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第七单元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8414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第七单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上第七单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上第七单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上第七单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上第七单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上第七单元语文.docx

《四上第七单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第七单元语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上第七单元语文.docx

四上第七单元语文

第七单元概要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事;《乌塔》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在欧洲旅游的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事情。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28个,会写25个生字。

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耀武扬威、推荐、眼帘、删掉、燥热”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4.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阅读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难点:

1.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2.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五、教法与学法:

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课文内容。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预习(自主预习有效内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趣诱思)

 

二、自主探究(检测预习发现问题)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全文,正音。

2、同桌互读,并交流积累的词语。

3、测读生字,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其读音。

4、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如:

“崛”、“嚷”等

(二)、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主学习,学习思考:

(1)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的几件事?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的哪几件事?

试给课文分段。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二、合作学习(合作交流分层提高)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6节)。

(1)在文中画出有关产生疑惑的语句。

(2)自由读这些句子,请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3)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

(第7-9节)

(1)默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思考以下问题,在小组交流

A、这位妇女的遭遇悲惨吗?

这里仅仅只写这位妇女吗?

从书上找出描写妇女可怜的语句。

B、边读边想象,她怎样哭诉?

在哭诉什么?

C、此时周恩来体会到了什么?

是什么让他体会到的?

3学习第三部分。

(第10—15节)

(1)朗读课文,

(2)思考:

周恩来沉思什么,你从哪里知道?

4、学习第四部分。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拓展升华(适度拓展有效延伸)

 

四、总结评价(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导背诵喜欢的部分。

3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教师引导,小组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2、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

(自主预习有效内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趣诱思) 

   

   

二、自主探究(检测预习发现问题)

 

(一)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二)检测生词。

(三)略读课文,理清脉络。

三、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分层提高)

品读6—10自然段,感悟“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等含义深刻句子。

 

(一)默读课文6—10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到叶老先生家做客的句子读一读。

 

(二)合作学习

1、利用想象画面法、走进作者心里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小组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绿”的深刻含义。

 3、引发疑问:

在作者的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呢?

  4、整体感悟,教师引读几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次感悟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5、指导学生背诵喜欢的句子。

 

4、再读课题,感悟题目的含义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二、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分层提高)

深入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初看叶老先生修改的作文原稿,让学生谈感受,奠定情感体验。

(二)默读课文1-5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小组内交流

1、从叶老先生的批改中为什么能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2、体会用词的准确,感悟比喻句的妙用。

 3、体会叶老的认真,让学生先谈自己的想法,感受到叶老修改的必要性,总结出修改作文的好方法。

(三)对比评语,谈感受。

1、请学生给满篇都是修改符号的作文写个评语。

 2、学生读读叶老先生写的评语。

 3、通过对比,感悟叶老先生的人品和文品。

 4、引导学生结合板书说出肖复兴同学成长之路。

三、拓展提升(适度拓展 有效延伸)

 

 四、总结评价(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7*乌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

读懂课文内容,

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预习(自主预习有效内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趣诱思)

 

二、自主探究(检测预习发现问题)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检查预习:

     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读。

3、指名读文。

三、合作交流(合作探究分层提高)

1、默读课文,思考:

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体会。

2、小组交流。

把自己的阅读收获在小组里交流,大胆提出自己的阅读见解。

3、指名汇报。

 用“我认为乌塔是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的句式汇报。

4、我们向乌塔学习什么?

是否也向乌塔一样背上旅行包去游历欧洲?

讨论后归纳:

向乌塔学习并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

 5、回顾课文内容,本课作者重点抓住人物的什么特点写的?

四、拓展提升(适度拓展有效延伸)

  

五、总结评价(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过程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并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预习(自主预习有效内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趣诱思)

 

二、自主探究(检测预习发现问题)

1.出示导读提示:

(1)张国强同学为什么要给柯岩老师写信?

信中他叙述了哪些苦恼?

(2)柯岩老师是怎样帮助张国强分析原因的?

柯岩老师在回信中还叙述了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这有什么作用?

(3)你明白了为什么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来作题目的原因了吗?

(4)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或者问题(请简要地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2.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三、合作交流(合作探究分层提高)

1.交流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

2.这封信对你有帮助吗?

你妒嫉过别人吗?

别人妒嫉过你吗?

通过学习柯岩老师的回信你有什么想法?

3.通过学习这两封信,看看书信在格式和语言上有什么要求?

4、拓展提升(适度拓展有效延伸)

 

五、总结评价(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1.口语交际与习作:

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2.我的发现:

通过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体会到:

读书时要深入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3.日积月累:

积累一些古代名句,通过了解古人对于成长和人生的一些积极向上的看法,受到启发和激励。

4.展示台:

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成果,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时间:

4课时

课前准备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通过口语交际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明确要求

1.自读题目,勾画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

2.交流:

 说、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

交流读《乌塔》的想法,写“从《乌塔》想到的;

讨论信中的问题,写回信。

三、口语交际

1.认真阅读书中提示,以及《乌塔》、书信,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按要求独立准备,并说给自己听一听。

3.根据选定话题进行分组。

选同一话题的人过多,则可再分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

3.分组交流。

四、引导总结

1.请你来总结这次口语交际活动。

可从同学表现、老师表现、交际内容、交际方式等进行总结。

2.请你为下一次口语交际活动提建议。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课时目标:

1、通过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2、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明确习作内容及要求

1.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

要写得清楚具体。

2.写“从《乌塔》想到的”。

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3.给“需要帮助的王虹”写回信。

要把想说的意思写清楚,书信格式正确。

三、指导习作

1.根据自己选择的话题理出提纲。

2.交流提纲,分组指导。

四、学生独立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交流与讲评。

1.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

2.每个话题选出代表作讲评。

六、修改誊抄。

1.生根据讲评修改习作,可同桌互相提建议修改。

2.誊抄习作。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我的发现:

通过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体会到:

读书时要深入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2.日积月累:

积累一些古代名句,通过了解古人对于成长和人生的一些积极向上的看法,受到启发和激励。

3.展示台:

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成果,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

2.归纳小结阅读方法:

一边读一边想。

交流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自己读书时是怎样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以及发现问题后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二、日积月累

1.自由阅读,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默读,从中选择一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也可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体会。

三、展示台

1.个人或分组汇报自己展示成果的形式,根据不同形式安排展示程序。

2.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3.总结,评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