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7237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

华山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00分钟,满分:

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遒劲(jìn)游说(shuì)夜缒(zhuì)刀俎(zǔ)飨士卒(xiǎnɡ)不可不语(yǔ)

B.浮藻(zǎo)漫溯(shuò)目眩(xuàn)鲰生(zōu)彳亍(chìchù)从百余骑(jì)

C.创伤(chuānɡ)箕踞(jī)淬火(cuì)卮酒(zhī)参乘(shènɡ)按剑而跽(jì)

D.彘肩(zhì)樊哙(kuài)似的(sì)青荇(xìnɡ)瞋目(chēng)目眦尽裂(z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扼腕长蒿忤逆竟自由漫江碧透

B.傍徨犒劳戮力万户候凄惋迷盲

C.斑斓追朔榆荫偏袒风华正茂

D.寥廓笙萧拊心挥斥方逎浪遏飞舟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次三国海军举行联合演,当然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表面上针对的目标是诡谲多变的南海情势,但他们的真正目标似乎是在共同牵制大陆。

②为解决手头经济窘迫的困境,三名小偷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几乎将临近的小商店“光顾”了一遍,而每次的作案目标除现金外便是香烟,对其他物品却秋毫无犯。

③严肃查处各类严重违纪案件,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激发出我党激浊扬清、反腐肃贪的强大正能量。

④核心技术被别人垄断时,用惯了微软视窗操作系统的国内电脑用户,现在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⑤从呱呱坠地到现在,经历了16个峥嵘岁月的我跨入了高中的大门。

⑥为中国女曲打拼9年、也取得不俗战绩,但08奥运后,劳苦功高的韩国曲棍球名帅金昶伯却未能与中心续约。

A.②④⑥B.①③④C.②③⑤D.①⑤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B.《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C.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D.今年以来,国内出版界紧紧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策划出版了一批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精品力作。

5.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今天的讲座,能够聆听诸位先贤的高论,茅塞顿开,获

益匪浅。

C.迟暮之年,年华已逝,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D.若有言语失当,请阁下随时指摘,君之厚爱,铭感不已!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历史如潮,橘子洲上的江风吹落了多少春华秋实

②当毛泽东临江作赋、踌躇满志的时候

③物换星移,血雨腥风的史篇早已离我们远去

④眼前只见欲一睹领袖风采的游人如织

⑤谁会相信中国的命运就掌握在这个书生意气的青年手中

A.②⑤③④①B.②⑤①③④C.①③④②⑤D.③④①②⑤

二、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7-9小题。

秋风桐槐说项羽

梁 衡

去年十月里的一天,我在洪泽湖畔继续我的寻访古树之旅。

在一家小酒店用早餐时,无意听到百里外的项羽故里有两棵古树,下午即驱车前往。

这里今属江苏省宿迁市,我原来以为故里者只是一古朴草房,或农家小院,不想竟是一座新修的旅游城,而城中真正与项羽有关的旧物也只有这两棵树了,一棵青桐和一棵古槐。

中国人知道项羽是因为司马迁的《史记》,一篇《项羽本纪》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树起了一个英雄,从此国人心中就有了一个永远抹不去的楚霸王。

斯人远去,旧物难寻,今天要想触摸一下他的“体温”,体会一下他的情感,就只有来凭吊这两棵树了。

那棵青桐,树上专门挂了牌,名“项里桐”。

据说,项羽出生后,家人将他的胞衣(胎盘)埋于这棵树下,这桐树就长得特别茂盛,青枝绿叶,直冲云天。

项羽是公元前232年出生的,算到现在已有两千二百多年了。

梧桐这个树种不可能有这么长的寿命。

但是

这棵“项里桐”却怪,每当将要老死之时,树根处就又生出一株小桐,这样接续不断,代代相传。

现在我们看到的已是第九代了。

在中国神话中梧桐是凤凰的栖身之地。

有桐有凤的人家贵不可言,项羽在此树下出生盖有天意。

现在这棵九代“项里桐”正少年得志,蓬勃向上,挺

拔的树身带着一团翠绿的披挂,轻扫着蓝天白云。

桐树之东不远处,有一棵巨大的中国槐,说是项羽手植。

由于此地是黄河故道,历史上黄河几次决口,像一条黄龙一样滚来滚去。

这故里曾被淹没、推平,唯有这棵槐树不死。

其树身已被淤没六米多深,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是它探出淤泥的树头,而这树头又已长出一房之高,翠枝披拂,二人才能合抱。

岁月沧桑,英雄多难,这个从淤泥中挣扎而出的树头某年又遭雷电劈为两半,一枝向北,一枝向南,撕肝裂肺,狂呼疾喊,身上还有电火烧过的焦痕。

向北的那枝,略挺起身子,斗大的树洞,怒目圆睁,青筋暴突,如霸王扛鼎;向南的一枝已朽掉了木质部分,只剩下半圆形的黑色树皮,活像霸王刚刚卸落的铠甲。

这摄取了天地之精、大河之灵的古槐,日修月炼,水淹不没,沙淤不死,雷劈不倒,壮哉项羽!

项羽是个失败的英雄。

他的失败缘于他人性的弱点。

他学而无恒,不肯读书,学兵法又浅尝辄止;他性格残忍,动不动就坑(活埋)俘虏几十万;他优柔寡断,鸿门宴放走刘邦,铸成大错;他逞个人英雄,常单骑杀敌,陶醉于自己的武功。

这些都是他失败的因素。

但他在最后失败的一刹那,擦出了人性的火花,成就了另一个自我。

垓下受困,他毫无惧色,再发虎威,连斩数将。

当他知道已不可能突围时,便对敌阵中的一个熟人喊道,你过来,拿我的头去领赏吧。

说罢拔剑自刎。

他轻生死,知耻辱,重人格。

宁肯去见阎王,也羞于再见江东父老。

项羽是民间筛选出来的体现了平民价值观和生活旨趣的人物,人们喜欢他的勇敢刚烈、纯朴真实,就如喜欢关羽的忠义。

历史上的“两羽”一勇一忠,成了中国人的偶像。

这是民间的海选,与政治无关,与成败无关,是与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青史丹心并存的两个价值体系,一个是做人,一个是爱国。

但项羽毕竟是曾活动于政治舞台上的人物,于是他又成了一面历史的镜子。

可以看出来,太史公是以热情的笔触、惋惜的心情刻画这个人物的。

后人也纷纷从不同角度褒贬他,评点他,抒发自己的感慨。

项羽是一面历史的多

棱镜,能折射出不同的光谱,满足人们多方位的思考。

站在项羽城里,我想,我们现在还能知道项羽,

甚至还可以开发项羽,第一要感谢司马迁,第二要感谢这两棵青桐和古槐。

幸亏有这青桐、古槐为项羽故里存了一脉魂,为我们存了一条汉文化的根。

一棵古树就是一种文化的标志,为我们留存着那个时代的风云。

秋风梧桐,黄河古槐,塑造了一个触手可摸的项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前去凭吊青桐和古槐,不仅仅是因为这两棵树生长的年龄足够长,更因为这两棵树寄托着作者对项羽的敬仰之情。

B.文中的青桐树虽然已历经千载,但是依然青春勃发,翠绿挺拔,完全没有留下岁月的痕迹,还是当年的样子,真是天地间的奇迹。

C.司马迁以热情的笔触刻画了一个失败的英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他的这种矛盾的态度也令后人对项羽褒贬不一。

D.文章结尾一段,一方面照应文章的题目——“桐槐”“项羽”;另一方面收束全文,点明梧桐、古槐与项羽的亲密关系。

8.文章的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6分)

9.文中说,项羽“成了一面历史的镜子”。

那么镜中的项羽是怎样的一个人?

请分条概括。

(6分)

三、文言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0-13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

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给贡职如郡县

B.以乱易整,不武。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敢以烦执事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D.何厌之有沛公安在

11.下列“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公从之②臣之壮也③是寡人之过也④许之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行李之往来⑦君之所知也

⑧夫晋,何厌之有⑨将焉取之⑩唯君图之

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B.①④⑨⑩/②⑤⑥⑦/③/⑧

C.①⑥/②④⑧⑨/③⑤⑦/⑩D.①④⑥/②③⑤⑦/⑧⑨/⑩

12.下列

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侯”“秦伯”

中的“侯”“伯”都是爵位名。

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

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C.“行李”,文中的意思是“出使的人”;今天的意思通常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传”是文体标志,即传记,与“志”“记”意思同。

13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因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

整,不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小题。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

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

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高帝曰:

“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自择齐三万户。

”良曰: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乃封张良为留侯。

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四、情境式默写(8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中作者思路急转由梦境到现实,用“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匠心独运地把无形的离别化为有形,有声,有实的实物。

(3)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是: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荆轲刺秦王》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

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表现荆轲慷慨赴难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4分)

16.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成功是由自强不息铸造的奇迹。

电影《摔跤吧!

爸爸》中的女主角吉塔最终在摔跤场上的成功,完全取决于日常大量枯燥的训练。

成功就像是一朵小花,需要用你的坚持、你的努力、你的激情等去细心培育。

人生如同一场战斗,只有在战斗中取得胜利、名利双收,才能算是成功的人生。

作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像吉塔一样付出辛勤的汗水,就也能如她一般,取得最好的成绩。

①吉塔最终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日常大量枯燥的训练。

②。

③。

六、作文(50分)

17.作文题目:

“有一种叫”

三年时间,弹指一挥间。

初中生活已成为你青春岁月永远的记忆。

回首走过的时光,有一种等待叫希望,有一种坚持叫执著,有一种感动叫分享,有一种感觉叫幸福……

根据你的思考和认识,在横线上填加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完成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1)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华山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答案

1.【答案】C【解析】A项,“遒劲(jìn)”应读“jìnɡ”;“语”读yù意思是“告诉”。

B项,“漫溯(shuò)”应读“sù”。

D项,“似的”读作shìde,其余读作sì;“瞋目”的“瞋”应读chēn。

2.【答案】B【解析】A项,长篙、竞自由;B项,彷徨、凄婉迷茫、万户侯;C项,追溯、榆阴;D项,笙箫、挥斥方遒。

3.【答案】B【解析】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符合语境“表面上是…但他们的真正目标”;②秋毫无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这里修饰“小偷偷东西”,对象误用。

可改为“视而不见”,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

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③激浊扬清:

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抨击坏人坏事,褒扬好人好事。

使用正确。

④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符合语境“核心技术被别人垄断时”。

⑤峥嵘岁月:

峥嵘:

不平凡,不寻常。

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不符合语境。

⑥劳苦功高:

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符合语境“为中国女曲打拼9年,也取得不俗的战绩”。

4.【答案】C【解析】A项,“使读者”删除。

B项,成分残缺,在“发展”后加上“需求”。

D项,结构混乱,“围绕……为主题”杂糅。

5.【答案】D【解析】A项,“承蒙”:

是敬辞,表示心怀感激地接受。

句中“承蒙我父母照顾”错误。

C项,“迟暮之年,年华已逝”,有感伤情调,不合祝寿语境;此处可改为“春秋不老,古稀重新”。

6.【答案】B【解析】②⑤句回答毛主席诗句所提出的问题;①③④是感慨历史兴亡的文字,①感慨历史,紧承上文,③④感慨物换星移。

注意标点符号。

7.【答案】A【解析】B项,“还是当年的样子”表述错误,从文中第二段中的“现在我们看到的已是第九代了”“现在这棵九代‘项里桐’正少年得志”可以推断出。

C项,“矛盾的态度也令后人对项羽褒贬不一”表述错误,原文“一篇《项羽本纪》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树起了一个英雄”。

D项,“与项羽的亲密关系”表述不恰当,应改为“是项羽的精神风貌的象征”。

8.①内容上:

交代了作者寻访项羽故里的原因;②结构上:

引出下文着重要写的青桐和古槐,从而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9.①有责任,有担当;②勇敢刚烈,纯朴真实;③轻生死,知耻辱,重人格;④具有平民价值观和生活旨趣;⑤学而无恒,不肯读书;⑥性格残忍,坑杀俘虏;⑦优柔寡断,鸿门宴放走刘邦,铸成大错;

⑧个人英雄主义,陶醉于自己的武功。

【解析】解答此题,要重点研读文中的第三段。

这段文字从两个大的方面评价了项羽的人性缺点和人格魅力。

概括时可以将这两个大的方面再作具体的切分,力求准确全面地概括。

10.【答案】B【解析】A都是状语后置句;B判断句\定语后置句;C都是省略句;D都是宾语前置句

11.【答案】B【解析】①④⑨⑩是代词;②⑤⑥⑦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义;③是结构助词“的”;⑧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12.【答案】12.D《左传》中的“传”不同于“志”“记”,是解说经义的文字。

13.

(1)(现在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

(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

14.【译文】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

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

张良向汉王献计,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

高帝说:

“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子房的功劳。

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

”张良说:

“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

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

”于是封张良为留侯。

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候。

15.【答案】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3)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4)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6.【答案】②成功的人生不一定就只是取得胜利、名利双收。

③只付出辛勤的汗水不一定就能取得最好的成绩。

【解析】首先考生要找出语段中推断有误的句子,主要关注表达过于绝对化的词语,如“一定”“必定”“只要……就”等;然后仿照所给的例句进行改写。

从语段来看,语段的中心句是“成功是由自强不息铸造的奇迹”,可见这段文字应是针对“成功”进行论述;语段中表述过于绝对的句子有“完全取决于日常大量祜燥的训练”“只有在战斗中取得胜利、名利双收,才能算是成功的人生”“只要像吉塔一样付出辛勤的汗水,就也能如地一般,取得最好的成绩”,标志性的词语是“完全取决于”“只有……才能”“只要……就……”;再参照①的方式,“吉塔最终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日常大量枯燥的训练”,例句将“完全取决于”改为“不完全取决于”,改变了“吉塔成功”与“日常大量枯燥训练”之间的绝对性关系,考生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来看另外两个句子,如“只有在战斗中取得胜利、名利双收,才能算是成功的人生”,这句话把“在战斗中取得胜利、名利双收”与“算是成功的人生”两者之间的关系绝

对化,可以换用“不一定”;如“只要像吉塔一样付出辛勤的汗水,就也能如她一般,取得最好的成绩”,这句话把“像吉塔一样付出辛勤的汗水”与“如她一般,取得最好的成绩”两者之间的关系绝对化,也可以换用“不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