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模架预压方案砂与水组合预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7242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模架预压方案砂与水组合预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移动模架预压方案砂与水组合预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移动模架预压方案砂与水组合预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移动模架预压方案砂与水组合预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移动模架预压方案砂与水组合预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移动模架预压方案砂与水组合预压.docx

《移动模架预压方案砂与水组合预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模架预压方案砂与水组合预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移动模架预压方案砂与水组合预压.docx

移动模架预压方案砂与水组合预压

新建京福铁路(闽赣段)Ⅷ标

 

DSZ32/900上承自行式

移动模架预压方案

 

编制单位:

重庆市五洲劳务建筑有限公司

日期:

二O一O年十一月

 

目录

1、预压目的1

2、预压方法1

2.1预压对象1

2.2梁体结构形式1

2.3预压计算及准备1

2.4计算原则2

2.5砂袋预压3

2.6预压观测5

2.7各加载需砂袋重量和加载高度5

3、成果处理6

4、预拱度计算6

5、附图表7

 

DSZ32/900上承自行式移动模架预压方案

1、预压目的

1、消除移动模架的塑性变形,测出造桥机的弹性变形;

2、检验移动模架的稳定性、安全性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3、据此设定施工预拱度和进行预拱度控制。

2、预压方法

2.1预压对象

使用于京福铁路(闽赣段)Ⅷ标中铁二局一分部的4套DSZ32/900上承自行式移动模架,每套模架首片箱梁施工前均必须按照该方案实施预压,达到验证模架承载能力及其安全性能,确保施工安全,预压荷载为最大施工荷载的1.1倍(旧模架),新模架预压荷载取最大施工荷载的1.2倍。

2.2梁体结构形式

截面类型为单箱单室简支箱梁,梁端顶板、腹板局部向内侧加厚,底板分别向内、外侧加厚。

桥面宽度:

挡砟墙内侧净宽9.0m,桥面宽度12.0m。

梁长为32.6m,计算跨度为31.1m,支点截面中心线处梁高为3.05m,桥面为设置为W型排水坡。

2.3预压计算及准备

本次移动模架预压采用砂袋与水组合进行全断面预压。

预压断面分三个,分别为:

梁端0~1.5m、31.1~32.6m断面,采用砂袋预压;纵向1.5~4.5m、28.1~31.1m变截面断面,采用砂袋预压;纵向4.5m~28.1m范围等截面普通节段断面,采用砂袋与水组合预压。

2.4计算原则

(1)计算预压重量时,预压系数取1.2。

(2)根据《时速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有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通桥(2008)2221A-Ⅴ],配筋混凝土单位体积重量取2.5t/m3,梁重为826.5t,故本次理论预压重量应为826.5t×1.1=909.2t。

(3)根据箱梁断面形式及预压时的具体情况,混凝土恒载计算分三个断面进行计算:

第1断面为纵向4.5m~28.1m范围等截面为普通节段,两端距离梁端4.5m;第2断面为梁端0~1.5m、31.1~32.6m范围;第3断面为纵向1.5~4.5m、28.1~31.1m范围变截面断面,两端距离梁端1.5m。

第1部分,普通节段(4.5m~28.1m)。

加载断面截面面积如下图:

第2部分,梁端(0~1.5m、31.1~32.6m)。

加载断面截面面积如下图:

第3部分,截面由墩顶渐变至普通节段(1.5~4.5m、28.1~31.1m),综合混凝土体积与预压重量估算其顺桥向每一米加载重量如下图:

2.5砂袋与水组合预压

第1部分,普通节段(4.5m~28.1m)

普通节段(4.5m~28.1m)预压砂袋及水数量示意图

第2部分,梁端(0~1.5m、31.1~32.6m)

梁端(0~1.5m、31.1~32.6m)预压砂袋数量示意图

第3部分,截面由墩顶渐变至普通节段(1.5~4.5m、28.1~31.1m)

1.5~4.5m、28.1~31.1m预压砂袋数量示意图

注:

第2、3部分的图中标注只计梁的一端。

汇总说明:

计算出32m简支箱梁的预压总量为932.762t,其中水重量449.652t,砂袋重量483.11t。

砂的密度取1.5t/m3,按照每袋砂重量50㎏计算,共需9662袋,具体需要袋数需根据现场称量进行适当调整。

2.6预压观测

砂袋堆放时应预留观测点位。

预压过程中测量共计11次,分别为:

预压前→加载10%→加载50%→加载100%→加载120%(两次)→卸载至100%→卸载至50%→卸载至10%→完全卸载(两次);加载至120%和完全卸载后需分别在12小时和24小时各进行两次观测,待沉降稳定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其余各加载和卸载阶段测量观测均需待加载或卸载完成后4小时进行。

根据预压数据,检验造桥机的安全性、可靠性,并指导后续施工。

2.7各加载需砂袋重量和加载高度

(1)普通节段(4.5m~28.1m)

加载数量

及高度

加载项目

底板

腹板(两侧)

底、腹板水位高度(m)

翼板(两侧)

备注

加载重量(t)

加载重量(t)

砂袋重(t)

每侧高度(m)

10%

21.753

15.718

0.275

13.617

0.24

只在边缘80cm处堆载

50%

108.767

78.589

1.336

68.086

0.24

整个翼板2.9米宽度堆载

100%

217.533

157.177

2.784

136.172

0.54

整个翼板2.9米宽度堆载

120%

261.040

188.612

3.280

163.406

0.67

整个翼板2.9米宽度堆载

(2)梁端(0~1.5m、31.1~32.6m)

加载数量

及高度

加载项目

底板

腹板(两侧)

底、腹板堆砂袋高度(m)

翼板(两侧)

备注

砂袋重(t)

砂袋重(t)

砂袋重(t)

每侧高度(m)

10%

4.724

4.869

0.372

1.731

0.24

只在边缘80cm处堆载

50%

23.618

24.345

1.792

8.655

0.24

整个翼板2.9米宽度堆载

100%

47.235

48.690

3.466

17.310

0.54

整个翼板2.9米宽度堆载

120%

56.682

58.428

4.132

20.772

0.67

整个翼板2.9米宽度堆载

(3)变截面(1.5~4.5m、28.1~31.1m)

加载数量

及高度

加载项目

底板

腹板(两侧)

底、腹板堆砂袋高度(m)

翼板(两侧)

备注

砂袋重(t)

砂袋重(t)

砂袋重(t)

每侧高度(m)

10%

6.990

5.867

0.240

2.462

0.17

只在翼板边缘80cm处堆载

50%

34.948

29.335

1.072

12.310

0.17

整个翼板2.9米宽度堆载

100%

69.895

58.670

1.930

24.620

0.34

整个翼板2.9米宽度堆载

120%

83.874

70.404

2.236

29.544

0.44

整个翼板2.9米宽度堆载

【加载观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后。

测量数据要求:

点位布置准确,测量精度0.1mm。

3、成果处理

1)、现场观测数据整理:

根据现场观测数据,得出造桥机的塑性变形量及弹性变形量。

2)、设置预拱度:

根据测量数据分析设置预拱度,调整模板标高,经检查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

4、预拱度计算

1)f1曲线考虑了主框架、吊挂外肋、外模板荷载作用下的主梁下挠曲线,两端控制点是后支承和中主支腿的位置,中间各控制点是相应底模撑杆的位置,下挠向下为正;

2)f2曲线是考虑了主框架、吊挂外肋、外模板、钢筋、混凝土、内模荷载作用下主梁的下挠曲线,两端控制点是后支承和中主支腿的位置,中间各控制点是相应底模撑杆的位置,下挠向下为正;

3)f3曲线是根据《通桥(2008)2221A-Ⅴ》中线性控制:

第4条规定设置的混凝土箱梁的反拱曲线,两端控制点是混凝土箱梁的纵向支座位置,中间各控制点是相应底模撑杆的位置,理论计算跨中反拱值为有声屏障曲线时20.15mm,纵向按二次抛物线方程过渡,反拱向下为正。

4)静荷载挠度f4=7.64mm(通桥(2008)2221A-V),纵向按二次抛物线方程过渡;

5)实际施工过程中反拱的设置应充分考虑收缩徐变的影响以及二期恒载上桥时间确定。

根据以上各预拱度影响因素,结合现场实际经验,将跨中最大预拱度值设定为50mm,再由二次方程

过渡到两端。

底模与底模架相连,采用调整底模架来实现对底模架的调整,底模架的调整通过吊臂的可调竖直撑杆来进行,同时也可调整可调斜撑杆来实现对侧模的调整,方便的实现模架及模板预拱度的设置。

5、附图表

 

预拱度及标高设置一览表

吊挂编号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距离后支腿中心线距离(m)

0

2.4

3.8

6.4

7.8

10.4

11.8

14.4

15.8

18.4

19.8

22.4

23.8

26.4

27.8

30.4

31.8

34.2

距离支座中心线距离(m)

0

0.85

2.25

4.85

6.25

8.85

10.25

12.85

14.25

16.85

18.25

20.85

22.25

24.85

26.25

28.85

30.25

31.1

预拱度(mm)

0.00

5.32

13.42

26.33

32.12

40.72

44.19

48.49

49.65

49.65

48.49

44.19

40.72

32.12

26.33

13.42

5.32

0.00

说明:

图中尺寸以mm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