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民事诉讼法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8316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 民事诉讼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8 民事诉讼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8 民事诉讼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18 民事诉讼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18 民事诉讼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 民事诉讼法大纲.docx

《18 民事诉讼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 民事诉讼法大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 民事诉讼法大纲.docx

18民事诉讼法大纲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041431008

课程英文名称:

CivilProcedurallaw

课程总学时:

56讲课:

56上机:

0

适用专业:

法学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

2010.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民事诉讼法为法学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

课程教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民事诉讼法为依据,以民事审判经验为基础,从诉讼理论高度加以阐述,采用立论、理论和实践三结合的原则进行,使学生掌握民事诉讼法的基础理论、立法精神和实践经验,了解民事诉讼理论的新课题,结合民事诉讼立法的新发展和民事审判实践中的新问题,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民事诉讼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系统了解和掌握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民事诉讼法的原则、制度和程序,并能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知识于民事诉讼实践。

2.着重领会民事诉讼法的精神,把握民事诉讼法的内涵。

3.明确学习民事诉讼法的目的,具备较深厚的程序法理论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

了解和掌握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民事诉讼法的原则、制度和程序。

2.基本理论和方法:

掌握我国民事诉讼价值论、诉讼目的论、诉权论、诉讼标的论和既判力论等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3.基本技能:

(1)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针对民事诉讼法理论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既要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还必须阅读并理解民事诉讼最新前沿研究书籍,结合认识实习生活所遇、所见法律问题,进行思考,不断的扩展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能够熟练的回答老师所提出的理论问题,分析案例、高质量的完成作业。

(2)领会法律精神,把握法律内涵的能力——能较熟练地运用民事诉讼基本理论、原则、制度和程序于实践。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民事诉讼基本理论、原则、制度和程序去分析案例,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法律问题,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课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强化科学思维的训练。

通过习题课、讨论课、案例课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教学手段——应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教学手段应服务于教学目的,充分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扩大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要求在掌握民法、合同法、婚姻继承法等实体法的基础上,探讨程序法的内容,实现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如:

民事诉讼管辖、民事诉讼证据等)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应以分析案例为主,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

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考试

2.考核目标:

在考核学生对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和程序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成绩构成:

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期中测试、出勤情况等)占30%,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视具体情况按百分制给出;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

《民事诉讼法学》,何文燕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民事诉讼法学》,江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中国司法审判论坛(第一卷)》,毕玉谦主编,法律出版社,2001 

《中国审判方式改革理论问题研究》,曹建明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民事证据法判例实务研究(修订版)》,毕玉谦著,法律出版社,2001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为法学专业基础课,它的内容包括民事诉讼法学理论、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通常程序、特殊程序、执行程序、民事诉讼程序和区际司法协助,具有理论性、系统性、科学性、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民事诉讼法的原则、制度和程序,并能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知识于民事诉讼实践;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领会民事诉讼法的精神,把握民事诉讼法的内涵,实现培养学生具有较深厚的程序法理论基础,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法学人才的目的。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实验

上机

1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2

2

1.1

民事诉讼

1

1.2

民事诉讼法

1

2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2

2

2.1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

1

2.2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

1

3

诉权和诉

4

4

3.1

民事诉讼中的诉权

2

3.2

民事诉讼中的诉

2

4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2

2

5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2

2

6

民事诉讼的主管与管辖

6

6

6.1

民事诉讼的主管

1

6.2

民事诉讼的管辖

5

7

当事人

4

4

7.1

当事人概说

1

7.2

当事人的认定

1

7.3

多数当事人

2

8

诉讼代理人

2

2

9

民事诉讼证据

6

6

9.1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概说

3

9.2

民事诉讼证明

3

10

法院调解

2

2

11

诉讼保障制度、期间、送达和诉讼费用

2

2

11.1

诉讼保障制度

1

11.2

期间、送达和诉讼费用

1

12

普通程序

4

4

12.1

普通程序概述

1

12.2

起诉、受理和开庭审理

1

12.3

撤诉、缺席判决和延期审理

2

13

简易程序

2

2

14

第二审程序

2

2

14.1

第二审程序概说

1

14.2

上诉的提起、受理、审理和裁判

1

15

审判监督程序

2

2

16

特别程序

4

4

16.1

督促程序

2

16.2

公示催告程序

2

17

执行程序

6

6

17.1

民事执行概说

2

17.2

执行的开始与执行措施

2

17.3

执行阻却和执行回转

2

18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和区际司法协助

2

2

合计

56

56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总学时(单位:

学时):

2讲课:

2实验:

0上机:

0

第1.1部分民事诉讼(讲课1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民事纠纷与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2)掌握民事诉讼特点

重点:

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第1.2部分民事诉讼法(讲课1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民事诉讼法的体系

2)掌握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重点:

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难点:

1)当事人如何选择纠纷解决机制

2)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

3)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基本概念。

习题:

简述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第2部分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总学时(单位:

学时):

2讲课:

2实验:

0上机:

0

第2.1部分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讲课1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点

2)掌握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的条件

重点: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

第2.2部分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讲课1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

2)掌握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

3)掌握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

重点: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难点:

民事诉讼主体

习题: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与民事诉讼主体的区别

第3部分诉权和诉

总学时(单位:

学时):

4讲课:

4实验:

0上机:

0

第3.1部分诉权(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诉权的概念

2)掌握程序意义上的诉权

3)掌握实体意义上的诉权

重点:

诉权的概念。

难点:

程序意义上的诉权与实体意义上的诉权

第3.2部分诉(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诉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诉的构成及种类

3)掌握反诉的概念

4)掌握诉的合并与分离

重点:

1)诉的概念。

2)诉的构成要素。

3)诉的种类。

4)反诉。

难点:

1)诉的构成。

2)反诉的条件。

习题:

1)现行民事诉讼法是如何体现对公民诉权的保护的?

有何不足之处?

2)诉的概念及特点?

第4部分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总学时(单位:

学时):

2讲课:

2实验:

0上机:

0

具体内容:

1)掌握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2)掌握辩论原则

3)掌握处分原则

4)掌握调节原则

5)掌握诚实信用原则

6)掌握检察监督原则

7)掌握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重点: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及其体系。

难点:

1)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含义和内容。

2)辩论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

3)处分原则的内容及处分原则的保障方法。

4)直接原则和不间断审理原则的内容和其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

习题:

1)什么是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2)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体系应当是怎样的?

第5部分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总学时(单位:

学时):

2讲课:

2实验:

0上机:

0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合议制度

2)掌握陪审制度

3)掌握回避制度

4)掌握公开审判制度

5)掌握两审终审制度

重点:

公开审判制度的意义和内容。

难点:

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的关系。

习题:

谈谈你对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的关系的见解。

第6部分民事诉讼的主管与管辖

总学时(单位:

学时):

6讲课:

6实验:

0上机:

0

第6.1部分民事诉讼的主管(讲课1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民事诉讼的主管概念和意义

2)掌握法院主管民事案件的范围

重点:

法院主管范围及其与其他组织处理民事纠纷的关系。

第6.2部分管辖(讲课5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级别管辖

2)掌握地域管辖

3)掌握协议管辖

4)掌握裁定管辖

5)掌握管辖权异议

重点:

1)管辖异议的条件。

2)级别管辖的确定标准与法律规定。

3)一般地域管辖的原则和例外。

4)特殊地域管辖的法律规定。

5)移送管辖和管辖权转移的关系。

难点:

特殊地域管辖。

习题:

试分析不同管辖之间的关系。

第7部分当事人

总学时(单位:

学时):

4讲课:

4实验:

0上机:

0

第7.1部分当事人概说(讲课1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当事人的种类、称谓

2)掌握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

3)掌握当事人诉讼权利与义务以及诉讼权利义务的承担

重点:

当事人的概念。

第7.2部分当事人的认定(讲课1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当事人的更换与追加

2)掌握当事人和诉讼参加人、诉讼参与人的关系

重点:

当事人的更换与追加。

第7.3部分多数当事人(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共同诉讼人的概念

2)掌握诉讼代表人的概念

3)诉讼中第三人的概念

重点:

1)第三人与共同诉讼人的区别。

2)代表人诉讼的意义、性质和种类。

难点:

1)民事诉讼权利能力与当事人适格问题。

2)必要的共同诉讼人与普通的共同诉讼人。

3)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习题:

1)什么是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

2)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是什么关系?

与诉讼行为能力有何区别?

    

3)谈谈当事人有哪些主要的诉讼权利和主要诉讼义务。

第8部分诉讼代理人

总学时(单位:

学时):

2讲课:

2实验:

0上机:

0

具体内容:

1)掌握诉讼代理人的概念、种类

2)掌握诉讼代理制度的意义

3)掌握委托代理人的概念及其有关内容

重点:

委托代理人的概念及其有关内容。

难点:

委托代理人的代理权限。

习题:

1)诉讼代理制度有什么意义?

2)为什么法定诉讼代理人与当事人处于相类似的诉讼地位?

第9部分民事诉讼证据

总学时(单位:

学时):

6讲课:

6实验:

0上机:

0

第9.1部分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概说(讲课3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诉讼证据的概念、意义

2)掌握证据保全的概念、意义与方法

3)掌握诉讼证据的条件

重点:

1)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及特点。

2)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范围。

3)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

第9.2部分民事诉讼证明(讲课3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证明对象

2)掌握证明责任

3)掌握证明标准和证明过程

重点:

1)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2)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的原则。

3)民事诉讼中证明的对象及无需证明的对象。

难点:

1)民事诉讼中的证人证言。

2)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3)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的分配。

4)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范围。

习题:

1)民事诉讼中的证据的证明力规则有那些,如何运用?

2)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有哪些?

无需证明的事项有哪些?

第10部分法院调解

总学时(单位:

学时):

2讲课:

2实验:

0上机:

0

具体内容:

1)掌握法院调解的概念与意义

2)掌握法院调解的程序与效力

3)掌握法院调解的原则和调解进行的内容。

重点:

法院调解的原则和调解进行的内容。

难点:

如何进行调节

习题:

1)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不需要制作调解书,只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的案件有哪些?

2)谈谈调解协议生效的不同时间和生效后所产生的法律后果。

第11部分诉讼保障制度期间、送达和诉讼费用

总学时(单位:

学时):

2讲课:

2实验:

0上机:

0

第11.1部分诉讼保障制度(讲课1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的概念

2)掌握财产保全的种类和先予执行的范围

重点:

财产保全的种类和先予执行的范围。

第11.2部分期间、送达和诉讼费用(讲课1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诉讼期间和诉讼文书送达的概念与意义

2)掌握期间的计算和期间、送达的各种具体规定

3)掌握诉讼费用的征收与缓、减、免交的规定

重点:

期间的计算和期间、送达的各种具体规定。

难点:

1)期间与期日的区别。

2)期间的种类和计算。

3)财产保全与行为保全的区别。

4)先予执行的条件。

习题:

1)期间是如何计算的?

2)何谓送达?

可以通过哪些方式送达?

3)比较诉讼财产保全和诉前财产保全的条件。

4)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分别是什么?

5)关于不同案件案件受理费的征收标准。

第12部分普通程序

总学时(单位:

学时):

4讲课:

4实验:

0上机:

0

第12.1部分普通程序概述(讲课1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第一审普通程序的概念

2)掌握普通程序的基本特征

重点:

普通程序的基本特征。

第12.2部分起诉、受理和开庭审理(讲课1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起诉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起诉的条件和方式

3)掌握人民法院对起诉的审查和受理

4)掌握审前准备程序

重点:

1)起诉的条件。

2)证据交换的内容和意义。

第12.3部分撤诉、缺席判决和延期审理(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申请撤诉

2)掌握按撤诉处理

3)掌握缺席判决

4)掌握延期审理、诉讼中止和诉讼终结

重点:

1)诉讼中止和诉讼终结。

2)撤诉和延期审理。

难点:

1)起诉的条件及其人民法院对当事人起诉的审查。

2)证据交换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3)民事庭审中的质证的内容和意义。

4)撤诉制度的内容。

习题:

1)普通程序的基本特征。

2)起诉的条件。

第13部分简易程序

总学时(单位:

学时):

2讲课:

2实验:

0上机:

0

具体内容:

1)掌握简易程序的概念、意义

2)掌握按撤诉处理

3)掌握适用简易程序的人民法院

重点:

简易程序的特点和适用简易程序的民事案件。

难点:

程序的转化。

习题:

适用简易程序的民事案件。

第14部分第二审程序

总学时(单位:

学时):

2讲课:

2实验:

0上机:

0

第14.1部分第二审程序概说(讲课1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关系

重点:

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关系。

第14.2部分上诉的提起、受理、审理和裁判(讲课1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上诉与起诉的区别

2)掌握上诉的审查和受理

3)掌握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

4)掌握对一审判决不服的上诉案件的裁判

重点:

上诉案件的裁判。

难点:

1)上诉的条件。

2)上诉案件的裁判。

习题:

上诉与起诉的区别。

第15部分审判监督程序

总学时(单位:

学时):

2讲课:

2实验:

0上机:

0

具体内容:

1)掌握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意义

2)掌握人民法院提起的审判监督程序

3)掌握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审判监督程序

4)掌握当事人申请再审而开始的审判监督程序

重点:

审判监督程序与其它诉讼程序的关系。

难点:

1)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程序。

2)人民检察院提起审判监督程序。

习题:

上诉与起诉的区别。

第16部分特别程序

总学时(单位:

学时):

4讲课:

4实验:

0上机:

0

第16.1部分督促程序(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支付令的申请和受理

2)掌握人民法院对支付令申请的审查和处理

3)掌握债务人异议和督促程序的终结

重点:

督促程序的适用范围和督促程序的进行

第16.2部分公示催告程序(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范围

2)掌握公示催告案件的审理

重点:

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范围和公示催告程序的进行

难点:

公示催告案件的审理

习题:

1)督促程序的适用范围

2)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范围

第17部分执行程序

总学时(单位:

学时):

6讲课:

6实验:

0上机:

0

第17.1部分民事执行概说(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执行的概念、意义与特点

2)掌握执行与执行程序的关系

重点:

执行与执行程序的关系

第17.2部分执行的开始与执行措施(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执行主体与执行客体

2)掌握执行依据与执行管辖

3)掌握执行担保

重点:

执行根据和执行措施

第17.3部分执行阻却和执行回转(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执行中止

2)掌握执行终结

3)掌握执行回转

重点:

执行回转。

难点:

1)执行穷尽原则。

2)民事执行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与消灭因素。

3)移送执行的情形。

4)执行中止的情形。

5)执行回转是对执行错误的赔偿。

6)执行和解协议的效力。

习题:

1)执行依据与执行管辖。

2)执行担保。

3)执行回转。

第18部分涉外民事诉讼程序和区际司法协助

总学时(单位:

学时):

2讲课:

2实验:

0上机:

0

具体内容:

1)掌握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意义

2)掌握涉外民事诉讼与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关系

3)掌握涉外财产保全的特点以及涉外诉讼与涉外仲裁的关系

重点:

1)涉外民事诉讼的范围。

2)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原则。

3)涉外管辖和司法协助。

难点:

涉外管辖。

习题:

涉外民事诉讼与涉外民事诉讼。

 

编写人:

李红伟

邓卫卫

许艳霞

审核人:

景冬梅

批准人:

杨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