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捷径高考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7176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邢台市捷径高考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邢台市捷径高考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邢台市捷径高考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邢台市捷径高考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邢台市捷径高考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邢台市捷径高考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邢台市捷径高考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邢台市捷径高考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邢台市捷径高考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邢台市捷径高考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邢台市捷径高考201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ll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说明: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八股文与科举制

明清时代考科举,必须使用八股文这种文章体裁。

八股文,又称八比、时文、时艺、制艺、经义、四书文等,全文分八个部分,格式要求严格、死板。

不管是乡试(省内统考)还是会试(全国统考),都是三场考试,“首场《四书》三题,《五经》各四题,士子各占一经”(《清史稿·选举三》)三场考试并不都用八股文,只有第一场使用,但由于第一场对于是否考中最关重要,所以科举考试与八股文就当然被看成是紧密的连带关系了。

另外,虽然没有看到有关论证,但推测八股文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是与试卷的评判有关。

如果不规定文体,同样的题目就会有许多种类型的回答,而这对于评判者来说,难度是加大了的,而同一种八股文,结构的严格一致,很方便评判者对考生进行对比排队。

林则徐曾经指出,科举乡试试卷多而校阅的考官少,“校阅情形,定弃取于俄顷之间,判升沉于恍惚之际”,可见评判用时非常短。

由此可见,完全相同格式的答卷应该是有利于迅速校阅的。

明代的八股文,在最后有一个部分叫“大结”,是自由发挥的部分,但清朝取消了这部分,理由是容易做暗号给考官,可能也有不希望增加校阅试卷工作量的意思,当然谁也不会把这当做公开的理由提出罢了。

八股文事关圣贤微害大义、士人心术,又有利于考官评卷,再加上清人迷信文风关乎气运,于是即使有人反对也没能动摇它的地位。

何况,有成千上万的青年人急于在科举上找到出路,而科举非通过八股文这块敲门砖不可,所以事实上也形成了很大的一个市场。

清人徐继畲把自己的一百多篇八股文结集,还选编明清的优秀八股文做批注,他还专门写了一篇《示诸生行文法》,不厌其烦的讲解八股文的写作技巧。

但是到了近代,人们思考方向发生了变化,对“八股文空言无用”的观点渐渐达成共识,八股文也就从无用变成了有害。

清人郑观应认为,八股文的教育与实际需求的矛盾是严重的:

一是徒然消耗了士人的生命,二是并不利于政治,三是导致了言行不一致的道德问题。

一大批知识分子撰文历陈八股之弊,掀起了一股反对八股文考试的浪潮。

但值得注意的的是,在反对八股文考试的浪潮中,并不是所有观点都把八股文与科举考试的内容联系起来,更多的人反对的只是八股文这种文体而已。

至于四书等科举的内容,许多人还是抱着极大地尊重态度的。

在科举制改革问题上,因为八股文集中了最大的反对意见,所以成了科举改革的首选对象。

当废除八股文从思想变成行动的时候,直接推动者的思想就变得很关键。

康有为成了当时中国改革的民间倡导者和变法运动的领袖,而他在科举问题上,恰好是一个只反八股,不反“四书”的人。

八股文体,形式主义太强烈。

在康乾的年代,它还可以用于心术训练,得到纪晓岚的认可,但到了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袭,国将不国,八股取士不仅无法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要,而且成了阻碍历史进步的障碍。

用康有为的话说,就是八股弊端有二,“能使天下无人才,一也。

即有人才,而皇上无从知之,无从用之,二也。

”因此,八股文在首次科举制改革中就落马毙命。

(摘编自中华书局《文史知识》)

1.下列关于“八股文与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清时代考科举,必须使用八股文这种文章体裁。

八股文只有第一场使用。

但由于第一场的重要性,所以科举考试与八股文关系密切。

B.科举考试最终确定采用八股文这种形式的原因是试卷多而校阅的考官少,采用完全相同格式的答卷有利于迅速校阅。

C.因为有成千上万的青年要通过科举找到出路,八股文在明清文人中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很大的一个关于八股文写作的市场。

D.明清时代科举考试必须使用八股这种文体,因此八股文就成了通过科举的必修文体,还有人编写专门教授写作八股文技巧的文集和文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时间推移,人们的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到了近代,开始产生反对八股文的观点,许多人撰文历陈八股之弊,掀起了一股反对八股文的浪潮。

B.近代,人们发现八股文并不利于人才的选拔,而且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产生矛盾,因此废除八股文也就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

C.虽然有很多人反对八股文,但这些反对八股文的士人中还是有很多仍然尊崇四书等科举内容,因此大多数人反对的只是八股而非科举。

D.作为中国改革的民间倡导者和变法运动的领袖,康有为是把废除八股文从思想变成行动的直接推动者,但他也是只反八股不反科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股文虽然有各种弊端,但康乾时代,统治者除在科举考试中借它选拔人才外,还认为它可以作为心术训练的手段,是有积极作用的。

B.八股文从被科举考试采用之初就因其死板的要求,强烈的形式主义遭到人们的反对,因此八股文在清末科举改革中最先被废除。

C.八股文形式主义强烈,虚耗了士人的生命,不利于政治,还会导致言行不一致的道德问题,于是遭到大批知识分子的批判。

D.明八股的“大结”部分,是可以自由发挥的,但清朝却取消了,理由可能是它不光增加了校阅试卷的工作量,还容易造成作弊。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39分)

辛昂字进君。

年数岁,便有成人志行。

年十八,侯景辟为行台郎中,加镇远将军。

景后来附,昂遂入朝。

除丞相府行参军。

大统十四年,追论归朝之勋,封襄城县男,邑二百户,转丞相府田曹参军。

及尉迟迥伐蜀,昂占募从军。

蜀平,以功授辅国将军,都督。

迥仍表昂为龙州长史,领龙安郡事。

州带山谷,旧俗生梗。

昂威惠洽著,吏民畏而爱之。

成都一方之会,风俗舛杂。

迥以昂达于从政,复表昂行成都令。

昂到县,即与诸生祭文翁学堂,因共欢宴。

谓诸生曰:

“子孝臣忠,师严友信,立身之要,如斯而已。

若不事斯语,何以成名。

各宜自勉,克成令誉。

”昂言切理至,诸生等并深感悟,归而告其父老曰:

“辛君教诫如此,不可违之。

”于是井邑肃然,成从其化。

迁梓潼郡守,进位帅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

保定二年,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四年,大军东讨,昂与大将军权景宣下豫州,以功赏布帛二百匹。

时益州殷阜,军国所资。

经涂艰险,每苦劫盗。

诏昂使于梁、益,军民之务,皆委决焉。

昂抚导荒梗,安置城镇,数年之中,颇得宁静。

天和初,陆腾讨信州群蛮,历时未克。

高祖诏昂使于通、渠等诸州运粮馈之。

时临、信、楚、合等诸州民庶,亦多从逆。

昂谕以祸福,赴者如归。

乃令老弱负粮,壮夫拒战,成愿为用,莫有怨者。

使还,属巴州万荣郡民反叛,攻围郡城,遏绝山路。

昂谓其同侣曰:

“凶狡狂悖,一至于此!

若待上闻,或淹旬月,孤城无援,必沦寇党。

欲救近溺,宁暇远求越人。

苟利百姓,专之可也。

”于是遂募开、通二州,得三千人,倍道兼行,出其不意。

又令其众皆作中国歌,直趣贼垒。

贼既不以为虞,谓有大军赴救,于是望风瓦解,郡境获宁。

朝廷嘉其权以济事,俄转通州刺史。

昂推诚布信,甚得夷獠欢心。

秩满还京,首领皆随昂诣阙朝觐。

时晋公护执政,昂稍被护亲待,高祖以是颇衔之。

及护诛,加之捶楚,因此遂卒。

(选自《周书·卷四十·列传第三十二》)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迥仍表昂为龙州长史表:

奏章

B.时益州殷阜,军国所资资:

供给

C.或淹旬月淹:

拖延

D.朝廷嘉其权以济事权:

变通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辛昂“为政才能”的一项是

A.①及尉迟迥伐蜀,昂占募从军②于是井邑肃然,咸从其化

B.①即与诸生祭文翁学堂②昂推诚布信,甚得夷獠欢心

C.①数年之中,颇得宁静②若待上闻,或淹旬月

D.①昂谕以祸福,赴者如归②又令其众皆作中国歌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辛昂小时便有成人一样的志行。

十八岁时由于侯景的赏识步入仕途。

后来随侯景归附周后,因为政才能突出,仍受到封赏。

B.辛昂做龙州长史时,恩威并济,百姓既畏惧又敬重他。

代理成都令时,对众儒生言辞恳切,晓以大义,最终安定了社会秩序。

C.辛昂主管梁、益地区行政和军务时,使治安明显好转。

配合陆腾征讨信州蛮族时,动员百姓参战,百姓毫无怨言地为其效力。

D.辛昂有军事才能,平定万荣郡反叛时,他从实际出发,果断决策,从开、通二州招募士兵,出其不意攻击叛军,取得了胜利。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若不事斯语,何以成名。

各宜自勉,克成令誉。

(2)时晋公护执政,昂稍被护亲待,高祖以是颇衔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

丑奴儿令(促养直①赴雪夜溪堂之约)

康与之

冯夷剪碎澄溪练,飞下同云③。

著地无痕,柳絮梅花处处春。

山阴此夜明如昼,月满前村。

莫掩溪门,恐有扁舟乘兴人。

注:

①养直:

苏庠,字养直,号后湖病民,能词。

②冯夷:

河神名,又称“河伯”。

③同云:

云成一色,天将下雪之景,一称“彤云”。

8.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简要赏析。

(6分)

9.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莫掩溪门,恐有扁舟乘兴人”表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浊酒一杯家万里,。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3)青泥何盘盘,。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是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叫我一声“哎”

刘立勤

郝文爬上山垭时,一丝风顺着坡边吹过来,他就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好像山妞的发梢儿不经意地掠过自己的脸,回头看看身后,山妞正向自己走来,迎面的风里也多了一线山妞的馨香。

郝文的心里犹如蚂蚁蜇过,轻飘飘地痛。

郝文是城里人,师范毕业后被分到小学当教师,一教就是几年,起初的不平和忿恨就像用过的粉笔,都化成粉尘消失了,记忆中是孩子们一张张纯朴的笑脸和一声声稚气的呼唤。

那些笑脸和稚气的声音又织成一张网,网住了郝文。

郝文在那张网上挣扎时,又认识了高中毕业刚刚回乡的山妞。

山妞那幽幽的一丝浅笑和一声甜甜的“老师”,就勾住了郝文的手脚,郝文就身不由己地跳进了山妞那双能淹死人的眼睛里。

沉浸在山妞的眼睛里,郝文觉得很美气,美气得他生生是不愿出来。

可是,每当他沉浸在那份美气之中不愿意出来时,山妞就会情不自禁笑吟吟地喊一声“老师”。

山妞的声音很甜,山妞的笑脸也很诱人,但那“老师”的称谓确是让人恼火。

平日里,郝文是极喜欢这个称呼的,一声“老师”让他感到亲切也让他幸福,独独在山妞面前他不喜欢,他不喜欢山妞叫他“老师”,让山妞叫他什么呢?

他又说不出,只好在山妞不在身边的时候独自生气,生闲气。

有过许许多多的美气,又生过许许多多的闲气,郝文的心里终于有了一个主意:

约山妞一起去看青云观。

青云观的道士没了,青云观的神像也走了,青云观没了香火,青云观就成了离村子最远也是最清静的地方。

在那里,郝文遇不上自己的学生;在那里,郝文也碰不上学生家长。

他想,在这里没有别人喊“老师”了,山妞总该叫一声别的什么吧。

可是,在去青云观的路上,山妞还是一口一声地喊“老师”,郝文的好心境一声一声地就没了。

气得他一口气上了山崖,把山妞和“老师”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在青云观前的青石板上,看着山妞脸上细细密密的汗珠,听到山妞喘喘的出气声,郝文心疼得想喊一声“山妞”,但他一想到该死的“老师”,他生生是忍住没喊,他担心山妞又跑回去捡回那声“老师”。

郝文心里的气慢慢消了,消了气的郝文真想做出一点儿男人本该要做的事情,可他没做,转过身就走了。

他觉得自己有点怕山妞了,怕山妞喊他“老师”。

这次山妞没喊,好长时间了山妞也没喊,没喊了郝文的心里又有一点儿空落落的,

回过头去看山妞,山妞却抿着嘴笑。

“怎么不喊老师呢?

”郝文忍不住问。

“不喊。

”山妞说。

“为什么?

”郝文问。

“我爷爷说,在坟地和庙观里不能喊别人的名字,喊了谁的名字,山神野鬼就会勾去他的魂魄。

”山妞说。

“哦——”郝文一惊一喜,说,“那么你叫我什么呢?

“你说呢!

”山妞低下了头。

“叫我一声‘哎’好吗?

都文说罢,山妞的脸一下子就红了,这可是山里女子呼唤男人一辈子的称呼呀。

山妞抬起羞红的脸,郝文正一脸真诚一脸渴望地看着自己,山妞张了张口,轻轻地轻轻地喊了一声“哎”,郝文听了,就高声地应了一声“哎”。

一低一高的声音惊醒了四周的鸟儿,也惊喜了两颗萌动的心。

太阳儿就躲在山后偷着乐去了,他们就沉浸在这“哎”声里拔不出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全篇以平淡、自然的叙述,交代了郝文和山妞去青云观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扣人心弦,极富戏剧性。

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郝文对山妞的不满,就是通过郝文一口气上了山崖表现出来的。

C.城里人郝文师范毕业后被分到农村小学当教师,遇见山妞之前,他心里很不平衡,是与山妞的爱情使他放下了不平和忿恨。

D.小说铺展郝文与山妞问久积于心而又欲发不能的微妙情感,作者借山里的习俗将其鲜活可感地呈现,彰显了青年男女纯朴的爱情之美。

E.朴实、含蓄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郝文不喜欢山妞“老师”的称谓,是因为他内心喜爱着山妞,郝文让山妞叫他“哎”就体现了这一点。

(2)小说最后一段写道:

“一低一高的声音惊醒了四周的鸟儿,也惊喜了两颗萌动的心。

太阳儿就躲在山后偷着乐去了……”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3)文中山妞这一形象有哪些特征?

请简要分析。

(6分)

(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山妞说,在坟地和庙观里不能喊别人的名字,喊了谁的名字,山神野鬼就会勾去他的魂魄”体现了山妞没有完全摆脱山里人封建迷信的弱点,应该删去。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25分)

郭秉文:

国立东南大学之父

国立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的创建是郭秉文办学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正是由于在东南大学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郭秉文被人们誉为“东南大学之父”。

1908年郭秉文远涉重洋,赴美留学。

郭秉文就读的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是美国最著名的教育学院,在管理上别具特色,有一套较系统体现民主精神的管理规范。

这些都在郭秉文日后执掌东南大学的过程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1914年,他以题为《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一文获得博士学位,成为中国最早的教育学博士。

郭秉文对教育问题广泛而深入的思考,无疑为他以后的办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郭秉文一拿到博士学位,旋即回国,协助江谦筹备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他要将他所学到的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

江谦为耆德硕儒,国学根基深厚,而郭秉文通晓中西,时称“新学巨子”,两人相得益彰。

1919年教育部正式委任郭秉文为校长。

其时正值“五四”运动,在时代潮流推动下,郭秉文着手对南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有意义的改革是开“女禁”,倡男女同校。

“五四”之前中国的高等学校,除个别私立大学外,仅招男生而不招女生。

兼收女生的消息传出,朝野哗然,流言蜚语不堪入耳,甚至思想比较开明的南高老校长江谦也明确表示反对。

后经郭秉文多方解释,招收女生的入学考试终于如期进行。

高等教育中“女禁”的打破推进了教育的民主化,揭开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新的一页。

1920年4月郭秉文在校务会议上正式提出建立东南大学的建议,经过讨论,一致赞成。

经过郭秉文一年多的奔走,虽几经波折,1921年9月,国立东南大学正式成立,郭秉文任校长。

清末以来,中国大学的办学模式主要模仿日本,而日本又是学欧洲。

民国建立,这种状况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不过从转手日本变成了直接向欧洲学习。

而对美国大学模式的引入则自东南大学始,郭秉文在其中厥功甚伟。

郭秉文从一开始就努力移植美国大学模式,选科制、评议会、董事会,处处可见美国大学模式的痕迹。

和北大的欧洲大学模式相比,东南大学的美国模式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在学校行政管理上,设置董事会;在大学职能的定位上,面向社会,服务社会。

还在东南大学筹备之初,郭秉文就借鉴欧美各大学设立董事会。

董事会的职权是很大的,它是全校最高的立法和决策机构,地位与校长并列甚至更高。

这种领导体制在国立、公立各高校中是首次建立。

董事会不仅加强了学校与政府、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提高了东大的知名度,而且,为东大在解决资金、物质供给以及与地方相处方面的各种具体问题上,提供了极大便利。

这一做法后为其他大学所仿效。

郭秉文对美国大学管理体制的引入及其在东大的成功,对整个近现代中国大学管理体系的变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南大学的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强调面向社会,服务社会。

所谓面向社会,就是办学的资金从社会筹集,学校的系科设置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加以调整。

所谓服务社会,就是将大学活动扩展到校园之外,让大学走出象牙塔,使大学成了社会进步与社区发展的“服务站”。

也就是说,大学除了承担传授和发展高深学问的基本职能外,还有社会服务的职能。

1921年,东南大学成立后,郭秉文就在全国率先开办了暑期学校,郭秉文不仅亲自上阵授课,还特地邀请了美国的杜威、孟禄,德国的杜里舒和国内的梁启超、胡适等一批名家前来讲学。

除了暑期学校外,东大教育科还举办了许多其他“推广事业”,如推广平民教育,为乡村失学儿童进行义务教育等;衣科则通过组织农村巡回演讲团、农业展览会,普及农业科学知识,推广优良品种等;商科则通过坚持办商科夜校,为各界有志求学的青年提供业余学习提高的机会。

近代以来,随着科举的废除和学堂的建立,中小学教师均由专门的师范院校培养。

郭秉文不赞同这种做法,他力主高等师范学校应并入综合大学,使综合大学兼有培养师资的功能。

郭秉文留学美国多年,他就读的哥伦比亚大学就是综合大学办师范教育的成功典范,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他认为,要培养上乘的教师,必须“寓师范于大学”。

因为中学以上的教师必须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在一个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大学里,能够很好地协调通才与专才的关系,使通才不致空疏,专才不致狭隘。

综合大学的优秀人才,经过一定的教师训练,一定会成为优秀的教师。

由于政局的剧变,1925年郭秉文被免职。

离开东南大学后的郭秉文并未放弃对教育的热爱。

1926年,他在美国费城组织了中国五千年教育文化发展的图片展览。

晚年定居美国的郭秉文在1958年创办了中美文化教育协会,虽在暮年,“未尝以优游林泉,而自寻暇逸也”,他仍在为教育事业忙碌。

(摘编自《郭秉文:

国立东南大学之父》)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郭秉文赴美留学期间,美国大学富有民主精神的管理模式和当时自己对教育问题广泛而深入的思考,都对他日后回国办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B.东南大学刚一建立,郭秉文就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有意义的就是开“女禁”,虽然遭到了非议,但经过他多方努力,最终得以施行。

C.郭秉文在东南大学之所以积极倡导美国大学模式,是因为这一模式不论在学校行政管理上还是在大学职能的定位上都优于北大的欧洲模式。

D.郭秉文主张大学应面向社会、服务社会,要走出象牙塔,把办学的重点放在服务社会这一职能上,让大学成为社会进步与社区发展的“服务站”。

E.尽管离开了大学,郭秉文仍关心和热爱着中国教育事业,在美国宣传中国教育文化,促进中美文化教育的交流,虽在暮年仍为教育忙碌不已。

(2)郭秉文在办学生涯中,为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请简要概括。

(6分)

(3)郭秉文为什么主张“寓师范于大学”?

请简要分析。

(6分)

(4)郭秉文倡导的“美国大学模式”有何特点?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立春刚过,华北地区就出现了一次难得的降水,保定和省会部分地区雪量较大。

降雪虽然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但人们还是难掩心中的喜悦。

B.马来西亚交通部门从法国方面获得了新的卫星图像,显示南部走廊附近存在疑似物体,已将其转送给澳大利亚搜救协调部门。

C.“雾霾”“反腐”“逆袭”等词成为2013的年度热词。

“雾霾”“反腐”,老百姓几乎天天都在谈论,但“逆袭”对许多百姓还是比较陌生的。

D.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立法要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

在具体立法实践中,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立法程序,规范立法活动,健全中国特色的立法体制。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李娜说今年的目标是再拿一个大满贯,她只等了一个月就在澳网夺冠。

说到做到,一字千金,是李娜最宝贵的品质。

B.82版《西游记》剧组30年后再聚首,分散于国内外各地的演职员挟山超海奔赴央视,共赴一场艺术盛会。

C.大学自主招生很火,但是否适合参加“自招”还需深思熟虑,瞻前顾后,建议考生正确估计自己的实力,慎重报考。

D.近期,美媒称中国研发成功新型神秘炮弹,可与美武器媲美。

好事者推波助澜,称奥巴马气冲霄汉,中美将翻脸。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的古人提出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

,。

,。

可以看得出中国古代确实不主张与外部世界热情交往,不倡导离开家乡宗族独自出行的生活方式。

①中国文化的理想是老子所说的“安其居,乐其俗,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②但却只适用于太平盛世的读书人

③中国古代愿意摆脱科举制诱惑跋涉旷野的读书人很少

④多数中国人心中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安土重迁”的观念

⑤这种境界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又有生动描述

A.②④③⑤①B.③②①⑤④C.②③④①⑤D.③②④⑤①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诗人赫巴德对友情的认识我特别赞同,但是①。

友情至少有一半被有所求败坏,即便②,像让友情分担忧愁,让友情推进工作等等。

友情成了忙忙碌碌的工具,那它自身又是什么?

所以③。

朋友就是朋友,除此之外,无所求。

17.以“雪花”为话题,把下面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话。

(不超60字)(5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

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