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粮食干燥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7359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4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式粮食干燥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移动式粮食干燥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移动式粮食干燥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移动式粮食干燥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移动式粮食干燥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移动式粮食干燥机.docx

《移动式粮食干燥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式粮食干燥机.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移动式粮食干燥机.docx

移动式粮食干燥机

论文作者:

论文指导老师:

论文类型:

应用形

 

摘要

我国是粮食大国,水分是粮食存储的关键的要素。

因此粮食的烘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TMS320F2812上智能PID控制的粮食干燥机闭环自动控制系统,本系统有分为全自动模式和半自动模式用来加热。

温度和湿度传感器采集信号。

人机界面实时显示便于粮食存储。

总而言之,智能型移动式粮食干燥机对温、湿度信号进行采集,实时显示实现烘干系统及人机界面的设计,使其满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需要,在整个烘干过程中,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安全。

 

关键词:

TMS320F2812烘干机温度传感器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的来源和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粮食的合理烘干具有深刻意义。

它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粮食烘干技术水平的落后,导致粮食的温湿度检测存在误差,这已成为制约粮食烘干的重要不良因素。

近年来,我国的粮食烘干机在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在温度和湿度控制等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粮食的合理贮藏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制约因素,一次性投资大,投资回收期较长。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确保贮粮安全,我们根据当前测控水平,设计了一套方案,移动式智能型粮食干燥机自动控制系统。

1.2粮食烘干机发展概况

国外粮食烘干机机械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40年代,70年到80年代谷物烘干机向高效、优质、节能、降低成本、电脑控制方向发展,90年以后谷物烘干机设备已经达到系列化、标准化。

90年代以来,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快的提高,专业化、集约化的规模经营也有了新的发展。

近年来,在谷物烘干机过程的计算机摸拟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传统软件和专用软件的不断开发,对谷物烘干机机械的设计和产品质量的改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粮食干燥机在美国、日本、独联体等国家应用比较普遍。

在美国主要的机型有中、小型低温干燥仓及大、中型高温干燥机,以柴油和液化气为热源,采用直接加热干燥。

设备中一般具有:

料位控制,温度控制及出粮水分控制系统等。

日本粮食干燥设备是从二战后发展起来的,主要发展适于干燥水稻的中、小型设备。

机型有:

小型固定床式谷物干燥机,中、小型循环式谷物干燥机及大型谷物干燥机等。

采用的热源是柴油和煤油,少量采用稻壳为燃料。

在各干燥设备中大都装有较完善的自动控制系统。

在独联体,大都形成了工厂化生产,有较完善的自控系统,其谷物干燥机型以大、中型居多,为高温干燥方式。

较普遍地应用干、湿粮混合加热干燥工艺(又称分流循环干燥工艺),具有一次降水幅度大、节能和干燥质量好的优点。

干燥中采用的热源是柴油和煤油,为直接加热干燥。

我国谷物烘干机机械的发展是从解放初期仿制日本、前苏联等国外的烘干机机开始的。

由于当时谷物烘干机机械结构复杂、耗用钢材多、造价高,不适合于农村的经济和体制状况,仅在国有农场、粮库及集体企业使用。

20世纪70年代后期,有关科研单位开始开发研制适合于我国国情的谷物烘干机机。

80年代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开始进行改革,研制的烘干机机械大多向多用化、小型化方向发展;逐步装备起成套的谷物烘干机设备,并与仓储、加工等设施配套成龙,成为我国谷物烘干机械的主要应用代表;同时,也引进了美国、加拿大、日本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谷物烘干机机械,一些大专院校及有关科研单位也相继研制出了相应系列谷物烘干机设备,服务于国内粮食系统。

谷物烘干机技术的发展,逐步使烘干机械走向成熟、完善,同时也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步伐。

总之,粮食干燥技术的发展,逐步使烘干机械走向成熟、完善,同时也使农业现代化加快了步伐,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

1.3移动式粮食干燥机的原理及工艺

1.3.1干燥机的工作原理

控制系统实时检测干燥仓入口热风温度和仓内粮食温度,将采集的风温与给定温度进行比较,其偏差作为控制信号来决定燃烧器的启闭,使风温保持在适当的范围之内。

移动式粮食干燥机利用热风对流的形式进行烘干。

在预热段,粮食受热升温,粮食含水率变化小,干燥速度加快;烘干段,在混流热风的作用下,粮食内部水分以气态或液态形式沿毛细管转移到粮食表面,再由表面蒸发到干燥介质中去;缓苏段,主要起到缓解粮食直接接触干燥介质、间歇干燥的作用,热闷一段时间,平衡粮食内外温湿,消除水分梯度,使粮粒内部水分逐渐外移,以免引起爆腰或裂纹;冷却段,将粮食温度降到安全温度这时的粮食水分基本不变。

1.3.2主要结构

本移动式粮食干燥机主要由热风系统,烘干仓和御粮系统组成。

柴油燃烧器,鼓风机和热风炉组成间接加热热风系统。

采用控制器为核心控制元件,全高清晰真彩的台达为人机界面。

控制系统的空开、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等元件全采用德国施耐德生产的低压电气产品。

具有全自动逻辑控制、智能分析数据、各运行状态的准确显示、故障自动报警和操作简单的功能,适用全国各地粮食干燥。

达到高效、便捷、安全、稳定的功效。

移动式粮食干燥机主要由储粮段、预热段、烘干段、缓苏段、冷却段、排粮段、机架组成,配套部分包括热风炉、提升机、相关风网等。

预热段、烘干段和冷却段内装置有角状盒,呈交替状并排排列。

工作时粮粒沿着角状盒的间隙S形曲线向下流动,在交替高、低温气流的作用下,粮食干燥质量好,裂纹少。

手动操作系统依靠各低压电气原件来实现操控。

该系统包括按钮、指示灯、空气开关、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变频器等,所有原件均采用德国施耐德、欧姆龙、台达等知名电气生产厂家的低压电器产品,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

半自动、全自动操作系统由触摸屏及控制模块等原件来实现操控。

该系统可以实现全自动逻辑控制,智能分析数据,准确显示系统的各运行状态,故障自动报警。

系统操作简捷、方便,可全自动智能操控系统。

1.3.3工艺特点

(1).采用混流式烘干工艺,对流热风烘干。

从热风和粮食的相对运动来看,相当于顺流、逆流交替作用。

(2).配套设备热风炉提供的热空气,干净无污染,确保了粮食的卫生要求,保证粮食质量。

(3).配有自动控制系统,对热风温湿度、烘干终点水分实行自动控制。

1.3.4工艺流程

经清理后的粮食由提升机提升进入储粮段,再经预热段升温、预热、烘干、缓苏,再烘干、缓苏的烘干降水过程后,然后对粮食进行冷却降温,最后进入排粮段将粮食排出。

预热段热风来源于第二烘干段及冷却段的热风循环,这样可以节约热能资源。

烘干段与冷却段分别由热风风机与冷风风机打入热风与冷风。

溢流的粮食从储粮段的溢流口经回流管回流到提升机。

在整个烘干过程中,粮食自上而下均匀流动,热风对流穿透粮层,完成热交换后经排风口排出。

再加上自动控制系统,整个工艺流程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开机工艺流程示意图:

停机工艺流程示意图:

◆启动条件:

✧燃烧器油箱液位处于正常位置(高于极低位置);

✧燃烧没有故障锁定;

✧热交换装置风门打开。

热交换装置风门处安装一限位开关。

当热交换装置风门关闭时,限位开关打开;当热交换装置风门打开时,限位开关闭合。

✧热鼓风机轴承套润滑油液位正常。

✧燃烧炉膛温度参数设定正确。

需要设定“点火温度”和“熄火温度”

◆操作过程

当以上条件满足后,在面板上按下“燃烧控制启动”按钮,燃烧器先启动。

当炉温小于“点火温度”时,燃烧器开始燃烧。

当炉温大于“熄火温度”时,燃烧器熄火。

燃烧器燃烧正常后,热鼓风机方能启动。

此过程中,按下“燃烧控制停止”按钮后,燃烧器先停止,热鼓风机延时大等于30分钟后停止。

 

1.3.5工艺要求

热空气分布均匀,粮食受热一致,烘干粮食循环速度快且干燥均匀,实时显示粮食温湿度,可调粮食温湿度及干燥速度,热风目标温度为100℃,大火启动温度为70℃、停止温度为90℃,小火启动温度为80℃、停止温度为100℃。

此时需设置报警温度1的上限为0℃、下限为20℃,报警温度2的上限为10℃、下限为30℃。

1.4移动式粮食工作模式

1、检修模式:

即检修时按钮单独启停各个设备,没有联锁。

2、半自动模式:

即分段顺序按钮启停,各设备受联锁控制,负荷参数手动调节。

此操作便于空负荷调试干燥机。

(一)燃烧控制(包括启停燃烧器和热鼓风机)

(二)主机控制(包括启停主电机、引风机和冷却风机)

(三)上料控制(包括启停风选机和上料机)

3、全自动模式:

即设定好参数后,各设备按顺序互锁启停,负荷自动调节。

选择全自动模式时,操作人员先对照我们预先设置的干燥物类(预先设置三种干燥物:

谷类、麦类、豆类)的参数,进行选择干燥物种,然后启动干燥机。

此操作属于傻瓜型

4、主机的自动调节

主电机根据预先设定的“干燥后理想达到的水分含量值”进行PID调节。

当实际干燥出的粮食水分含量越接近“干燥后理想达到的水分含量值”,主电机就增大频率,提高转速。

反之,减慢转速

上料机转速、冷却风机转速、鼓风机转速,达到最佳烘干效果。

其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图如下:

由于本系统采对电加热部分采用了微机控制系统,故具有较高的控制操作性、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并且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因而会在各种粮食烘干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并且,随着“DSP”的快速发展,研究利用DSP会更加具有实践意义,也可以说是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1.5本移动式粮食干燥机用于热风烘干的原因

(1).使用语言方法,可不需要掌握过程的精确数学模型,而语言方法却是一种很方便的近似。

操作人员易于通过人的自然语言进行人机界面联系。

(2).采用模糊控制,过程的动态响应品质优于常规PID控制,并对过程参数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通常热风烘干机为PID控制算法,对于不同的粮食需要调节的控制参数不一样,而且对于温度控制,往往为相对缓慢的变化,如果采用PID算法,超调量很难控制且整个系统参数的计算和调节的工作量非常巨大。

鉴于模糊控制的独特优点,模糊逻辑可以使电子计算机模拟人的直觉,并依据不确切的信息作出决定,这是下一代工厂自动化系统的基础。

模糊逻辑使用是主观的,面向语言的知识,例如操作人员的专门知识,而不是复杂的数学模型,它基本上是以规划为基础的专家系统,工作起来速度非常快,而且模拟人的判断力效率非常高。

因此,在移动式粮食干燥机中应用模糊控制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方案论证

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过程控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克服外界扰动,稳定生产,使其工况最优化,提高产品的质量产量;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为了安全生产,改善劳动条件,保护环境卫生等,需在生产过程中对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湿度等等实现自动控制,要达到上述目的,根据自动控制理论过程控制系统首先必须是稳定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除了满足绝对稳定性外,系统还必须具有适当的稳定裕量;其次系统应是一个衰减振荡过程,但过渡过时间要短余差要小等。

在工程上这些要求往往是互相矛盾的。

因此在设计过程控制系统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清主次,以保证满足最重要的质量指标要求。

2.1总体方案的论证

2.1.1单回路控制系统

单回路控制系统是指只有一个测量变送器、一个调节器、一个调节阀连同被控过程,对一个被控参数进行控制的反馈闭环控制系统

图2-1单回路控制系统框图

由于单回路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投资少,易于调整合投运,有能满足一般工业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因此应用十分广泛,尤其适用于扰动变化相对缓慢,或系统纯时延较小的系统中。

2.1.2复杂控制系统

单回路控制系统解决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大量的参数定位控制问题。

它是过程控制中结构最简单、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形式。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对于某些比较复杂的过程或者生产工艺、经济效益、安全运行、环境保护等要求更高的场合,单问路控制系统往往满足不了上述要求。

为了提高控制品质,在单回路控制方案的基础上,开发应用诸如串级、前馈,大延时控制等一类的较复杂的系统结构方案。

2.1.3新型控制系统

简单控制系统和常用复杂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是经典控制理论,它们在常规仪表时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解决了生产过程中大部分的控制问题。

但仍有许多控制问题是常规控制系统无法有效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

因此,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状态空间法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控制理论将传统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发展到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领域,对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微处理器芯片的发明,使得集散控制(DCS)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等计算机控制系统迅速成为控制装置的主流。

由于广泛采用了计算机控制,在常规仪表中难以实现的运算算法等难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因此,各类新型控制系统纷纷从理论研究进入实际应用。

随着生产的迅速发展,过程工业逐渐趋于大型化和精细化,生产系统本身的复杂性也在不断地增加,这就对自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当前实际应用中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实现的是简单控制和常见的复杂控制系统,对于一些过程特性复杂的系统若只采用简单的PID控制往往达不到满意的控制效果,因而对于新型的系统结构和控制算法的需要也就变得尤为迫切。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大的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探索新的理论与方法,除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建模、系统辩识、自适应控制、鲁律控制(RobustControl)等的研究外,他们开始打破传统控制思想的束缚,试图面向工业过程的特点,寻找各种对模型要求低、在线计算方便、控制综合效果好的基于模型的控制算法,并逐步形成了以现代控制理论和人工智能为理论基础的多种新型控制系统。

新型控制系统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是面向复杂特性系统的几种解决方案,如被控变量和主要扰动不可测量时的推理控制,过程间有较强关联时所采用的解祸控制以及过程有较大时滞时的时滞补偿控制等;二是以现代控制理论为基础的多变量控制系统,它包括了自适应控制和预测控制等;第三是介绍近年来倍受关注的几类智能控制系统。

这些控制算法在复杂的工业过程控制中都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2.2传感器的原理及主要技术参数

2.2.1传感器的原理

简单测温原理由电子学知道,PN结的正向电流随温度呈指数规律变化,如果保持正向压降不变,其正向电流也随温度呈指数变化.然而,当正电流不变时,PN结的正向压降随温度将线性变化,现代的PN结温度传感器都是利用正向压降进行温度测量的。

2.2.2主要技术参数

(1).极限参数

最高工作温;是指传感器在规定的条件下,长期连续工作所允许的上限温度。

一般规定PN结温度传感器的最高工作温度为200℃。

(2).线性度

PN结温度传感器的线性度是描述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值随温度变化的直线程度。

PN结温度传感器在-50℃~200℃范围内,典型线性程度数值为0.5%。

(3).灵敏度

PN结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环境温度每变化1℃时,其输出电压的变化值,用ST表示,单位是mv/℃。

它的典型数值为2.10mv/℃。

(4).标准输出电压

标准输出电压是指传感器在规定的条件下,在特定的温度场合所测得的输出电压值通常传感器生产厂家给出最低Tmin,最高工作温度Tmax,中间温度1/2(Tmax+Tmin)下的电压可以使用厂家应用,如在0~100℃的温度区内,通常有V0℃=680.0mv;V50℃=575.0mv;V100℃=470.0mv。

有时只给出理想拟合直线上的一点温度――电压对应数值。

然后根据灵敏度就可以计算出任一温度点的电压值,其误差不超过线性度所规定的范围。

标准输出电压的数值大小,主要取决于所选择的硅材料的电阻率(电阻率越低,输出电压越大)和材料的少数载流子寿命(寿命越短,输出电压越高)。

(5).互换偏差

互换偏差是指传感器在规定的条件下,对于同一确定的理想拟合直线,每一支传感器的V-T曲线与该直线的最小偏差,这个电压偏差通常按-2.10mv/℃折合成温度来表示。

互换偏差是指描述传感器之间的互换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使用的精度不同,一般规定四个互换档次,A档的互换偏差不大于±1.5℃;B档不大于±1.0℃,C档不大于±0.5℃,D档不大于±0.3℃。

互换偏差主要取决于材料的电阻率的均匀一致性好坏,制造器件的工艺水平及工艺水平控制的一致性,重复性好坏。

(6).时间常数

PN结温度传感器的时间常数,是描述传感器的动态特性的一个参数,它的定义应该适用热敏电阻器关于时间常数的定义,即传感器在零功率测试条件下(自热忽略或自热很小),当环境温度发生突变时,传感器芯片所感受到的温度变化量为从起始到最终的变量的63.2%所需的时间。

它反映了传感器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也就是对快速变化的温度信号的敏感程度,即响应快慢,特别是对于测量脉冲温度,脉动流速及精密控温等应用场合,该参数的大小尤为重要,由于传感器的形状结构,材料,封装方式的不同,它的时间常数相差很大,从零点几秒到几分不等。

(7).稳定度

PN结温度传感器的稳定度是描述传感器在各种使用条件下保持原有特性的能力的参数,它定义为输出电压的年变化率或折合成温度值后所对应的温度的年变化率。

通过几年的应用与考核,传感器的稳定度不大于0.05℃而且呈波动状态。

(8).耗散功率

耗散功率是指传感器在测试的条件下,PN结所消耗的功率,它的计算视温度点而异。

在某温度T0,传感器输出电压为VT0,设传感器通以恒定电流I0

则耗散功率为PT0=VT0,例如在0℃时,给传感器通以100µA恒定电流,其输出电压为VT0=680.00mV,则传感器在0℃时的耗散功率为

,功率损耗,主要以自然的方式出现,所以这个参数描述了传感器产生自然的程度,很显然,传感器产生较大的自热后对于测试精度将有较大的影响。

2.3温度传感器

2.3.1温度传感器原理

在本设计中,需要对粮食烘干温度进行测量,本着适用又经济的原则,我们根据实际应用需要选择PN结温度传感器WM01。

同其它各类型温度传感器相比较,线性度好,响应快,灵敏度高,内阻低,功耗小,稳定度高,互换偏差小。

(1).线性度好

PN结温度传感器是电压转换型温度传感器,在正向不变的条件下,其正向电压随温度近似线性变化。

在-50~+50℃的温度范围内线性度为0.3%,既在0~+50℃温度范围内线性偏差<0.15%,其线性度比热敏电阻高50倍以上,长年使用可靠。

热敏电阻与PN结温度传感器特性曲线图见图。

(2).灵敏度高

PN温度传感器的电压值小于0.1℃,比普通的工业电阻高100倍,它可以在其有强磁干扰环境下,获得很高的测温精度。

(3).响应速度快

适应性强PN结温度传感器由于其基片体积小(比热敏电阻小8倍),工艺技术可靠,不仅响应速度快,而且也增加了耐腐蚀性能,长期埋入粮堆或施药,熏蒸都不会损坏。

反应速度比铂电阻快20倍。

(4).稳定度高

PN结温度传感器输出的年变化折合成温度值后,所对应温度年变化率不大于0.05℃,而且是波动状态,长期使用稳定可靠。

(5).互换偏差小

PN结温度传感器的生产制造工艺控制过程较严,与粮食测温的T型温度传感器互换偏差不大于0.5℃,能保持较好的一致性和重复性。

(6).内阻低,功耗小

PN结温度传感器的功耗仅在70µW左右,其中的工作电流在100µA左右。

在设计中,不必单设电源。

图2-3PN结温度传感器特性曲线图

2.3.2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温度传感器有很多种类:

热电偶,热电阻,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和红外线测温仪等。

在众多的温度传感器中,由于我们所采集的信号是空气温度,所以我们选择半导体温度传感器,这里我们考虑AD590和DS1820这两种。

方案一:

采用DS18B20串行温度传感器。

该传感器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反应时间稍长。

方案二:

采用AD590,它的测温范围在-55℃~+150℃之间,而且精度高.M档在测温范围内非线形误差为±0.3℃。

可以承受44V正向电压和20V反向电压,因而器件反接也不会损坏,使用可靠。

方案一与方案二比较,方案一反应时间稍长,方案二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所以选择方案二。

2.4湿度传感器

2.4.1湿度传感器原理

(1).大气的湿度及露点

地球表面的大气层是由78%的氮气、21%的氧气和一小部分二氧化碳、水汽以及其他一些惰性气体混合而成的。

由于地面上的水量在不停地变化,而水份的蒸发及凝结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吸热和放热,因此大气中的水汽的多少影响了大气的湿度。

大气的干湿程度,通常是用大气中水汽的密度来表示的。

即每1m3大气所含水汽的克数来表示,它称为大气的绝对湿度。

要想直接测量出大气的水汽密度,方法比较复杂。

而理论计算表明,在一般的气温条件下,大气的水汽密度,与大气中水汽的压强数值十分接近。

所以大气的水汽密度又可以规定为大气中所含水汽的压强,又把它称为大气的绝对湿度,用符号D表示,常用的单位是mmHg。

在许多与大气的湿度有关的现象里,如农作物的生长绵纱的断头以及人们的感觉等等,都与大气的绝对湿度没有直接的关系,主要与大气中的水汽离饱和状态的远近程度有关。

比如,同样是6mmHg的绝对湿度,如果在炎热的夏季中午,由于离当时的饱和水汽压(31.38mmHg)尚远,使人感到干燥,如果是在初冬的傍晚,由于水汽压接近当时的饱和水汽压(18.05mmHg)而使人感到潮湿。

因此通常把大气的绝对湿度跟当时气温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称为大气的相对湿度,即:

(公式2-1)

式中H——相对湿度(RH)

D——大气的绝对湿度(mmHg)

Ds——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mmHg)

上式表明,若大气中所含水汽的压强等于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时,这时大气的相对湿度等于100%RH。

露点:

降低温度可以使未饱和水汽变成饱和水汽。

露点就是指使大气中原来所含有的未饱和水汽变成饱和水汽所必须降低的温度。

因此只要能测出露点,就可以通过一些数据表查得当时大气的绝对湿度。

当大气中的未饱和水汽接触到温度较低的物体时,就会使大气中的未饱和水汽达到或接近饱和状态,在这些物体上凝结成水滴。

这种现象被称为结露。

结露对农作物有利,但对电子产品则是有害的。

(2).湿敏传感器的分类

水是一种极强的电解质。

水分子有较大的电偶极矩,在氢原子附近有极大的正电场,因而它有很大的电子亲和力,使得水分子易吸附在固体表面并渗透到固体内部。

利用水分子这一特性制成的湿度传感器称为水分子亲和力型传感器。

而把与水分子亲和力无关的湿度传感器称为非水分子亲和力型传感器。

在现代工业上使用的湿度传感器大多是水分子亲和力型传感器,它们将湿度的变化转换为阻抗或电容值的变化后输出。

2.4.2湿度传感器的选择

(1).湿度测量在工业生产的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HONEYWELL公司生产的集成湿度传感器IH3605采用集成电路技术。

IH3605内部的两个热化聚合体层之间形成的平板电容器电容量的大小可随湿度的不同发生变化,从而可完成对湿度信号的采集。

热化聚合体层同时具有防御污垢、灰尘、油及其它有害物质的功能。

而且IH3605的主要技术指标也符合在仓库中的运用。

但IH3605的输出电压是供电电压、湿度及温度的函数。

电源电压升高,输出电压将成比例升高。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通过几个步骤才可计算出实际的相对湿度值。

在运用上太过麻烦,而且价格相对于一般所用的湿度传感器要高,适合于高精度的工业中运用,但不适合在仓库中的运用。

(2).测量空气湿度的方式很多,其原理是根据某种物质从其周围的空气中吸收水分后引起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变化,间接地获得该物质的吸水量及周围空气的湿度。

电容式,电阻式和湿涨式湿敏元件分别是根据其高分子材料吸湿后的介电常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