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脐疗大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7446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脐疗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医脐疗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医脐疗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医脐疗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医脐疗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脐疗大全.docx

《中医脐疗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脐疗大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脐疗大全.docx

中医脐疗大全

篇一:

[中医脐疗大全]中医脐疗大全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了许多关于脐疗的论述。

早在殷商时期,太乙貞•人就用熏脐法治病;彭祖也用蒸脐法疗疾。

晋代葛洪《肘后方》则率先总结和提倡脐疗,开创了药物填脐疗法的先河。

此后,脐疗历经各朝代的发展,直至晚淸进入了苴发展的鼎盛时期。

中医外治宗师、淸代吴师机所著的《理渝(音同"月”)骈文》,更是对脐疗作了系统地阐述。

春秋、战国时代《五十二病方》,这本书中即有肚脐填药之记载,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也记载了脐疗法。

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王寿的《外台秘要》、宋代《太平圣惠方》、明朝龚廷贤的《万病回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均有记载,至吴尚先的《理论骈文》描述当时治疗黄疸的方法,是把百部的根,放在脐上,用洒和糯米饭盖之,至口中有洒气为度;又用干姜、白芥子敷脐,以口辣去之。

由此可知,由脐所入的酒,及辛辣之气味皆可藉由皮肤吸收,而循经口中。

我们介绍一下中药填脐法治疗慢性疲劳

幔性疲劳症属中老年朋友常见病,病人常有身体乏力、食欲差、睡眠质量不高、纪忆力下降、情绪抑郁等表现,可运用中药填脐法治疗。

药物通过脐部穴位(神阙穴)的刺激作用及经络的传导作用,激发经脉之气,促进脏腑气血运行,从而振奋人体正气,使机体气血流转,精气四溢,从而有效解除慢性疲劳。

此疗法属中医外治范畴,具有药力集中,容易吸收,疗效好,简单易行,副作用小的特点,有慢性疲劳症状的老年朋友不妨一试。

填脐法治疗慢性疲劳四则处方。

一、填药混合方取人参(可用党参代替)、丹参、苦参、黄罠各30克,当归、熟地、郁金、茯苓、白术、陈皮各15克。

将诸药干燥、粉碎研末。

填药前先用温水洗净脐部,再以75%酒精棉球擦拭。

取药1克,用醋调成糊状,填满脐窝,外用麝香膏固封24小时。

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7天,共治疗3个疗程。

此方有益气升阳、滋阴养血、扶正祛邪之效,主治长期疲乏无力和劳动后疲劳加重,賤头晕、失眠、气短、低热、食欲不振和关节疼痛等症状。

二、五倍子敷脐方取五倍子3克研成粉末,用食醋适量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外盖纱布固左,主要用于治疗异常出汗症。

盗汗者(即睡时汗出,醒后汗止)夜里敷用白天取,自汗者(即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岀,且动则加重)白天敷用晚取下,自汗、盗汗兼有者

昼夜24小时皆敷药,1日1次,5日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继续用药。

此方有收敛止汗、固本培元之效,主治气阴两虚所致疲劳兼自汗或盗汗.低热.头晕目眩、虚烦不寐、口咽干痛等症。

3.熏脐方乳香、没药.小茴香、白芷、木香、胡椒.丁香.吴茱萸、肉桂、附子各20克。

将上药研末,加10克艾绒混匀,塞进直径为10厘米的布袋中备用。

再取药末适疑,用黄酒调成膏状敷脐,并施以温灸,每次20〜30分钟,隔日1次,英余时间令病人将布袋系于腹部,药袋对准脐眼。

此方有健脾和胃、祛寒化湿之效。

主治脾虚所致疲劳倦怠,患者常有不思饮食、腹胀便澹、头晕失眠、少气懒言等症状。

4.丹硫膏贴脐方丹参、远志、石菖蒲、硫磺各20克。

将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用时加白洒适量,调成膏状贴于脐中,再以棉花填至与脐部平齐,用胶布固定,每晚换药1次。

此方有滋阴养血、健脾和胃、养心安神之效。

主治阴虚火旺、胃中不和与心脾两虚型疲乏、失眠,患者常伴有低热.心烦、不思饮食等症状。

此外,髙树中编著的《中医脐疗大全》对脐疗机理的阐发颇有新意。

全文包括脐疗概论、脐疗的临床应用和脐疗古今文献选编3篇,有助于对中医脐疗的更深认识。

中医脐疗有哪些禁忌

中医脐疗有哪些禁忌?

中医脐疗,就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下,将药物直接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

我们在这里说一说中医脐疗有哪些禁忌。

中医脐疗的禁忌一般有以下四点

脐疗禁忌一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体质特别虚弱者,处在怀孕期、哺乳期的女性,以及过敏性皮肤者,特别是腹部皮肤有炎症、破损、溃烂者均不适合进行脐疗。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有无药物过敏史,避免在用药时引起过敏。

脐疗禁忌二要特别注意保暧。

治疗不要在室外进行,或者让脐部对准风口。

保持室内温暧,适当覆盖衣被。

尤其是腹泻、感冒、体质虚弱的患者,以及老人和小儿更要注意保暧。

脐疗禁忌三如果在操作中遇到需要局部加热,比如艾灸,此时要特别留意皮肤的颜色改变和表面温度,避免温度过髙造成烫伤。

给小儿施灸时尤英要当心,小儿皮肤娇嫩,在治疗过程中也很难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所以更容易烫伤,需要倍加小心。

脐疗禁忌四一旦有过敏现象,立刻停药。

轻者可自行消退,如发生皮肤水泡者,用消毒针挑破,外搽紫药水即可。

中医脐疗的优点有哪些

中医脐疗的优点有哪些?

中医脐疗法是指经脐中穴(神阙穴)给药,或在脐部以某种物理刺激(艾灸等),用于治疗人体疾病的方法,属中医的外治方法之一。

中医脐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相应的药物,对脐部刺激和吸收作用,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医脐疗的优点有哪些?

我们在这里向您介绍一下中医脐疗的优点

(1)适应症广脐疗的功用及适应症非常广泛,对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神经、心血管系统均有作用。

并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可广泛用于内、夕卜、妇、儿、皮趺、五官科疾病,并可养生保健。

概括有

a、强壮祛病,养生延年脐之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是强壮保健的要穴。

脐疗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具有补脾肾,益精气之功。

用于虚劳诸疾、神经衰弱和不寐少眠、多梦烦躁等症。

b^

通调三焦,利水消肿脐疗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畅通,经络隧道疏通。

可治疗小便不利、腹水、水肿、黄疸等病。

C、

调理冲任,温补下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督带四脉与生殖及妇人的经带、胎、产息息相关,故药物温脐可调理冲任,固经安胎。

临床用于阳痿、遗精、早泄及妇女月经不调、痛经、朋漏、带下、滑胎、不孕等症。

d、通经活络,行气止痛脐通百脉,温热药贴脐后,能够通经活络,理气活血,达到“通则不痛”。

适应于痹症,手足麻木及诸酸痛症。

e、

敛汗固表,涩精I上带脐疗能收敛人体的精、气、神、津,调整脏腑阴阳平衡,使气血调畅,营卫通利。

临床常用于治疗自汗、盗汗、梦遗、滑精、久泄、带下、惊悸、失眠等。

f、健脾活胃,生淸降浊脐疗可增强脾胃机能,使淸阳得升,浊阴下降,以健脾止泻,和胃降逆。

用于胃痛、痞满、反胃、呕吐、泄泻、痢疾、呃逆等。

(2)使用简便、安全、无毒副作用脐疗的操作方法非常简便,一般3—7天换贴一次,不需煎药、服药、注射,也避免了药物被破坏分解和对人体内有关脏器的损害。

对那些吃药怕苦、打针怕痛、针灸怕针、服药易吐及不能服药的患者,尤貝适宜。

(3)价格低廉节约时间脐疗每次用疑很小,一般2—4贴即可见效,常见病、多

发病的患者,可免去医院挂号就诊,到药房购买即可,省钱省时。

(4)储存方便随用随取脐贴有效期限长,适宜长期储存,家庭常备无患,一旦需

要,随用随取,"贴”到病除。

中医五绝网再向您介绍四个中医脐疗方,供参考

一、填药混合方取人参(可用党参代替)、丹参、苦参、黄罠各30克,当归、熟地、郁金、茯苓、白术、陈皮各15克。

将诸药干燥、粉碎研末。

填药前先用温水洗净脐部,再以75%酒精棉球擦拭。

取药1克,用醋调成糊状,填满脐窝,外用麝香膏固封24小时。

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7天,共治疗3个疗程。

此方有益气升阳、滋阴养血、扶正祛邪之效,主治长期疲乏无力和劳动后疲劳加重,賤头晕、失眠、气短、低热、食欲不振和关节疼痛等症状。

二、五倍子敷脐方取五倍子3克研成粉末,用食醋适量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外盖纱布固泄,主要用于治疗异常出汗症。

盗汗者(即睡时汗岀,醒后汗止)夜里敷用白天取,自汗者(即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岀,且动则加重)白天敷用晚取下,自汗、盗汗兼有者昼夜24小时皆敷药,1日1次,5日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继续用药。

此方有收敛止汗、固本培元之效,主治气阴两虚所致疲劳兼自汗或盗汗、低热、头晕目眩、虚烦不寐、口咽干痛等症。

三、熏脐方乳香、没药、小茴香、白芷、木香、胡椒、丁香、吴茱萸、肉桂、附子各20克。

将上药研末,加10克艾绒混匀,塞进直径为10厘米的布袋中备用。

再取药末适疑,用黃酒调成膏状敷脐,并施以温灸,每次20〜30分钟,隔日1次,英余时间令病人将布袋系于腹部,药袋对准脐眼。

此方有健牌和胃、祛寒化湿之效。

主治脾虚所致疲劳倦怠,患者常有不思饮食、腹胀便澹、头晕失眠、少气懒言等症状。

四、丹硫膏贴脐方丹参、远志、石菖蒲、硫磺各20克。

将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用时加白洒适量,凋成膏状贴于脐中,再以棉花填至与脐部平齐,用胶布固泄,每晚换药1次。

此方有滋阴养血、健脾和胃、养心安神之效。

主治阴虚火旺、胃中不和与心脾两虚型疲乏、失眠,患者常伴有低热、心烦、不思饮食等症状。

脐疗(Hilumtherapy),就是把药物直接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

脐疗治病既可减轻药物对肝肾的毒副作用,又可以免除内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简便易行。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病的敷脐疗法,患者不妨一试。

腹泻吴茱萸、肉桂、干姜、公丁香、地榆各15克,研末敷于脐上,纱布覆盖,胶布固泄。

24小时换药一次。

痛经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小茴香15克,元胡10克,共研细末,黄酒调敷脐上,用胶布固定,然后放上热水袋加温。

每天2〜3次。

自汗、盗汗五味子、麻黄根、五倍子各50克,研细末混均,加75%酒精适量调匀,敷于脐中,每日一次,连用7〜14天。

小便不通木通10克,穿山甲5克,川莒15克,盐少许,研末混均,用黄酒调糊状,贴于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左,敷后约30分钟即可排尿。

益府秘传太乙真人熏脐法

组成麝香、龙世、虎计、蛇柠、附子、南木香、雄黄、朱砂、乳香、没药、丁香、胡椒、夜明砂、五灵脂、小茴香、两头尖、青盐各等份,共为末。

用法先用而做一圈,将药一料,分作三份。

先以麝香入脐后,以而圈置药在内,按紧,以槐皮盖上。

以薪艾灸之,30壮。

但觉热气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一身热透。

苴人必倦怠,沉沉而睡。

至60壮,必大汗如淋,上至泥丸,下至涌泉,件髄内风寒暑湿,脏腑中五劳七伤,尽皆拔除。

至100壮,则病少有不冰释者。

功效补诸虚百病,益寿延年。

禁忌灸时慎风寒,戒油腻、生冷、酒色。

这种隔药灸法实现了灸治与药治协同发挥疗效的作用。

类似的灸法,较早成书的《针灸大成•蒸脐治疗法》中亦有记载,但药物组成差异较大。

常见儿科疾病的敷脐疗法

敷脐是中医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

肚脐在经络学说中属任脉的神阙穴,为人体元气之海。

脐部皮肤又有薄且多皱的特点,最利于药物的吸收,故敷脐疗法具有疗效好、方法简单易行等特点。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儿科疾病的敷脐疗法。

新生儿脐炎取云南白药适呈:

先用生理盐水或新洁尔火等溶液将患儿脐部的分泌物淸洗干净,然后将云南白药敷在患儿的肚脐部,并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再用绷带将苴包扎好。

隔日换药一次。

小儿遗尿取鲜葱白10段(两寸长)与硫磺12克捣烂成饼状,在小儿睡前将药饼敷在肚脐中,纱布覆盖固定,两日换药一次,可连用两周左右,遗尿可愈。

小儿盗汗取五倍子适量,研细成末备用。

每晚临睡前取适量药末用温水调成软面状,敷于患儿肚脐处,再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左,于第二天淸晨将药面饼除掉。

每日换药一次,一般3〜5天可见效。

小儿口疮取细辛2.5克,将细辛研成细末,然后用适量的而粉及温开水将细辛末调成直径为3〜4厘米、厚度为0.5厘米的而饼,并将此药饼敷在患儿的肚脐处。

在药饼上而盖一层塑料薄膜,一块无菌纱布,再用胶布固左好。

每日早晚各换药一次,3天为一疗程。

多数患儿经过一个疗程后即可痊愈。

婴幼儿腹泻取白胡椒两克,研成细末备用。

先将患儿的肚脐(神阙穴)及长强穴(在尾计尖下0.5寸处,相当于尾竹尖与肛门的中点)淸洗干净,然后分别将白胡椒粉一克苣于肚

脐和长强穴上,再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立好。

每天换药一次,3天为一疗程。

小儿便秘取生大黄适量,将生大黄烘干后研成细末备用。

每次取生大黄粉末10克,用适量的白洒将苴调成糊状,敷于患儿的肚脐上,再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圧好,然后用热水袋热敷肚脐处10分钟,每天换药一次,一般3〜5天可见效。

小儿流涎症取益智仁9克,车前子6克,甘草3克,上药共研细末备用。

每次用药时,将适量的药末用少许食醋调成稀糊状,敷于患儿的肚脐处,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左。

敷药期间可间断用热水袋热敷肚脐处。

每天换药一次,一般3〜5天即可见效。

中医脐疗法治婴幼儿腹泻

中医脐疗就是把药物直接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想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

每年夏季是婴幼儿腹泻发生的高峰期。

婴幼儿腹泻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消化不良、乳糖不耐受症、轮状病毒感染及英他细菌感染,促使肠蠕动增强,大便次数增加,腹部不适等。

中医学认为,腹泻多由饮食不节,食滞胃肠或感受暑湿,致使湿热阻于中焦,脾胃功能失调,因而岀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如果婴幼儿不慎患了腹泻,可试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取吴茱萸3克,丁香5克,木香5克,苍术3克,肉桂3克,五倍子10克。

将以上药物共研成细末,混匀后加食醋适虽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用胶布或伤湿I匕痛肯严封固定,每两天换药1次。

如腹泻严重有脱水症状者,可同时口服补液盐。

中医学认为,吴茱萸、丁香辛热,除寒呕、温胃;木香微温,散滞和胃:

肉桂辛热,通脉、温补,苍术苦温,健脾燥湿、发汗宽中;五倍子酸寒,收敛固涩,此外醋也有收敛固涩之功。

诸药合用敷脐通神阙穴,具有通风燥湿健脾,解除腹胀、调气1血之效,从而达到促使胃肠功能恢复的目的。

中药敷脐治多种妇科病

中药敷脐治疗操作很简单,淸洗肚脐后平卧,取配制好的药末适疑,用生姜汁或黄酒、蜂蜜、醋调成糊状,纳入脐孔,用纱布覆盖,透气胶布固定。

一般保留6~12小时。

皮肤敏感者可缩短时间,皮肤耐受性好的人可适当延长,但最好不超过24小时,一般可连用2~7天。

急性病变、体内有湿热、肚脐有炎症或皮肤严重过敏的人不宜使用这种方法治疗。

另外空腹或餐后也不宜马上实施中药敷脐。

痛经肉桂、炮姜、吴茱萸、茴香各15克,共研末用米醋或黄洒调成糊状,取适量敷于脐部,覆盖消毒纱布一块,用胶布固泄即可。

每日换药1次,连用5~7天。

适用于寒凝痛经。

月经不调当归30克,红花、川莒、月季花各15克,共研末,用茶水调敷脐部,再用纱布覆盖。

每次在月经来之前一天敷脐,连敷5~7天,至月经干净为止。

带下椿根皮、白果、黄柏各20克,共研末,用米醋或黃洒调成糊状,取适量敷于脐部,覆盖消毒纱布一块,再用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1次,连用5~7天。

恶阻公丁香15克,陈皮10克,半夏20克,共研细末,取新鲜生姜30克煎浓汁与上药调成糊状,取适量敷于脐部,覆盖纱布,再用胶布固立。

每日换药1次。

连敷2飞日,适用于脾胃虚寒,胃失和降,早孕反应呕吐。

胎动杜仲30克,芒麻根、补柠脂各20克,共研细末,用水调敷脐部。

每日换药1次,连用3天。

适用于肾亏气虚、冲任不固而致的先兆流产。

产后恶壺不尽益母草30克,红花15克,桃仁20克,共研末,用黄酒调敷于脐部。

每日换药1次,连用5~7天。

朋漏取益智仁、沙苑子并20克,艾叶30克,前两味药研为细末,再用艾叶煎汁后调适虽:

药粉敷于脐中,每6小时换药1次,5天为1疗程。

闭经取威灵仙20克,娩螂10克。

焙干后研为细末,敷贴时取药粉适量,加醋调成糊状,敷于脐中,约1小时去药,每天2次,连用至愈,适用于血瘀型闭经。

产后盗汗取何首乌适量,研为细末,加水调成糊状,敷于脐中,以纱布覆盖,胶布固立,每天1次,连用至愈。

乳癖取蒲公英、木香、当归、白芷、薄荷、梔子各30克,紫花地丁、瓜萎、黄罠、郁金各18克,麝香4克,研成细末,贮瓶备用,敷贴时取上药适量,加醋调成糊状,敷脐中,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天换药1次,8次为1疗程。

适用于肝郁气滞型乳卿。

子宫脱垂取升麻20克,枳壳25支,黄罠20克,柴胡20克,党参20克,麝香0.6克,陈醋适量,除麝香另研外,诸药共研成细末,敷贴时取药粉适量,以醋调和成糊状,嘱患妇平卧床上,取麝香0.15克纳入患者脐孔穴中央,再将调和的膏药敷于脐部,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2天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

中药脐疗治阳痿

敷脐疗法简称“脐疗”,是将药物放在脐中(神阙穴),上面用胶布或者纱布等覆盖固泄,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临床实践证明,脐疗在治疗阳痿方面效果不错,笔者特别推荐以下四法供选用

木鳖子5个,桂枝、狗计各9克,干姜、花椒各3克,共研细末,以蜂蜜调和,取适量敷脐,外盖纱布,胶布固泄。

大附子1个,穿山甲3克,明雄黄6克,麝香0.1克,共研细末,将适量药末填入脐中,外盖纱布,以胶布固左,3天换药1次。

小茴香、炮姜各5克,共研细末,加食盐少许,用少许人乳(也可用蜂蜜或鸡血代替)调和敷脐,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泄,5〜7天后除去。

本方有温补壮阳、固精止遗之功效。

阳起石、蛇床子、香附、韭菜子各>3克,蜷姑(俗划土狗,去翅足,锻)7个,大风子(去壳)、麝香、硫磺各5克。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指顶大小,房事前1小时塞入脐中,上盖油纸或塑料纸,以绢带或绷带固定,房事毕即去药。

注意脐疗之前应将脐部洗净擦干,敷脐后倘若局部有皮疹痒痛等症状,则应暂停3〜5天;如果出现局部溃疡,则应停止敷脐,改用英他疗法。

同时嘱患者注意糟神、心理治疗,尽快戒除不良嗜好,比如吸烟、酗洒:

倘若有其他疾病也要积极治疗。

篇一:

[中医脐疗大全]组成麝香、龙卄、虎计、蛇竹、附子、南木香、雄黄、朱砂、乳香、没药、丁香、胡椒、夜明砂、五灵脂、小茴香、两头尖、青盐各等份,共为末。

篇二:

[中医脐疗大全]中医脐疗方法大全

脐,中医穴位又称"神阙”。

它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中医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

所谓脐疗,就是把药物直接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想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

脐疗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敷脐、贴脐、填脐、熨脐、熏脐、灸脐等。

脐疗的功用及适应症非常广泛,对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神经、心血管系统均有作用。

并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可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科疾病,并可养生保健。

概括有

(1)强壮祛病,养生延年脐之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是强壮保健的要穴。

脐疗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具有补脾肾,益精气之功。

用于虚劳诸疾、神经衰弱和不寐少眠、多梦烦躁等症。

(2)通调三焦,利水消肿脐疗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畅通,经络隧道疏通。

可治疗小便不利、腹水、水肿、黄疸等病。

(3)调理冲任,温补下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督带四脉与生殖及妇人的经带、胎、产息息相关,故药物温脐可调理冲任,固经安胎。

临床用于阳痿、遗精、早泄及妇女月经不调、痛经、朋漏、带下、滑胎、不孕等症。

(4)通经活络,行气止痛脐通百脉,温热药贴脐后,能够通经活络,理气活血,达到“通则不痛”。

适应于痹症,手足麻木及诸酸痛症。

(5)敛汗固表,涩精止带脐疗能收敛人体的精、气、神、津,调整脏腑阴阳平衡,使气血调畅,营卫通利。

临床常用于治疗自汗、盗汗、梦遗、滑精、久泄、带下、惊悸、失眠等。

(6)健脾活胃,生淸降浊脐疗可增强脾胃机能,使淸阳得升,浊阴下降,以健脾止泻,和胃降逆。

用于胃痛、痞满、反胃、呕吐、泄泻、痢疾、呃逆等。

(1)细菌性痢疾1方苦参8克,烘干,研为细末,用温开水调成糊状或制成饼。

敷脐上,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宦,每日换药一次。

2方大蒜适量,捣烂成泥状。

治泄泻址痢或小儿下痢,贴脐上,或贴两足心。

3方艾绒适量,制成艾柱。

灸脐中稍稍二三百壮,治一切痢。

4方吴茱萸适量,研末。

敷脐,治寒痢。

(2)急性肠炎1方伤湿止痛膏,剪成5X5(厘米)大。

将选穴处皮肤以洒精洗净擦干后贴上药膏。

贴穴神阙、天枢、气海、大肠俞、足三里,合并急性胃炎可加贴中胶,药膏保留两天以后取掉。

皮肤对药膏过敏者不宜用。

2方葱白、生姜、食盐各适量,切碎或捣烂,炒热。

敷脐。

用于急性胃肠炎。

(3)感冒1方葱白30克,生姜30克,食盐6克,白酒适量。

共捣烂如泥,纱布包敷脐上,热水袋熨之至汗出。

时间不少于30分钟。

用于风寒感冒。

再盖被子,喝热水,取微汗。

2方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片适量,研细末,水调或姜汁调膏。

敷脐,胶布固左。

用于风热感冒。

3方葱白30克,连翘15克,共捣烂。

用纱布包好敷脐上,等到将要岀汗时,急喝白开水一杯,以加速出汗。

用于风热感冒。

(4)中暑1方仁丹15克,研粉,温水调糊。

填脐内,外用胶布固左。

用于中暑。

2方食盐、艾绒各适量,食盐研细末,艾绒做成艾柱。

将食盐填满脐部,上置艾柱灸之。

用于中暑汗出脉绝者,在急救时应用。

(5)支气管炎1方防风、黄英、肉桂各等分,共研细末备用,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神阙穴,趁湿撒药粉0.5克于穴位上,外贴胶布44(厘米)固定,胶布过敏者改用而纱外贴,绷带固泄。

每隔3天换药1次,5~7次为一疗程,可连续用2~4疗程。

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的预防和治疗,孕妇慎用。

2方五倍子、五味子或米壳适量。

蜜或生姜汁调穆膏。

贴脐,用于久嗽不止。

(6)支气管哮喘1方(拔火罐法)于脐部拔火罐,每次10~30分钟,以脐部轻度充血为度,1~3天1次。

2方麻黄、杏仁、甘草各等分葱白头3,前3味药碾成细末,同葱白头共捣烂如泥。

敷贴脐孔,盖上不透水的油纸或塑料薄膜,胶布固泄,半天取下,下午再敷,1天2次。

用于因风寒、饮食等外因引起的哮喘。

(7)肺炎1方葱白、艾叶$6克,共捣烂,包脐眼。

另取一份,在虎口上刺出微血后将药包上,烧退即去药。

用于小儿肺炎。

2方白毛夏枯草、青蒿各31克,共捣烂。

包脐眼,热退后去药。

用于小儿肺炎。

(8)呕吐1方吴茱萸适量,烘干,研为细末,用醋调成膏。

敷神阙穴。

2方大黄、丁香、甘草各等分,混合粉碎为末,过筛,撒布于一张黑膏药中间。

敷神阙穴,1日1换。

用于胃中有热,食后即呕吐者。

3方生姜、半夏各适量,半夏研细末,与生姜共捣烂,或半夏末用生姜汁调成膏。

敷脐。

用于寒性呕吐。

4方吴萸、姜半夏各>30克,研末,每用适量,姜汁调膏贴脐,胶布固泄,1日1换。

尤宜内耳眩晕引起的呕吐。

(9)呃逆(膈肌痉挛)(三味止呃散)芒硝、朱砂、胡椒各适量[制法]共研细末,分装备用。

外敷于肚脐。

(10)胃痛1方艾叶适量,揉碎成艾绒,连同碎末,用洒炒热。

纱布包裹,敷神阙穴,直至痛缓为止(外加暧水袋熨之更妙)。

用于胃痛偏寒者。

2方仙人掌适量,去刺捣烂,纱布包裹。

敷神阙穴,胶布固圧。

适用于热性胃痛。

(11)胃下垂1方篦麻仁10克,五倍子5克,共捣烂如泥状。

敷神阙穴,纱布包裹,每天早、中、晚各热熨1次,每四天换药1次。

孕妇和吐血者忌用。

2方(艾灸神阙法)艾条1支,生姜1片,将生姜片上插数孔。

用艾条悬起灸之。

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最好与每天上午9时左右灸之。

(12)鼓胀1方(葱白合剂)新鲜葱白10根,芒硝10克。

共捣成泥。

敷神阙穴,上盖塑料薄膜及纱布,用橡皮膏固左。

1日1次。

敷药前宜先用酒精棉球擦净脐部污垢,,以利药物吸收;天冷时宜将葱白合剂加温后再敷。

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水。

2方吴茱萸15克,研末,炒热。

敷肚脐。

3方芒硝60克,大葱120克(连根带叶用,不可用水洗),共捣烂如泥状,用纱布包好,放锅内慢火烘热。

敷于脐下将肚脐盖住,再温熨上而觉腹内气转动为度。

用后鼓胀松,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