悄然退潮。

——发展中国家流行,派别众多。

(如宗教的和民族的社会主义、农村的和村社的社会主义、军事的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合作的和自治的社会主义、民族的和宪政的社会主义、激进的和革命的社会主义…)

——反映了广大国家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巨大影响。

——虽然均非科学社会主义,但是仍然不失其积极意义。

(3)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潮

伊斯兰复兴主义思潮

伊斯兰复兴主义思潮或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其产生大规模的影响实际上是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

这种思潮主张回到早期伊斯兰教,不允许对《古兰经》进行任何解释,反对非穆斯林文化的异端邪说,号召全面实现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的"伊斯兰化"。

其高潮是1979年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后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共和国。

这一运动至今仍在发展,其影响日益扩大,特别是在以中东为中心的西亚和非洲广大地区,更是蓬勃发展。

伊斯兰复兴主义思潮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它盲目反对西方进步思想,倡导复古倒退,特别是某些领袖提出的输出革命理论和个别组织的恐怖主义活动,不仅无助于伊斯兰各国的稳定和发展,也有碍于世界的和平和进步。

——是随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而复兴的一种思潮。

(以伊朗什叶派宗教领袖霍梅尼为主要代表)

——主要观点:

近代伊斯兰世界的衰落和被欺凌,是没有按照早期伊斯兰教义行事的结果;要复兴伊斯兰社会,必须回到《古兰经》和《圣训》上来。

——斗争手段:

暴力型(以暗杀、恐怖活动为主)、和平型(在法律允许范

围内合法斗争取得政权)。

(4)冷战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发展及其联合对世界的影响

——部分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遭受严峻考验。

(在某些国家通过合法斗争取得了政权)

——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国际恐怖活动威胁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

——伊斯兰极端主义对地区冲突的介入、渗透和干扰,使地区冲突雪上加霜(如哈马斯等对巴以和平的影响)。

——西方国家为此进行的“新干涉主义”不利于有关国家稳定和世界和平。

三、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面临的问题(P226)

1.政局不稳。

政局不稳是指政权不巩固,政治活动无章可循,政治领导集团互相争斗,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法贯彻执行。

到目前为止,通过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和经济的良性发展,在许多前殖民地国家那里,还只是存在于梦想之中。

仅仅在非洲,从60年代到80年代,就发生过240多次军事政变,其中成功的70次,有11个国家发生过10次以上的军事政变,20多个国家建立过军政府。

1963年在非统组织宪章上签字的29位非洲国家元首中,有17位被军事政变推翻。

90年代以来,非洲又发生了数十次政变和兵变,有的还演变为旷日持久的内战(如刚果"金"),给当地人民带来无尽的痛苦,也使这世界第二大洲在长期的动荡不安中一次又一次与全球性的发展机遇擦肩而过。

2.局部战争频繁。

表现为发展中国家间因民族,宗教,领土,资源问题而引发的冲突甚至战争。

两伊战争,印度与巴基斯坦的战争,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冲突都属此列。

1947年印巴分治后,印巴双方对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争执不断,曾经导致三次印巴战争。

1975年2月,印度宣布克什米尔印占区为印度联邦的一部分。

巴基斯坦对此提出抗议。

印巴克什米尔争端至今尚未解决,成为影响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关系的关键问题。

随着旧有的两极格局解体,国际间矛盾斗争激化,冷战后的世界局部战争更加频繁,武装冲突不断,特别是中东,巴尔干,更是一度成为热点地区而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3.民族问题复杂。

民族问题是基于民族差别而产生的民族间的关系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民族问题相当复杂,主要表现为民族之间的相互压迫,奴役以及由此产生的民族间的歧视,仇恨,冲突甚至战争。

现在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民族问题有两种,一种局限在国家内部,表现为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土著居民和外来移民,大民族和小民族以及各个民族间的关系问题。

如在原来被誉为民族团结典范的南斯拉夫,自铁托死后就爆发了大规模民族仇杀,国家解体,内战不断。

南斯拉夫内战带来的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难,内战中几十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最后还导致西方国家的武力干预。

在非洲,卢旺达的两个主体民族,胡图族和图西族互相攻杀,50多万人死亡,酿成二战后罕见的民族大屠杀。

另一种是民族冲突以国家为载体,国家间的冲突甚至战争成为民族冲突的表现形式。

4.宗教冲突不断。

宗教冲突是影响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宗教冲突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不同宗教之间的冲突,如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另一种是同一宗教中不同派别之间的冲突,如伊斯兰教中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的冲突。

发展中国家的宗教形形色色,许多国家多种宗教并存,教派林立,不同宗教,不同教派之间的矛盾难以避免。

如果这些矛盾处理不好,甚至会引发宗教战争,影响有关国家的政治稳定。

5.恐怖活动有所增加。

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

为了谋求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制定了各种经济发展战略。

主要有:

1.初级产品出口战略

(1)含义

这一发展战略指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利用它们的资源优势,通过出口农,矿产品原料等初级产品,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在采用这种战略的国家中,成绩最为显著的是石油出口国,泰国、菲律宾、肯尼亚等国取得的成绩也不小。

(2)实施效果

——难以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甚至难以保证它们的真正独立.

(在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改变的条件下,农矿产品的价格经常下跌,使第三世界国家蒙受巨大损失;而且,随着战后科技革命的发展,许多初级产品失去了作为资源的价值。

——必须适时转向新的发展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

2.进口替代战略

(1)含义

所谓进口替代就是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和其他工业,替代过去的制成品进口,以带动经济增长,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它的目的在于减少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不等价交换所造成的损失,并通过限制进口制成品,来保护本国国内市场,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工业。

(2)实施效果

进口替代战略及其政策的实施,为各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业结构的改变及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它提供了一个有保护的、稳定的国内市场,使本国的工业特别是制造业部门能够得以迅速的增长和发展。

(20世纪60年代南亚、东南亚、东北亚等,特别是“四小龙”)

(3)主要弊端

——由于这一战略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用关税等办法限制同类产品进口,使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替代工业缺乏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经济效益不佳;

——忽视国外市场开拓,国际收支不平衡、外汇短缺,贸易状况恶化。

——国家干预政策的加强,产生了官僚买办性质的资本主义经济,也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

3.出口替代战略(出口导向战略)

(1)含义

所谓出口替代战略,就是生产新型产品或较高档次产品,以替代传统出口产品。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就是用加工品出口替代原始的初级产品,如农产品、矿产品和燃料产品等,或者用制成品替代半成品出口,或者用高档产品出口替代低档产品出口,或者用新型产品替代传统产品出¨等。

(2)实施效果

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加速工业化的实现。

作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他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内向型发展战略。

(3)主要不足

作为着眼于出口和世界市场的战略,它容易导致这些国家对世界市场依赖性的加强,从而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波动。

4.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

——强调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多方面同时发展、协调发展。

——它的进一步探索和实施,将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共同问题。

一一联系“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分析。

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l.战后50多年来发展中国家取得的经济成就(P232)

(1)国民经济有较快发展。

(2)改变畸形经济结构,工业和外贸发展迅速。

(3)民族经济大发展,经济独立性增强。

(按照自己意愿制定战略和政策)

(4)出现了一批新型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5)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增大。

2.经济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P234)

(1)必须把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结合。

(2)必须把对自然资源的丌发和利用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3)必须把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

(4)必须把政治经济变革和政治社会稳定相结合。

▲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参见冯特君P318)

三、经济全球化进程条件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空前的发展机遇(P235)

(1)可以在更加开放的全球市场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2)金融自由化为经济与贸易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3)分享全球化利益,促进“内在”政策改革效果。

(4)跨国公司的资源扩散,有利于学习借鉴。

2.面临的严峻挑战(236)

(1)国家主权面临弱化。

(2)面临巨大的金融风险。

(3)内部市场面临让渡。

(民族工业、品牌受威胁)

(4)人才流失加剧。

----------------------------------------------------------------

①如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主权的冲击和削弱:

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的冲击一一跨国公司的战略日标很少会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目标一致,而是经常进行本能的抵制和规避(利用转移定价合法避税;此法还扰乱东道国货币金融政策)

对发展中国家政治主权的冲击一一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学派认为,跨国公司对国家主权的挑战,表明国家应该让位于市场。

他们认为,跨国公司的决策超越了国界的限制,从而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全球范围的生产、营销和投资的优化配置。

在这种情况下,民族国家已经过时,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世界经济的效率和国内的福利,国家应该把对经济事务的控制权拱手让给跨固公司。

理由是——跨国公司已经成长为能够自我独立的行为体,在与民族国家的较量中,跨国公司处于上风。

跨国公司可以随意地把资产从一个国家抽走,使这个国家将因此而面临资金、失业、外贸赤字等一系列问题。

虽然民族国家仍然是暴力工具的唯一合法垄断旨,但在经济相互依赖和核武器的时代,暴力并不是国家可以随意动用的工具,暴力也无法解决国家面临的经济困境。

(5)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6)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第三节发展中国家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

一、和平、中立、不结盟对外政策

相同的历史遭遇与共同任务,产生原则、立场的一致性。

1.发展中国家在对外政策上面临的共同任务

反帝、反霸的扩张和滥施国际干涉;维护本国领土主权完整;维护国际环境和平与安全;加强经济合作,摆脱依附地位,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和平、中立、不结盟原则的主要内容(P240)

不过,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关系上也有不一致、不平衡性。

二、与发达国家间关系:

南北对话

1.南北对话的背景.

1964年联合国第一届贸发会议是南北对话的开始。

(77国集团)

发展中国家——希望实现经济独立、摆脱发达国家的盘剥和控制。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力量增强、掌握大量资源,发达国家为了自身利益不能无视其要求。

2.南北对话与经济合作的表现

——洛美协定

——亚太经合组织(APEC)

——北美自由贸易区

————————————————————

《洛美协定》:

即《欧洲经济共同体——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洛美协定》,1975年2月,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46个发展中国家与欧洲经济共同体9国在多哥首都洛美签定的贸易和经济协定。

主要内容是:

一、签字的发展中国家的全部工业品和94.2%的农产品,可以免税小限量地进入欧共体市场,而欧共体成员国向46国出口时只享受最惠围待遇;二、欧共体建立“稳定出口收入”基金,以补偿46国因初级产品价格下跌原因造成的损失;三、欧共体5年内向这些地区提供42亿美元的经济援助1979、1984、1989年双方又先后三个洛美协定,扩人了特别优惠范围、增加了财政援助、确立了双方的平等伙伴关系扩大了合作领域。

参加签字的发展中国家增加到68国,欧共体国家增加到12国。

四个洛美协定是迄今最重要的南北合作协定,它对于改善南北关系、促进彼此问的经济发展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冷战后南北关系的新变化,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1)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

人权问题逐渐成为南北政治关系中的主要问题。

具体表现在:

第一,以人权、人道为借口干涉南方国家的内政。

第二,把人权作为提供经济援助的条件。

第三,利用大众传媒和一些基金会宣传西方的人权观念、意识形态,进行文化渗透。

第四,不惜动用武力,进行直接干涉。

——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侵犯其主权。

(2)南北经济矛盾更加尖锐

南北经济矛盾尖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南北差距继续扩大。

第二,南方债务负担有增无减。

第三,北方发展援助远未达标。

第四,国际资金供求矛盾日益尖锐。

第五,南北贸易权利极不平等。

第六,环保问题日益尖锐。

第七,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更加艰难曲折。

(3)南北对话与合作关系加强

南北关系既有对立斗争的一面,也有依存合作的一面。

南北相互依存是客观存在,南方国家只有经过斗争才能求得与北方国家的合作,南北只有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多极化的发展,北方国家从自身的利益考虑,开始重视加强南北合作。

南北关系冲破了相对单一的经济内容,而日益向多层次、多方位和更广泛的领域发展。

亚洲、中东、非洲、加太地区、拉美

(4)区域内部或集团内部的南北关系与全球性的南北关系共同发展

南北关系的发展在21世纪初形成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地中海自由贸易区、亚太自由贸易区三大经济板块。

每一个板块中既有北方国家,也有南方国家,全球性的南北关系将变成区域内部或集团内部的南北关系,这标志着南北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南北关系将继续朝着对话与合作的方向发展,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将会出现更加复杂的局面。

——合作与对话成为主流。

——矛盾、斗争依然存在。

——中心议题和斗争焦点: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三、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南南合作

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旨在促进各自民族经济的发展,

集体自力更生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由于发展中国家多位于地球南半部,故称它们的合作为南南合作。

1.南南合作具有战略意义

——是促进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利杠杆。

——通过优势互补增强自力更生能力,促进共同发展

——形成整体优势以改变南北力量对比,最终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当今的南南合作有如下特点:

(1)地区集团化趋势

在亚洲,东盟继续发展壮大。

在非洲,1991年非洲51国在非洲统一组织第27届首脑会议上签署了该组织制定的《建立非洲经济共同体条约》,1995年该条约付诸实施,非洲一体化开始起步。

在拉美,1991年由阿根廷、巴西、巴拉圭、乌拉圭建立了南方共同市场。

1995年,墨西哥、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三国集团的自由贸易区也开始运行。

(2)合作内容的多样化和合作伙伴的多元化

南方国家合作的内容既有经济、政治方面的,也有社会、文化方面的,还有一些全球性的问题。

(3)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调整了战略,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

当前,影响南南合作的主要因素有民族或种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与边界纠纷、地区霸权主义、经济矛盾以及由这些问题引起的冲突和战争。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经济上的差异和矛盾。

为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发展中国家应该继续加强团结与合作,化解矛盾,和平解决内部争端,继续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思考题:

1.试分析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变化。

2.发展中国家应该制定怎样的战略应对经济全球化?

3.加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对发展中国家有何重人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