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8108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七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七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七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七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

《第七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

第七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蒋晓蕾

复核人

班级

课型

自学+展示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课题

21、搭石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认清字形。

2、熟读课文,理清结构。

导学过程

课前预习发现问题

备注:

 

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搭石吗?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搭石?

 

 

自主

学习

提出

问题

 

1、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借助工具书解决。

2、小组内互读课文。

3、认读词语。

(小组内展示朗读)

4、区分组词

 

合作

探究

解决

问题

1、课文介绍了作者家乡的小溪在汛期时,总有人摆搭石,为大家提供方便,以及人们走搭石时小心翼翼,互相礼让的一幕幕情景。

课文围绕“搭石”写了、两件事。

2、小组交流,学会以下生字。

暴洪惰俗

读一读,填一填

山洪过后,人们、、、,来来去去,必须。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两岸捡来一些,按照的间隔,在小溪里,让人们从上面走过,这就是搭石。

展示汇报拓展提升

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课文用优美的笔调描述了乡亲们______、______的画面,讴歌乡亲们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

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达标检测

一、读拼音,写词语

Bàoyǔměngzhǎngkùzilǎnduò

()()()()

pingwěnsúyǔpinghénagshunxù

()()()()

二、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涨间处

三、作业

帮助乡亲或邻居做一件事。

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蒋晓蕾

复核人

班级

课型

自学+展示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课题

21、搭石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我要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导学过程

课前预习发现问题

备注:

 

导入揭题

复习导入。

自主

学习

提出

问题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我通过读课文,知道搭石是。

3、再读课文。

(1)用直线划出课文中描写的看得见的具体的“美”的句子。

(2)用曲线划出课文中体现看不见的心灵的“美”的句子。

4、我要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合作

探究

解决

问题

展示交流:

搭石看似平常,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在它上面,每天都在发生着动人的故事,演绎着不同的美。

(一)体会风景美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3.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4.我会说:

 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如果遇到(),()总要(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展示汇报拓展提升

读读句子:

美就在身边,美就在妈妈千万次的唠叨中。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

请大家也用这种句式把找到的美说一说。

 

达标检测

可能一个人的一生都不曾走过搭石,但是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却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搭石,他们是                 ,他们为我                     。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

2.作者不仅仅在赞扬搭石,还赞扬了

的的精神品质。

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蒋晓蕾

复核人

班级

课型

自学+展示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课题

23、卡罗纳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们对卡罗纳的关爱之情。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

4、能在这篇课文的引领下,自觉阅读《爱的教育》,接受爱的教育。

导学过程

课前预习发现问题

备注:

 

导入揭题

有人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身边有一位慈爱的母亲,是多么幸福啊!

但是我们今天新认识的这位男孩却失去了母亲。

面对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的他,我们怎样帮助他呢?

 

自主

学习

提出

问题

 

自学提示1:

默读课文,静心阅读,独立思考: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万分伤心的?

自学提示2.:

品读课文,,边读边找边画出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简要的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1)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老师、我、同学们、妈妈……大家以不同的方式传递一种相同的关爱,你对卡罗纳身边的这些人们是怎么看的,请选择一个作一番评价。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去宽慰卡罗纳呢?

合作

探究

解决

问题

小小组合作:

学生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内交流。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万分伤心的?

并交流体会。

2、课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聚焦老师(先谈一谈老师令你感动的句子)

聚焦“我”(再谈谈“我”令你感动的句子)

聚焦妈妈(最后谈一谈妈妈令你感动的句子)

3、欣赏评价,延伸教育

4、你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展示汇报拓展提升

展示学习成果。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万分伤心的?

并交流体会。

2、课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3、欣赏评价,延伸教育

4、你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质疑探究

学习至此,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小组内自主质疑,自主解疑,如还有疑问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达标检测

自行完成下面的训练题目,完成后小组内进行答案交流。

1、摘抄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语句。

2、根据课文填空。

《卡罗纳》的作者是________作家________。

本文选自他的________。

这是一部________体儿童小说。

我们还曾学过里面的另一篇故事________。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忽然醒悟。

()

(2)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

(3)不明白表示意思,而用含蓄的言语或示意的举动使人领会。

()

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蒋晓蕾

复核人

班级

课型

自学+展示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课题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过程

课前预习发现问题

备注:

 

导入揭题

同学们,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

杭州与海峡彼岸的台湾慈济医院有过一次跨越海峡的救人善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感人的故事。

 

自主

学习

提出

问题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边读边思考:

这篇课文重点讲了什么事?

2.品读课文,边读边找边画出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简要的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合作

探究

解决

问题

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一读(第2自然段),感受小钱生命垂危,骨髓移植的重要。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读了这段话,我知道了                

1、“凋零”的意思是,这句话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   让我感受到了。

展示汇报拓展提升

1、我想读一读生字词。

2、我要和同桌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达标检测

1、填写近反义词

近:

幸运()袭击()期待()绽放()间隔()

凋零()平安无事()

反:

红润()严重()绽放()幸运()谈何容易()

2、句式变换

(1)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缩句)

(2)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缩句)

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蒋晓蕾

复核人

班级

课型

自学+展示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课题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读课文,并找到我喜欢的句子。

2、我能体会到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导学过程

课前预习发现问题

备注:

 

导入揭题

复习导入。

 

自主

学习

提出

问题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快速阅读课文,用“”划出体现小钱病情很严重的句子。

3、仔细默读课文的3-6自然段,划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一读,并写下自己的体会(留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想想这些分别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

探究

解决

问题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学习,初读课文后用一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3、从课文第二自然段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小钱的病情很严重?

交流“白血病”、“骨髓移植”等资料。

4、“刚满18岁”说明小钱;“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即将凋零”说明小钱短暂的生命就要,非常需要,这也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紧迫性和必要性。

5、小组合作学习,找出最让你感动的词句,大家一起分享。

展示汇报拓展提升

海峡情、同胞情,息息相关情,茫茫的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

小钱终于得救了,他有千言万语想要诉说,想想小钱会对谁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台湾青年?

李博士?

所有医护人员?

父母和所有关心他的人?

请选择感谢对象把感谢的话语写下来。

 

达标检测

1、小钱静静地躺在床上是因为:

()

2、只有_______才能使生命之花绽放。

3、读了课文我明白“生命之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蒋晓蕾

复核人

班级

课型

自学+展示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课题

24、给予是快乐的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导学过程

课前预习发现问题

备注:

 

导入揭题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得到许多快乐,比如妈妈的一个吻,老师的一句表扬,但你们知道吗----有时候,“给予”也是快乐的。

 

自主

学习

提出

问题

 

1、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认真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合作

探究

解决

问题

1、默读课文,联系课文理解“炫耀、兜一圈”的意思。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了课题后想到了什么?

3、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用“——”勾画出来)

4、文中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

(用“﹏”勾画)

5、为什么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

(联系课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

6、“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大胆发挥想象,这个夜晚他们是怎样度过的?

阅读连接:

课后《给,永远比拿更快乐》

展示汇报拓展提升

1、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课外搜集“给予是快乐的”名人名言。

 

达标检测

1、学完课文,我想对小男孩说:

___________

2、我要把本文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

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蒋晓蕾

复核人

班级

课型

自学+展示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课题

语文园地六(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在交际中能就自己的真实想法发表自己的建议。

导学过程

课前预习发现问题

备注:

 

导入揭题

生活中很多时候一定有人帮助过你,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伸出双手帮助别人。

向帮助过你的人表示感谢,向需要安慰的人说些安慰的话。

想想该怎样说,想好后和同学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

提示:

可从家人、同伴、邻居、福利院的孤儿、贫困地区的儿童等方面去想。

 

自主

学习

提出

问题

 

想想为什么接受帮助,你打算怎样表示感谢;想想怎样向需要安慰的人表示安慰。

在小组内跟同伴们说一说,然后再在班上说一说。

合作

探究

解决

问题

在小组内商量,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

就怎样帮助怎样安慰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听同伴的意见。

展示汇报拓展提升

演一演。

根据小组商量的方案,试着表演一下表示感谢或安慰的过程。

 

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蒋晓蕾

复核人

班级

课型

自学+展示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课题

语文园地六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用“减一减”的方法识字,巩固对生字的理解。

3.熟读诗句,尝试背诵。

4.说说诗的大意。

5、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知道“杏林春满”的典故。

导学过程

课前预习发现问题

备注:

 

导入揭题

从第六单元的几篇课文里,我们学习了许多。

今天,我们再从语文园地六中汲取更多的知识。

 

自主

学习

提出

问题

 

1.读学习伙伴的话。

你发现了吗?

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总结:

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但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还应该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去,即联系上下文理解。

 

合作

探究

解决

问题

一、“读读认认”

1.自读生字。

2齐读──指名读

二、“读读记记”

1.读诗句,自读──指名读──齐读

2.说说诗句大意,想象画面。

三、“读读背背”

1.自读尝试背诵。

2.在小组里检查背诵;进行背诵竞赛。

展示汇报拓展提升

1.自学这个故事。

2.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

3.说说“杏林春满”“誉满杏林”成语的意思。

4.你还能说出几个关于成语的来历的故事吗?

 

达标检测

1、抄写日积月累

2、课外搜集成语故事并阅读。

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蒋晓蕾

复核人

班级

课型

自学+展示

课时安排

第三、四课时

学习内容

 

课题

语文园地六(作文指导)

学习目标

看图作文,突出人间真情。

导学过程

课前预习发现问题

备注:

 

导入揭题

出示习作要求:

看书上插图写作文。

可以以“胜似亲人”为题,也可以自拟题目。

 

自主

学习

提出

问题

 

小组讨论习作的范围。

1、看图作文。

2、生活中的真实故事:

亲历、听到、见到,写出感受。

其它要求:

语句通、经过详细、感情突出。

 

合作

探究

解决

问题

观察画面,确定主题。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

图上画着谁和谁?

她们在干什么?

她们也许是什么关系?

2、读提示,理解题目的含义。

“胜”是什么意思?

“胜似亲人”说明了什么?

读提示,理解题目的含义。

合理想象,丰富画面

1、想象老奶奶与小姑娘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2、引导根据周围的景物进行推想。

(木盆子、脸盆、衣服、被单)

3、引导进一步思考:

她为什么要为老奶奶洗衣物?

4、老奶奶的亲人呢?

小姑娘平时是怎么做的?

5、想象画面上的人物会讲些什么,想些什么,让画面上的人物活起来。

仔细观察,捕捉细节

1、引导观察她们的服饰各有什么特点?

想想这反映了什么?

(苗汉亲如一家)

2、引导仔细观察图上老奶奶、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她们的内心活动。

3、指导写细节抒真情:

把老奶奶的表现,小姑娘的表现用一段话表达出来,体现“亲”字。

试写片段,评议修改

1、学生动笔写片段,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2、现场点评该片段:

可选择学生写的几个片段进行点评,也可用老师写的“下水文”进行点评。

展示汇报拓展提升

范文引路,学习表达

1、提供片段供学生赏评,学习表达情感的方法。

2、引导学生赏析,初步理解表达感受的多种手法:

直接抒发,借景色描写抒发,对比衬托……

 

达标检测

习作与修改

1、学生起草初稿,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把习作读给同学或家长听,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

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蒋晓蕾

复核人

班级

课型

自学+展示

课时安排

第五、六课时

学习内容

 

课题

语文园地六(作文讲评)

学习目标

1、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学会发现他人习作中的闪光点。

2、知道习作的评改标准,学习评改方法,能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学会修改自己的作品。

3、主动与别人交换意见,与他人分享习作成功的快乐。

4、通过读范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重点:

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导学过程

课前预习发现问题

备注:

 

导入揭题

明确目的

1、从错别字数量、语句通顺、选材、表达方法、情节安排、想象的合理性、故事的具体、生动性,文章的可读性等方面总结优缺点。

2、在批改中,老师发现了不少佳作,表扬名单。

3、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修改完善自己的文章。

 

自主

学习

提出

问题

 

(一)引导观察

1、看图作文有单幅图和多幅图,无论如何,看是写的前提。

2、找到没有顺序观察、故事想想前后没有条理性的反例读一读,分析问题所在。

3、根据刚才的几篇文章,小组交流一下,怎样看图?

巡视引导学生体会:

看图要有顺序:

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中间到四周、从人到景……还要②边看边想:

先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一件什么事物,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再细看画面,了解事情发生的环境、地点,从景物和人物的衣着,还可以分析出事情发生的时间;细看人物的穿戴和身材,想一想人物的身份,年龄和职业;细看人物的动作,想一想他们在干什么,是怎样干的;细看人物的表情,想一想人物的思想感情。

最后想一想整幅图画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作者画这幅画的目的是什么。

4、读范文,分析优点,提出合理化建议。

合作

探究

解决

问题

合理想象

画面是静止的,而且比较单调,我们要通过仔细观察,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起来,如使人物开口说话,开展心理活动,使景物具有色彩等。

再读读这几个小片段,说说小作者的想象是否合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展示汇报拓展提升

修改片段

1、展开合理现象,把小姑娘洗衣服的经过写清楚,把小姑娘和老奶奶的动作、表情和对话修改具体、生动。

2、同桌、小组内互相交流、评改。

3、汇报:

读读新修改的片段,抓住一句话说语言、动作、动作、神态等细节是如何修改的,为什么这么改。

 

达标检测

 

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