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0560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七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七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七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七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

《第七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

第七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20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第一首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4.强化语感训练,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

  1.播放名曲《送别》,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

  2.初读本课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异同。

  3.引导先学第一首诗。

板书诗题,了解有关“送”的内容。

  4.师生互动,了解黄鹤楼:

课件展现黄鹤楼雄姿;板画长江图,明确黄鹤楼、广陵的地理位置;交流资料,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挚友谊的故事。

  (评:

在师生交流中,通过画面──黄鹤楼雄姿、简笔画──黄鹤楼及广陵位置、故事──李、孟交往的生动内容,使学生如见其形、如临其境,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达到了解题入境的效果。

  5.要求学生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

  二、初知诗意,质疑梳疑。

  1.自由练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读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或注释了解诗的大意,并激励学生质疑。

  4.集体交流。

  

(1)结合板画弄懂“西辞”的含义,理解“下扬州”“孤帆”“尽”“唯”的意思。

  

(2)提出疑问,并梳理出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三、赏析佳句,入境悟情。

  1.师讲述李、孟真挚友谊的故事,为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深情作好铺垫。

  2.赏析“烟花三月”的含义。

  

(1)唤起学生生活体验。

引导想象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一幅美景。

  

(2)师生共议“烟”的丰富意蕴,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

如:

江边水气缭绕,笼罩在淡蓝色的薄雾中,雾气时聚时散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3)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感受“烟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

  (4)拓展理解:

“烟花三月”不仅仅指黄鹤楼所在的武汉,还有扬州,乃至整个长江两岸沿途都是春意浓浓,一派“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美好春景。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境。

  (5)指导朗读前两句。

  3.品析“碧空尽”“唯”的含义。

  

(1)品第三句,各抒己见,谈谈对“碧空尽”的理解,体会诗人仁立凝望远帆的情景。

  

(2)体会李白目送帆船远去时间之长,对朋友感情之深。

  (3)从最后一句中,体会诗人寄情于浩荡的一江春水,对挚友的一片深情。

  (4)指导朗读后两句。

学生自读,自评,评后再读。

师引读,板书:

情深意长。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3.师生互动背诵读。

  五、回顾全诗,归纳升华。

  1.归纳总结全诗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2.略读第二首诗。

  3.激发学生体会第二首诗及其他送别诗的兴趣。

  教学后记:

 

21   搭石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没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流程:

  一、齐读课题,谈谈对搭石的了解。

通过预习,你对搭石有哪些了解?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读本段,你明白了什么?

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

找出文中的词语理解体会。

    “平整方正”是为了让人们……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均匀摆放是为了……从中感受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三、提纲挈领学习2——4自然段

    在这美丽的山村,搭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发现美、一起来欣赏美。

   1、指名分段读二三四自然段,边听边想象,说说你都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2、生谈自己发现的美

    ①老人及时调整搭石

    ②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

    ③两人相遇,招手礼让;遇见老人,背负过溪。

   3、欣赏第一幅:

读段落想象,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怎样?

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讨论后表演有感情地朗读。

   4、欣赏第二幅:

听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进一步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生活默契,所以动作协调。

配乐感情朗读,读中体会美好情感。

   5、欣赏第三幅: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拿起笔发现美、寻找美。

然后各抒己见。

重点体会“理所当然”感悟每一位乡亲都是这么做的,都具有无私奉献精神。

  四、用朗读来理解最后的段落

    在反复的朗读中,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教学后记:

21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二.引导学生读课文:

  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学生交流感受。

  生:

我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

这里你为什么而感动?

  生:

小钱得救了。

  师:

这是一个美丽的结果,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

  生:

我读课文的第五段。

朗读:

“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

把最后一句话再读一遍,要读通顺。

  生:

朗读: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

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看清楚词语,不能读破了。

你仔细看看,轻轻练练,相信你一定能读好,大家都试一试。

  生:

朗读: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

很好,坚持这样读课文,就一定能把课文读得很流利。

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生:

突然发生。

  生:

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突然发生了。

  师:

就是说发生的时间很突然。

余震突如其来,还有别的意思吗?

“余震”是说大地震后的小地震,让我想起一个数学课中的一个词“余数”,数学中还有一条规则“余数一定除数小”,但是小多少并不确定……

  生:

我读课文的第二段。

朗读: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师:

先说说什么地方感动了你。

  生:

小钱只有18岁,就患了白血病,很可怜;骨髓很难找,终于找到了,真让人高兴。

  师:

正是大悲大喜,悲喜交加。

小钱患的是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难医治,小钱的生命就像——你再读读这句话,刚才没有读通顺,这次看仔细。

  生:

朗读:

“生命就像不曾开放就将面临凋零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师:

你能在这句话中找到一组反义词吗?

  生:

“凋零”和“绽放”,凋零就是凋谢,绽放就是开放。

  师:

人们常说“生命如花”、“岁月如花”,那是比喻生命的美好,让生命更加美好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于是你就有了这大悲大喜的感动,你的感觉是和全人类的感觉一致的。

  生:

我读课文的第四段。

朗读:

“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

你读得很投入,说说你的感动。

  生:

这位青年不顾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我很感动。

  师:

他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因为他知道——

  生:

拯救生命更重要。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

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

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二、学生读课文,思考,讨论

  1、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

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

有人说“看文如看山”,从不同的角度读课文能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2、学生读课文

  3、师:

读出新的发现了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读一读

  4。

学生朗读“在抽取骨髓的过程中,发生了余震……”

  5、师:

是啊,余震有大有小,房屋随时都可能倒下来,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这样的时刻,人们最应该做的是——

  6、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但是,这个青年人——

  7、师:

我不评价,也不想让别人评价,你自己说说你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在尽力表现自己的感动,也就是说你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努力?

  8、师:

但是,小钱非常感激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捐献骨髓,仅仅是因为他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骨髓吗?

还有别的理由吗?

在读读课文,仔细地找一找。

  9、师:

不知道,并不表示他不关心,不牵挂,不担心。

他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

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

听到了就写下来。

  10、师:

根据国际上骨髓资助的有关规定,骨髓资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

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

可以想象,也可以和其他同学配合表演。

  11|、师:

(出示李博士一天的工作安排表)我们来看看李博士这一天的工作,你想到了什么?

  12、师:

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

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

  生:

  师: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

(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

再深情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生:

(朗读)“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13、师:

是啊,这些人就在小钱的身边,时时刻刻给予小钱关心、爱护和支持,他们是怎样做怎么说的呢?

课文中并没有具体描写。

怎么办?

  生: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师:

对,我们可以重点想象两个时间里人们对小钱的关心。

这两个时间是很特殊的,一个是当小钱知道自己患了白血病的时候,另一个是骨髓移植这一天,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这两个日子里,小钱身边的亲人、朋友以及医护人员是怎样想小钱传达他们的爱心的。

并把他写下来。

教学后记:

23  卡罗纳

一、故事导入,激发情感。

(3分钟)

   1、师:

一个只读小学3年级的孩子,在他母亲生日那天,献给了母亲一封长达八页纸的信,来深深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热爱,信的四周还画上了漂亮的花边。

可是半年后,无限疼爱的母亲竟然生病去世了,他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连两腿也站不稳,好象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

他万分伤心。

    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A看得出来你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B是啊,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母爱,可是他却失去了母亲。

    这个可怜的孩子叫-----------点击课件,出示课题:

卡罗纳

   2、师生问好。

(按序发下复印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5分钟

    走进卡罗纳,走进包含深情的字里行间,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

明白吗?

(生阅读,师巡视)4分钟

    看到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这样投入,说明同学们被这篇课文感动了,让我们先来看看这篇课文的生字词吧。

(出示生词课件)

    这些生字词大家都会读了吗?

谁来读一读。

生(控制在2-3人)读,师点评。

(A、你读得真好,普通话很标准。

B、准确,响亮,请坐!

C、你读得声音很响亮,这个词语试着再读一遍,好吗?

D、你的声音真美!

希望能经常听到你的声音。

)1分钟

    都能写准确了吗?

  三、研读第一自然段(6分钟)

   1、可怜的卡罗纳就要来学校上学了,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大家说:

“…………….”引读第一自然段老师的话。

   2、自己再读老师的这段话,读着读着,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

画上一些记号。

深入到每一个字词,甚至每一个标点中去。

板书:

庄重严肃热情

   3、老师怀着对卡罗纳的无限同情与热爱,怀着对我们的热切希望说:

“生齐读老师的话…”

  四、围绕第一自然段研读课文16分钟

   1、今天上午,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

我们又是怎样对待失去母亲的同学卡罗纳的?

    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细细地读课文,用心灵去感受,划出这些句子,圈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

找了以后,在4人小组里交流讨论。

5

    生讨论,师巡视,点拨引导。

   2、刚才大家学习、研究得很投入、很专心,可见大家是多么具有钻研精神。

接下去我们来汇报,按照这样的规则:

我们是()对待卡罗纳,我的根据是(读一读课文中的材料);然后再具体地说说我是怎么根据这个材料想到的。

    点拨,随学生的反馈,出示相关课文段落。

    A、

(1)为什么大家都没有没有说话,都屏息凝神地望着卡罗纳?

2

        (为卡罗纳失去母亲而感到同情。

      

(2)朗读体会。

    B、哪几个动作最能反映我对卡罗纳的同情与关心?

3

      朗读体会,止到“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

      从我的一个放,一个贴,一句卡罗纳别哭了,让卡罗纳深切感受到同学对他的同情与关切。

    C、朗读体会。

1

    D、

(1)为什么卡罗纳的目光中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为什么卡罗纳的神情仿佛在说:

“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他此时想起了什么?

5

     

(2)为什么这么肯定?

     (3)朗读:

看到我的母亲在等我,看到我扑进母亲的怀抱,卡罗纳的目光里………

        …………….我恍然大悟………….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这也是母亲把我推开,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的用意。

  五、小结4分钟

    当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

我们又是怎样对待失去母亲的同学卡罗纳的?

    庄重严肃热情

    这庄重严肃,热情包含了我们对卡罗纳的…………………?

    这庄重严肃,热情是老师对我们的希望,也是我母亲对我的希望,也是我们的希望,也一定是我们502班每一位同学的希望。

这庄重严肃,热情包含了我们对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深深的爱!

(板书:

爱)

    出示课件,齐读:

    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她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她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

我们相信,卡罗纳在这么多爱的笼罩下,心头的悲伤会渐渐消退的。

    爱,让人间充满温馨。

  六、内化拓展10分钟

   1、写信

    A请您给卡罗纳写一封信,给他以春天般的温暖,让他心头的悲伤早日消退。

    B请您代表卡罗纳,向关爱他的人(选取其中的一个)写一封信,感谢他对卡罗纳的无限关爱和帮助。

     学生选择写信,交流。

   2、出示《爱的教育》,课外阅读《爱的教育》。

  板书:

             庄重

          严肃    爱!

             热情 

教学后记:

 

 

24  给予是快乐的

一、导入课文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想看看吗?

(出示)

    漂亮吗?

看得这么入迷,心里在想什么呢?

    老师今天不但带来了这么多汽车,还带来了一个跟汽车有关的动人故事,题目是“给予是快乐的”。

(同时板书:

给予是快乐的)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让我们暂时抛开世俗的纷扰,用心聆听这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   

   2、谁来说你此时的心情?

   3、过渡:

带着你们的感动,打开课本到142页,轻声地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内容。

   4、学生自学   

   5、全班讨论  

   ●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人物?

哪两个是主要人物?

   ●哪些内容让你感动?

(学生自由说)

  三、精读课文

   1、     

    A、(出示):

     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

天哪!

我希望……”

     指名读。

     评价指导。

(读出“羡慕”)

     女生齐读。

男生齐读。

    B、同学们认为小男孩会希望什么?

     过渡:

保罗是怎么想的呢?

小男孩又究竟希望什么呢?

我们来看:

(出示)

    

(1)保罗:

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会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2)小男孩:

“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这里有两个省略号,都是蒋老师加的,你能分别说出省略号里的内容吗?

先自己读读,再告诉我。

    C、小男孩的回答出乎你们的意料吗?

对于保罗呢?

你们怎么知道的?

    D、试着读读这几句话,把这种强烈的反差读出来?

     分角色读。

   2、    

    过渡:

出人意料的回答让保罗开始觉得眼前的这个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于是便邀请他乘车兜一圏。

我们来看这几句话?

    A、(出示第二次对比):

     ●指名读

     ●再次将保罗的想法和小男孩所说的话对比,你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错在哪儿?

    B、这几句话中出现了一个节日是什么?

谁知道这个节日?

 

      (出示“圣诞节”)

    C、师:

 圣诞节,一个多么令人期待的节日,每个孩子本应无忧无虑地等待着它的到来,然而小男孩却一心想着他那脚有残疾的弟弟。

对于脚有残疾的人来说,最大的痛苦是不能和正常人一样行走自如。

小男孩要给弟弟一辆新车,对弟弟来说这是最大的幸福和安慰。

     ●你们认为小男孩的这番话包含着他对弟弟的什么情感?

     ●自己练读,读出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指名读。

(你认为小男孩以后会努力实现这个承诺吗?

读出他的那种坚定的决心!

     ●挑战读。

    D、多么坚定的承诺,多么美好的愿望。

相信小男孩会在多年后实现自己的梦想,一个为了别人的梦想。

你们认为那时最快乐的人是谁?

为什么?

    E、师:

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如何?

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来吗?

齐读小男孩的话。

   3、 

    A、(出示最后2节)

      指名读

     ●同学们,假如此时你就是文中的那个小弟弟,闭上眼睛,朝车窗外看,圣诞节快到了,你看到了些什么?

快举手告诉我。

心情怎样?

     ●看着车窗外的一切,车内的三个人心情一定难以平静。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个小男孩、小弟弟或是保罗,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或是做些什么呢?

围成三人小组分角色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请1--2个小组上台表演

    B、这真是一个令他们三人都难以忘记的夜晚, 

     尤其是保罗,因为从此他真正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给予是快乐的”。

 

     齐读。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告诉我“给予”就是指什么?

(相机板书:

奉献、帮助、关怀、关爱……)

     师领读课题。

(突出“给予”再突出“快乐”)

  三、总结深化   

   1、过渡: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的时侯,我真的很感动,感动于小弟弟的幸福,感动于小男孩的无私,感动于保罗思想的升华。

 

    我把自己的收获总结为这样一句话:

    (出示)

   2、学了课文,你们想到了什么呢?

拿出小卡片,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3、生书写,小组交流。

   4、选比较1-2个优秀的打到电脑上,大家一块儿读。

     再指名说说自己写的。

   5、师总结:

看到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感想,老师感到很高兴,有句话叫作: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丝关怀,一份帮助,同时也获取一份真正的快乐。

  四、布置作业     

    尝试给予别人一句关怀、一次援助,哪怕是一个笑容,并将自己的快乐与同学交流。

  板书:

 

                24、给予是快乐的

                  奉献  帮助

                    ……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